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为振兴沂蒙农业勤奋工作

人民政协,人才济济,素有多学科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库”、“智囊团”之美誉。通过与部分临沂市政协委员的交往之后,我确实感触到在政协委员中所蕴藏着巨大能量。这里简记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朱保翔同志在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事迹,也许使你从他的身上,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保翔同志,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生于山明水秀的浙江省湖州。一九五四年杭州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响应党关于“农业技术支援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号召,来到了沂蒙山区这块滚烫的英雄土地,至今已有三十三个春秋。

自古以来,南北方生活习俗存有很大差异。当初,从鱼米乡、水成网的锦绣江南,来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山区,从以大米、白面为主食而将胃口转换成地瓜干、高粱和玉米,其间各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一个外地人,在新的环境中,各方面都要从零开始突破。保翔同志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同志们学习,通过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同广大群众接触和作社会调查,他感到有学不完的知识,从内心里热爱这充满美好前景的土地。

一九五四年二月,在山东省农科院所属的莒县农业试验站工作时,他刻苦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探索,在小麦原始材料分类整理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成绩,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一九五八年调临沂地区农科所工作后,由于对粮食作物栽培方面有较好的技术特长,被委任为研究组组长。他集中精力,进行了调查访问和翻阅资料工作,热情奔放投入研究工作。不料由于长期贫血和消化不良等原因,患了班替氏综合症,不得不于一九六三年冬将脾脏全部切除。

病愈之后,一九六五年组织上调他到地区农业局水稻试验站工作,虽然体质很差,却努力展开水稻栽培新课题的研究,以便推广应用。他的积极工作精神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一九六六年三月,中共临沂地区农业局党组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准备编写一本水稻知识丛书。但又意外地在一九七三年冬患了胃穿孔,结果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天灾人祸,对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是一种考验与敦促。保翔同志面对瘦弱的身体和病魔,没有消沉下去。出院后,即于一九七四年春开始主编《水稻》一书。经过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一九七八年五月,《水稻》初稿完成,同年十月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根据工作需要,保翔同志于一九八O年调到地区农业区划办公室工作。从此,他又积极进行农业区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参加编写、统纂全区的粗线条和九个县的细线条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并各印成册。因此项工作成绩显著,山东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授予他省农业区划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一九八六年二月,他的成果又获得了临沂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保翔同志待人诚恳,性情爽朗,质朴无华。多少年来,他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地进行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先后在《大众日报》、《农业知识》、《山东科技报》、《农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四十余篇科研文章,其中不少有独到的见解,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九七九年三月,他被授予农艺师职称。一九八0年九月,被推荐为临沂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之后又连续被推荐为第六、七届委员。一九八三年八月,他又被吸收为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并于一九八五年二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保翔同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有着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他说:“我从事农科研究,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追求农业生产的发展,造福于社会。”在工作中,他不仅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而且能够正确地对待同志。在成绩面前,他总是把成绩看作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他用带着几分羞涩的口吻对笔者说:“没有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协作、支持,我个人将是一事无成的。”短短的话语,揭示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正确见解。

为了祖国的四化建设,现在,保翔同志正在着手“临沂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沂蒙山区生态农业的研究”。我们真诚地祝愿他取得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就告诉人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岖小道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对朱保翔同志来说,是何等巨大的推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