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云溪,又称云河、云水、沄河、墨溪,今俗称云溪河。志书说,以其河道弯曲如篆书的“云”字而得名。

云溪河流域在地质学中属元古代,20至500米深处是解体的玄武岩层,再上面是中生代侏罗纪红板岩(火山灰、红烧土)层,属王氏组,位于胶莱大凹陷的南端。

云溪河是胶州的母亲河,贯穿胶州市区东流入海。云溪流域是胶州自古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祥地。胶州作为青岛最重要的母城,因此云溪也是青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云溪的源头和支流很多,现分述如下。

东云溪又称云溪一河,发源于曾家庄北,南流经沈家河、胶州火车站西,穿高州路立交桥,入一眼水门。此河原有水源地供火车站用水,现为暗沟。东云溪流经窑湾、王家庄、花园后,在中云桥之北汇入云溪主流。东云溪流经的王家庄有清末学者王葆崇的故居。王葆崇是宣统版《山东通志》的采访员之一,官至鸿胪寺序班。此河又有东云第一桥、东云第二桥、东云第三桥。东云第一桥碑记是由著名学者、史学家柯劭忞撰文,胶州著名书法家高鸿逵书写的。第二桥和第三桥处是胶州历史上的著名园林——嘉树园的遗址。嘉树园是清末咸丰朝顾命八大臣之一匡源的先人建造的。上面提到的花园后中的“花园”,即是嘉树园圮坏后为杨家收买重修的,即现在的新亚工艺品厂厂址。著名的胶州八景之一“云溪晚钓”就指这段河道的景观。现在整修的云溪公园,是云溪主流,并非“云溪晚钓”的原址。

中云溪又称云溪二河。严格地说,应发源于大王戈庄北,胶北镇的陈家泊子村。自谷家庙以北有人工干渠,此干渠以陈家泊子村为分水岭,北流入碧沟河;南流经大王戈庄、谷家庙子村到三十米达桥,在二里河附近入两眼水门。此河原来也有水源地供火车站用水。

北云溪此源自北关的辛村开始,流经庸村东、庸生祠北、砚里庄之濯砚泉、麒麟山,园林处苗圃,注东凉水湾,在二里河附近南流入中云溪,进两眼水门。此河有两小支流,即西沟(自杨家林经燕子口)、西北沟(源自庸村东),均在东凉水湾上游与北云溪交汇。北云溪经砚里庄的一段原有濯砚泉(今涸),附近有西汉经学家庸生(谭)的故居。庸生传习《古文尚书》和《齐论语》,被后世尊为“胶东大儒”。后来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就是简接地继承了庸生学说的。当今农民企业家苟连水先生在原庸生祠附近的北云溪岸边另建新濯砚泉1处及北云二十泉1处。此地现有矿泉水厂两家:濯砚泉矿泉水厂和健泉矿泉水厂。此水偏硅酸含量很高,有长寿和美容之效。再者,清中叶,高凤翰的族弟高元质一度来北云溪边之砚里庄居住,其号“砚村”当是此意。元质曾为胶州州同,编辑出版过《南阜诗集》。现在的中云溪和北云溪积水形成了二里河水库。

西小河此河流程较短,发源黄埠岭北段,东流经宋戈庄,入两眼水门。两眼水门今装有闸门,只留数个进水孔,与北云溪、中云溪一齐南下,入20世纪60年代人工改道之外城南壕沟。西小河的积水,加上二里河水库的放水,形成了现在的西湖。自两眼水门开始,即可称云溪主流。

西云溪发源于南关办事处的傅家村附近,东流到南辛置村,形成西云泉(象麦杆那么大的四、五眼反沙泉)。著名学者王葆崇作有西云泉碑记,由著名书法家高秋卿书写,今碑由南辛置村委保存。西云溪东北流,入西凉水湾,继流经东辛置、卧龙庄,在外城的西南角入三眼水门,经河头源、郭家庄入云溪主流。后因郭家庄屡遭水害,遂将三眼水门堵死,西云溪沿外城西护城河北流进两眼水门。20世纪60年代,为减轻云溪主流的负担,遂将西云溪人工改道越出单行,沿外城南护城河东流至今云溪办事处之南与云溪主流汇。水大时与店子河(即三里河)在庄里头东合流。

西云溪流经的一段,有名胜古迹多处,计有“大冢子”、“小冢子”、“花石碑”和李霞裳故居。大冢子位于黄埠岭南端,是黄埠岭的最高点。这是一处烽火台,不是坟茔,至今尚有部分遗存。黄埠岭的南端又名回车岭。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齐国政变,客居齐国的孔子因种种原因,仓皇出逃,看样子是攸关生命之危,要不然怎么连已经做好了的饭也未及吃呢?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路一行,是来到这里看海的。孔子是商的遗民,感到自己的抱负在周的天下无法施展,“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见《论语》),想到他的远祖箕子开辟的朝鲜去。趁此东投之机,来此看海打道是可能的。就《莱州府志》和明代《武略将军墓表》的交叉记载,孔子此行当属事实。传说当时孔子来到此地并未再向东行,而是回车南行(故此岭叫“回车岭”),跨过西云溪,沿海边向东南而去,到今营海的撇车沟村,因岭势陡峭,舍车而行;到讲堂沟受当地父老的邀请,讲课一堂。由于父老们的挽留,孔子见到朴实敦厚的齐东居民,便打消了出海的念头,安心讲学课徒。

大冢子之南是小冢子,小冢子就是明代胶州人武略将军刘公的坟墓。小冢子南是花石碑,花石碑是清代胶州籍杰出的诗人、书画家高凤翰的墓碑。高凤翰与其祖父、父亲一家三代都葬在这里。花石碑与小冢子都以回车岭为“山”,以西云溪为“水”,而且此又是孔子足迹留过的地方,也是孔子从去到留的思想转折点,确实是一穴“风水宝地”。据高凤翰的《李霞裳传》云,其师李霞裳(世锡)先生即隐居云溪西边,结庵名曰“丽草亭”,想必也在此西云溪流域内,具体地址今已不详。

砚墨河发源于河头源北边的枣树林,东流经砚墨桥、方井,在胶州一中处分别向东、南、北三向分流:东流经岳庙街(中心医院西),从快活林北入小河子;南流经小校场(一中操扬)入小河子;北流经苇子湾、南菜市,在小楼饭店处人西沙滩的云溪主流河段。

小河子又称墨源河、墨河,发源于河头源,名西南沟。东北流经连家园砚水壶井处与西窑头河汇,又向东北流经李家茔北、快活林、崔家街西头、墨源桥、小河子崖街、在闻钟桥栏杆井处与柳溪汇,又向东北流经洪福桥、双女井、四眼井大湾、虹仙桥(平桥)、墨河桥(轱轮子桥)、双井(沙井)在崔家牌坊之北后滩子与寨沟汇,在岔河口注入云溪,现已人工改道到城外东小窑注入云溪。连家园是清代连大将军的花园。柳溪发源于南窑头,北流经杨家庙、太平地(地瓜地)与南寨沟交叉,北流到小井街石门子口,在闻钟桥处与小河子汇。柳溪西岸有株唐槐(属主周家大场),有胶州望族周家大门,族人周钟麟,法学家,是《增修胶志》的编修者之一。寨沟有两源:一是南寨沟,发源于连家园沼泽地,东流与西窑头河交叉,经太平地、四槐岭与柳溪交叉,在普渡桥处与鬼市湾汇,东流在五步三座桥处与东寨沟汇,北流在后滩子入小河子。二是东寨沟,有两源,分别在水寨街两旁,自永安门(外城南门)北流,经高文熠故居及大士庵、眼望店、耿家坟、南粪场,在五步三座桥处与南寨沟汇,又经高曰恭故居处和后滩子,入小河子。高文熠,清初为南瑞总兵,高凤翰族伯,胶州高氏一支股名人。高凤翰20多岁时,即奔高文熠到江西,游历过滕王阁和庐山,对后来高凤翰的艺术成就起到了帮助作用。高曰恭是高凤翰的父亲,在高凤翰30多岁时其父移居水寨街居住。曰恭曾为淄川教谕,与蒲松龄甚有交情。南寨沟与东寨沟汇积处有清代著名历史人物张若麒的故居。

小河子流经虹仙桥处的栾家街有栾御史和赵秀才故居,著名戏曲《血手印》的本事就发生在这里。

内城护城河发源于茶庵之北(今湖州路北头),经白水泉,在此向南、向东分两道:南道经用成门(内城西门)到城壕崖街,东转至内城南门(镇海门);东道越北极台外,南折经迎阳门(内城东门)在鞑子茔处与南道接头,至此绕城一周,南流入云溪。在护城河的东南区河道有文巷街,文巷街有南明宏光朝大学士(相当于宰相)高宏图故居。在南门外东旁,东关大街西端,前天王服装学校处,有传说的戏曲《铁弓缘》的发生地址。据查《匡氏祖谱》,匡福没有副室,传说的大匡、小匡自匡福开始当属虚妄。

金沟即永济河。发源于魁光门(外城东北门)之东的春场,流经匡家街、金沟崖街、姜行街、永济桥、在东关孙家东花园处入云溪。东关孙家是胶州有名的望族,著名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曾被写入。金沟流经金沟崖街和姜行街处有我国近代杰出的史学家柯劭忞的故居。柯劭悲一人独编《新元史》和总纂《清史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下驴沟下驴沟是一条长形沼泽地,北起今巧媳妇糕点商店处(原外城东门外皮革厂),向南经李家小庄入云溪。此河道今垫土辟为公园,公园南端立有“高丽亭馆”纪念碑。公园西边挤出一条小沟,可以见到当年下驴沟的影子。

再东有马蹄泉和李家河,均在东滩入云溪。在云溪与大沽河汇流处的滩涂地带又有景耀河、马家村河、营房河、杨家河,也可算为云溪引申意义的支流吧。

云溪河上的桥梁很多,据志书记载和实际调查约有20多座。古代大部为木桥,据笔者的记忆,中云桥、胜利桥、高板桥(连接山货市和长安街)均为木桥,而后,中云桥、胜利桥改修为石桥。高板桥在1958年拆除,未重修。据志书记载,乾隆时小珠桥是拱桥,可让船只通过。在太平桥和蜚虹桥(凤凰桥)之间,昔有小岛(胶州俗称为“河夹芯子”)1个,岛上有居民多家以及建国铁业社和兽医站2个单位。“文革”后期东面蜚虹桥的一段河道被填平,与陆地相连,今白玉招待所处即是。西边的一段河道仍保留着,形成一半岛。现在的花鸟市、古董市东区,大风轩、博雅轩工艺品店、中云派岀所和迎宾楼等单位、商店均在此半岛上。此半岛南端沙滩,原有苇田一处,每遇凉秋,明月芦花,别有景致。

云溪河主流两岸大部是石砌的直立河岸,或打桩挡板的直立河岸,这是当年作船码头用的。在诚意桥、小珠桥和安乐桥的漫长河岸上,关厢民屋,错落参差而立,有如苏州和绍兴的街坊,月光动水,楼影穿天,颇多江南韵味。在高板桥的北岸,有一处广大的场地,这就是有名的山货市。这里南货极丰,元朝诗人戴良在《至东胶》的诗中说,“县市反夸南货聚”,即指此胜状。曾在山货市居住过的邱欣成(音)先生家藏有明代宁波帮的石质公平称砣一锭,便是有力的证明。除了南货集散和土产买卖以外,各行各业,异彩纷呈。计有填诗的①、说书的、拾(石)箔(博)的、雅会的、抓彩的、卖唱的、占卜的、说武老二的、演八角鼓的、说贫嘴(相声)的、扭秧歌的、耍小鸟的、耍毛猴的、踩高跷的、磕牛骨头的、打莲花落的、唱周姑戏(茂腔)的、卖白糖磕子的、卖包烟的、卖馋痨锅子的、卖摇拉猴的、“叭叭”卖小喇叭的、“吭吭”卖泥老虎的、卖布老虎的、卖小绒孩的、卖叭哒孩的、卖窗花门签的、卖“布布丁”的、卖小糖鸡的,耍马叉卖艺的,使枪棒卖膏药的,还有悠荡着糖锣“当当"卖糖球的和卖格档瓤子糖的……说一天也说不完,什么都有,热闹非常,真正体现出360行的氛围来了。中国民间的市集是按《河图》、《洛书》的五进制排列的。胶州是通都大邑,所以在5天之内有“大集”和“小集”2次。胶州的大集是“二七”、小集是“四九”,在西沙滩和沙滩东崖的扒市街设场,而山货市则天天如此。

云溪主流上的海运码头是很多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唐家湾的诚意桥码头(即板桥镇码头)。诚意桥也称“云溪十桥”,俗称“长尾巴桥”(显然是从“诚意桥”变读而来),有的志书上记作“意诚桥”、“承意桥”,想必是后来修桥者为纪念北宋时承议郎杨景略从这里出海使高丽的事。

乾隆《胶州志•山川》载:“云河,源出治西南辛置岭(即西云溪),东流经城南门外,又东为唐家湾,东入于海。”《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典》说:板桥镇东南濒临唐家湾口,云溪河环绕其间,东入唐家湾,“每海水潮汐,如阵马摩戛而来,稍逆云水而西不达,即回而东逝矣”。永乐“八景”中的 “唐港秋潮”就是指这里。

唐武德六年(623),在今胶州地域内设立板桥镇。由于云溪码头的有利条件,兴旺发达的胶州中古、近古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从此拉开了序幕。《续资治通鉴长编》:(板桥)“自来广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贩到香药诸杂税物,乃至京东、河北、河东等路商客船运见钱,丝、锦、绫、绢,往来贸易。”《萍州可谈》说:板桥“控东南海道,风飘信宿可至吴楚”。《宋史》说:“胶西(即胶州)当宁海之冲,百货辐辏……时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货,价增10倍。全诱商人至山阳,以舟浮其货而中分之,自淮转海,达于胶西。”唐代薛渔思的《河东记》和宋代李昌龄的《太上感应篇》中都讲过《板桥三娘子》的神话故事,这个神话故事很象是“中东、近东的一些神话传说,如《一千零一夜》等,这也可佐证胶州的海上贸易当时已到达了这些地区!当时板桥镇市舶司是我国八大市舶司(相当如今之海关)之一,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四大榷场(相当如今之国际商场)之一,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从唐至清其始终维持着我国北方的重要贸易港口的地位,其贸易额与济南平齐。至清光绪时(1904),被置为直隶州,管领3县,包括现在的青岛市区,相当于现在青岛单列市(甚而是直辖市)的地位,因而博得了“金胶州”的称号。

宋元丰六年(1083)农历的九月十四日,宋廷命承议郎、左司郎中杨景略为高丽祭奠使,共备库副使兼阖门通事舍人王舜封副之;朝散大夫钱勰为吊慰使,西头供奉官、阖门祗侯宋球副之,到高丽吊唁高丽王徽去世,兼贺顺宗即位,就是从云溪下游的唐家湾诚意桥处出海的。此次出海因风返回。又在翌年的八月十七日前,再次在此出海成功。归来时便修海神庙纪念(此海神庙位于今石油部七公司设计院北)。

宋元丰八年(1085)农历的四月七日,高丽王子僧绕义天大师与门徒寿介等一行,随宋商林宁船只离高丽人宋,至密州(今诸城)板桥登陆,由陆路转入汴京。密州知州范锷亲来迎接。当时高丽对宋廷的使节非常尊重,设立了豪华的宾馆予以招待。对此,中国方面也作出了对等的应酬。当时除京都开封的“同文馆”外,各大重镇、各大市舶司都设置有“高丽亭馆”。胶州的高丽亭馆建于云溪岸边,当是距码头不远的地方。亭馆建得富丽堂皇,在另任密州知州大文学家苏轼的笔下,简直就是“蜀山兀,阿房出”、“廊腰曼回,檐牙高啄”的阿房宫了!这高丽亭馆不只接待高丽的使节,也接待高丽的巨商。

在今云溪河北岸不远处,发现了宋代徽宗时大观、政和年间销毁的夹锡钱(铁钱),只一个探沟内就出土了约30吨!足见当时有多少货币在板桥镇流通!

诚意桥码头,以及一系列的云溪码头和其后来的外港塔埠头码头,以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港湾资源,为青岛、乃至我国北方的航运贸易事业的发展做岀了重要贡献,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早对胶州及其海港馋涎欲滴。特别是德寇,把胶州称为“多拉多”(大意即理想中的黄金国),致使光绪二十三年(1897)侵入我胶州湾,完全暴露出他们的狼子野心。

云溪河水哺育了许多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人,云溪河水在历史上又承担起胶州、青岛乃至全国的海运重任,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今天的胶州人,又把云溪河整饰一新,恢复了当年“云溪晚钓”的盛况:金楼银阁,曲桥斜槛,一丘一壑,一花一竹,处处显现岀其古老繁华的风彩和优雅迷人的魅力,简直可以与扬州的“瘦西湖”媲美。胶州人又在云溪入海处自诚意桥码头到其外港塔埠头和东营港的东海广大滩涂之上建立了20余里的工业长廊,以胶州的优势创成我国东部沿海中部地区临港式开发基地,这是最具活力的载体经济形式。现在云溪则将继续向外界展示着她的静谧、优美、繁华和无限生机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