/
0

沂蒙山飞出金凤凰

山东省郯城新亚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新亚公司),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企业,人数不过300人,资产不过1000万元,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小企业的通病它一条也不少。然而这个企业却以开发新产品为主题,生产出了国家第一批替代进口产品——GY纸箱流通滚筒压痕切线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畅销全国市场,小企业做出了大文章。从而使这个弱小企业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性发展。十年来,该企业先后开发研制出了12种新产品,还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奖,主导产品纸箱压痕切线机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特别是94年和97年,该企业又开发出CSM1600纸箱印刷模切机和CSM1600双色印刷模切机,使纸箱模切与印刷一机完成变为现实。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还向多色印刷前进,实现了纸箱的标志性印刷向装饰性印刷的飞跃。全国各地的纸箱纸盒客户,纷纷奔向沂蒙山,都想亲眼目睹沂蒙老区人民是怎样生产出“国家级新产品”的,随之而来的是雪片似的订货单。

目前,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药纸箱包装厂,先后为“青岛啤酒”、“健立宝”、“春兰”、“康师傅”、“长虹”、“可口可乐”、“娃哈哈”、“金罗”等名优产品的纸箱配套服务,以高效、优质、安全、节能博得盛誉。使销售产值从90年的500万元,发展到94年的1000万元,97年的2000万元,98年的3000万元,抢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55%,至今稳坐半壁江山。

无怪乎四川纸箱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钦民说:“沂蒙山飞出了金凤凰”。人们不禁要问:金凤凰是怎样起飞的呢?

一、辩证的发展观

新亚公司的前身是县属集体企业 ——郯城县造纸机械厂,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的郯城县城内,始建于1958年,生产过小农机具、伐木斧、造纸机械等产品。1997年8月改制为有限公司。改革开放以来,这个企业的发展经历过三次大转折:第一次转折是80年代末,国内造纸行业不景气,大多数造纸企业无力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这种大环境下,郯城造纸机械厂的产品销售困难,企业陷入亏损,濒临倒闭。在此关头,新亚公司的领导以马列主义、唯物辩证观点观察分析市场,认为企业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其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关键的是,要从重重困难中找出影响前进的主要矛盾。其主要矛盾是企业产品单一,市场需求起了变化。企业濒临倒闭与新的发展并存,新的转机和发展就在自己手中。这个企业的决策者毅然决定,“开发研制包装机械的高新产品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改变产品单一的被动局面,实行造纸机械与包装机械两条腿走路”。说干就干,只争朝夕,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了包装机械GY系列新产品供应市场,结果,旗开得胜,一炮打响,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实现了变亏损为微利经营。第二次转折是90年代初,商品包装由传统的简单的标志印刷逐步转变为追求美观的装饰性印刷,对包装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市场新的变化和需求。在GY滚筒压痕切线机的基础上,公司又设计开发出了单色印刷模切机和IBX纸箱粘合机等新产品。单色印刷模切机使纸箱模切与印刷一机完成,提髙了包装企业生产效率,又进一步开拓了新市场。第三次转折是1995年以后,全国上下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各地对污染治理呼声很高,国家下达了黄、淮、海流域限期治理污染命令。中小型造纸厂停产限产较多。这就意味着新亚公司造纸机械市场又一次走入低谷。该厂领导和全体职工经过以上两次挫折的磨练,变得越来越成熟,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公司领导从轻工机械市场了解到,客户渴望包装机械自动化,高效率,复合彩色等高科技产品,在此情况下,公司的决策层紧盯着这些变化。经过周密地探讨和论证,再一次作出了自己的决策,快马加鞭,打响新一轮研制开发新产品的战役。很快研制开发出双色、三色印刷模切机等新产品,还实现了送料自动化,并于97年2月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包装机械形成了印刷模切机、压痕切线机、纸箱粘合机等三大系列10个品种,实现了包装机械为主体、造纸机械为补充的生产经营格局,产品结构得以有效调整,企业终于在市场变换的大潮中立稳了脚跟。在97年、98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面前,经济效益仍保持年均4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

新亚公司的干部职工在谈到企业的发展时,使他们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那样辩证的发展观,对市场变化的洞察力,科技兴业的现代头脑,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他们一边研究市场,一边研究对策。每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时,便上升到一个更髙的层次,解决的难度也更大。目前,他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引入髙科技,向高科技要效益、要前程,一个新的高峰,等待他们去攀登。

二、新时期的沂蒙人

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多数企业领导干部都很清楚。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会用人才,这是新亚公司领导的真工夫,也是他们人才观的根本体现。缺人才是新亚公司开始遇到的突出问题,这个企业的领导同志善于发现人才,敢于使用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开发型人才,成为企业的创新支柱,使新时期的沂蒙人挑起了大梁。例如:杜玉奎,男,1952年出生,高中文化,1971年参加工作,成为本县造纸机械厂的一名车工,因其善学习,肯钻研精业务,成为车间技术骨干,以有效的小改小革被誉为土秀才。厂领导果断地于1980年把他调入技术科当技术员,90年被提拔为科长,97年3月任副厂长,98年荣获中级职称。企业改制后任副总经理。该同志是技术开发中心的一员猛将,带领专业技术人员曾创出从设计到新产品推向市场仅用了3个月的高速度。

曹廷启,男,1951年出生,1968年成为本县造纸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被选到山东省机械学校学习,75年毕业,任车间质检员,1978年调入技术科,1993年获中级职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领导不断交任务,压担子。领导的信任,职工的重托,使他信心百倍。他从对国外产品的剖析到自主创新,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而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证书。1998年荣任该公司总工程师。

这个公司13名开发型人才,其成长过程,都是从一线生产岗位提拔为车间技术骨干或中层负责人,最后提拔到开发中心。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文昌在谈到人才成长时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公司员工中,有的有管理方面的才能,有的有技术方面的专长,有的在经营方面能力较强。如果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用其所长,抑其所短,他就会成为业绩突出的人才;反之,用非所长,求全责备,人才就无法崭露头角,企业也就永远解决不了人才匮乏的难题。

三、创新协奏曲

一种新产品的诞生,仅靠技术人员的计算和设计是不够的,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外诸方面共同参加,缺少哪个方面都不行,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创新工程的顺利进展。

那是90年代初,该厂从轻工部、青岛高科技园包装制品厂等处了解到,国际包装机械技术性能已经达到纸箱成型、多色印刷、全自动一次性完成的先进水平。国内只有青岛某包装制品厂进口了一台双色印刷模切机。新亚公司的领导,抓住这一信息,立即投入开发新产品的前期工作。派出人员走访各纸箱包装制造企业,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包装市场的变化,了解包装制品企业的要求。通过对大江南北,长城内外20多个包装制品厂的调查,用户对包装机械更新换代的渴望之心深深打动了调查人员,于是公司领导又同科技人员反复的分析论证,认为在80年代开发成功的GY -1200型压痕切线机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印刷模切机是可行的,95年初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技术开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的同志们便日以继夜地计算、绘图、设计修改,终于在98年8月基本定型。经组织论证,认为设计比较科学、合理,可以试制。

试制新产品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资金。没有资金,试制所需的材料及配件等买不来,整个试制工作就无法进行。俗话说:钱难不倒英雄汉,公司的干部职工这个10000元,那个8000元,不到一周的时间,财务科就收到了106万元现金,从而保证了新产品的试制顺利进行。同志们拿出的钱,有的是准备建房的,有的是准备给子女办喜事的,有的是给孩子上大学用的,这106万元,是公司上下心与心的汇聚,是“我”与公司的整体交融。

总经理陈文昌亲自挂帅,抽调各车间技术骨干,与开发中心的同志一起,组成了新产品攻关小组,负责双色印刷模切机的试制。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车间内机床飞转,刀花飞溅。工人师傅们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精心加工零部件。开发中心的技术员,坚持在车间巡视,精心为工人研究图纸,加强工艺指导。领导同志,不分上下班,时刻关心着试制工作的进展。不知加了多少班,克服了多少困难,第一台样机终于在1995年12月11日安装完毕。经过反复调试,通过总装和性能检验,达到设计要求。这台样机发往四川康利包装制品公司试用,并派出技术员跟踪验测运行情况。经投入生产试用,证明CSM-1600型双色印刷模切机设计合理,科技含量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996年12月20日通过省级验定,认定填补了国内空白,1997年2月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998年9月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通过试制产品的活动,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沂蒙人众志成城的巨大凝聚力,这就是一个新产品诞生的决窍。

四、再上一层楼

目前,新亚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得到了许多荣誉,同行业都对这个小企业的创新业绩惊讶叫好!然而公司的领导却不感轻松,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文昌这样说:“别人认为有成绩,可我们自己只能把这点成绩看做攀登高峰的一级台阶,跨过去了就成为历史”。国际上眼下更先进的复合彩色印刷设备正在冲击中国市场,它给我们的压力太大,再说,国内同行业也在激烈竞争市场。在这种形势下生存,必须只争朝夕,不允许有一时一刻的松懈,只有按照市场的需求,不停地拼搏,真正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一代,发展才有后劲。目前新亚公司正集中力量攻关,开发研制具有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YMDI -2400型四色印刷模切开槽机,预计很快即可投放市场。

山东省郯城新亚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这只“金凤凰”正展翅高飞!

这是沂蒙老区人民的骄傲!

李文可

常见古书的合称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考》、《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清文献通考》

十才子书:《三国演义》、《好逑记》、《玉娇梨》、《平山冷燕》、《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白圭志》、《斩鬼传》、《驻春园小史》

十三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