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50年城区话巨变

有客自远方来,只要涉足莱西市区,放眼可见“绿荫一片青如许”,全城掩映在醉人的绿色之中。自南而北沿着光洁如拭的烟台路漫步,弥望皆是错落和谐、造型新颖的楼群。在明快、多姿的街市空间中,还点缀着公园、小游园、雕塑、花坛、草坪等。这些设施美化了环境,为市容增添了凤采,使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使你啧啧称赞、为之倾倒,但这只是初见的美好印象。古语说:“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是啊,若要从历史到现实,从局部到整体,综观莱西市城市建设,那就要作具体深入观光和了解了。

说起这座城市,在解放前只是一个商品集散、商贾流连的区域性集镇,叫做“水沟头”。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人口不满500户。当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非常可怜!仅有一条“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东西走向的商业街。街两侧分布着几十家小商号、小店铺。其南侧小巷尽头,有“福顺德钱庄”的两层小楼一幢,这是当时唯一的两层建筑。(解放后“莱西广播站”曾一度驻此,现为莱西文物保护单位)。其他还有几条狭窄陋巷,是居民住宅区,除此一无所有。

解放后,莱西与莱阳几经分合,1962年是最后一次析出莱西县,水沟头遂更名水集,成为县城驻地。从此,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城区建设。由于起步晚、物质条件差,城区仅修筑了一条马路。因无发电厂,靠当时的“利民油厂”用柴油机发电照明。马路上只安装了一盏路灯,灯柱上由县广播站安高音喇叭一个。所以当时流传着:“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满城听”的民谚。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城区建设的落后面貌。70年代,城区一些单位开始建成一批2-3层的办公楼,并陆续建成农具修配、铸造、榨油、酿酒等小工厂多处。1976年12月,莱西发电厂建成投产,城区的照明及工业用电才得到改善,但是城区的陈旧面貌却依然如故。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城区建设驶入了快车道。莱西市委、市政府首先用大手笔描绘出了莱西市区大发展的宏伟蓝图。先后两次编制完善了《莱西市总体规划》。规划近期到2000年,人口12-14万人,用地16.23平方公里;远期到2010年,人口20万,用地23.94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西到大沽河,东到市域东边界,北到潍莱高速公路,南到248大队,规划总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其次,抓了规划的实能。经过近20年的持续建设,莱西这座破败不堪的小镇已旧貌换新颜,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笔直宽阔的硬化道路和鳞次栉比的宏伟楼群使旧水沟头的形象已完全消失,横贯城区的威海路是市区道路的中轴线,6条主干道都与这条中轴线平行向南北两方排列。纵贯城区的烟台路和青岛路等4条主干道与威海路成正交,构成莱西市区的交通网络。目前城区建成的主次干道总长111公里,14路无人售票客车环行市区,其他各种车辆往来如织。一幢幢造型新颖、层次分明、很具时代气息与民族风格的大楼,象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构成华贵而庄重的群体。其突出特点是高低有致、错落和谐、千姿百态、具有自己特色与时代风格。注意了楼与楼之间单体美与整体美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市区楼群互相协调整体美的风韵。在这些建筑中,主要有庄严的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巍巍耸立市中心的邮电大楼以及国税局、自来水公司、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等。

城区建设在功能布局上力求合理,区分明确。工业区、商业区、市贸区、住宅区、文化区、游览区分布适宜;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电视台、体育馆、图书馆、工人俱乐部、影剧院等文体娱乐设施布局和谐,井然有序。

近年来,为了方便市民生活,解决市民“住房难”的问题,在市区周围相继建成了水集新村、月湖和龙口东路等6个市民住宅小区。其中最能以美好的艺术形象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是水集新村。你若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踞于入口处的一对古朴可爱的汉白玉石狮和立于其东侧草坪内的石象、石马等雕塑小品。沿着洁净的混凝土路信步观赏,但见一幢幢造型别致、小巧玲珑的别墅式的精品小楼掩映于蓊郁葱茏的花木丛中。绿树红瓦,路柳墙花,处处如诗如画,引人入胜。有时透过绿篱可以看到荫满中庭的藤萝架下,主人正在悠闲地品茗、读书,这安谧优美的生活环境令人着实羡慕! 龙口东路住宅小区是城区最大的市民“安居工程”,占地面积53593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拥有20余座6层住宅楼,内有近千套经济实用的住房。该小区离闹市较远,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地理环境优越,是市民的理想安居之所。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区的电讯、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也日臻完善。昔日人们向往的电话、自来水、暖气、煤气等也相继进入寻常百姓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商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购物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市区还相继增建了一些农贸市场、商业城及商业网点等。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对精神生活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在1993年建起了莱西电视台、广播电视大楼。144.407米高的电视发射塔,高插云际,雄视全城。铁塔前耸立着红白相间的广播电视大楼和那一排面向苍穹的伞状接收天线,为美丽的莱西市区又增添了绚烂的一笔。1998年秋,为了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满足人们对艺术领域的审美要求,又于文化东路北侧兴建“崔子范美术馆”。这座四合院式的两层仿古建筑,设有一个画库、一个画室和五个展室。黄瓦丹柱,气势宏伟。

为了进一步塑造莱西文明城市的形象,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自1984年开始,园林设计师对位于市东侧的月湖公园进行着意装扮,使其成为一座风光旖旎的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结合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占地总面积466,200平方米,其中水面199,800平方米,陆地266,400平方米。园内湖、鸟、陆、林兼备;亭、阁、楼、榭错落有致,掩映于万绿丛中。湖上和湖滨分布着景色诱人的“月湖八景”。这些都是画意诗情的结晶,是园林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高尚情操的优美意境。为了进一步绿化、美化园林,近期对公园东北隅的安静休息区又进行了改造。建成占地1300平方米的牡丹园和月季园各一处。并建一处占地60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场地。铺设常绿草坪2.4万平方米,栽植花灌木、砌筑甬路、设置石凳及雕塑等,这又给月湖公园添加了亮丽的一笔。

最近,沿李家疃桥至城区南侧的烟台路桥段潴河大坝两侧,砌筑护坡,植花种草,并有凉亭、长廊及雕塑小品等点缀其间,形成了一处秀丽多姿、移步换景的带状公园,这是月湖公园外围的又一处风景线。沿河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红花灼灼,碧水粼粼,风光绮丽,倍增妩媚。每天这里吸引着许多市民散步、观赏、休憩、学习。

近年来,莱西市委、市政府又对烟台路、威海路、青岛路、黄海路、文化路等市区内主干道实行绿化、美化、亮化。在绿化方面,做到以干道、河岸绿化为骨架,以单位、居民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小游园绿化为重点,形成了点、线、面、大、中、小相结合的具有莱西特色的园林绿化体系。并具体做到对毎个单位门前的绿化工程按照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的原则,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对裸露墙体进行绿化,种植爬山虎、蔷薇等藤类植物。二是将沿街单位门两侧应绿化而硬化的路面进行切割,砌筑花坛,种植草坪和花灌木。三是对沿街单位门两侧无绿化用地者采用立体花架形式进行绿化,并摆放混凝土大小盆花。目前,市区绿化总面积已达45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已达35.29%。市区拥有各种树木8万余株,公共绿化7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绿地率达32.9%。

当晨光熹微时分,你步入公园,只见爱好体操和舞蹈的男女青年们正在广场上进行晨练;老年人有的在空地上练太极拳,有的把笼中鸟挂在枝头,听它宛转悦耳的晨唱。徜徉街头,则见园林洒水车在巡回为路边花草“淋浴”。这时到处是一派郁郁葱葱、流翠溢绿的清新景象。交叉路口的街心花坛,更是姹紫嫣红,花香四溢。这一切使你在街道上信步流连,宛如置身花园之中,眼中有一抹永不凋谢的碧绿,心中有一缕永不消失的芬芳。在朝阳的金光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巍然屹立在青岛路与威海路交叉点上街心花坛内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题词的“振兴莱西,青年当先”雕塑。它由花岗岩基座、不锈钢棱柱和青铜雕塑三部分构成,总高16.4米。造型为一对男女青年,高擎熊熊火炬,昂首阔步,雄视远方,显现着莱西人的蓬勃朝气和呼唤着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当夜幕降临时分,华灯初上。你若到街头巡礼,可见那五光十色璀璨夺目的各种灯光照彻市区,如同白昼,这时威海中路及长岛路一带的夜市开始了。劳动了一天的市民们,在辉煌的灯光下争先选购称心如意的商品。在优美的乐声中,绚烂的灯光映照着人们幸福的笑脸和艳丽的时装,显示着莱西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目前,市区的亮化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共拥有路灯623基,泛光照明灯150多盏,轮廓灯2万多平方米,霓虹灯500多平方米,广告灯箱600多个,灯箱门头1000多个,路灯普及率达98%以上,亮灯率达到100%。正是由于这灿若繁星的万盏华灯,交织成莱西市区景色诱人的夜之美。

可以预见,进入新世纪之后,莱西市城区建设将在五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