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趵突泉一名瀑(又写作‘爆’)流泉,又名槛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和四大名泉之一,也是古代的泺水之源。它从什么时候成为济南的名泉,已不可考,但在宋人(如曾巩、苏轼)的诗文中已有记述。原来趵突泉的正门,就是现在的南门,也就是当年供奉唐朝道士吕洞宾的所谓“吕祖庙”的大门。原本是三座高大的红漆大门,奉系军阀张宗昌祸鲁时拆除,并向北扩展,改建为楼房,韩复果时又改为自来水厂。从现在趵突泉

园南门往南看,迎面有一座高大的石头基础的建筑,现在成为一个小五金工厂的车间,那就是当年吕祖庙的戏台。一直到清末民国初,庙里的道士多年还在这里唱戏敬神。从这里向北,穿过现在的自来水厂,所谓吕祖庙的正殿就在这个中心轴线上,在殿前的罩棚下面,就是全国闻名的趵突泉。解放后,被过去道士和香客们搞得香烟缭绕、乌烟瘴气的吕祖庙,已经回到人民的怀抱,正殿命名为“泺源堂”,连同后面的两座大殿,一齐被利用为经常变换内容的展览馆了。

谈到趵突泉,一般指的是人们口头上说的“三股水”,亦即泺源堂前一字并排的三个大喷泉(桥东边还有一个喷泉,那是三十多年前山东省建设厅凿井训练班试做的,不属于“三股水”之内)。据过去文人题咏,当时泉水涌腾,大如巨轮,高达数尺,溅珠喷雪,涛声怒震,“声如隐雷,冬夏如一”,①甚至有人形容它是“千年玉树波心立,万叠冰花浪里开”。②所以清朝第二代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南下游览,路过济南时,特别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后来刻石立碑,并在现在泺源堂东侧修建了一座完全木结构,黄琉璃瓦的小型碑亭,也许过去封建文人对“三股水”的描写有些夸张,但是多少年来,由于地壳变动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现在泉水已不及过去喷流得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原来“三股水”西边是观澜亭,东面是放鹤亭。五十年前这两处都是艺人们说大鼓书的地方。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艺人们翻了身,观澜亭已经恢复了原来的亭子,并把明朝人题有“观澜”的巨字石碑镶在西面的墙上。放鹤亭则加以扩建,成为供游人休息品茶的地方了。趵突泉水的清冽,早有定评。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弘历)下江南时,最初是从北京运送玉泉山

的泉水供他沿途饮用,由济南南下后,就改用了趵突泉的水了。经他品题,趵突泉又有了天下第一泉的光荣称号,而无锡太湖和苏州虎丘剑池的泉水,则分别被列为天下第二泉、第三泉。

趵突泉南面岸上,即现在自来水厂厂房那里,民国以后曾修建过一座“四面厅”,做为阅报所和通俗讲演所。实际上已是供一般游人歇脚休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