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天润妙笔写春秋

俗话说:“石墨石墨,老大墨黑”,相对于电子信息等朝阳产业,石墨的发展前景并不诱人。然而就在这一行业,马连庄镇民营企业一一青岛天润电池材料公司从中造出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公司效益连年以20%以上幅度迅速增长。

2001年,这个只有40多名职工的小企业固定资产已达400多万元,上缴利税20多万元,加工石墨300吨,产品除销售国内20个省市外,还远销美国、日本、西欧等地区。然而,在几年前,谁又能将这些与一个曾经濒临倒闭的作坊式小厂联系在一起呢!青岛天润电池材料公司前身是唐家庄镇电池材料公司“1989年,初创的电池材料公司只有20余间平房,3台机床和20多个刚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泥腿子,主要产品是石墨粉。由于产品档次低,打不开市场销路,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到1993年,公司已欠外债务达300万元,濒临破产的边沿,许多工人因发不出工资辞职归乡务农。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坐等公司破产之时,乡党委、政府把眼光瞄准年仅32岁的镇办石灰窑厂厂长马中好。当时石灰窑正如日中天,经济效益非常好,但为了救活一个企业,领导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他接任电池材料公司经理。马中好二话没说,毅然听从乡党委、政府安排,并与乡经贸委立下“军令状”,一年定要把电池材料公司变个样。人们对这位新厂长寄予厚望的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开弓没有回头箭。马中好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清醒的意识到,要使企业起死回生,必须有自己的定型产品。于是,上任的第二天,他对伙伴们说:“你们在家搞生产,我出去转一转。”马中好一转就是十几天,在这些天里,他吃不好,睡不稳,人瘦了一圈。烟台、济南等地都留下这位大个子庄稼汉的奔忙身影。在外出“取经”过程中,马中好获悉,低钼石墨是新式电池的主要材料,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是生产低钼石墨需要一定的技术,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马中好和十几名土生土长的庄稼汉来说,谈何容易!

为尽快掌握技术,他买来专业书籍,研读与之有关的资料,亲自改革研制机械,经过一个月零五天的努力,马中好已掌握全套生产技术,并试制出合格产品。当北京松下电器公司收到第一批材料,经检验全部达到优等产品后,竟不相信这些产品是乡镇企业靠自己力量干出来的。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电池材料公司完成利税40多万元,一举扭亏为盈。

敢于吃苦,勇于奉献,勤俭节约,是创业者的共同品格。马中好常说,一个人,一个集体,不具备吃苦、奉献和勤俭节约精神什么事也办不成。

1994年公司为扩大规模,从外地购进一套新设备。按理说,雇机械吊装拖运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按当时价格,用机械吊运,至少也得3000元,为节省资金,马中好带领职工拿着滑链、钢撬、钢轨全靠人力将设备从车上吊下,又从厂门挪到车间。在那创业的年代,对马中好来说,这样的事情真是枚不胜举。天润电池材料公司也就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一个二十几人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职工40余名,固定资产400多万元,年产值700多万元,产品辐射国内外的石墨大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天润电池材料公司却赋予它更深的含义。他们说,人才是科技之母,有了掌握科学技术的人,企业就插上了快速腾飞的翅膀。因此,他们紧紧抓住科技和人才这两个法宝,作为立厂之本,使企业走上了振兴之路。

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大发展,天润电池材料公司与青岛大学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共同研制开发了超低钼石墨。产品推出后,上门订货者络绎不绝,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实践使天润电池材料公司的决策者们领悟到:靠科技、靠人才,企业才有希望。

从1995年开始,该公司每年投入的开发经费不少于10万元,并先后与山东矿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相继开发了彩色显像管、内外涂内导石墨乳、碱性高能电池导电涂料、显象管用焙烧石墨等新产品,为天润电池材料公司立足市场奠定了基础。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他们注重招揽人才,并特别注重招揽石墨行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下岗职工。近几年,该公司还先后引进11名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6名。

企业的发展与企业负责人文化和技术素质息息相关,公司总经理马中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常讲“经营企业如同带兵打仗,只有熟识经营之道,才能常胜不败”。为获取新经验、新技术,他利用一切机会向职工师傅求教,并且抽出专门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在马中好的影响带动下,该公司中层以上干部积极参加自学、函授学习,职工们都说,科技兴厂的风气是马经理带出来的。

对于外来人才,天润电池材料公司的决策者这样认为:招揽人才并不难,关键是能够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使各路“神仙”同心同德为公司效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公司千方百计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除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外,公司还为技术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和人身保险。工作上,为技术人员创造一个“成重奖、败不责”的宽松环境,公司技术人员黄学斋开发显像管石墨乳取得成功,并为公司获取较高的利润,公司按规定,给予五万元重奖,在公司上下引起了轰动。

1999年,一位外聘技术人员承担研制防眩液任务,前后失败十多次,当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时,马中好并没有责怪他,相反,多次给他打气,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搞好科研项目。在马经理鼓励下,这位技术人员鼓足干劲,最终使产品问世。

事后,他感慨地说:“要是在别的企业,几次搞不成功,早就被辞退了。”这就是天润公司的胸襟和气度!难怪乎职工们说:“为这样的企业工作,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驰入市场经济汪洋大海的“天润”,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就是职工文化技术素质的竞争,因此,他们在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注重公司全员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一批新工人进厂。他们选拔新工人的条件近乎苛刻,文化程度必须达到中专以上。为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每年公司都聘请专家教授到公司“传经”,并根据需要,安排职工外出参观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

人们常把善抓机遇同巧借东风联系起来,天润电池材料公司发展壮大的奥秘离不开抓机遇。一位哲人说过: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把握住机遇。天润电池材料公司善于“妙手借风”来发展自己的企业。

1996年企业改制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到了唐家庄镇。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镇党委、政府决定将电池材料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对职工信任的目光,马中好将命运再一次押在电池材料公司身上。

电池材料公司改制后,马中好干劲更足了。他在做强公司产品的同时,眼光朝外,谋求外力来发展。这年3月,马中好外出到北京洽谈业务,在洽谈过程中,经熟人介绍,认识了天津天润集团公司总裁。当时,天津天润集团公司正欲调整产品结构,并想从事石墨化工等行业生产,但苦于找不到合适合作伙伴,因而新开发项目迟迟没有投入生产。回来后,马经理直奔公司,并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详细分析研究合作的可行性,经慎重研究,决定与天津天润集团进行正面接触。他们首先通过有关渠道详细了解天津天润集团生产经营情况,产品开发能力和诚信程度,并找到了有关合资项目的全套资料,随后,他们直奔开津,与对方进行面对面的谈判,经反复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该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主要生产石墨乳等产品,天津天润集团的加盟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场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企业就像大海中的一只小舟,谁若想在航行中一帆风顺,就必须及时、准确掌握信息,不时调整航向。对此,天润电池材料公司非常注重市场动态,并从中搜集、筛选有用的信息,用于指导生产。为此,近年来,公司投资10多万元,配备了微机、设置了网站,并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发布。每逢召开贸易会或博览会,公司都派专人前去参加,尽可能地接近大公司大企业和大客户,使客商加深对本厂产品的认识,成为公司产品的义务宣传员,发挥“二传手”作用。

有一次,宁波双鹿集团公司董事长到济南参加洽谈会,公司得知后,立即派人连夜赶到济南,同双鹿集团王董事长进行面谈,并把他请进公司参观,参观后王董事长当即表示:“天润电池材料公司产品质量好,价格低,你们的产晶我们要定了……”并当场与公司签订了50吨的供货合同。

几度春秋,几经拼搏,青岛天润电池材料公司终于走进生机盎然的春天,但他们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正以苦干加实干的精神继续开创未来。目前, 他们正朝着年产值超千万、利税超百万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