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大沽河源远流长,

滔滔洪水,滚滚浊浪,曾吞没了一代又一代入的殷切期望…….

大沽河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当它流到公元1958年的时候,在这里骤然咆哮一声,被重重地锁住喉咙。由此,谱写了一曲库区创业的新篇章。

(一)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较大水系之一。产芝水库就是镶嵌在这条水系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颗明珠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莱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腰折大沽河建起来的,是45个村庄,2万多名群众舍故土、迁地方,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的。

环产芝水库西岸的日庄镇,是全市库区搬迁村最多的一个镇。自1958年先后有30个村庄从库区中搬岀,后几经分立、合并形成目前的32个,占全市搬迁村总数的71%。共淹没土地2.8万亩,其中可耕地1.6万亩。

如今,在这些库区村中,人均占地仅有1.06亩,其中有6个村不足0.5亩,最少的人均不足0.2亩。村小、地少、人多、土质薄、自然条件差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村庄集体经济空壳,群众生活困难,不得不靠国家救济过日子,成了各级领导牵肠挂肚的地方。直到1995年,日庄镇仍被青岛市列为20处经济欠发达乡镇之一,有23个村被莱西市列为经济欠发达村。

(二)

党和政府在感情上理解移民疾苦,感谢他们为顾全大局所做出的无私奉献。

加快发展库区村经济,改变库区落后面貌,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一项突出任务,并都做出了积极努力。

库区群众没有忘记,为把库区搬迁移民安置好,市镇干部不知费了多少心思,白天东奔西跑,勘地形、选村址;晚上在煤油灯下一疃一村地规划着,一家一户地计算着……

库区群众永远忘不了,为解决温饱,改变贫穷面貌,一批批饱蘸党和政府深情厚意的扶贫款、救济粮送到了家门,还积极帮助修路、挖塘、架电、上项目…….

东风欲来满眼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库区干部群众在党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团结拼搏,致力治穷致富,这才拔掉了穷根,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使库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

(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贫穷落后固然有环境、地理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根本的则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扶贫先扶志。于是,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在全镇展开。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一方面引导干部群众正视现实,既看到差距,又看到优势,克服依赖、消极和畏难发愁思想,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宗旨和路线政策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还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家门看世界,先后多次到黄县的下丁家、莱州的小草泊、平邑的九间棚进行参观学习,拓宽视野,转换脑筋。

通过开展大讨论,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虽然自己为修建水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那种“等、靠、要”的日子,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不能真正摆脱贫困。

解放思想,脑筋一换,无“路”可以找到路。

为了尽快改善库区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组织干部群众掀起规模大、标准高、见效快的小流域治理开发热潮。95年争取青岛、莱西两级政府的支持,投资580万元,开工建设了库区大型调水工程,不仅解决了20个库区村的人畜吃水问题,还扩大灌溉面积4000亩,同时。还规划建设了1.5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5000亩的山丘区综合开发工程。通过对开发区域内实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几年来,全镇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投工40万个,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项,整地改土5000亩,开发荒山、荒滩2000亩,植树40万棵,修路120多公里,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昔日的丘岭薄地,现已绿树成荫,果油菜遍地,粮食产量比过去亩增50公斤与此同时,各村积极围绕本地资源作文章、使招数,迅速走出了一条“致富靠牧副”的路子。

库区饲料、饲草资源丰富,依托“雀巢”、“正大’喂养奶牛、肉鸡,群众肯定会赚钱。为了引好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走东庄、串西村,层层组织发动。同时,镇里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资金、物资、技术、场地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从而使全镇掀起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高潮。后庞村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奶牛生产,不仅自己富了,而且带富了全村,带出了一个奶牛养殖专业村。目前,全镇大牲畜存栏量达到11000头,其中奶牛1200头,日产奶量7吨以上。家禽存养达60万只,年出栏肉鸡达120万只。率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仅此一项,人均年增加收入近千元。

为了充分利用库区荒废资源,97年镇党委、政府在反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多方争取支持,组织实施了库区“一渔一农”双三千开发工程,确定利用5年时间,环库养鱼造田,开发鱼塘3000亩,造田3000亩,在保证户均一亩渔塘的基础上实现户均增加一亩粮田。该工程分别被青岛市和莱西市两级政府列为97年重点工作目标和要办的实事之一。镇里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两部挖掘机和两部链轨车,成立了专业服务队,采取村挖村养、村挖户养、户挖户养等形式,积极为群众提供系列化服务。镇里还投资100万元,与市水产局联合开发建设了莱西市淡水养殖示范园,引进试养了中华绒螯蟹、美国大口胭脂鱼、美洲条纹鲈、美国斑点叉尾、彩红鲷、罗氏沼虾等新品种。他们还于今年麦收后,在东部再开发建设200亩,使示范园总面积达到300亩,养殖水面达到150亩,力争建成成鱼养殖与名优新鱼苗繁育为一体的青岛市一流的淡水养殖示范园。目前全镇已开挖渔塘1200亩,造田1000亩,年增加收入400万元。

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这个镇还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以瓜、果、菜、桑为主的高效农业。前郭村农民刘克敬,半亩草莓大棚收入7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草莓大棚发展到60个。为弱化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镇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合同农业”。党委书记李兆文、镇长于翠成带头外出找客户、跑订单,仅与张裕、华东蕙丝琳等厂家就签订葡萄种植合同3000亩。目前,全镇髙效农业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亩,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达到5:5。

(四)

冬去春来,春华秋实。

不必赘述金秋果实的甜美,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199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70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96.5%、123%、70.9%。32个库区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2元,年均增加185元。

镇党委书记李兆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三年的扶贫攻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们面临的扶贫开发任务仍很艰巨,他表示,决不辜负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坚决打好脱贫致富这一硬仗,使库区群众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信库区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