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长清县境内的灵岩寺是我县最古老的佛教圣地之一。西晋时代,此地水草丰茂,野果满山,因而郦道元著《水经注》中把此山列为名山,“泰山西北麓之一岩称玉符山”

竺僧朗公(京兆人,今西安市附近。佛图澄的高徒)曾在此山说法。永嘉年间,张忠为避世之乱便来此隐居,和朗公结林于泰山之后游说于众。又《长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大起殿舍,连楼垒阁,建精舍十余区”。前秦皇帝苻坚于永兴七年(公元375年)曾因赏识朗公,“赐银钵为礼”。后来南燕王慕容德(公元398年)又“赏赐他两县地的全部租税”以养寺院。

十六国时期,秦王苻建(公元351年)因玉符山同自己的姓同音,而把玉符山改为昆仑山金与谷,时属泰山郡山茌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当朝下诏“诛天下沙门弟子”,昆嵛山金与谷从此一空,改名方山。孝文帝太和三年(公元479年),佛门弟子又在此地建起灵泉殿,后名思远寺。同年,为避世之乱,又在山巅依山凿岩,于太和六年(公元482年)建成石窟,称石窟寺(现名证明龛)。

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法定禅师(景城人,现今河北省境内)持锡杖来游方山,见残存楼阁古稀,认为“如来佛祖曾来建梵宫道场”;先复兴方山之阴曰神宝寺,后复兴方山之阳曰灵岩寺。

唐武德初年,灵岩寺院归属齐州济南郡山在县;天宝元年归属丰齐县,元和十五年并归长清县,寺为归属长清县之始。

北宋初年,灵岩寺属京东东路济南府长清县。景德年间定为景德灵岩禅寺。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寺又归齐州直辖。

元朝,景德灵岩禅寺划归泰安州直辖。

明朝,此寺又划归山东济南府长清县管辖。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改名为崇善禅寺。嘉靖年间又改名为灵岩寺至现在。寺院几经兴衰,最豪华的五花殿毁于天火。康熙皇帝巡视灵岩寺时还是从泰山普照寺请来的高僧迎送的。韩复榘主鲁时,把灵岩视为避署圣地,曾修小别墅一座,现称韩院。又发动各界人士捐赠钱款修寺院,但是芦沟桥一声炮响,韩复榘携款溜之。

灵岩寺在建国前,占地近千亩(包括建筑物面积和山林),房屋八百余间,僧人最多达五十余人;牲畜数十头;佃农百多户;最后一个主持僧人是龙信禅师。此寺僧是以临济宗黄龙派为首,三宗五派具全。全寺分为八大门头和四小门头。八大门头即:南上崖、北上崖、石王殿、西廊下、东廊下、转轮藏、西老殿、饮马沟。四小门头:东老殿、白衣殿、塔院、伽蓝殿。

一九四六年,中共长清县委第六区队领导,为避免敌人杀害僧人,将寺院僧人遣散。后来只回来十几名有:大文、公望、素方、立范、大根、固贵、常修、大荣、法力等僧人。他们维持寺院至解放。

解放后统计,众僧人还俗的有二十余名,病故的二十余名,离开本地的四名,参加解放军的五名,参加地方工作的一名,因犯法判刑的一名,下落不明的二名。又据一九五五年统计,寺院七名僧人,十四亩田地,全部入农业合作杜务农。

现在万北村的李太田(僧号法力),一九二七年出家,当年九岁。现年六十七岁,还俗后娶妻,儿女双全,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据史书记载,从西晋到现在,各朝代都有不同的建筑。建筑布局精巧雄伟,堪称佛教游览胜地。

位于灵岩之阴,小寺村以东的神宝寺是我县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元末明初该寺废圮。据《长清县志》云:旧址存有“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碑一通”,碑是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立,另一通碑是元大德十年圣旨碑(公元1306)年。现在只存“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碑”,(藏于泰安岱庙金石馆内)和四菩萨组雕像一尊。开元碑上详细叙述了整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二百余字,和神宝寺的创建史。

四菩萨组雕从上到下分四部分,上为各距一方的四菩萨像;中为宝石莲盘座和迭涩逐层内收的球体;下为高80公分,阔50公分的立柱体。上中上为一巨石雕成,重约两吨。石质呈暗色晶质斑状结构,俗称青石岩。在迭涩逐层内收的半球体的一侧,有一组浮雕佛,佛名三世佛,高13公分。莲座之上四尊菩萨除一尊两眼下垂外,其余三尊均盘腿打坐,身着袈裟,其衣边锁带清晰逼真,有飘洒婆娑之感;佛像胸部丰满,佛脚约六寸,呈金字形,具有窈窕淑女之貌。相传头系铜铸镀金之物,均被盗走。虽然已成无头残身,但此石雕全国稀有,属珍物国宝。

神宝寺的创建者为朗公。《长清县志》记载:前秦时期朗公在泰山后连续“建精舍十余区”,就包括神宝寺。北魏时期法定禅师来此游说;先在方山之阴恢复寺院,定名神宝寺,后来又复建方山之阳寺院,定名灵岩寺。

塔寺(又名衔草寺),位于关王两村之间的山峪东侧的小峪中。古属天台宗,现代为灵岩寺的下院,属禅宗,创建于北魏。寺址林果满峪,四面环山,山泉汨汨,别有洞天,可称世外桃园。

塔寺在解放前和泰安普照寺关系密切,同一支派。一九五五年统计:该寺占地十亩,僧舍十二间,僧人三名。法名叫中喜、天香、灵海,当时均入社务农。现在灵海仍在寺院,现年七十岁,系曲阜人,全家四口人,生活一般。

塔寺内文物保留较完整,自解放至现在香火不断。“文革”中佛爷殿被毁,现存伽蓝神关公殿一座。殿内有坐东面西关公石雕像一尊,侍童泥塑立像二尊,关平、周仓二将泥塑相对立于两傍。殿中间石供台上放有如来佛鎏金楠木雕像一尊。院内有道光十七年衔草寺建修佛殿碑、禅师诰公墓碑各一通,还有七级完好的塔一座,据说,土中还埋有数级。另外,寺院内还藏有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间,由津门第子范典叩献给莲光禅师的一只法鉴龙头杖,以及云板一件。

塔寺幽深古雅,文物独特,有游览观赏的价值。

光明寺,位于崮山村中,是灵岩寺的门户寺院,修建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解放前本寺占地二十余亩,僧人三名,房屋十三间,用具齐全。解放后,占地一亩,房舍七间,僧人一名,法名觉德,属临济派,后入农业合作社劳动为生,“文革”前病故。寺址改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