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纪念郯城解放四十周年

当历史翻开全面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的崭新一页的时候,我们迎来了郯城解放四十周年。回顾这四十年的光辉历程,郯城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欣慰之余,使我回忆起解放郯城时的一些情景。

解放郯城的战斗,打响了淮海战役的前哨战,拉开了淮海大战的序幕。1948年11月6日晚,我军围困了郯城,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于7日凌晨县城解放,并乘胜追击,围歼了马头镇、于圩子的守敌,全歼敌人5,300多人。11月8日拂晓,郯城全境宣告解放。从此,这座郯子故里的历史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当时驻县城的国民党八十三师和临沂守敌王洪九保安团队逃窜到郯城,共计3000多人。城内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为了守住郯城,阻止我军向南挺进,修筑了大量工事,环城墙底部修筑地下通道联通城河,并设了许多明碉暗堡。北门、西门、南门用麻袋包装粮、装土全部堵住;北门外城河石桥用石、砖修筑高三米的三道障碍,加上暗堡火力集中,交错密集,给我军攻城带来一定困难。

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46、47、48师奉命解放建城。围城之前,首先消灭了临(沂)郯(城)公路两侧及城周围的守敌据点,扫清了攻城障碍。随于11月6日分别围困郯城、马头镇和于家圩子,傍晚攻城战斗开始,双方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我军指战员发扬了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术。英勇善战,奋不顾身,在各部密切配合下,很快攻进北门和西门,南门也相继攻克,残敌随向西南方向逃窜,被我军46师坚守南皇亭、刘巷阵地的指战员迎头痛歼,共歼灭敌人3000多,11月7日拂晓前县城解放。攻打马头和于圩子守敌的围歼任务,亦于11月8日凌晨宣告结束。

为了配合解放郯城,中共郯城县委、郯城县政府于11月4日在司家乡何疃村召开了党政机关干部大会,县委书记张振华、县长傅伯达,传达部署了全力支援和投入解放郯城战斗的任务。组织上派我去徐桃、沭河、港上分区委和坚持敌后斗争的武工队负责人传达会议精神和检查为解放郯城做好粮、草、菜等军需物资供应工作。6日下午,县委、县府机关工作人员整装出发,翻过马陵山,渡过茅茨河,于晚八点左右到达城北天齐庙待命。这时,我军正在北门和西门进行攻城激烈战斗。我们机关工作人员都以战斗的姿态和喜悅的心情等待着进城。夜间十一点左右,我军攻进北门和西门,残敌已溃不成军,狼狈逃窜,被我围歼。深夜十二点左右,我们奉命进驻县政府院内,静坐到天亮,由县长傅伯达给我们分配了任务。

分派我和邰昆峰、王九如同志负责清查仓库、办公室、宿舍、文书资料及敌尸体工作。我们从北门口进入地道清查敌尸体98具,县政府院内有23具,南关南头有尸体380多具,刘巷、南马庄东边田地里有270多具,共700多具尸体。从南关桥水下清出长短枪300多枝。南门城墙上装麦的麻裳有800多包。县府仓库存粮5万多斤。县府考棚内清出文件资料及办公用具一部分。同时,还于11月9曰去于圩子清点敌尸体350多具。为了支援淮海战役,鲁中南六分区支前委员会进驻新安镇,主任委员谢辉,副主任委员郑子久、李华林。我被抽调到支前委员会粮食供应部工作,负责签办后方人民送来的粮食,送到前线供应部队。这时,县支前委员会组建粮食转运总站,县委确定我和邰昆峰同志负责。总站设在郯城北关。有本省和河北老解放区人民组成的运粮大队,采取车推、驴驮、肩挑着小米和高粮米,兵分三路经郯城转送运河(邳县县城)前沿阵地的参战部队,在短短的时间里,日夜兼程,共运送粮食5500多万斤。郯城人民送粮1800多万斤,送军鞋8000多双,支前民工达5000多人,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抵商邱,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域内进行的。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指挥的中原、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相继围歼国民党黄伯韬、黄维、杜聿明兵团,共歼敌55。5万人。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

注:

作者亲历了解放郯城的战斗,解放后,曾任郯城县副县长、顾问,现为郯城县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