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30年前,普通宜春人的人生词典里是没有“旅游”这个词的,忙于生计的人们还无暇顾及于此。30年弹指一挥间,就像那“王谢堂前燕”一样,旅游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谈起出门旅游来,就像对“油盐酱醋茶''一样熟悉,更多的宜春人则背起行囊汇入了旅游大军的行列中。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山水秀美的江南佳丽之地宜春,也正成为越来越多四海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从原始的自然游,到作为一种产业悄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异军突起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宜春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2007年,宜春市旅游业总收入达28.57亿元人民帀,相当于全市GDP的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字招牌的“落户”,更是给宜春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生机无限的宜春旅游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组会说话的数字

宜春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始于1989年。1989年以前,宜春旅游始终处于一种原始的自然游状态,无专门的旅游从业机构,无专职旅游管理机构和人员,无经人工开发的自然景区。从1989年起,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从业单位、景区(点)的开发从无到有,逐渐兴起。

【游客·收入】自1989年始,全区(宜春2000年8月16日撤地设市)每年都接待了一定数量的海外游客。1997年,全区接待海外游客2301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8.9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3.52亿元人民市,旅游业总收入达3.5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区GDP的2.2%。2007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达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国内旅游人数达5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国内旅游收入达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旅游业总收入达28.5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市GDP的6%。

【机构·规划】1989年5月25日,地区旅游局成立;至1997年底,宜丰、樟树、靖安、高安等4个县(市)相继成立旅游局;至2000年5月,全区10个县(市)全部成立了旅游局。

20世纪,宜春旅游无正式规划,只有框架式构想。1999年,地区行署计划委员会首次将旅游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2000年8月30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3年8月,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宜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景区·旅行社·饭店】1997年以前,全区没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市建成1个AAA级旅游景区,1个AA级旅游景区。目前,全市已接游的景区(点)有79个,其中中心城区8个;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个,基本形成A级景区群,其中AAAA级3个,AA级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在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了5条旅游精品线路,即月亮文化之旅,领略宜春浪漫的风雅;禅宗圣地之旅,感受宜春佛国的风仪;古色人文之旅,体验宜春民俗的风情;红色故土之旅,釆撷宜春历史的风采;绿色山水之旅,饱览宜春秀丽的风光。

1989年底,全区有3、家指定旅游涉外饭店。到1997年,全区有4家星级宾馆,5家三类旅行社。目前,全市有1家具有出境游组团资格的国际旅行社、50家国内旅行社”每个县(市、区)都有了国内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29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19家;导游200多人。

沉默的数字会说话,这一系列的巨变的数字,清晰地记录了宜春旅游业发展的轨迹。

【见证】"宜春旅游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最初的接待型,发展到事业型,再到现在的经营型,产业发展之路是越走越宽了。”这是见证并参与了宜春旅游业发展的全市旅游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一块闪金光的招牌

有专家指出,旅游是"知名度经济”,是“眼球经济”,更是“品牌经济”,品牌可谓旅游业的生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旅游品牌的最高“地标”,是任何一个发展旅游业城市的必然追求。

2007年11月28日,宜春市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从此,矗立在宜春城区入城口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性城雕“马踏飞燕”,每天都要迎来送往来宜春旅游的八方宾朋。摘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无疑是我市旅游业最大的亮点,对全市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启动】2004年,宜春市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后,城市环境、市容市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现代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市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大大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大大提升。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下,2005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并正式向省旅游局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4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

【数字】“创优”活动启动后,540万宜春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整个"创优”期间,共出刊172期,印发各种宣传品近10万份,在城区设立了7个游客服务中心,兴建城区公厕18座(星级公厕5座),完善了旅游要素交通指示牌152块,增设和更新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标牌2000余个(块),编撰了近400万字的“创优“资料等等。 【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是聚集旅游人气的载体。2005一2008年,全市举办了4次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其中,月亮文化节定为每年一次,延续举办下去。2006年8月,举办了“中国三爪仑生态漂流文化节”;2006年11月,举办了“中国光彩事业宜春行暨明月山森林温泉旅游节";2007年9月,举办了"2007中国宜春·明月山首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2008年9月,举办了"2008中国宜春·明月山第二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此外,各县(市、区)也推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

三年的“创优”,我市明确了产业定位,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一大批诸如明月山"月亮情之旅"(月亮文化品牌)、"生态漂流”旅游、亲水休闲旅游、民俗乡村旅游等旅游品牌得到打造和开发,初步形成了宜春大旅游发展架构,促使宜春旅游由单纯的观光型逐步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变。

【评价】"汇报是最好的,环境是最靓的,路牌是最准的,接待是最优的,游客服务中心是最强的,总体印象是最佳的。”这是“创优”国检组对我市"创优”工作的总体评价。在自然缺失100分的情况下,我市"创优”工作获得了872分的高分。三年创建,顺利通过国检并一举摘牌,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宜春人有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有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张面向世界的城市名片,我市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场无硝烟的战役

谈宜春的旅游,自然离不开明月山, 作为宜春旅游的龙头,明月山的发展可谓宜春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发展轨迹】

1993年之前,景区为开放型自然风景区。

1993年一2000年5月,袁州区温汤镇将景区旅游事业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来抓。

1998年3月,地、市联合成立明月山旅游开发领导小组。

2000年5月,袁州区人民政府成立了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05年元月,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

2006年8月,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明月山·天沐温泉度假村申请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

2007年2月8日,宜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决定》,明确管理局归宜春市直管。

2007年11月27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第5号公告,命名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明月山·天沐温泉度假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7月5日凌晨5时,由上海开往宜春的首趟明月山旅游专列顺利抵达宜春火车站。

2008年“十一”黄金周,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7.0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796.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32.68%。

目前,明月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这是关于明月山的一段“注释”,应该说可圈可点,明月山的发展轨迹从中可见一斑。这其中,不能不提一个对于明月山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战役,当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一一“旅游升温战”。

【战役】2007年2月26日,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在中心城打响。以战役的形式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从而将旅游业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打响月亮文化品牌。吴新雄省长曾在考察明月山景区后提出殷切希望,明月山旅游要打响月亮文化品牌,要“靠月亮情吸引人,靠生态美景留住人”。基于这个思路,在“旅游升温战”中,我市在月亮上努力做足文章,在明月山建造一系列的月亮文化景点,开启“浪漫月亮情之旅”。同时,举办了两届月亮文化节,把活动办成了“城市的名片、企业的盛会、招商的平台、市民的节日”,达到了以节促游、以节会友、以节招商、以节塑造城市品牌、以节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大大提升了明月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突出月亮文化建设的同时,景区还加快了温泉文化、禅宗文化、农耕文化的开发建设,形成“1+3”的文化内涵建设模式,使景区朝着山月相融、泉月相映、禅月相通、农月相趣、人月共欢的方向发展。

唱响宣传营销大戏。为了让明月山走出宜春、走出江西,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管理局积极开展了各种宣传推介活动。制定针对目标市场的营销策划战略,积极参加全国一系列旅交会、博览会等活动,大力推介景区;加强与周边知名风景区的旅游联系;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西卫视、《江西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推出广告宣传;协助做好中央电视台十套对景区宣传风光片的拍摄;配合《盼归来》电视剧组完成了在景区的外景拍摄;策划并推出明月山景区门票年卡,探索新的营销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启动旅游致富快车。为了让当地农民搭上旅游这列致富快车,管理局鼓励和支持本地创业者,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开发旅游项目,经营旅游产品;釆取“老板+股东+公司+农户”的形式,动员广大群众以入股的方式投资旅游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于其中。管理局编制了从袁州区梅花村到明月山六十里规划,开展“一村一品搞旅游”活动,带旺沿线经济。将发展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重点抓好了彭坊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动员干部、引导群众参与“旅游升温战”,先后有几十户农户搞起了“农家乐”旅游,大大增加了收入。

“旅游升温战”让明月山景区呈现出了旅游升温、财政增长、游客增多、农民增收的“一升三增”好形势。而以明月山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的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则带动和刺激了全市旅游业的总体升温。目前,“旅游升温战”正在实施景区与城区互动、向县市延伸,呈现出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好局面。

【感言】"我四年前来过这里,这是第二次来。现在进山的路更好走了,景区的环境更好了,山下泡温泉的条件也比原来好多了。一边听音乐一边爬山,感觉轻松舒适。我有不少朋友都来过几次了。”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唐敏对明月山赞不绝口。“是旅游给我带来了财富,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我相信收入会越来越高,生活会越来越好。”精明地搭上了明月山旅游这列致富快车的温汤潭下村村民李桂发有感而发。无论是作为游客的唐敏还是身为村民的李桂发,都是明月山旅游业发展的见证人,他们用发自肺腑的感言,表达了对明月山的赞美和喜爱。声名远播的明月山正张开双臂,迎接越来越多八方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