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莱西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纪实

引言

1951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个风风雨雨的岁月,莱西县政府机构中又添了个新单位一一收音站。一名收音员,用一台上级配给的收音机,按时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的重要新闻和天气预报收抄给县里的领导。从一个“电戏匣子”开始,迈出了莱西广播事业的第一步。1989年10月1日,人们在欢庆祖国40岁生日的时候,忽然发现收音机出现了一个新电台呼号:莱西人民广播电台。听着那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报道,耳边响着田间地头经常哼唱的乡音俚曲,人们觉得这个电台离自己近乎、办的节目顺耳。从一台收音机到一个广播电台,地球绕着太阳整整转了38圈。

1972年4月,莱西县委大院里竖起了一根40多米高的天线杆。人们把第4会议室挤了个水泄不通,争着看那个只有14英寸的黑白屏幕。尽管那不太清晰的图象上常常罩着一层“雪花”,但是大家仍有一种大饱眼福的感觉。1993年9月24日晚上,那些庄户院的人们打开电视机后,惊喜地发现彩色屏幕上竟出现了“莱西电视台”的试播台标,过了好一阵,大家才回过味来——咱们莱西有了自己的电视台了,事隔数天,9月30日,莱西有线电视台也开始试播了,节目套数之多,图像声音之好,又把城区的人们“震” 了一次。电视遇上了个好时代,发展比广播要快一些,而且是两台齐上,双珠争辉。现在,莱西电视台共发射4套节目,覆盖面积为全市的95%。有线电视台播出节目23套,全市23处镇、办事处全部通了信号,有线电视用户已有8万5千多户。

路,走过来了,可人们又怎能知道那画外的功夫,幕后的辛苦;那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那几多奋斗,几多拼搏。

广播篇

现在,人们坐在电视机前,国家大事,世界风云都可以尽收眼底,所以就很难想像得出50年代初期收音站工作人员拿着收音机走村串户组织农民听广播是一种什么场景。不过,那是事实——1955年,莱西县收音站已拥有收音机55部,全县建有32个收听点,固定听众1千1百多人。1956年,莱西县的广播事业从听广播走向了办广播。2月8日,县委关于建立农村有线广播站的规划正式出台,到5月1日,仅82天时间,莱西县广播站建成并开始播音。县委门前的喇叭响了,广播站楼顶上的喇叭响了,全县118只小喇叭也同时响了起来。第一次办站,第一次播音,而且是莱西人自己办的广播。

事过33年,1989年10月1日,莱西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这时,莱西县广播站就像一个胸前挂满了勋章的军人,光荣退役了。她的业绩,她的艰辛,她的发展,她的曲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闪光的轨迹。人们不会忘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广播站停播时,莱西县的宣传阵地是何等的寂寞冷清。而当1962年5月1日莱西县广播站重新播音时,人们又是怎样的欢欣鼓舞。从那时起,广播与莱西人民的生产、生活再也没离开过。但是,人们可曾知道,为了办好广播,是那些线路员同志冒严寒、顶酷暑,把一根根银线拉进了山区,送进了大洼;是那些采编人员,深入生活,调查研究,采制了一组组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1985年9月19日,9号台风袭击莱西,杆倒线断,损失惨重。全县22处乡镇的广播传输全部中断。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站上下紧急动员,除值班的老、弱、病者外,全部投入线路抢修。领导干部、编辑、记者、播音员、机务员都和线路员一起奋战在抗灾抢险第一线。他们在凌晨曦微中出发,朦朦夜色中归来,午饭吃在工地,每天工作12到14小时。到9月24日,县城至乡镇的线路全部恢复。5天的时间重新竖杆300多根,架线的铁丝用了近4吨。

从收听到播出,从木杆到石杆再到水泥杆,从一两个乡镇通播百十个喇叭,到全市通播率95%,入户率87%,莱西的广播事业上了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到80年代中期,那种有线广播小喇叭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于是,莱西的广播事业又出现了一次新的飞跃。莱西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并开始播音,而且是有线传输和无线调频同时播出。

莱西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之际,一场传播媒介的角逐也正在中国大地上激烈进行着。怎样在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回答是:建设一支过硬的宣传队伍,把节目办得更好更活。

60年代,莱西县广播站每天自办文字节目15分钟,名称叫,莱西农村节目”。1973年改名为“对全县工农兵广播节目”。1979年又改名为“本县节目”。节目采取按内容设专题的形式播出。1985年春季,莱西县广播站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改革了节目的设置形式。他们把报道本县消息为主要内容的《莱西新闻》节目定为毎天必播的节目,每组节目播发消息8条以上。同时专题节目通过改革也呈现出针对性强、可听性强、内容丰富的新特点。改革不断深入,形式逐步完美。1993年,莱西人民广播电台把综合直播板块式节目推到了听众面前。1996年12月,节目改革又有新戏出台,直播热线电话《粮贸点歌台》走进了听众的生活。点歌送歌,说说唱唱,听众可以直接参与播出,广播节目也以一种新的形式跟上了时代的节拍。现在,莱西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音8小时30分,早晨是《月湖晨曲》板块,以服务内容为主,中午的《午间时光》和晚上的《卢昌晚风》板块则是以娱乐、信息类内容为主。《莱西新闻》节目则每天播出6次。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一支过硬的采编队伍和通讯员队伍也在逐步壮大。70年代末广播站每年收到来稿3千篇左右,用稿1千4百多篇。进入90年代每年来稿7千篇左右,其中自采稿1千8百篇左右,用稿6千篇以上。1984年,广播站与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第1期新闻写作学习班。至今学习班已经办过五期。同时,采编人员每年到基层做通讯员培训工作10次左右。近10年来,全市的通讯员一直保持在80人以上。

1984年广播站播出的录音访问记《邮电凤凰落农家》在青岛市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自此开始,年年有节目和稿件到上级参评,年年有作品获奖。15年来,获奖作品共有41件,其中省级14件。获全省地方广播台、站优秀节目、稿件评选一等奖的作品有两件,一件是1989年播出的《村级建设系列报道》,另一件是1993年播出的《经济热门话题专栏:假化肥泛滥的分析与思考》。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播站的记者就开始向上级新闻单位写稿宣传莱西。1987年,莱西广播站进入了省电台先进集体记者行列。1988年获省电台先进集体记者一等奖,到现在这一荣誉已连续保持11个年头了。1997年省电台负责同志亲自到莱西市为莱西人民广播电台颁发了 “集体记者一等奖十连冠”的奖牌和证书,这一事件被列入了当年的“莱西市十大新闻”,莱西市委、市政府对此事给予了通报表彰,并发给奖金3万元。

电视篇

1984年,莱西县政府决定将县广播事业局改为广播电视总站,1985年又改为广播电视局。对此,一些有心人便猜测:咱莱西是不是要办自己的电视事业了?

是的。自1980年开始,莱西城乡居民已开始购买电视机了。到84年底,百户农民电视拥有量达10%左右,而城区周围村庄达50%以上。电视机不断增多,但却只能收看到大泽山转播台转播的一套山东电视台节目。增加电视节目套数、丰富节目内容、扩大覆盖面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为解燃眉之急,1984年9月1日一个功率为5W的小型电视差转台正式投入转播工作,使城区居民的电视屏幕上多了一套青岛电视台的节目。与此同时一个发展电视事业的大动作也已开始筹办。1985年5月,县广播电视局征地18亩,为建设电视台和电视发射塔准备了场地。这时,电视塔及各种设备的订购合同也在北京签了字。86年4月,铁塔基础及机房基建投入施工,莱西电视事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87年3月铁塔塔体、地面卫星接收设备和电视转播设备全部到位,发射塔安装工程开工。莱西人民盼电视,电视牵动万人心。铁塔节节拔高,墙外围观的人群日益增多,大家似乎从铁塔那拔地而起昂首耸立的雄姿中,看到了电视职工拼搏前进的风采神韵。4月27日,144.407米高的电视塔下鞭炮齐鸣,随着电视塔落成暨电视差转台开机典礼的举行,全县85%以上地区可以看到莱西自己转播的电视节目了。

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到1989年莱西电视差转台已经可以转播三套节目了。这时,县广播电视局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不能停留在转好上级节目的水平上,我们要有自己办的电视节目。1992年莱西撤县改市,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申请建立莱西电视台。11月24日,申办报告得到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批准。瑞雪飘飘洒洒,人们迎来了莱西市电视事业发展的第二个高潮,一个更高的高潮。

1993年是莱西电视事业大发展的一年,也是艰苦奋战的一年。一年要办三件大事:建起广播电视大楼、建成“莱西电视台”和“莱西有线电视台用电视职工自己的话说,那叫“三步并做一步走”,咱电视事业的发展也要来个深圳速度。建成“电视台”、“有线电视台”被莱西市政府列为当年要办的8件实事之3月1日,广播电视大楼破土动工了,电视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超负荷运转的年份。时间紧,人手少,而最难办的是资金短缺。面对重重困难,广播电视职工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千方百计筹资金,风尘仆仆购设备,夜以继日搞施工,加班加点抢时间。到7月份,三大工程进入了决战阶段。最热的季节,工作也到了白热化程度。领导决策者们白天指挥在第一线,晚上召开碰头会,部署筹措,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搞设备安装的技术人员,白天装配调试,晚上照常值班播出,一人干着两个人的工作。任务最艰巨、工作最紧张的是有线电视入户安装。广播电视局从所属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两个突出队全力以赴突击施工。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他们始终如一以旺盛斗志奋战在安装战场,不管什么节假日、星期天,他们一律不休。

1993年的秋天,对于莱西市电视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铁塔前那幢红白相间的广播电视大楼,那一排面向青天的伞状接收天线,为美丽的莱西城又增添了新的色彩。9月24日,莱西电视台开始试播。12月28日,莱西电视台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播出自办节目。从此,莱西人有了自己办的电视节目了。1996年5月1日,面积为216平方米的莱西电视台演播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在山东省县(市)级电视台中是第一家。现在,莱西电视台的自办节目有《莱西新闻》、《周末视点》、《服务驿站》、《大观园》、《少儿天地》、《七色花》、《科技园地》、《信息服务》、《影视剧场》等10多个,内容涉及到新闻、社教、服务。少儿、文艺等各个类别,每天播出自办节目6个多小时。有线电视台是在1993年9月30日开通部分用户的。一开始就是全天24小时播出,而且有12套节目让人们选择。1994年7月20日,莱西市有线电视台正式成立。莱西市有线电视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在青岛市郊的区市中,一直居领先地位。莱西市有线电视台是青岛市第一家使用光纤传送技术将有线电视信号送到农村的单位。1997年4月,莱西市有线电视实现了与青岛市有线电视联网,播出节目由12套增加到23套。到1999年6月,全市已发展有线电视光纤主杆线228.6杆公里。将有线电视信号送进了全市城乡8万5千多户用户家中。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一支电视摄、录、编队伍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1987年,广播电视局购进了一台大1/2摄像机,开始摄制一些资料性的录像片。1993年春,筹建莱西电视台工作进入了倒计时,为了办好自办节目,一支电视记者、编辑队伍迅速组建起来。到93年12月底莱西电视台成立时,他们已有摄像机4台,编辑机2套。现在,莱西电视台已有30多名专业人员从事电视节目的采、编、摄、录和播音、主持工作,已有专业用摄像机7台,先进的编辑流水线3条。电视采、编、播工作人员,立足莱西实际情况,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他们在办好自办节目的同时,积极向上级电视台供片、供节目,充分利用电视媒介这一先进的传播手段,让外界更多地了解莱西,增加莱西在全国的知名度。莱西电视台从1994年起向上级电视台供片、供节目,每年上送作品150多件,上级电视台采用100件左右。1998年,上级电视台采用138件,其中中央电视台5件。1996年莱西电视台采制了一组介绍莱西的专题片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青岛电视周”活动,播出后,受到了好评。从1994年起莱西电视台已连续5年被青岛电视台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莱西电视台从1994年开始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电视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参评5年,年年获奖。获奖作品共32件,其中省级以上9件。专题片《瘫痪兄弟的作家梦》荣获95年度山东省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

半个世纪过来了,莱西市的广播电视宣传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使命,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以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信息服务为主要职能,真正当好了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从在莱西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天开始,就以其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吸引和激励全市人民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开创各项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彩虹灿烂,银屏辉煌。莱西市广播电视事业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多种传送渠道,多种传播形式,多套节目,多样化的服务,这些已为每一个莱西人所有目共睹。新世纪即将到来,广大厂播电视职工将做出更大的努力,使莱西的广播电视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