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山东菏泽古称曹州,故菏泽牡丹亦称曹州牡丹。目前,全县的种植面积,由解放初期的几十亩发展到五千多亩,花色品种也由解放初期的几十种发展到三百多种,是国内外闻名的牡丹之乡。菏泽牡丹的集中产地,是菏泽县东北赵楼人民公社,这里的赵楼、何楼、李集、王李庄四个大队,大面积的牡丹花田有三千多亩,各色牡丹品种俱全,是供应国内外观赏牡丹花卉的主要基地。

牡丹为毛莨科,落叶小灌木,其花叶和芍药相似,因此有木芍药之称。唐代以后有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花镜》一书则称“牡丹为花中之王”。在“二十四番花信”报春时,牡丹被排为二十二番,即“谷雨”之后第一个报春。

牡丹原来只是太行山的一种野生植物,后来被人们栽培,成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栽培牡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初在汉代(公元二二○年以前)出版的《神农木草经》中作为药物记载道:“牡丹,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瘛疭、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作为观赏花卉植物,在晋代谢康乐开始有记载:“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到了唐代“牡丹盛于长安”,诗人李正封对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袭衣”的赞誉。自此以后,“国色”、“天香”便成为牡丹的代称。宋代则谓“洛阳牡丹为天下冠”,诗人梅尧臣有“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的评价。自清代以来,山东曹州牡丹“甲于海内”,蒲松龄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

菏泽有牡丹,始于明代嘉靖初年(一五二二年)。《曹州牡丹史》记载:当时有赵楼花农赵瑞波,外出经商,用当地特产木瓜、耿饼,销于天津、北京,换来牡丹十余种。又不辞劳苦去洛阳求“二乔”“姚黄”等品种归。自此曹州牡丹繁盛起来。到了清代,曹州牡丹就更盛了。《清史稿》记载:“辛丑,山东进牡丹”(三卷四六七页)。《曹州府志》记载:“花卉之数他方所有大抵略备,牡丹、芍药为名品,江南所不及也。”又称:“牡丹芍药之属数十百种,士族资以游赏,贫人赖以营殖。”乾隆元年,曹州改为菏泽。《菏泽县志》记载:“花卉之繁,凡他邑所有其数略备,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土人拥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故。”当时有位县官陈庭敬颂菏泽牡丹诗有“春风料峭几枝斜,秾艳依然带露华”,“曹南会有洛阳花”,“入席天香抵坐衙”等句。道光年间,赵楼花农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所著《牡丹谱》称:“牡丹菏泽独也”。清末民初菏泽牡丹盛极一时,曾有记载:当时向广东一省,每年即运销七、八万株。一九三三年黄河决口,淹没了大部花田,牡丹几乎全被淹死。抗日战争期间,牡丹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又加以国民党苛捐杂税的盘剥,花无销路,逼得花农只好将牡丹田改种五谷,曾经在历史上闻名的牡丹产地,已有名无实了。到一九四八年解放前夕,菏泽牡丹已奄奄一息,花田不过几十亩,品种也只有几十个了。

全国解放后,菏泽牡丹获得了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牡丹有了新的发展,人民公社化后,加强了对牡丹的管理,牡丹栽培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品种不断增多,销路不断扩大。除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外,还运销日本、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加拿大、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九七八年春节,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举办了“中国牡丹花展”,展出了菏泽赵楼大队牡丹一千多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达四十多万人。同时上海、南京也展出了菏泽牡丹。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今年春天菏泽牡丹先后在成都、沈阳、兰州、无锡四大城市展出,供人民群众观赏。

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红、黄、蓝、白、黑、绿、紫、粉八大色类,在三百多个品种中,有名品几十种,其中比较珍贵的有“乌龙卧墨池”、“姚黄”、“掌花案”、“昆山夜光”、“酒醉杨妃”、“葛巾紫”、“娇容三变”,“二乔”、“藏珠”等十几种。在花田里可以看到生长三十多年的老牡丹,也可以看到刚畦出的幼苗。牡丹从幼苗生长一般五年成熟,可挖根出售,五年的牡丹,开的花嫩秀鲜艳。有“老梅少牡丹”的谚语。现将上述名贵品种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乌龙卧墨池”系黑牡丹,花千层,起楼子,瓣细碎,短而陡起,初开淡黑,愈开愈黑。这个品种一九七五年春节运到香港展出,很受香港同胞和国际友人的称赞。

“姚黄”系黄牡丹,当年在洛阳,出自民间姚氏家而得名。周氏《洛阳牡丹纪》描写姚黄道:“色极鲜洁,精采射人,有深紫檀心,……其开最晚,在众花凋零之后,芍药未开之前,其色甚美,而高洁之性,特异于众花,故洛人贵之,号为花王,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当时洛阳有一个姓陈的花匠,懂得嫁接牡丹,一些豪门贵族纷纷请他去嫁接,接一枝“姚黄”要五千钱。真是“一丛花,十户中人赋”。“姚黄”现在菏泽,其色娇艳不减当年。

“掌花案”系红牡丹,花千层,起楼子,花色殷红,鲜艳夺目,乃红花之魁。人们称它是“红花之中堪称冠,满园春色数它艳。”

“昆山夜光”系白牡丹,花千层,起楼子,色如白雪,似白玉无瑕。

“酒醉杨妃”系红牡丹,花千层,大开头,红粉色,因其枝软,花开后向下垂,人们赞它是:“酒醉杨妃姿窈窕,牡丹之中数它俏。”

“葛巾紫”系紫牡丹,花千层,起楼子,大开头,正紫色,芳香袭人,象美丽的紫色葛巾。蒲松龄曾以此花为名,在《聊斋志异》中写了爱情神话故事——《葛巾》。

“娇容三变”系绿牡丹,花千层,起楼子,色如绿玉,花期中三变其色,初开似碧玉无瑕,盛开变红,谢时又呈白色如冰似雪。故名“娇容三变”。

“二乔”,花千层,起楼子,在一朵花上有红、白两种颜色,非常分明,当地花农把它归为花色品种。人们对此奇特花朵,看后赞叹不绝,蔚为奇观。

“藏珠”系白牡丹,花千层,微带银红色,叶子茂盛,在团团的花棵茂密的叶子底下,开着几朵粉红色的鲜花,比较奇特。

在解放后培育的新品种中,特别出色的有:“雪塔”,植株高大,叶嫩绿,花千层,起楼子,色如白雪,远远望去如同“雪塔”。“映日红”,为银红色,丰满大方,迎着朝阳开放,艳丽夺目。“雪山青松”,植株挺直,白花绿心,子房变乌绿色的花瓣,突出在花朵中间,犹如雪山上挺立的苍劲青松。牡丹的演变很大,老品种在退化,而新品种正在不断出现。

观赏牡丹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喜爱,有其历史传统。当年牡丹在长安,刘禹锡写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帝京。”白居易写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内皆若狂。”在洛阳牡丹盛开时,欧阳修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帷幕,笑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如今花中之王——牡丹在菏泽,每到“谷雨”时节,“牡丹之乡”的八色牡丹,各显英姿,千奇百态,迎着朝阳开放,万紫千红,犹如十里花海,芳香醉人。正是“春雨一场洗轻尘,国色初浴容更新,棵棵天香着艳装,专侍天下知花人。”当地群众纷纷前来观赏,花田的各条花径上拥满了观众。花娇人丽,花迎人笑,人向花语,花红似火,心暖如春。广播里传出悠扬的歌声,真是“观花人多如盛会,鲜花如海歌如潮!”祖国各地的美术工作者、文艺战士、花卉爱好者,也纷纷赶来,云集在“牡丹之乡”进行绘画、摄影、写作和游览。有年过花甲的老画家,也有后起之秀的青年作者,他们聚精会神地把牡丹留住在纸上,真是“妙笔生花异神功,牡丹不负匠人心!”当人们巡礼花海,享受到大自然施于人类的天然乐趣之后,观众无不对那辛勤劳动的花农油然起敬,正是种花一年,赏花一时啊!如果没有花农的操劳,汗洒牡丹田,那有这万紫千红的牡丹花呢?可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牡丹也遭到摧残,认为作为观赏植物向外出售,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因此牡丹销售大减。社员自留地内种植的牡丹,也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了。牡丹的发展遭到破坏,万花盛开的牡丹之乡,一时变得冷冷清清。粉碎了“四人帮”,牡丹之乡又恢复了青春,现在人民群众和祖国各地的客人,能够心情舒畅地尽情欣赏这盛开的牡丹,是多么幸福呀!

菏泽牡丹除观赏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牡丹根系贵重药材,简称丹皮,菏泽的丹皮有其特殊功效,被誉为“曹丹”。丹皮有清热、凉血、治血清淤的作用,临床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高热、身发斑疹、舌绛、血热妄行、惊痫、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此外还用以治疗妇女闭经、骨蒸痨热、跌打损伤、疮痛肿毒、肠痛等症。用丹皮制成的中成药亦不少。如“牡丹散”、“丹桅逍遥片”等。牡丹皮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芍药酚、牡丹酚原甙、牡丹硷、苯甲酸、植物甾醇等。经过现代药理学试验,丹皮对许多细菌都有抑菌作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牡丹花,由于花大色艳,香气特别浓郁,一间房子中放上一朵盛开的牡丹,其香满室,几日不散。花之所以放香,是因为花卉叶子里含有叶绿素,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产生一种香精油并且把它贮存在花朵里面,花朵开放的时候,香精油就随着水分挥发,产生诱人的香气。花香是提取高级香料的主要原料,目前人们只是在玫瑰花中提取香精,从牡丹花中提取尚未进行。在菏泽牡丹中,有一种当地培养的品种“赵粉”,此花千层,起楼子,大如玉盘,粉红色,香味很浓,无邪味,此花可以当菜吃。现在主要用此花酿酒,菏泽酒厂用此花酿出的“菏泽牡丹酒”,香醇可口,颇受群众欢迎。

解放后,牡丹之乡的飞速发展,主要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成为土地主人的花农,更加酷爱牡丹,牡丹的栽培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科研成果不断出现,新品种不断增多。牡丹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中。菏泽地区具备这些天然条件,所以成为“牡丹之乡”,使牡丹在此安家落户,繁殖发展。但是“奇姿还赖接花工!”菏泽牡丹的栽培技术,已由原来的分株繁殖,发展到压条、嫁接、畦种培育等方法。已由天然授粉,发展到人工授粉。由于菏泽牡丹的面积较大,一般大田多用分株和畦苗两种方法繁殖。至于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么多姹紫嫣红的新品种,这都是花农钻研栽培技术辛勤劳动的成果。每一朵花,都凝聚着花农的匠心。在花田里可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花农赵体秀,他年已七十多岁,历经“三朝”风霜,一辈子把心血都用在培育牡丹上了。现在他还为发展牡丹的新品种而辛勤的劳动着,他说:能叫人们看上牡丹花,就是我的心愿了。技术员赵孝庆,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一心要种好牡丹,高中毕业后,叫他上大学,他不去,他专心要养好牡丹,为国家作出贡献。现在他已掌握了牡丹的全部栽培技术,掌握了三百多种牡丹的来历和它们的生态习性,现在是牡丹技术组组长。牡丹技术员赵孝和,也是一个牡丹“迷”,他不仅能掌握牡丹的花色品种,而且对牡丹的历史典故比较熟悉。农业技术员赵建修,不仅精通农作物的栽培,同时也是培育牡丹的内行。就是他们——酷爱牡丹的花农,整天和牡丹生活在一起,对牡丹观察、记录、试验、研究,经过对牡丹的精心培育管理,终于认识大自然的变化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出牡丹的生长规律,利用控制温度的办法,叫它什么时候开花,它就什么时候开花。他们为了使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能够看上菏泽牡丹,每年把牡丹运往南方,进行园林培植,春节期间开花出口,供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欣赏。当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看到菏泽牡丹在春节盛开时,他们赞叹不已,感谢中国园艺家的精心培育,这是中国园艺工作者移植技术的新发展。

牡丹的盛开,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在党中央领导下,繁荣幸福,安定团结,欣欣向荣。它将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把我国的山河点缀得更加美丽,千万朵牡丹之花,笑迎建国三十周年佳节的到来。我们的伟大祖国,已是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