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在广州“中山大学”

游学欧、美七年之后,一九二六年的初冬时节,何思源由法归国,到了广州。那时正是国、共合作,进行北伐的时期。广州是革命势力的大本营。中国的革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都纷纷去广州。国民党的戴季陶和朱家骅,主持改组原来的“广东大学”,并合并几个专门学校,筹建“中山大学”。何思源到广州后,就参加了这一工作,和戴季陶发生了较密切的关系;也就在这一时期,由曾养甫介绍,他正式加入了国民党。

中山大学于一九二六年三月正式开学。何思源受聘为经济系教授,并兼图书馆长,后来又兼经济系主任。当时的中山大学有政治训育部,以李济琛为训育部主任,何思源为训育部副主任。中山大学除国民党外,在师生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及其他革命的知识分子。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中大文、法两院的革命师生,组织了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会”,推选了九个干事,大都是共产党员。何思源也被推为干事之一。在该会演讲过计划经济、社会政策等问题。讲稿于一九二七年在广州出版,名为《社会科学研究法》。

广州“四,一五”反共事件发生前不久,谭平山从苏联开会回到广州,陪来英、法、德、印等四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山大学在礼堂开会欢迎。何思源一人担任英、德、法三种语言的翻译。不过那时他是跟戴季陶跑的,而且已正式参加国民党,所以虽然和共产党人接触很多,但却始终持国民党的立场。他在自己写的《回忆我的一生》中,写到这时期的一段经历时说:“那时我受戴季陶的影响,左右动摇。”实际上就在那一时期,他就已经决定了以后二十年跟国民党走的政治方向和政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