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绿色畅想曲

2002年10月,一家投资1000万元、占地30亩的农药生产企业一一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在水集沽河工业园内落户。

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叫葛尧伦。除了这个公司以外,他于2000年4月在青岛城阳投资建成的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现正如日中天。到2002年的9月底,该公司生产的农药销售收入已达到9000万元。农药产量销量位居山东省第一,全国第二。

一个民营企业的总经理,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业绩,的确不容易。你想了解他的创业经过,还得从头说起。服务型经营使小果品站的生意火了起来。

葛尧伦是莱西市唐家庄镇郑格庄村人。1980年,他高中毕业后,来到了唐家庄镇供销社果品站任果品技术员,成了一名农民合同制工人。

他潜心钻研果品保鲜技术,并将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使这个不起眼的小供销社果品站的生意很快红火了起来。每年经过他手外运的苹果要用一个专列来拉,销售额近300万元。

在工作中,他发现自己的文化知识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于是,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刻苦自学,于1985年9月考取了青岛供销专业学校。

1987年,学成回来后,他又被单位提升为供销社果品站副站长。

从事果品经营,自然离不开果农。在那段时间里,由于他常与果农打交道,因而他所学的那些书本知识派上了用场。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了解,他对果树的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生的条件都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指导果农进行优质果品生产。

1988年,“服务型经营”这个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很陌生,而他却在不知不觉中开了服务型经营的先河。

当时,搞果品经营的人不少,再加上果品价格放开,有时出现货源紧张的情况。为了稳定货源,他根据这一情况,采用服务型经营的策略,即从果树管理到果品收购,实行一条龙式的跟踪服务。果农只要跟供销社果品站签订一份合同,保证秋后将果品经营权交给果品站,就可享受到这种服务。这样一来,果农对果品生产不用操心了,什么时候防什么病,治什么虫,只要葛尧伦下个通知,照他指导的方法办就行了,并且到果品站购买农药还可享受优惠,也省去了一大笔聘请果树技术员的开支。秋后果品出售前,果品站派人将纸箱送到园内,果品装箱后,果品站便将果品销售出去,这样,对葛尧伦来说,既为果品站增加了卖农药的收入,同时也为果品站争取了货源。因此,果农有实惠,果品站有利润,双方皆大欢喜。

就这样,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唐家庄供销社果品站的生意越来越大,越做越火,而葛尧伦在全莱西市的供销社系统也小有名气。一场嘴皮子官司,

打出了一个典型,也打响了他的名字

“葛尧伦被人告了,上面派人来调查他了。”1996年秋天,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不径而走。

要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那还得从葛尧伦到果品食杂公司任经理说起。

1993年后,葛尧伦辞去了唐家庄供销社果品站副站长的职务,来到了刚成立不久的莱西市花生集团公司,自己牵头成立了隶属于花生集团的果品食杂公司,并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

公司刚刚成立,没有经营场所,也没有太多的流动资金,一切都得从头做起。

没有经营场所,他租用望城土产公司的13间房子,而这13间房子只有3间正房,其余是厢房。

没有流动资金,他自己投资8万元,又东挪西借,凑了点资金,拉了部电话,买了20块棚布,买了辆130大头车,总算是拉起了摊子。

经营中,葛尧伦仍坚持他服务型经营策略。对果农从化肥和农药供应、技术指导到果品外销实行一条龙服务。并且郑重向果农承诺,无论秋后果品是否畅销,他都按预订价格收购,超出部分随行就市,从而大大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当时,俄罗斯产的尿素很受果农欢迎。于是他通过朋友介绍一次性向俄罗斯一家客户购进尿素1000吨,而这家客户又急需购买优质苹果,他又给这家客户调运了6个车皮的优质苹果。这笔买卖他一举多得,将果农手里积压的苹果卖了出去,又给俄罗斯客户解决了想买而买不到的优质苹果。而他自己的公司也着实赚了一把,公司的账户上竟有了上百万元的结余。

他拿出部分资金,买下了与公司相毗邻的望城供销社屠宰组用的一个大院和几间房子。当时整个院里杂草丛生,污水横流。面对这种状况,他带领十几名职工,整整收拾了一个多月,总算有了点模样。接着,他又盖了十几间仓库,还把大院内的泥土地面浆砌成了晴雨两用的水泥平台,使公司的面貌大为改观。公司的固定资产也达到了300万元。

由于实行了服务型经营的策略,他的客户一年比一年多,遍及整个胶东半岛,除莱西外,招远、莱阳、栖霞、平度等苹果产量比较大的县市都有他的办事处。因此,公司的收入也稳步上升,到1995年底公司的经营额已达到了8位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1996年春由于农资经营方面一些关系没理顺,有人便以他无权经营农资为由将他告到了国家商业部和国家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事相当重视,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带上记者,会同青岛市及莱西市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却在葛尧伦意料之中:葛尧伦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政策是允许的,他的经营不但对莱西有利,而且对活跃整个胶东半岛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也是有利的。时任青岛市委书记的俞正声同志对他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时任莱西市委副书记、市长展文良和分管这方面工作的李广功副市长以及有关部门都对他的做法予以首肯。调查结果还在当时的《莱西工作通讯》上进行了刊发。

结果,一场嘴皮子官司打出了一个为农业服务的典型,葛尧伦的名字也通过这场官司在莱西乃至全国的农资经营行业打响了。

我最大的遗憾是

这几年的经营业绩始终没有突破一个亿翻开果品食杂公司的帐本,不难发现这样一组数字,1994年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1995年8600万元,1996年9600万元,1997年、1998年都是9000万元左右。

谈起自己的经营业绩时,他不无感慨地说:“这几年确实出了不少力,但我最大的遗憾是这几年的经营业绩始终没有突破一个亿对一般人来说,能有这样的业绩,应该满足了,而葛尧伦是一个对事业追求永不满足的人。面对这种状况,他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力争在短期内使年经营额突破一个亿。

目标好订,要实施起来确有难度。他觉得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价格的放开,单靠果品购销和农资经营远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再说,搞购销和经营在有些情况下,不能掌握主动权,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办厂生产农药的念头。

1997年11月,他经过多方奔波,与东生花生集团共同投资408万元买下了位于平度市云山乡的平度耀华化工厂。他的企业也开始了从经营型到产业化生产的转折。由于他刚接触农药生产,经验不足,因而他四处奔波寻找技术力量,并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配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生产出了农民朋友乐于接受的农药品牌,使这个倒闭多年的化工厂起死回生。

1999年夏天,通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再加上他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他又投资1000万元在海陆空交通便利的城阳区后田村买下了40亩土地并开始着手建新厂。

在举目无亲的异地他乡投资建厂,既要搞基建,又要上设备,还要招工人,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葛尧伦却和他的创业者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硬是凭着自己一股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始了艰辛的二次创业。盛夏酷暑,闷热难耐,他在简易工棚里现场办公搞基建;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他又在新建成的冰窖般的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搞设备安装……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拼搏,一座占地40亩,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司一一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拔地而起。

2000年4月各种设备一次性试车成功。产品开始投产。而生产的产品一投放市场便被消费者普遍认可,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第一年就创造了销售收入2200万元的佳绩,使公司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他向自定的目标冲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注重科学,尊重人才”是葛尧伦为海利尔公司确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他投资360万元购买的位于繁华的青岛市区香港中路金光大厦18层海利尔公司的会议室前面的墙壁上,一行烫金大字分外醒目:“勤劳上进持之以恒,你一定能成为海利尔的优秀经理。”在这方面,葛尧伦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不断坚持学习。经过3年时间的刻苦努力,2002年5月他完成了清华大学MBA工商硕士管理专业的全部学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

为了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2001年他从山东农大等大专院校招聘了几名优秀大学生,还利用各种渠道广招人才,使自己的企业聚集了一大批专业精英。

在此基础上,他又不惜重金,投巨资上设备。目前,公司已拥有配套齐全的化验室10间,共400多平方米,生测室1处,100多平方米。全自动生产流水线2条,半自动生产流水线3条,先进的气相色谱仪2台,液相色谱仪2台,先进的气流粉碎机2套,还有为适应市场需要而上的6台小包装生产线以及为小批量生产而准备的手工生产线。

在生产上,他一直坚持以销定产,脚踏实地服务于农的宗旨。2001年根据预测,甜菜蛾将大面积发生,于是他加紧制造防治农药800吨。结果,在很短时间内便销售一空。

在产品销售上他也是本着这一宗旨。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设立了经销处,除台湾、香港、澳门、新疆、西藏、青海外,各地用户只要一个电话打到经销处或海利尔总部,都可在48小时之内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由于他的企业聚集了大量的科技精英,因而在产品生产上能够销售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产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正是他的这些经销理念,才使海利尔的产品畅销不衰。2001年公司完成产值7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2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80万元。预计2002年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将突破他梦寐以求的一亿元大关。

他的根在莱西

葛尧伦在事业上成功了,但他还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强烈的家乡情结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因为他的根在莱西。

为繁荣家乡经济尽情燃烧自己的青春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今年以来,他一直在为到家乡投资建厂而四处奔波。经过多方努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已于2002年10月破土动工,开始兴建。明年下半年,公司将正式投产。

葛尧伦,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他从散发着浓郁田野气息的黄土地走出来,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着培育他成长的绿色原野,呵护着那绿色的希望、累累的硕果,实现着他绿色的梦想。相信他一定能带领“海利尔”人和“凯源祥”人弹奏出更加雄壮的时代最强音,奏响他心中的绿色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