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铺开农民致富路

莱西市发达花生加工厂是店埠镇葛家泊村党支部书记左克松一班人牵头建立的一家私营股份制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年来,他们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强龙头,辐射带动扩规模的指导思想,通过示范引导、服务促动,带领全村80%以上的户发展起花生收购、加工业务,使葛家泊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花生加工专业村,花生加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穷则思变力探索致富路

葛家泊村地处比较偏僻的丘陵区域,交通闭塞,群众观念比较陈旧。多年来,村里的农民始终围绕全村不到1500亩的土地打转儿,种粮、种菜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水源、土质及技术等到方面的原因,往往出力不少收入不多,严重挫伤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站街头、打扑克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不少群众陷入了越闲越穷、越穷越闲的泥潭。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致富?我们的出路在哪里?面对这种状况,时任支部书记的左克松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1992年镇党委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到福建、浙江等镇村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参观。这次参观,令左克松耳目一新,思想触动颇大:本村土地贫瘠,水浇条件差,发展高效农业潜力不大,但当地花生量大质优,发展花生加工业前景十分广阔……何不在花生上做文章?针对群众不想干、不敢干的问题,左克松一班人身先士卒,组织两委干部集资兴建了 “发达花生加工厂”,带领群众走上了加工冨民、强村之路。

艰难跋涉风雨兼程铸辉煌

一群泥腿子搞花生加工,谈何容易!设备进来了,却玩不转,怎么办?经多方联系得知:即墨市有个艺新花生加工机械厂,厂里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左克松便带领一班人到了那个厂子,为了节省开支,吃住都在厂里,经过夜以继日的虚心学习,终于掌握了设备操作方法。为解决销路问题,左克松带领一班人上青岛、下威海,分别与这些地方的花生加工企业建立了花生初加工业务。

企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在管理。为管好企业,左克松重新拾起了书本,认真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各地的先进管理经验,立足农村实际,发动广大职工入股,建立起股份制运营机制,实现劳者有其股。广大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奖优罚劣,在工资管理上他们不吃大锅饭,把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工资的发放挂起钩来。建立起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利益分配机制,生产效率大提高。当年就实现收入20多万元,职工不仅工资收入可观,股金分红也着实让职工们欢喜了一把。

对此,深知创业艰难的左克松没有沾沾自喜,为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他与一班人牢牢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把新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工作中,他们坚持严把“三关”:即严把原料关,达不到要求的决不进货;严把车间加工关,在各车间设立专门质检员,并从威海、青岛、烟台等大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厂检查指导工作,确保新产品质量;严把发货关,宁可自己受损失,不合格产品也决不出厂。有一次,为烟台一客户加工了一批花生,就在发货时,发现包装出现了一点偏差。为了企业的声誉,他们连夜又重新包装了这批货。严谨的态度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几年来,花生加工厂从未发生过一起返工退货事件,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正是这样,企业在花生加工行业中站稳了脚跟,并逐步成为当地花生加工业的龙头。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左克松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为其他企业配套加工不仅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够强,而且通过层层压级压价,经济效益也很难上去。要使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走深加工的路子。为此,他们一方面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外出深造,学习掌握花生加工业的最新技术;另一方面,不断积累资金购进一些先进生产设备。仅去年就投资10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花生烤果流水线,建立了花生深加工车间。企业生产设备基本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花生加工厂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职工500人,年加工花生果、米10000吨,产品打入日本、美国等国际市场。年上缴税金60多万元。

勇擎龙头带起花生专业村

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左克松认为创办花生加工厂不能光富了自己和支部一班人,更重要的是要为全村群众开辟一条致富门路,让全村群众都富起来。

随着花生加工厂的迅速发展,不少群众见到有利可图,便自觉地加入到花生收购、加工队伍中来。然而,搞经营仅靠良好的愿望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为避免群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呛水”,加工厂千方百计为从事花生收购和加工的群众提供服务和支持。首先,在厂门口建立起信息专栏,定期向群众提供市场行情、供求状况等信息,指导群众大胆进行经营。其次,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协调银行、信用社等部门为群众提供资金支持。几年来,花生加工厂先后帮助群众贷款300多万元。对村中大户,他们给予了大力扶持: 一是扶持收购大户。在鼓励全体群众参与花生收购的同时,有重点对有一定资金优势、精通业务的收购大户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扩大规模。目前,全村涌现出收购花生果、米在500吨以上的大户10多个。二是扶持加工大户。先后帮助群众引进中花生打米机10台,年加工花生米上百吨。三是扶持外销大户。帮助70多户群众与各地大花生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村内建立起花生收购点户均年收购花生米都在100吨以上,推动了全村花生收购、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村已有50户经营户雇用工人进行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产品也逐步由初步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村子里处处呈现出 “机声隆隆,人人忙花生加工”的喜人景象。

加强扶持拓宽发展领域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全村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花生收购、加工队伍中来。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路子,优化农村经济机构,左克松等一班人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工作思路,在引导群众搞好花生收购、加工的同时,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积极帮助群众搞好商店、运输、餐饮、维修等配套服务,拓宽了发展领域。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推动,全村已发展民营经济业户170多家,户均增收10000多元,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开阔,村里第三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在发达花生加工厂这个龙头的带动下,葛家泊村花生加工厂及配套服务业迅速发展,使群众脱离贫困走向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