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保护蓝天碧水造福子孙后代

建国50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劳智慧的莱西人民,在这1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92年就跨入了全国综合势力百强县行列,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3亿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功能齐全,布局全理,文明发达,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崛起在胶东大地。如果说改革开放使莱西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么环境保护则使这座城市永葆青春,并为她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自1979年,坏境保护在莱西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至今虽然只跨越了20年的历程,但是她在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在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激浊扬清保护生命之水

水被称为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自古以来,人们误认为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莱西地处水的故乡,市驻地“水集”一名的来历就与水有密切的联系。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达61条,大小水库56座。其中大沽河汇集多条河流纵贯莱西南北。产芝水库库容量号称半岛之最。水对莱西似乎是得天独厚。然而,当时代的车轮驶入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年代末期,水的危机向人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工业发展加快,用水量不断增加与水源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工业生活废水大量排放,污染水源的问题十分严重,请看下面环保志有关记载:1976年,塔埠头村民从河里抽水灌溉,致农作物全部枯萎;1979年,唐家庄马家小(二)型水库因污水排入整个水库丧失养殖功能;1980年,田格庄村村民取河水浇萝卜,全部枯萎;1982年,磷肥厂职工饮用被企业自身污染的水,116人中毒,经抢救脱险;1983年,洙河、大沽河沿岸村民取水灌水塘,连续发生死鱼事件;同年,自来水公司河南供水井因工业废水污染报废,河南工业区各单位全部外出拉水饮用。于是,河流失去了往日的容颜,清澈的河水变成了污水浊流。所到之处,鱼虾绝迹,“生灵”涂炭。必须对工业废水进行治理!严竣的现实,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一场防治污染,保护水源的持久战拉开了序幕。1984年,《莱西县环境保护“七五”规划》出台,水污染防治被列为环保工作重点,县政府把产芝水库、大沽河、洙河等水源地作为市自然保护区,出台了保护政策。1986—1990年,莱西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先后对造纸、电镀、果品加工、棉纺、酿酒、化肥、磷肥等行业的30余个污染企业予以治理,关停生产不景气的污染严重的小电镀5个、小化工2个、小皮革1个,对控制水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技术条件和资金不足等问题的限制,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效果不佳,一些设施中途停用。进入90年代,水污染防治逐步形成了点源结合。防治并举,综合整治的基本思路。特别是1995年以来,污染防治工作步伐明显加快,市委市政府在组织对全市工业污染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大沽河水源地为中心,全面展开了工业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严格把关,控制新污染源。凡是污染重、治理措施不得力的项目,经济效益再好也不能上,环保。工商、计委等部门联合把关,行使一票否决权,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效益,“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一个个污染重排污量大的项目,经专家论证后予以否决。1996年,南岚镇欲引进投资达5000万元的生产项目,投产后可创利税500万元,这对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镇来说,经济效益的确吸引人,但是经专业人员考察论证,即使建设了厂内污水处理厂,也不会达标排放,将严重污染大沽河水源,市委、市政府坚决予以否决。近年来,全市否决污染严重的项目23个。关停治理老污染源,超标排放污水的企业必须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市政府分期分批下达了污染源限期治理指令,与有关部门签订《工业污染控制目标责任书》,明确规定不治理就关停。市坏保局加强工作督查,各企业把限期治理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1996-1998年,全市累计投入3200多万元,宪成了市磷肥厂、化肥厂、汇昌纸业公司、白酒厂、啤酒厂、亚细亚食品公司等13个企业的污染源限期治理,全部实现了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如市磷肥厂投资880多万元,建设占地1.9公顷的污水处理厂,实现生产废水综合治理,回收利用,减排污水93万吨,甩掉排污大户的帽子,跻身于全国环保工作先进单位行列。市化肥厂在生产规模扩大1倍的情况下,通过政:适工艺生产废水排放量减少了1半,1999年4月份以来,排污量稳定在每小时20吨以下,各污染项目基本达标,目前该企业正在努力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依法关停污染严重,治理无价值的小造纸、小电镀等十五(土)小企业7个,解决了这些企业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问题,店埠化工厂是个福利企业,其排出的废水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经治理后仍不达标,为了顾全大局,职工们含泪拆除了生产设施。关停治理污染源,使全市年可减排废水213.8万吨,减排各种污染物2万多吨,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年1007万吨。

1997年,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果断地做出了筹建莱西市污水处理厂的重大决策。在深入考察,博采全国各地污水处理厂先进工艺之长的基础上,选用了适合莱西基本情况的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规模日处理废水4万吨,一期工程2万吨,由华北工程设计院设计,市建筑总公司承建,青岛安装公司负责设备安装。1997年12月18日各路大军汇集工地,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战酷署、斗严寒,历时1年,1998年12月28日,污水处理厂竣工剪彩投入运行,同时建设了污水汇集管网5条,总长7500米。至此,这项备受青岛莱西两级政府和人民关心的大事完成了,从而为莱西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树立了一座丰碑。

值得骄傲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产芝水库,北墅水库,高格庄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始终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标准,成为莱西及青岛市的一盆珍贵的净水,小沽河水质已经变清,达到国家地面水3类标准,洙河、大沽河污染明显减轻,水质正在变好。1999年,市政府又将17个超标排污企业列为限期治理单位,要求2000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洙河、大沽河水变清,水质彻底好转,恢复往日凤貌,已经为期不远了。

消烟除尘擦亮天空

人们都说:莱西是座年轻美丽的北方小城市。她美就美在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工业、商贸、办公、居民、文化各功能区域分明,街道宽阔整洁,各式建筑错落有致。特别是月湖公园、滨河公园象一颗颗绿宝石,镶钳在城区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同所有城市一样,莱西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也面对着最棘手而又最敏感的问题——大气污染。据统计,全市年排放废气总量达25万万标立米,主要来自于原料煤燃烧、工业尾气、汽车尾气和居民生活排放的烟尘,特别是冬季污染尤为严重,家家生火,户户冒烟,整个城区被包围在烟雾之中。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就是由燃烧排放的大量SO2为主要成分形成的,据监测,我市酸雨频率最高时达50%。大气污染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城市美丽的肌体,危及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莱西人绝不允许年轻的城市衰老,近年来,在防治大气污染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造旧式锅炉、窑炉、淘汰落后的冲天式茶炉。近年来全市围绕技改,先后改造工业锅炉、窑炉23座,拆除小型热效率低的锅炉8台,改造燃煤炉灶200多眼,经消烟除尘,年可减排烟尘22636吨;SO2554吨。

——发展集中供热。以热电厂为依托,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发展联片供热。建设供热站4座,集中和联片供热达2800多户居民,热电联产集中供热20多个企事业单位。1999年市委、市政府融资2800万元,完成城区集中供热主管道建设工程,将建设7个热交换站,使总供热能力达到87.5万平方米,小煤炉取暖污染大气的现状将得到进一步改变。

——推广清洁燃料。改变燃料结构,努力使生活燃料逐步由以烧煤为主,转为烧气为主。为了普及煤气,方便群众生活,1996年市政府投资3600万元,建设了日产6万立方米的煤制气一期工程,1998年有近2000户居民用上了管道煤气,全市气化率达92%。1999年又融资2748万元,投入城区煤制气续建工程,可新增煤制气用户8000户,总户数达到10000户。同时自1998年11月起,市政府禁止在市区内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有效控制了汽车尾气污染。——绿化、硬化城区环境。近几年来,城市街道绿化、硬化、小区绿化工作不断深化,特别是月湖公园、滨河公园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外观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吸附粉尘、废气,静化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一直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2级标准。保持了莱西的天空湛蓝空气清新。

综合整治全面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每当夏季,我们走进石墨矿区,一定会被“绿树环绕,粮菜丰茂,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所吸引,然而有谁会想到,过去这里曾是“无风起尘土,雨天沙石流,尾渣堆成山,矿坑遍地布”的另外一番景象,这就是综合整治石墨矿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

南墅是闻名全国饮誉海外的石墨开采加工基地,矿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南壁为轴心,分布于4个镇,具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由于长期采选加工,特别是80年代后期乡镇个体企业的滥采乱挖,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渣、粉尘和废弃矿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据统计,1990年采矿共占地13000多亩,破坏植被30000多亩,致粮田水土流失,地力下降;废水废渣排放,使2座小型水库淤满报废,小沽河水污染严重,个别河段河床淤塞抬高达1米以上。石墨加工造成烟尘、粉尘、地下水污染都十分突出,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万元。

1991年以来,莱西市的决策者们把石墨矿区生态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各有关部门,在对石墨矿区矿资源分布、储量、生态破坏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石墨矿区土地复垦、尾渣和污染点源治理,生态恢复工程计划。坚持以生态系统重建为重点,走工农一体化的综合整治之路。首先依据《环保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整顿矿区生产秩序,搬迁、关停和取缔小石墨采选点85个,解决了滥采乱挖问题。加大力度,治理污染点源,到1998年,在矿区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治理石墨加工企业废水、废气污染,年减少向小沽河排放废水约300万方,年减排烟尘石墨粉尘1万余吨,年减排各种废气1.712亿标立方米。其次是全面发动,加强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建设,根据“谁破坏,谁恢复”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的原则,在矿区掀起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的群众运动。近年来,矿区乡镇企业和群众共填平废弃矿坑91个,复垦造田5000多亩,营造林带80条,植树230万棵,使矿区林木覆盖率比1990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