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当时光定格在2004年9月26日时,《宜春日报》已走过了55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55年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在报社历届班子的带领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耳目",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反映群众呼声,为群众的利益鼓与呼,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同时,报社的自身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广告经营稳步增长,宣传质量不断提高,新闻获奖等级和数量始终站在全省设区市党报前列,其中消息《我市1000余名不合格党员被清理出党员队伍》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了宜春新闻史上的突破。

回眸55年,《宜春日报》从小到大,兄证了宜舂报人艰苦创业的历程与共和国同龄的《宜春日报》,55年来走过了一段光荣而又曲折的历史:从

1949年9月26日创办的《袁州日报》,到《袁州报》、《南昌农民》、《南昌农民报》、《赣中报》、《赣中日报》、《赣中报》。1968年12月21日一

1979年5月31日,《赣中报》停刊。1979年6月1日,创办《宜春通讯》。1981年12月1日,恢复《赣中报》。1992年1月1日,改名《宜春日报》。报名几经变更,版数由少到多,报纸由小到大。

本着党报进家庭、进百姓、进生活的目的,宜春日报社于1993年3月创办了格调高雅、富有可读性的《星期刊》。2002年元月,宜春日报社又创办了《都市周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日报。2002年,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创办晚报当作报社二次创业的大事来抓,借助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雷厉风行,积极运作,确保了《宜春晚报》的申办成功。2003年1月1日,新世纪全国新批第一家、赣西第一家市民生活报《宜春晚报》与读者见面。

2004年8月18日,经过3个月的创办, 宜春新闻网正式开通,形成了 “两报一网”发展新格局。

◎眸55年,《宜舂日报》从黑白到彩色,伴随着宜舂的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进步1987年,报社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双面对开胶印机,报纸开始用胶印机印刷,部分标题实行照排。1989年,报社编辑出版系统告别了铅与火,采用了光和电,由手工作坊式的办报方式,迈上现代化技术装备办报的坦途。2003年元旦,争取财政贴息贷款,购置的彩色轮转胶印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省内市级报社目前最先进的彩色印刷设备,报社印刷厂成为赣西地区唯一拥有大型塔式彩色印刷设备的印刷企业。2003年1月1日,《宜春晚报》创刊即以彩报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成为全省地市一级唯一的一张彩色报纸。从2003年国庆节起,《宜春日报》"两刊"改出彩报,实现了日报每周出版两张。2003年2月20日,《宜春日报》出版20个版,创下赣西地区平面媒体版数最高纪录。2004年元旦,《宜春晚报》出版60个版的周年纪念特刊。

◎眸55年,《宜春日报》广告经营从无到有,报纸宣传主业与报业经营产业实现了两翼齐飞

1956年前,由于实行了"大包干”的供给制,报纸没有任何经营收入。1957年2月11日,实行薪金制后报社首次刊登广告,并公布了《广告条例》,开启了报社广告经营的崭新篇章。1992年,《宜春日报》在一四版刊登连通广告,此一大胆创举在全国引起轰动。1993年以来,报纸广告经营迈开了大步,广告收入保持了两位数递增。尤其是近两年来,报社把报纸当作一种资产来经营,抓住一切机遇,围绕市场抓开拓,围绕竞争抓公关,围绕客户抓服务,围绕效益抓管理,全力走上"先做产品,后做品牌,再做规则"的新型报业产业化路子。2003年,报社还充分利用了报纸的权威性、利用新闻资源初步启动了离报经营。报社走上了"宣传质量提高一有效发行扩大一广告投放增多"的良性循环轨道,近两年报业经营收入均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为报社二次创业夯实了经济基础。

回眸55年,是为了更好地求得发展。新形势对报纸宣传和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报业竞争的新形势,宜春报人将紧跟时代步伐,始终遵循党的墓本路线,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再续报业发展新辉煌。

1969年9月26日,中共袁州地委创办的 《袁州日报》出刊,四开两版。

12月15日,《袁州日报》改为《袁州报》,四开四版,三日刊。

1950年5月2日,《袁州报》发表刘少奇同志给安源工人的复信,《人民日报》随后转载。

1951年4月,中宣部召开全国通俗报刊图书工作会议,表彰了9家办得较好的通俗报刊,《袁州报》名列第二。

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推荐《袁州报》的通俗化工作。

12月1日,《南昌农民》经省委批准创刊,四开四版,直排,周刊。

1952年9月20日,《袁州报》刊登"停刊启事",宣布写《南昌农民》合并。两报合并后仍为《南昌农民》。

1953年1月1日,《南昌农民》改为《南昌农民报》,四开四版三日刊,直排。

1955年9月26日,地委任命报社首届编委,成立编委会。

1956年2月1日,报纸由直排改为横排,并推行国务院公布的首批简化汉字。

1957年2月11日,报纸开始刊登广告,并公布了《广告条例》。

1958年5月1日,《南昌农民报》改名为 《赣中报》,四开四版,先为三日刊,后改为周三刊。

1959年10月1日,《赣中报》改为《赣中日报》,四开四版。

1962年1月1日,《赣中日报》复改为《赣中报》,隔日刊。

1968年12月21日——1979年5月31日,《赣中报》停刊。

1979年6月1日,《宜春通讯》创办,四开四版。

1981年12月1日,《宜春通讯》停刊,《赣中报》复刊,四开四版,周二刊。

1982年7月1日,《赣中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

1983年7月,报纸开始使用胶印机印刷,部分标题实行照排。

编辑出版引进微机系统,从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1990年10月22日至25日,由赣中报社承办的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在宜春召开。

1992年1月1日,《赣中报》改为《宜春日报》出刊,周六刊,四开四版。

1993年2月28日,本报率全国地市报之先,在一四版连通刊登广告,新华社播发《宜春日报一四版连通刊登广告,实现零的突破》的消息。

3月21日,《宜春日报•星期刊》创刊。

8月21日至9月18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举办"湘鄂赣边区骑车采访千里行"活动。

1995年4月28日,报社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11月15日,报纸专用微机系统投入使用,报纸组版首次实现了文图合一。

1996年5月17日至6月7日,连续发表 《奋起,宜春!》等8篇评论员文章,在全区上下引起巨大反响。

10月1日,《宜春日报》改出对开四版,周六刊。

1997年7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组织12名记者参加零时采访活动。

1998年10月,全方位报道省十运会。

1999年9月26日,创刊50周年之际,启用新添置的彩色激光照排设备出版了第一张《宜春日报》彩报。

2000年1月下旬,本报时事部电脑成功与因特网连接,标志着本报向电子化、数字化迈进了一大步。

2001年12月底,装饰一新的五楼编辑部办公室投入使用。

2002年1月3日,《宜春日报•都市周刊》创刊。

1月19日,《都市周刊》、《星期刊》试零售。

7月1日,报纸版面全面升级定位。

7月5日,市委常委会议定,由市财政连续贴息贷款五年扶持报社购置彩印设备。

7月24日,本报作品《我市一千余名不合格党员被清理出党员队伍》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9月11日,省新闻出版局赣新出报刊字[2002]89号印发《关于转发 <关于同意出版宜春晚报的批复 >的通知》,明确《宜春晚报》国内统一刊号为 CN36—0060。

9月28日,《宜春日报》首出对开八版。

2003年1月1日,我社举行《宜春晚报》创刊暨彩印线开印庆典。同时,报社印刷厂彩印设备首印彩版《宜春日报》、《宜春晚报》十六版创刊号,从此结束宜春乃至赣西地区无晚报和彩报的历史。

2月20日,为庆祝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顺利召开,日报首次出版20版,晚报出版12版,并分别加印1500份赠送与会人员。

5月8日,出板晚报创刊100期特刊共四开40版。

10月2日,《都市周刊》开始实行彩色印刷,同步更换全新报头

10月12日,《星期刊》开始彩色印刷,更新报头。

2004年1月1日,日报出8版元旦彩色特刊。《宜春晚报•周年经典》珍藏特刊出60版。

7月10日,出版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倒计时100天特刊。

8月18日,《宜春日报》创刊55周年、《宜春晚报》创刊两周年暨宜春新闻网开通庆典举行。网站的创建,标志着《宜春日报》"两报一网" 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9月17日,奥运冠军杨文军做客宜春新闻网

9月18日,出版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倒计时30天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