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诗曰: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塘夜雪粉装城。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此诗作者为谁写于何时?历来无考。诗中所咏景状物,实有其事其地,但具体说法不尽一致。兹据章丘城西关孙厚之先生介绍,析述如下。

高耸危山圣井澄:

传说隋朝末年,天下大旱,危山一带三年不雨,寸草不生,赤地一片。真是人有饥色,野有饿殍。一日,有僧人自称从天竺(今青藏一带)来,问土人为何面带忧容?”土人说:“三年不雨了,别说种地,就是连吃的水也十分困难啊!”“何不打井?”“地处岩丘,往哪里去打?”僧人(可能懂水文)用禅杖指着某地说:“此处不深就是水源。”土人挖之,果然清流汨汨,水碧如澄。众人大喜,都说那个僧人是活佛降临,因此名曰圣井。

绣江春涨流水声:

一说宋末元初,某县令命百姓在章丘城东关修筑绣江大桥。由桥下水面上溯约里许,河身宽阔,水平如镜,微风徐来,泛起轮轮涟漪又若织锦。水中建有绣江亭,亭右岸有绣江寺,第一个住持僧人名吴柱。每逢春江月夜,风雨秋夕,他静坐亭中,闭目打禅,听着那绕亭而过的江水经过大桥时由撞击而发生的流水之声。

一说,绣江河自东关大桥以下诸如船王桥、口〓桥、回村桥等桥底及流水通道皆用青石砌成。每至春季,河水上涨,发出声响,昼夜不息。特别是金盘桥水磨(土人利用河水落差安置石磨磨香),其声如雷,声闻数里,形成壮观。

百脉寒泉珍珠滚:

绣江源头有泉眼近百谓之百脉泉,较大的几个泉池在明水镇中偏东,水从泉底溢出,如串串珍珠,所以又叫珍珠泉。水清见底,锦鳞追逐,松笮丛生。其中笮草春天捞出,以白糖调之,味美可口,是极好的下酒物。

黉塘夜雪粉装城

黉塘即黉塘岭,长白山的余支,位在县城东南二十里处。据说此处“脉旺”,东汉末年刘备之师郑康成在此修有黉塘书屋,邑内文人秀士多来此读书。山上有一种草名曰书带草,名士多爱之,其因不详。每日拂晓前,此处由“脉”所致升起一道道白霜,远处望之,犹如粉装素裹的城垣,人们步入其中,脚下会发出嚓嚓音响,好象行走在雪上。

锦川烟雨时时润:

章丘城西门有内外两门,外门曰“通济”,内门曰“锦川”。每当天朗气清的早晨,站在“锦川门”沿护城河北眺,云蒸雾绕,烟雨凄迷,女郎山隐约其中,庙殿佛寺犹如玉宇琼楼,缥缈虚无。目向西移,千条水渠,通向白云湖,碧水如练,蔚为壮观。

龙洞薰风日日清:

龙洞位在章丘西南群山迭抱中。古传此洞内有一条乌龙,故终年水流不息。内有棋盘棋子,是“仙人”对弈所在,水从棋盘上流下,棋子在水中,只能推着走,不能拿起。山风徐来,冬暖夏凉,是人们游览的好地方。

白云棹罢归来晚:

古时章丘城北是一片汪洋,日则桅帆杆杆,夜来渔火点点,后经沧桑巨变,水位下退,露出土丘即女郎山。今白云湖者,乃昔日水退至此所成。夏日,莲叶接天,秋季芦花飘香。名流仕宦多来此撑船棹舟,故有白云棹罢之云耳。

卧看东岭晓月明:

章丘为齐鲁名邑,旧县衙门内有一高墩,上建有阁楼,其四面皆有圆窗,倘仰卧在阁之西厢,于晴朗的夜晚,视线穿过东壁的圆窗,可以远远望见查牙山(即东岭)两峰之间正在升起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