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跻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苍山酒厂

苍山酒厂重建于1947年,当时厂区占地3亩,职工70人,全部手工操作,年生产能力百吨左右,纯属小作坊生产。后经历任经营者艰苦努力,形成今天的规模。

苍山酒厂现有职工387人,厂区占地6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年生产各类白酒近2万吨,实现利税550万元,是建厂初期的80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四年间,先后投资1200万元,建办公楼一座,大仓库3座,优质大曲酒车间一座,10吨锅炉房一座,包装车间一座,职工宿舍楼一座,以及澡塘、幼儿园等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厂内路面整洁,四通八达,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苍山地方国营小(1)型企业。产值、利税年年稳步增长,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1992年县委、县政府授予苍山县明星企业称号,并获得临沂地区一轻系统“效益杯”荣誉奖。

苍山酒厂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苍山酒厂的今天。改革开放以前,厂里经营管理和效益都不好,产量低,品种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艰难,形势相当严峻。新的领导班子本着“内抓管理保运行,外抓销售增效益,技术进步求发展,强化基础上水平”的工作思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向管理要效益,以技术进步求发展。

(一)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我们在用工、分配、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三项改革:第一,转换机制,实行风险金制度。全厂上下人人交纳风险金,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共担风险,同舟共济;第二,推行承包责任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1985年以后积极完善各项承包,首先,对产品销售实行定销售额承包,超销奖励,少销受罚,使工资奖金与销售额挂钩、激发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产品畅销不衰。1989年对生产科进行全面承包,将任务、责任目标、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有压力,全厂重担大家挑,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奖勤罚懒。通过各种承包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后劲,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第三,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管理。首先对中层干部实行平等竞争聘任和中标承包,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唯贤是举。仅1991年就从工人中提拨6名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到科室、车间的领导岗位。在职工中实行优化劳动组合,考工晋级,优升劣降,被优化下岗的职工实行厂内待业制度。待业期间只发生活费,达到上岗条件的重新定级上岗。并推行计件工资制和营业额比例提成工资制,百分考核等工资分配制度。分配方案月月上墙公布,杜绝了分配不公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倾向。从而激发了职工的责任心、紧迫感和风险意识,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使产品广泛占领市场,扩大销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对原有设备进行了两次较大的技术改造。一次是1988年投资25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改造,酒精产量由年产3000吨,提高到5000吨。同时省内第一座低甲醇提纯塔在我厂建成投产,使苍山酒厂向生产现代化迈进,实现了一次飞跌。第二次是1992年初,在县委、县府的领导支持下筹资530万元,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技术改造,使年产酒精达到10000吨,并新上年产优质粮食酒500吨的产生线。在努力提高产量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新”取胜,以“优”求发展,不断开发研制酒类新品种,取胜于激烈竞争的市场。先后推出四大系列,30多个新品种,其中“苍山大曲”1989年12月创厅优、地优。1990年10月“苍山双酿”获省一轻厅优良产品。近几年研制开发的“荀公"、“敦厚”、“跨洋"三个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好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尤其“荀公”系列酒,是在发掘和整理我县悠久的传统酿造工艺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精心研制而成。具有无色透明,香味纯正,入口绵甜,回味悠长等特点。有顾客赞曰:“兰陵美酒郁金香,苍山荀酒亦芬芳,举樽未饮心已醉,入口绵甜添异香”,由于质优,适销对路,在整个市场疲软、饮料酒行业潇条的情况下,苍山系列酒畅销不衰。

(三)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含量,不断壮大企业实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苍山酒厂的科技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十年前,我厂科技人才奇缺,科研设备几乎没有,科研成果一片空白。近几年,我们通过调入、引进、招聘等渠道,广纳贤才,壮大科技队伍,并陆续购进科研设备,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引进新技术、推岀新成果。由于实行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大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突出的是,1985年10月至1987年省经委立项的酒精提纯开发项目。当时酒精甲醇含量高,是全国白酒行业的共同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厂科技人员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同攻关,克服了资科匮乏,设备简陋等不利因素,经反复研试,终于在1987年获得成功。同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甲醇含量降低至20ppm以下,处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省内空白。低甲醇食用酒精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获地区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88年以后,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产品向低酒度,高质量、精装璜方向发展。为适应变化的市场,我们确立了“合成低度白酒”的科研项目。经査阅大量科技资料,通过多次精心研制,“合成低度白酒”于1989年通过地级鉴定,1990年6月获苍山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和孙士宗同志合写的《合成低度白酒研制技术报告》发表在《山东食品发酵》杂志1990年第二期上,得到有关专家的赞同。1990年我们又完成了“低温蒸煮”项目,1991年4月“酒糟综合利用”项目获得成功,仅此两项每年为厂里新增效益15万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 ー生产力”的论述,在苍山酒厂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加强科学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几年来,我们先后建立并完善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五十类,六百一十多条‘各种定额十五类,ー百零一种‘各种责任制三十类,一千五百多条‘各类制度三十种,四百五十多条。同时,积极推行目标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91年以后,重点抓了质量管理,健全了车间、技术科、厂部三级质管网络。具体内容是—坚持对职工进行经常的质量教育,提高职工的群体质量意识,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实行理化检验、感官品尝综合鉴定,严格检査,严格把关。做到上道工序产品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成品不合格,决不出厂。便苍山稱厂树立了崭新的市场形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目前我厂TQC活动空前活跃,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方法初步形成。

(五)乘党的十四大强劲东风,苍山酒厂决心九十年代再上新水平。

在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的新形势下,我们以党的十四大为动力,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指针,制定了振兴苍山酒厂经济的发展规划,决心到本世纪末再上一个新水平,力争年产值达到7500万元,利税完成1000万元。总体设想是:抓好基础产品,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争创更多的地优、省优、国优产品。注重科学技术,增加科技投入,支持广大职工、科技人员学习、钻研业务,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狠抓科学管理,逐步达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为苍山酒厂的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吴兴沛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