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春风化雨50年道路旧貌换新颜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50年弹指一挥间。从1949到1999,这50年莱西公路交通的发展变迁,或许远不及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化那样巨大,但是足以让每一个莱西人自豪、骄傲:从建国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狭窄曲折的黄土路,到“晴雨通车”的沙土路,再到现在“笔直、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从起初的“要我修路”到今天的“我要修路”,莱西公路建设经历了起步、发展、腾飞三个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到质的巨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莱西公路建设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勤劳朴实的莱西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填平一道道沟壑、推倒一座座山丘,修起一条条通向富裕的“金光大道”,相继开通的烟青一级公路、潍石路、龙水路、潍莱高速公路等大小结合的高等级公路替代了昔日的沙土路。它们像一条条黑色的带子,纵横交错,在莱西15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蜿蜒舞动,将莱西与青岛乃至全国紧紧连在了一起。据统计,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较建国初期的30公里提高了35.2倍,其中,柏油路、一级路、高速路从无到有,乡镇通市区道路黑色化程度达到100%。

正是:春风化雨五十年,公路旧貌换新颜。

(一)

建国前,莱西的道路大多是由驿道、官道连接改造而成,路基狭窄,弯多坡陡,穿村入境,全是不够等级的等外道路。且由于长年战乱,公路多被破坏。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百业待兴,公路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莱西县委县政府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公路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烟青公路是莱西市改建的第一条公路。建国后,为医治战争创伤,稳定政治经济局面,当时的胶东行署决定改建烟青公路水集——流亭段72公里,莱西负贵水集——五沽河32.5公里,这是建国后莱西县也是青岛市第一次大规模的公路改建工程。面对重重困难,莱西人发出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誓言,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莱西公路建设的第一部曲——起步曲。工程建设中,莱西人民像支援解放战争那样支援公路建设,公路两边搭起了窝棚,数以千计的民工吃住在工地,起早贪黑地填挖土方,县乡政府的主要负责责入及带队干部和民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保证了工程速度和施工质量,达到了裁弯取直、避水离村的要求。路基普遍抬高加宽,宽度达到9米,弯道半径大于50米,桥涵载重量达15吨,成为青岛地区第一条经改造后达到三级标准的公路。

"大跃进”时期(1958年——1965年),根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党全民办交通”和“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以及“两条腿走路”的交通建设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虽然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修了一些路,但在执行中,过分强调“修路要直,半径和坡度都要适应汽车列车化的需要”,同时要求3年内达到乡乡通汽车,村村通马车,主要农作物区、工矿区、经济城镇区都要有晴雨通车公路。在这种“左”的思想指导下,莱西同其它地方一样,也修了一些宽路、断头路、没有车辆行驶的路和半途而废的路,实用价值很小。

十年动乱时期,整个国民经济遭到了极大的挫折和破坏,但由于公路事业的特殊性和在国防需要的推动下,公路建设得以在动乱中持续向前发展。这一时期,莱西境内开始出现沥青公路。1967年,烟台公路段在烟潍公路黄县境内正式进行渣油表面处治20公里,莱西县派技术人员、养护人员参加黄县现场操作,边学边干,为后来大量进行沥青表面处治培训了骨干。1971年至1977年,烟青公路、潍石路先后建成高级沥青公路,这一时期,莱西还修建了小掖路、太古路、龙水路、大郭路、李朴路等若干条省、县、乡公路。

从1949年到1977年这29年间,莱西公路建设的第一部曲——起步曲在艰难中唱响,共修建公路478.9公里,沥青路面从无到有,积淀了经验,为以后公路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莱西的公路建设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春天。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莱西人真正体验到了"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这句话的真谛。积极投入到修建和改造县乡公路的热潮中。特别是1995、1996、1997连续三个"公路建设年”,将莱西公路建设掀起了一个高潮。

莱西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菜和石墨等矿产品的生产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莱西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成了外商投资的热点,然而当外资项目由城区向乡镇村延伸时却变得步履艰难,外商不习惯那“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堪”的乡村道路,因而常常是慕名而来,失望而归。有一年南岚镇好不容易谈上一个项目,镇领导与外商一起从市区到实地考察时,那飞扬的尘土如同沿路放起“烟幕弹”,外商的车跟在后面迷了路,镇领导回头寻找时,外商已经“打道回府”了。一个项目就这样吹了。这铁的事实告诉莱西人:道路问题已成为各乡镇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一大障碍,加速道路黑色化程度是改善投资环境必不可少的硬条件。1994年,莱西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到2010年实现公路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围绕这一目标,当时的市长展文良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市率先提出把1995年作为第一个“公路建设年”,把实现"一纵一横六连接”、新增柏油路面52.48公里写进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纲要。为提高乡镇修路积极性,市政府规定乡镇每修一平方米柏油路补助十元,于是,一场大规模、全方位的修路潮在莱西大地上涌起。

就莱西本身的财力物力而言,一年修筑柏油路的能力最多是5公里,但困难并没有吓倒莱西人。在交通局,局领导带头发动交通系统干部职工集资250多万元,并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700万元,基本保障了全市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在因道路不好而丢了项目的南岚镇,人们听说龙水路要从家门口经过时,纷纷提出“要人出人,要钱出钱”,瑞岭村的妇女孙瑞珍还腾出自家的屋子供民工吃住,自己一家则与老人挤在一起。正是有了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莱西市第一个“公路建设年”圆满完成了任务,全市新增柏油路面52公里,比计划增加22公里。在以后的1996年和1997年,莱西市委市政府“趁热打铁”,相继开展了第二、第三个“公路建设年”,各乡镇热情空前高涨,过去的“要我修路”变成了“我要修路”,有修路计划的乡镇要求追加计划,将柏油路修得再长些,暂没列入计划的,则上找市长,下找交通部门,纷纷要求修路。三个“公路建设年”期间,全市新增柏油路160.2公里,公路黑色化程度达到100%。

水牛路、管东路、望武路、龙水路等一条条通向致富的“金光大道”建起来了,外资企业迅速向乡村延伸。姜山镇、李权庄镇原是交通不便的乡镇,修起了柏油路后,95年一年两镇各引进了10多个外资企业,成为莱西对外开放的一方热土;水牛路的开通,则引来了世界上著名的瑞士雀巢公司投资过亿元在牛溪埠镇建起了雀巢牛奶公司,带动全市发展奶牛1.5万头,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望谭路将望城镇驻地与盛产石材的谭格庄一带连接了起来,年为当地增收1000多万元;官东路的开通,使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迅速壮大,日成交量由2万公斤增加到150万公斤,年成交量5.5亿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村级蔬菜批发市场……

(三)

如果说三个“公路建设年”的成功实施是莱西唱响公路建设的二部曲,那么,从去年开始他们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和两条高速路穿境而过的历史机遇再掀道路建设新高潮,则是莱西在公路建设的历史上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三部曲子。

1998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来抓,市委市政府和交通局的领导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加快公路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同时,这一年,国家重点工程潍(坊)——莱(阳)路、同(江)——三(亚)线相继开工,在莱西境内穿过,而且有5条立交桥和出口,于是,一个“以路配路、借路兴路”的公路建设新思路在莱西市领导的头脑中形成。市里引导基层树立“不管高速路、省道还是市乡道,只要经过我们家门口,就是自己的路”的思想。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认清了形势。牢固树立起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坚定了在本世纪末大干快干,以道路建设的优异成绩跨入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心。为此,他们改变以往公路建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里急需修路就到那里修路”的做法,认真搞好公路建设规划,确定了抓住机遇、超前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针对烟青一级公路、潍莱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穿过莱西境内的有利条件,重新调整交通格局,使市乡路与高等级公路相配套;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打通河头店镇、李权庄镇东南区域等6个公路建设盲区。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莱西市1998——2002年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5年公路建设目标:以营造新的交通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为重点,以打通6个公路建设盲区为切入点,建立起纵横交错、南北贯通、东西相连、深度通达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同时,按照5年规划抓头年的思路,规划了市乡路49条,总长630公里,作为去年秋季公路建设的首要任务,落实措施,全力抓好。规划目标完成后,全市在养公路里程将达到1057公里,平均每个镇增加公路里程22.3公里。这是建国以来莱西规划建设公路最多的一年,也是标准最高的一年。

为了把宏伟的目标规划落到实处,去年我市于10月13日召开了全市公路建设现场会,用莱西市近几年发展实际,特别是烟青一级公路开通后,南半市对外开放、财政收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来充分阐明加快公路建设、推动路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动员各镇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到秋季公路建设中。同时广播、电视、报刊等也开辟专题、专栏,宣传典型,介绍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公路建设大造舆论。镇村两级也层层召开会议,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层层宣传发动,全市上下把思想统一到了中央3号文件精神上来,把公路建设当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中央精神与市委、市政府加快公路建设的决议变成了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从去年的秋天开始,莱西从城区到乡下,全面掀起了一场公路建设的新高潮,到处是忙忙碌碌修路的身影,全市日上阵劳力10.2万人,动用机械5500辆,到今年春天,已完成全年的路基工程,公路密度由90年代初每百平方公里39.3公里增至69.4公里,柏油路面达349.3公里,全市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龙头,以省道为主体,以市乡公路为骨干,以乡村路为补充的纵横成网、深度通达的公路交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