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卷二 建置区划志

本卷《建置区划志》,含区域面积、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县城乡镇及有关敷浅原论文。

一、区域面积

1.位置 德安位于东经115度至116度,北纬29度至30度之间。处于北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德安地处江西北部,赣北地区中部,南浔铁路中段,东邻星子县,南接永修县,西靠武宁县,北连瑞昌县,东北毗九江县。

2.面积

现在总面积数

1985年《江西政报》第一号公布的德安县1984年的总面积数:926.94平方公里,折合市亩1390041亩。 这时,南湖一部分土地,尚属江西农业大学(前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湖分校)管理,未算入面积。1986年,南湖一部份土地收回,全县总面积应为937.4平方公里,折合市亩1406100亩。

1984年,《德安县地名志》:“全县总面积937平方公里。”

历史上总面积数 德安版图有几次变动。清同治十年《德安县志》第二卷《地理志》,属地有高良山、马回岭.这两地不知何时归属德化(今九江县),待考。民国十八年,将横山堡(今车桥乡)林山李村一带土地划给永修县。建国后,先将南湖一部份土地划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后收回)。后又将整个岷山公社土地划给九江县。其中土改进了星子靠近德安金湖的6710亩土地。但毕竟是进的少、出的多,故历史上的总面积数字不完全相同。 民国二十四年《江西教育》第十八期,《视导报告》德安部分:“该县,全县面积计995.5平方公里。人口64700余人,平均每平方公里65人。”

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德安县政府呈中央内政部报告:“德安总面积为1004.67平方公里。” 建国后至1962年,德安调查的资料:德安地形大致为长形,东北长约45公里,西南宽约20公里。全县总面积为943平方公里。

3.边界四极距离

德安之边界,据清同治十年编《德安县志》载有如下五处: 东8公里至茅桥铺与星子县交界。博阳河下游8公里至敬思港与星子县交界。东8公里至红花岭与星子县交界。东10公里至军山与星子县和九江县交界。东13公里至石山与星子县交界。 解放后,1956年4月26日经九江专署批准,同年6月8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又下达《赣政字[1956]第九号文件》,将星子县横塘区茅桥乡第四选区25户、87人、田地391.62亩划入德安县宝塔乡、星子县横塘区大湖乡304户、1192人、田地4903.98亩,及五星乡第七选区38户、146人、田地414.31亩,划入德安县金鸡乡(从此德安县金鸡乡改称金湖乡)。以竹兰殷村、竹兰胡村、胡家桥、栗下垅邹村、毛家坳彭村、毛家坳金村、邹家岭、共青垦殖场、桂家湖桂村、万年湖等地为德安与星子之界地。

西50公里至杨梅岭与武宁县和瑞昌县交界。西南50公里至横山与武宁县和建昌县(今永修县)交界。西南10公里至石潭山与建昌县交界。西南20公里至闵山(固守)与建昌县交界。西南35公里至城门山与建昌县交界。南11公里至界牌岭与建昌县交界。界牌岭有明朝重建界牌石一块,高1.8米,竖刻三行字,右行文日;“北至本县21里,南至建昌县28里。”中行文日:“德安县南界。”左行文日:“万历庚申(1620)三月吉日,知县倪有厚重修。”南15公里至驿南铺与建昌县交界。今米粮铺公社与永修县交界村庄有:欧塘李村,三口垅李村,上头袁村,藕塘勘陈村,袁家咀熊村(界牌岭),南山余村,郑泗桥胡村(今桥南的部份土地划归德安),老屋万村,莲塘李村等。

东北13公里至明山与德化(今九江县)交界。东北17公里至栅岭与德化交界。东北30公里至高良山(今九江县属之小阳铺背后之大山,连张家山在一起的总称。山上有庙叫高良寺)与德化县交界。又35公里至土桥(按今岷山往新塘出口处)与德化县交界。

东北30公里至秦山与瑞昌县交界。北35公里至师姑山与瑞昌县交界。西北40公里至布袋岭与瑞昌县交界。北35公里至潘子山与瑞昌县交界。西45公里至屏风山与瑞昌县交界。西60公里至昆仑山与瑞昌县交界。

据清光绪六年编《江西通志》四十五卷载:

东至横桥铺星子界13里。

西至杨梅岭武宁界101里。南至界牌岭建昌(永修)界22里。

北至马胫德化(九江)界25里。

东南至石山湖星子界25里。

西北至小昆仑山瑞昌界96里。 西南至象垮山细屋弋村山建昌(永修)界40里(按;即株树坳,樟树坳至小岷山西南一带山脉)。

东北至明山德化(九江)界25里。

(注)以上至边界里程,均以县城为出发点算起。

二、历史沿革 德安县历史悠久。《尚书▪禹贡》:夏禹治水,“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蔡沈《书经集传》:敷浅原即今之德安县。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在全县各地发现新石器和夹砂红陶,证实远在夏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

先秦

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亦曾属吴地,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俗叫楚尾吴头。秦属九江郡。 《通典》:江州理寻阳,春秋时属楚。《史记》:吴地,斗牛分野,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春秋大事年表》:大江自西来,流入江南安庆府宿松县界,南岸为江西九江府德化县界,楚地止此,从此入吴境。《晋书》:战国时,其地为吴楚分。《太平寰宇记》:战国属楚。《十道志》:秦为九江郡。《九江府志》: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赏王负刍,明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今江右皆称九江郡。 按明周振创修《德安县志》:周元王三年,越灭吴;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楚灭越,尽取故吴地(与《纲目》吴地异),以为属楚之证。今详《通鉴》,载在周显王三十五年(与《史记》四十六年异),楚灭越。《纲目》分注云:尽取吴故地,东至浙江。所谓故地者应是姑苏等地至九江等郡,春秋时已半属楚,不自灭越之后始也。 德安在春秋时,属吴属楚的具体时间不甚详细,但战国时属楚是无疑的。

西汉在敷浅原建历陵县,属豫章郡,东汉仍其名。 《汉书▪地理志》;汉高祖置豫章郡,辖历陵、南昌、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历陵有傅易山,傅易川,古文以为敷浅原。王莽篡汉,改历陵县为蒲亭。莽灭,东汉复历陵县。《后汉书▪郡国志》:豫章郡辖历陵、南昌、柴桑、艾等十八县和两个侯国。

三国

历陵县,属鄱阳郡。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孙权于建安十五年(210),分豫章郡为鄱阳郡,历陵县属焉。《三国志▪吴书▪吴范传》:领彭泽太守,以历陵、彭泽、柴桑为奉邑。

历陵县,属鄱阳郡。

《晋书▪地理志》:鄱阳郡辖历陵、鄱阳、余汗等八县。

南朝

历陵县改柴桑县,属浔阳郡。 《宋书▪州郡志》: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郡国有历陵县。《一统志》;南朝▪宋元嘉元年(424),有历陵县入柴桑县。(按:明嘉靖《九江府志》:浔有历陵县入柴桑县。又云.隋开皇间[581一600]并历陵入柴桑县。此前后矛盾。)

柴桑县改浔阳县,再改彭蠡县,再改彭城县,再改湓城县,属九江郡。 《隋书▪地理志》:九江郡辖湓城、彭泽二县。湓城旧日柴桑县。明嘉靖《九江府志》:隋开皇九年(589),废柴桑县立浔阳县。十九年(599),改浔阳县为彭蠡县。大业二年(606),改彭蠡县为彭城县,寻废彭城县为湓城县。

湓城县改楚城县,再改浔阳县,再改蒲塘驿,蒲塘场,属江州。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621),置江州郡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五年,分湓城县置楚城县。八年,又废楚城县入浔阳县。明嘉靖《九江府志》;武德八年(625),又以历陵故址立蒲塘场。贞元中(785一805),刺史韦沆,以蒲塘驿去州远,权割三乡为两税场,日蒲塘场,寻废。咸通五年(864),刺史李章,复置蒲塘场。(按《太平寰宇记》:咸通三年还浔阳,四年复为场。)

五代

德安县,属江州路。 《太平寰宇记》:吴杨溥乾贞元年即顺义七年(927),升蒲塘场为德安县,南唐仍其名。《文献通考》:南唐德安县有石鼓山、敷阳水。

德安县,属江州路。 《宋史▪地理志》:江州,浔阳郡,开宝八年(975),降为军事,大观元年(1107),升为望郡。旧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安抚、制置使,以江、池、饶、信为江州路。绍兴元年(1131),复为二路,本路置安抚大使。嘉熙四年(1240),为制置副使司治所。咸淳四年(1268),移制置司黄州。十年还旧治。县五:德化(唐浔阳县,南唐改)、德安、瑞昌、湖口、彭泽。监一:广宁(铸铜钱)。《元丰九域志》卷六,德安“(江)州西南九十四里,四乡一镇,有傅阳山,敷浅水。”

德安县,属江州路。

《元史▪地理志》江州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德安县,属九江府。

《明史▪地理志》:九江府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德安县,属九江府。

《清史稿▪地理志》。九江府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中华民国

德安县,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又改第五行政专区,又改第九行政专区。 民国元年(1912)冬,全省废旧制,立十三府,德安县属九江府。民国三年(1914),全省划为四道,德安属浔阳道。民国十五年(1926)废四道,各县直属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专区,德安县属第四行政专区,专员公署一度驻德安县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省缩改为八个行政专区,德安县属第五行政专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全省增为十一个行政专区,将第五行政专区之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划为第九行政专区,专员公署抗日时驻德安岷山。抗战胜利后仍为第九行政专区,至解放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

德安县,属九江专区,又改九江地区,又改九江市。

1949年解放后,全省分设南昌、九江、乐平、上饶、抚州、袁州、赣州、吉安、瑞金等九个专区,德安属九江专区。1952年,全省撤消三个专区,九江未变动,德安仍属九江专区。1970年,九江专区改为九江地区后,德安属九江地区。1983年,九江地区和九江市机关合并,取消九江地区名称,以市辖县,德安县属九江市。

附有关敷浅原的论文 县所在地的古地名和县建置后的名称沿革,是研究县史的首要问题。德安史前期情况,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夏朝以后名称,以典籍正史为依据。为了翔实,以当时有代表性的一些著作为佐证。对距当时较远,后人转引的一些资料,由于互相传抄,而又明显抄错了的,概不作为论证列入。 敷浅原在历史上有过争议,我们以《尚书》传注和《汉书▪地理志》为依据,肯定敷浅原就是今天的德安地区。为了使读者对争议情况有所了解,特选取一部分古今有关敷浅原的论文附录于后:

(1)敷浅原考 今按这份资料,是清同洽千年江西省志局颁纂的,刊于同治十年《德安县志》第一卷《地理志一沿革》中。资料翔实,论证亦客观有力。但排比混乱,欠条理性,一般读者不易读通。为了使问题更明白易懂,除将原资料重新作排比外,并按问题加标题,突出论述要点。

敷浅原是德安的根据

《尚书▪禹贡》:“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汉书▪地理志》;“历陵傅易山,傅易川在南,古文以为傅浅原。”师古日:“傅读日敷,易,古阳字。”

蔡沈《书传》“今江州德安县博阳山也(博读敷音)。晁氏以为在鄱阳者,非是。”

郦道元《水经注》:“敷浅原地,在豫章郡历陵县西。” 罗泌《路史》“《水经》所载:《禹贡》山水泽地,凡六十,山指名日山,而称地者四:流沙,九江,东陵,敷浅原也。” 杜佑《通典》.“江州浔阳县有蒲塘驿,即汉历陵县也,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敷阳山”(今按:即俗称之望夫山)。王洋《东牟集》:“德安,盖敷浅原之地。”(卷一四《右朝奉郎王公(彦隆)墓志》)

辩敷浅原即庐山之误 朱子《九江彭蠡辨》:“今之所谓敷浅原者,为山甚小而卑,不足有所表现,而其全体正脉,遂起而为庐阜,则甚高且大,以尽乎大江彭蠡之交,而所识夫衡山东过一支之所极者,惟是乃为宜耳。静又云:“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者,言导岷阳之山,而导山之人,至于衡山之麓,遂越洞庭之尾,东取山路,以至于敷浅原也。” 王祎《庐山六老堂记》、李梦阳《瀑布赋》、郑晓《古言》、夏允彝《禹贡合注》均以敷浅为庐山,皆以《禹贡》导山,所以治水,敷浅原非山也。由山而下之,故日浅原。正湘汉之水所必经之路,其地至广。今欲取一山以为识,则博阳(今按:博阳即敷阳)之卑小,或不如庐阜之高大,为足表现耳。即朱子所谓“全体正脉,遂起而为庐阜铲,有伏处,亦有起处,亦非谓敷浅即庐阜也。 《尔雅》:“广平日原。”又:“可食者日原。”注谓:“可种谷给食。”是原较坂隰为高,然与山自不一类。李滢乃谓:“敷浅原即庐山名。”不独历稽无据,即朱子与蔡传皆无此明文矣。《经》云“至于衡山”,而朱子日“衡山之麓”,又况“东取山路,以至于敷浅原”,而反谓属庐阜之巅,是亦未会朱子之全文,而失其意者也。今由庐山之右趾,西南距博阳山六十里,其间三四十里多旷原,更无高山间隔,而乌石门一带,疏凿之痕显然,所谓敷浅原者,于此可识。《书传》所谓:《禹贡》治水,“无施劳者,虽大亦略,费疏凿者,虽小必书者”,此也。王耕野“读书管见》云。“敷浅原恐非庐山,高平日原,而又名敷浅原,则必平旷之地,不为高山可知。《禹贡》导山,即所以导水,不论山之高大,但于水有干涉,曾用者,则录之。若谓其所表见诸山,必其高大可以辨疆域,广博可以奠居民,则五岳中之嵩山,舒州之潜山,江东之茅山、九华山之类,其绵亘皆数里,何故略而不记耶?”

辩敷浅原在鄱阳湖和星子之误 宋朝晁氏以鄱阳有博阳山,又有历陵山,为应《地志》历陵之名。然晁氏之说,蔡氏《书传》已不取。鄱阳旧县地,不应又为历陵县,山名偶同,不足据也。陈师凯《书传旁通》以为“鄱阳在彭蠡之东,今《书经》只言‘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不更言过彭蠡也。” 近世胡渭《禹贡锥指》,袭用晁氏说,乃谓:“德安非汉历陵县。”试思,历陵置于汉,而《汉志》注云:“傅易山、傅易川在南”,显然可证。今谓历陵在鄱阳,而以鄱阳山为傅易山,则更指何者为傅易川耶?因又谓历陵属星子,视晁氏少优,则星子更何山何川,而名傅易者?此又不待辨,而知其说之难据矣l则德安之为敷浅原地也,无疑!

论敷浅原究何所指 《通典》日:“江州浔阳县有蒲塘驿,即汉历陵县也,驿西数十里有傅阳山。”似为得之,然遗却傅易川,亦与《汉志》不合。惟临川吴澄《书纂言》云:“敷浅原盖兼山水而名,敷阳乃其中间之小山,庐阜则尽处之大山也。”根据《汉志》立说,最得形势。又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引《汉书志》:“豫章郡,历陵傅易山,傅易山在南,古文以为敷浅原。”谓:“敷傅古通用,则敷浅原即傅易川也,盖傅易川发源于傅阳山(今按:此说有错。傅易川即今之博阳河,发源于德安西北,瑞昌境内苦竹源敷阳洞。)故即以山名名其川。据其流言,则日傅易川,推本其始,则谓之敷浅原也。《水经》言:‘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西南,亦谓傅易川上之地也。’其说亦兼山水之地言,与《汉志》合。” 王鸣盛《尚书后案》引《说文》“灥,三泉也;厵水,水本也。“曰;“从泉出厂(厂读汉音,石岩空隙处)下,此水原字。原隰字,古作邍也,高平之野,人所登,从辵、备、系。按水所出为原,以为人所登,故从辵,登而上,故从久,久,止也。俗既别造源字以代原,遂以原代遽,误谓原为高平之山原,而非水原,不识字故也。则敷浅原乃水也。”(今按:敷浅原乃水也,颇有道理,德安县城之南濒鄱阳湖,地势低平,涨水即涝。水之北为阳,敷阳山在县城之北,即敷浅原之阳,故称敷阳山。)孔氏《传》,以敷浅原为傅易山,误矣!则专主傅易川言,未免失之远矣!宜加按分注,又齐次风《水道提纲》,鄱阳湖条下注云:“博阳水出德安县西南樟树坳东北(今按:出自石潭山,非樟树坳),经城南又东,与东北来之庐山水及诸溪会,是即昔之傅易川也。”与今时源流是否尽合,亦宜考核,附注存参。(今按:齐次风把博阳水和傅阳川分成两道水。把流经博阳堡的水叫“博阳水挣,博阳水流入西北之大河即今称之博阳河后则叫“傅易川”。此说与今时源流合。)

(2)敷浅原说

清邑人燕兰徵 今按:燕兰徵此文对论证敷浅原有力。但他把县南之阳居山误为敷阳山,出自博阳堡之博阳水误为傅易川。为了不再以讹传讹,特将其错误之处作更正,删节,并用“今按”,作注释。 按《禹贡》敷浅原,大禹导水所至。至其地,度其隰原,相阴阳而观流泉,指名日某某山,某某水。水之所自出与所从入,必显而易见者记之,此圣贤心迹也。敷浅原之名,唐虞三代,相沿最古。逮汉置历陵县,称名代更,而原之名遂革。先儒考据详尽,聚讼纷纷,于彼于此,从无定处。惟考《汉志》:“豫章郡历陵,敷阳山,敷阳川在南,古文以为敷浅原。”《通典》:“蒲塘驿即汉历陵县,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敷阳山。”吴幼清《纂言》云:“德安即汉历陵县地,敷浅原盖兼山水而言。”准此三说,故《曹志》(今按:指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师圣主编之《德安县志》)直以德安县为敷浅原地,无疑。兹奉省志局总纂大宪,于沿革敷浅原条内博采群书,稽合同异,既精且详。末复引齐次风《水道提纲》鄱阳湖条下注云:“博阳水(今按:博阳水系指流经博阳堡之水,非傅易川)出德安樟树坳东北(今按:此水出自石潭山),经城南又东,与东北来之庐山水及诸溪会,是即昔之傅易川也。”按其形势,与今时源流参考互证,窃以为博阳水出县西南樟树坳者(今按:出自石潭山非樟树坳)即今阳居山下,县城南之土桥港水,而非县城来自东北来之大河。盖港水发源县西南博阳堡(今按:非博阳堡,石潭在永安堡之西),经园通坂(园,疑是原,坂与原相通,故名。今作园,恐误。——作者自注),绕出阳居山下,受阳居本山之水,由望仙桥下入港.跨驿路而东至三桥,水涨非舟莫渡,即今驿南路三桥渡也。沿而下之为王家桥,至土桥,樟树坳显然在焉。樟,非近代物,树前冻死,馀根尚十数丈围,其次小未落者,亦合数人抱,是以名坳,坳古可知。坳地属附城堡,(今按:樟树坳不在附城堡,在木环垄和永修交界之地,即象湾郭村附近。)正当城南隅,港至是趋而东之,过宝塔寺墩,遂与东北来之大河合,此博阳水出入实在情形也。若德安大河,旧志称为博阳川(今按:此水称博阳川,合理),受庐山河诸源之水,然俱自县西北总汇乌石门,注县城北,受箬山河水,过城东。似与傅易川在南,明文不合。(今按:博阳河从敷阳山即望夫山南麓流过,再东南流入鄱阳河。博阳河上游在县西北,水势小,下游在县南,纳全县诸水,水势大。《管子▪度地》:“水出他水沟,流入大水及海者日川。”故傅易川在南,正与地志合。)即与鄱阳湖注“博阳水”(今按;博阳水,非博阳川,乃流经博阳堡之土桥港之水)出县西南,更失远之。且沿河上下又乌睹所谓樟树坳者,是河自河,而水自水也。以河为博阳川,博阳川则傅易川,既方位之未正,以博阻水为傅阳川,又考据之无从。(今按:博阳川出自县西北瑞昌县境内之苦竹源的一条大河,它东南流入鄱阳湖。博阳水是它南面的一条支流。)川有定名,必有定位,川无定位,斯原无定地,囫囵处,此殊失前圣人荒度之功、后人循名责实之意。独惜土桥港一水,源自博阳堡,当城南,受原上巛(音畎侩)之水,在所溶距是巛(古川字),颇称巨浸,(今按:土桥水源流短,不是巨浸。)而曹志失载,殊为可疑者耳。抑又闻之,敷,分也,陈也。言大禹当日至此,见夫四山分列铺陈地面,可登可种,分奠民居,故名日敷,则《禹贡》敷土之义。而又异夫两山之间,川流溶溶,致深且远,如县西北之永泰原,地经百十余里者,此特其浅焉耳,故以浅原名。意禹之世,去洪荒未远,山川未有定名,刊奠所至,疏凿必书。邑之乌石门,五里墩,錾罐之施,所痕可指,是必先有敷浅原名,而后有山川名。山之下为傅易川,川之上为敷浅原。试绎《汉志》文义“豫章郡历陵”,谓郡所属地日历陵。“傅易山,傅易川在南”,谓在历陵之南,以山川证地形也。“古文以为敷浅原”,谓今之历陵在古以其地为敷浅原,是以古名实今地,非谓傅易山,傅易川为敷浅原也。若果以山川为敷浅原,则在南句,应在山川名之上,否则衍文可已。盖《汉志》重在注历陵,非为考据敷浅原起见,乃先儒以敷浅原指为山,指为水,且指兼山水。究之指山,而又以傅易山为卑小,指水而莫名傅易川之所在。窃恐误会《志》文,疑以传疑,愈远而愈失其真耳。谨根据《汉志》形势按鄱阳湖条下注语,合以今时水道源流,故日敷浅原即今县治地,古历陵也。博阳水出县西南入河,则旧志失载。今土桥港水,古之傅易川也(今按:错误)。如是分辨,似与考据诸书,略无悖谬(今按:有悖谬),即前王陟降苦心,后贤实事求是之意,功德俱千古不朽矣。戴盆之见,语无根柢,明知为古人唾,然仰承淑问,生长斯邦,敢不酌准古今,胪为刍荛,况讹正阙详,责有攸系,谨附数语,并谬绘敷浅原图,(今按。图不准确,不刊入新志。)以俟后之镜古者,相与析疑义,以衷诸是焉可。

(刊清同治十年《德安县志》)

(3)敷浅原在何处

孙自诚 敷浅原在何处的问题,争论了一千多年,现在还要争一下。先以新出土的《涂三郎墓铬并序》和《涂三郎地券文》作为引子。因为考证决不能臆断。

1981年4月,江西省德安县米粮铺公社前山大队横屋李村社员李谨铁,在住屋南侧开荒时,发现一座北宋墓,墓主涂三郎。墓砖结构,券顶单室,长3.73米,宽0.99米,墓内除出土珍贵的影青瓷数件外,尚有一方石质的《涂三郎墓铭并序》和一方石质的《涂三郎地券文》。 《涂三郎墓铭并序》高0.78米,宽0.80米,全文共950字,记载墓主涂三郎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977),殁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己卯(1039),享年六十三岁。序云。“皇宋陈留郡涂郎府君墓铭并序——府君高祖即汴州陈留郡之远派也……踪居于九江敷浅原也。” 《涂三郎地券文》高0.52米,宽0.56米,全文334个字。券文;“维宝元二年岁次己卯正月壬辰朔。今有江州德安县长乐乡晚侯社铺侧上堡殁故亡人涂三郎,年登六十三岁……。” 上述文字,对研究德安古代的名称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涂三郎墓铭并序》记涂三郎的居住地址用古代的名称“九江敷浅原也”。《涂三郎地券文》记涂三郎的居住地址用当日于宋朝的名称“江州德安县”。这说明了在北宋的时候,德安人书写地名,可以随便地把“九江敷浅原”和“江州德安县”同时并称。涂三郎是个普通的百姓,撰写墓铭的人欧阳昂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可见敷浅原这个古老的名称在北宋时的德安县已是众人皆知了。

要了解敷浅原的由来和敷浅原即今之德安县的依据,须先了解一下德安县的历史沿革。

敷浅原在何处?历代典籍有记载,历代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按:这是“敷浅原”地名最早的记载。这是夏代的事,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请看历代的诠释和争辩。

《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傅易山、傅易川在南,古文以为敷浅原。” 按:傅易读音为敷阳。《汉书》的作者和注者一致认为敷浅原即是汉朝的历陵县,并以敷阳山、敷阳川作例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敷浅原地在豫章郡历陵县西南。 按:郦氏此说承《汉志》,他把敷浅原指明在县的西南,这是他的研究成果。敷阳河(即博阳河)从县的西南流入鄱阳湖,正合西南这个方向。 唐朝杜佑《通典》:“江州浔阳县有蒲塘驿,即汉历陵县也,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敷阳山。” 按:杜氏对敷浅原所指的方向,与郦氏合,从德安县的地理位置来看,非常正确,尤其把原和山分作两处,更加有理。 宋朝朱熹《答程泰之书》:“详古今敷浅原,是衡山东北的一支尽处。”又《九江彭蠡辩》;“今之所谓敷浅原者为山甚卑小,俾不足以有所见,而其全体正脉,遂起而为庐阜,则甚高且大,所以适乎衡山东北一支所极者,惟是乃为宜耳。” 按:朱氏所谓敷浅原者为山甚卑小,是指敷阳山。他认为这样小的敷阳山,不足以代表敷浅原,只有高大的庐山代表敷浅原才恰当。他的整个意思是要把庐山算在敷浅原之内,并没有否定《汉书▪地理志》、《通典》、《水经注》所指敷浅原之所在地,也不敢简单地用庐山来代表敷浅原。但他以山之大小来代表敷浅原的依据,是主观臆断的。德安的山脉来自幕阜,幕阜来自衡山,庐山孤峰崛起,与德安的山不相属,它在赣北是“一山飞峙大江边p。朱老夫子在南康(星子县)多年,德安他应是到过的,他的学生蔡念成家就在敷阳.山下,否则他不敢说敷浅原为山甚为卑小,可惜他缺乏严格的调查分析,把敷浅原和敷阳山混为一谈。这又与《汉书▪地理志》、《通典》不合。再说,庐山决不是敷浅原,《尔雅》“广平日原”。怎么把甚高且大的庐山算作敷浅原呢?朱氏之说,错误甚多。 宋朝蔡沈《书传》:“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地理志》云:豫章郡,历陵县有敷阳山,古文以为敷浅原,今江州德安县博阳山也。” 按:蔡氏首先依照前人的论定,承认敷浅原是德安。他是朱熹的学生,奉先生之命作《书传》,因此亦袭朱氏之说,“然所谓敷浅原者,其山甚卑而小,亦未见其为所在表见者,惟庐阜在大江彭蠡之交,最高且大,宜所当记者,而皆无考据。恐山川之名,古今或易传者,未必德安其真也,姑俟知者。”他不敢违先生之意,但亦不敢肯定。正如他在《书传集序》中说:“沈潜其义,参考众说,融会贯通,乃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违旧闻。”蔡氏之许多论点,只不过是折衷述旧而已。 元朝王耕野《读书管见》:“敷浅原恐非庐山。广平日原,而又名为敷浅原,原必为平旷之地,不为高山可知。《禹贡》导山,即所以导水,不论山之高大,但于水有干涉,曾用者则录之,若谓其所表见诸山,……则五岳中之嵩山……江东之茅山、九华山之类,其绵亘皆数百里,何故略而不记载耶!”

按:王氏之说,彻底驳斥了朱熹、蔡沈等人以庐山之高大应该算作敷浅原之谬论。 元朝吴幼清《纂言》:“德安即汉历陵县地,敷浅原盖兼山水而言,敷阳山乃其中间之小山,庐阜则其尽处之大山。 按:吴氏首先肯定敷浅原是德安,敷阳山在其中,庐山在其边沿地区。他把敷浅原划了一个大致的范围,意见比较客观,这是前人没有说过的。 明朝李滢《敷浅原辩》:“敷浅原出于《禹贡》,其名最古,考《书经注疏》及《汉书▪地理志》皆以为豫章郡历陵县敷阳山,又《水经注》云:敷阳山古文为敷浅原也,根盘三十里,为德安一邑之镇。准此三说,则敷浅原似非庐山。”

按:李氏之说没有新东西,只是客观地重复了前人的意见。 清朝燕兰徵《敷浅原说》;“《禹贡》敷浅原,大禹导水所至。……敷浅原之名,唐虞三代,相沿最古。逮汉置历陵县,名称代更。而原之名遂革,先儒考据详尽,聚讼纷纭,于彼于此,无从定处。惟考《汉志》‘豫章郡历陵县有敷阳山,敷阳川在其南,古文以为敷浅原。’《通典》:‘蒲塘驿即汉历陵县,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敷阳山。’《纂言》:‘德安即汉历陵县,敷浅原盖兼山水而言。’准此三说,故《曹志》(即乾隆二十一年曹师圣主编的《德安县志》直以德安县为敷浅原地,无疑。” 按:燕氏之说,重文献,重依据,客观地总结了前人的论述。敷浅原之争论,从宋朝争到清朝才告结束,定论为敷浅原即今天的德安县也。对鄱阳县之说,星子县之说,庐山之说,全都作了否定。而《辞海》、《辞源》中的敷浅原条虽列了几个地方,只是作为参考,第一说都是指德安县。 古人结束了的争论,今天又重新提起。江西省社联刊物《争鸣》于1981年第一期,发表了《浅谈庐山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作者在《庐山名称的来历问题》的小标题下,用了几种说法,力图证明庐山是敷浅原。 第一,作者说:“其中成书最早的《禹贡》称庐山为敷浅原……可以说敷浅原是庐山的最古老的名字。” 按:《禹贡》的原文是“过九江,至敷浅原”。根本没有称庐山为敷浅原的字样,作者误矣。要知道《书传》是后人对《禹贡》注释,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作者说:“庐山曾有敷山等名称。” 按:敷山不能算是敷阳山或敷浅原的简称。因为没有任何根据来说明此问题,推想不是考证。除此之外,庐山还有什么地方用了敷字呢?德安县则不同,从宋朝开始的行政区划,就有敷阳一乡至敷阻六乡之称,并把敷阳山之西称为敷里,敷阳山之东称为敷外。民国以来,德安县又有敷阳镇、敷阳小学等名。星子县亦在庐山之南,并没有用“敷阳”二字作地名。 第三,作者说:“在庐山之南的德安县,有一座绵亘三十余里的敷阳山,显然是指这座山在敷浅原之阳。”

按:在庐山之南的山叫敷阳山,那么绵亘在庐山之西的那座长达百余里的大山(包括秦山、岷山、高良山、株岭)就应该称作敷阴山了。而星子县城亦在庐山之南,照作者的逻辑,也应该叫敷阳县或敷阳镇了。 第四,作者说:“德安还有一座望敷山(俗讹为望夫山),正是在可以与敷浅原(作者专指庐山)相望。” 按:庐山高大,庐山周围的山都可以望见庐山,如果能望见庐山的山就可以叫望敷山的话,那庐山周围就有近百座望敷山了。德安的望夫山(望敷山)望庐山并不清楚,而德安的彭山、岷山、秦山、九江县的高良山、株岭等山望庐山却是非常清楚,为什么又不把这些山叫望敷山呢?德安县望夫山的名字最早见于《隋书·地理志》,实为敷阳山,到隋唐以后同山异名。《文物》杂志1979年第七期,拙作《从一块墓志谈敷阳山的位置》一文,对此作了详尽的论述。 第五,作者说:敷浅原“是泛指庐山这一片地区的山岭平原,它说明了庐山所在的地区,但却不是专指庐山。” 按:作者此说比较客观,学了朱熹的作法,但未说清楚。“这一片地区的山岭平原”有多大,包括哪些地方,只是打了哑谜让人去猜,没有指明事实。 综上古今诸子对敷浅原的论述,已经有个很清楚的结论了。或有问予余日:“敷浅原在何处?”答日:“江西省德安县是也。”又问:“庐山将以何称之?”答日:“按元朝吴幼清之说,庐山乃敷浅原尽处之一座大山也。”

(此文原刊山西出版《地名知识》1982年第三期,又刊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江西省博物馆编《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第二期。又刊江西省历史学会和庐山地方史研究会合编《庐山史论文集》)

二、行政区划

1.宋元两朝行政区划 《德安县志》创修于明代。对宋、元两朝的行政区划无明确的记载,但从七修同治《德安县志》中的一些明、清地名,可以看出有许多是沿袭宋朝的,根据出土地券能够得到证实。

1981年,米粮铺公社前山大队横屋李村屋南侧出土《涂三郎地券》:“今有江州德安县长乐乡,晚侯社铺侧上堡,殁故亡人涂三郎年登六十三岁……”;1984年,聂桥乡永丰村二村民小组出土《汤氏夫人地券》:“维大宋国江州德安县敷阳乡田里港背北村殁故亡人汤氏夫人……”;1985年,黄㛚(㛚音桶)乡大屋邓村出土《陈十四娘地券》:“维皇宋乾道七年六月初一日……江州德安县仙坛乡黄㛚社长岭保殁故陈十四娘……”。这可以证明,今天的米粮铺乡前山属宋朝的长乐乡;今天的聂桥乡永丰属宋朝的敷阳乡;今天的黄㛚乡大屋邓村属宋朝的仙坛乡。 还有旧志载:王韶敷阳下乡人(今山湾敷里坂);蔡念成敷阳乡人(今聂桥大屋蔡村);刘日章新兴乡人(今磨溪背溪街);义门陈村在太平乡长乐里。

这以上可以证明,清朝和民国时的敷阳乡、长乐乡、新兴乡、太平堡(太平黄㛚乡,其地名都来源于宋朝。 通过考证得知:今天的黄㛚乡一片,属宋朝的仙坛乡黄㛚社;今天的聂桥乡、吴山乡、磨溪乡下半部分,属宋朝的敷阻乡(以敷阳山为中);今天的爱民乡、杨坊乡、车桥乡义门等地属宋朝的太平乡;今天的白水街、车桥乡的南半部,磨溪乡的西南半部(南田一带),属宋朝的新兴乡;今天的宝塔乡、米粮铺乡、县城、河东乡等地,属宋朝的长乐乡。 元朝时间短,无出土文物可证。而明、清的行政区划名称多沿袭宋朝,元朝亦有可能沿袭宋朝。

2.明朝行政区划

信一路,市一乡(按:即今县城和汽车站、牌头伍村等) 第一保,署前街,辖十甲。第二保,北门街,辖十一甲。第三保,东门街,辖十五甲。第四保,南门街,辖十一甲。第五保,西门街,辖十甲。第六保,西横街,辖十五甲。第七保,南关外,辖十甲。第八保,谭家巷,辖十甲。第九保,罗家巷,辖九甲。第十保,小西街,辖九甲。第十一保,神威村,辖十甲。第十二保,伍家村,辖十三甲。 信二路,长乐三乡(按:即今木环乡)第一保,上木环,辖十甲。第二保,徐家村,辖十甲。第三保,沙坪村,辖十甲。第四保,沙坪庄,辖九甲。第五保,下木环,辖十甲。第六保,梅岭桥,辖十甲。第七保,侯家垄,辖十甲。第八保,港下坂,辖十甲。第九保,蔡家坂,辖十甲。第十保,梅岭山,辖九甲。

仁一路,市二乡(按。即今宝塔乡和河东乡等地方) 第一保,附城村,辖十甲。第二保,土桥港,辖十甲。第三保,青竹阪,棱十甲。第四保,青竹阪,辖十甲。第五保,青竹阪,辖十三甲。第六保,河东阪,辖十甲。第七保,桑坑垄,辖十二甲。第八保,后田阪,辖十甲。第九保,燕子湾,辖十甲。第十保,七宝山,辖十甲。第十一保,磙子岭,辖十甲。第十二保,枫树下,辖九甲。第十三保,金鸡村,辖十甲。第十四保,马家庄,辖十甲。第十五保,窑头上,辖七甲。第十六保,阳居山,辖十甲。第十七保,后山村,辖十甲。第十八保,西垄阪,辖十甲。第十九保,莲塘下,辖六甲。

仁二路,仙坛一乡(按:即今黄㛚乡之乌石、紫金和高塘乡之整个部份) 第一保,乌石门,辖十甲。第二保,乌石街,辖十甲。第三保,泗溪阪,辖十甲。第四保,棉花厂,辖十四甲。第五保,狮子山,辖十甲。第六保,三角塘,辖十三甲。第七保,大垄村,辖十甲,第八保,朱家湾,辖十甲。第九保,骆家村,辖十五甲。第十保,高塘阪,辖十甲。第十一保,楼下村,辖十二甲。第十二保,黄登阪,辖十甲。第十三保,固田阪,辖十甲。第十四保,大路上,辖九甲。

礼一路,长乐一乡(按。即今河东乡之陈湾、金湖乡之固村、宝塔乡之杨桥这一带地方) 第一保,陈湾村,辖十甲。第二保,陈家湾,辖十二甲。第三保,王婆湾,辖五甲。第四保,黄湾坝,辖十甲。第五保,火厂内,辖十甲。第六保,北湖楞,辖十九甲。第七保,固村湖,辖十五甲。第八保,永安村,辖十甲。第九保,深坑垄,辖十甲。第十保,塘下李,辖十甲。第十一保,杨家铺,辖五甲。

礼二路,长乐二乡(按:即今米粮铺乡和共青垦殖场等地方) 第一保,南路村,辖十甲。第二保,藕塘下,辖十甲。第三保,米岭铺,辖十甲。第四保,墩上阪,辖十甲。第五保,团头垄,辖十甲。第六保,南山下,辖十甲。第七保,朱家村,辖十甲。第八保,墩下村,辖十甲。第九保,礼原门,辖十甲。第十保,墩下庄,辖十甲。第十一保,窑头上,辖十甲。第十二保,窑头上,辖五甲。

礼三路,敷阳一乡(按。即今磨溪乡西南部地方) 第一保,南田村,辖十甲。第二保,洞上坳,辖十甲。第三保,刘家庄,辖十甲。第四保.苏家庄,辖十甲。第五保,桑坑垄,辖十甲。第六保,陂溪垄,辖十甲。第七保,陂溪垄,辖十甲。第八保,陂溪垄,辖十甲。第九保,固守坂,辖十甲。第十保,宝泉坂,辖十甲。第十一保,和饶坂,辖十甲。第十二保,长坑垄,辖十甲。第十三保,金山坳下,辖十甲。第十四保,堰头铺,辖七甲。第十五保,栗林里,辖十甲。

义一路,敷阳=乡(按:即今磨溪乡东部和聂桥乡之柳田、夏家铺等地方) 第一保,上黄田,辖十甲。第二保,磨背头,辖十甲。第三保,西竹垄,辖十甲。第四保,沧下村,辖十一甲。第五保,下黄田,辖十甲。第六保,中饭庄,辖十甲。第七保,大栗坂,辖十三甲。第八保,神武港,辖十甲。第九保,九深潭,辖十甲。第十保,井前坂,辖十甲。第十一保,永兴村,辖十甲。第十二保,下步港,辖十甲。第十三保,破塘坳,辖六甲。第十四保,聂桥村,辖十甲。第十五保,懒人厂,辖十甲。

义二路,敷阳四乡(按:即今樟树乡等地方) 第一保,溪源里,辖十甲。第二保,乌鸦嘴,辖十四甲。第三保,云峰村,辖十甲。第四保,赤石桥,辖十甲。第五保,中塘坂,辖八甲。第六保,王公庄,辖十甲。第七保,桂家林,辖十甲。第八保,泗水村,辖十甲。第九保,凤凰湾,辖十甲。第十保,长岭下,辖十甲。第十一保,清淑坂,辖十三甲。第十二保,乾港上,辖十甲。第十三保,大栗桥,辖十甲。第十四保,土红坂,辖十甲。第十五保,李家坪,辖十甲。第十六保,浮土埂,辖十甲。第十七保,大树桥,辖十甲。第十八保,羊头岭,辖八甲。

义三路,敷阳五乡(按:即今吴山乡之五台至田家河等地方) 第一保,青垄上,辖十甲。第二保,葛洪山,辖十甲。第三保,茅草墩,辖十甲。第四保,煤岭洼,辖十甲。第五保,枫树坳,辖十甲。第六保,陈家村,辖十甲。第七保,横垄坂,辖十甲。第八保,舒家垄,辖十甲。第九保,紫竹坂,辖九甲。第十保,吴山岭,辖十甲。第十一保,岭长坂,辖十甲。第十二保,白云岭,辖六甲。第十三保,中正村,辖十甲。第十四保,田家巷,辖十甲。第十五保,鸡婆垄,辖十甲。第十六保,毛背坑,辖十甲。第十七保,茅坪庄,辖十甲。第十八保,松树岗,辖十甲。第十九保,团坡坂,辖十一甲。第二十保,西源村,辖十甲。第二十一保,丁家村,辖十甲。第二十二保,大屋村,辖十甲。第二十三保,刘家坂,辖六甲。

义四路,敷阳六乡(按:即今爱民乡、傅山乡、邹桥乡等地方) 第一保,太平庄,辖十甲。第二保,长溪山,辖十甲。第三保,大山上,辖十甲。第四保,桥头坂,辖十甲。第五保,港前岭,辖十甲。第六保,崖前,辖十甲。第七保,紫岩泉,辖十甲。第八保,潘家坂,辖十甲。第九保,桥前,辖十甲。第十保,柳树村,辖十甲。第十一保,黑林口,辖十甲。第十二保,港口,辖十甲。第十三保,竹基垄,辖九甲。第十四保,山里,辖十甲。第十五保,石前湾,辖十甲。第十六保,下程坂,辖二十甲。第十七保,涌泉下,辖十二甲。义五路,新兴一乡(按:即今白水乡和车桥部分地方) 第一保,白水村,辖十甲。第二保,白水街,辖十甲。第三保,长庆村,辖十甲。第四保,茅坪,辖十甲。第五保,黄金洼,辖十甲。第六保,昆山,辖十甲。第七保,上桑园,辖十甲。第八保,神塘,辖十甲。第九保,马家坂,辖十甲。第十保,雷家坂,辖七甲。第十一保,杨梅岭,辖十甲。第十二保,潘坊村,辖十甲。第十三保,寨头,辖十甲。第十四保,长冲,辖十五甲。

义六路,新兴二乡(按:即今车桥乡和磨溪乡部分地方) 第一保,茶里坂,辖十甲。第二保,蜡树下,辖十甲。第三保,塘边村,辖十甲。第四保,东坑桥,辖十甲。第五保,聂家山,辖十甲。第六保,坂上村,辖十甲。第七保,源坊港,辖八甲。第八保,横山坳,辖十甲。第九保,罗家湾,辖十甲。第十保,车桥村,辖十甲。第十一保,黄冲村,辖十甲。第十二保,陈家山,辖十甲。第十三保,北山下,辖十一甲。

义七路,新兴三乡(按:即今车桥乡之白杨和邹桥至傅山、塘山等地方) 第一保,白杨墩,辖十甲。第二保,石獐村,辖十五甲。第三保,杨坊坂,辖十甲。第四保,神堂村,辖十甲。第五保,山下坂,辖十甲。第六保,坂上,辖十甲。第七保,泉下村,辖十甲。第八保,杨家村,辖七甲。第九保,安福源,辖十甲。第十保,源口,辖十甲。第十一保,源口沟,辖十甲。第十二保,黄家垄,辖十甲。第十三保,源里,辖十甲。第十四保,源里垄,辖十四甲。第十五保,塘山上,辖十甲。第十六保,刘家山,辖十甲。第十七保,刘家村,辖十甲。第十八保,沿山村,辖十甲。第十九保,曾家村,辖十甲。第二十保,燕窝里,辖十甲。第二十一保,杨树垄,辖十甲。

义八路,新兴四乡(按:即今磨溪乡之尖山和车桥乡之义门和邹桥乡之前进,邹桥等地方) 第一保,尖山庄,辖十甲。第二保,崩岸里,辖十甲。第三保,洲上村,辖十一甲。第四保,义门村,辖十甲。第五保,东源里,辖十甲。第六保,正长山,辖十一甲。第七保,邹桥坳,辖十甲。第八保,封家坪,辖十甲。第九保,垄口里,辖十甲。第十保,新屋村,辖十甲。第十一保,大港边,辖十甲。第十二保,里坳上,辖十四甲。第十三保,源潭林,辖十甲。第十四保,千秋坂,辖十甲。 智一路,仙坛二乡(按:即今黄㛚乡之黄㛚、白云、大坂、桥上和高塘乡之长垄,林泉乡之秀山孙村以下等地方)

第一保,仁胜村,辖十甲。第二保,骆家垄,辖十甲。第三保,麻垄里,辖十甲。第四保,-马垄,辖十甲。第五保,湾里,辖十甲。第六保,大王坂,辖十甲。第七保,庙下,辖九甲。第八保,坦田垄,辖十甲。第九保,赵垄里,辖十甲。第十保,河边上,辖十甲。第十一保,毛家垄,辖十甲。第十二保,潘子坂,辖九甲。第十三保,城上堡,辖十甲。第十四保,古塘下,辖十甲。第十五保,古塘,辖七甲。

智二路,长乐四乡(按:即今县农科所和聂桥乡之芦溪、永丰、梓坊和黄㛚乡之紫金等地方) 第一保,峰林堡,辖十甲。第二保,石波垄,辖十甲。第三保,芦塘,辖十甲。第四保,平峰坑,辖十甲。第五保,孙家村,辖十三甲。第六保,小路庄,辖十甲。第七保,芦溪滩,辖十甲。第八保,郎昌坂,辖十甲。第九保,紫金山,辖十甲,第十保,荐楼下,辖十四甲。第十一保,栗坑里,辖十甲。第十二保,高桥下,辖十五甲。第十三保,河南村,辖十甲。第十四保,黄瓜桥,辖十一甲。

智三路,敷阳三乡(按:即今林泉乡和岷山等地方) 第一保,秦山村,辖十甲。第二保,邱家垄,辖十甲。第三保,平峰坳,辖十甲。第四保,氓山嘴,辖十甲。第五保,麻姑山,辖十甲。第六保,五台岭,辖十甲。第七保,牌楼里,辖十二甲。第八保,喻家山,辖十甲。第九保,洞霄村,辖十甲。第十保,岭上,辖十甲。第十一保,社下村,辖十甲。第十二保,寺后龙,辖十甲。第十三保,背后龙,辖十甲。第十四保,大溪坂,辖十甲。第十五保,青塘坂,辖十甲。第十六保,山下村,辖十甲。第十七保,龙头村,辖十甲。第十八保,栅岭下,辖十二甲。第十九保,义勇村,辖十甲。第二十保,张家坂,辖九甲。

全县一十八路,一十八乡,二百七十七保,二千八百二十三甲。3.清朝行政区划 德安在清朝分乡、图,堡。图是税收单位,管本地鱼鳞册(即地亩册),因地段划分,一图管几个堡,负责核收全图田赋汇交粮柜。全县分为六个乡,一十八图,五十七堡。

在市乡(凡二图,在县城内及城南),辖神威、附城、河东、后田、金鸡、博阳六堡。

仙坛乡(凡二图,在县东北),辖乌石垄、高塘、黄登、仁胜、赵垄、城上、狮子八堡。 长乐乡(凡四图,在县东南环绕至西),辖黄湾、陈湾、固村、永安、南路、墩下、上木、下木、河南、峰林、栗坑、小路十二堡。 新兴乡(凡四图,在县治西),辖杨梅、白水、横山、茶里、白杨、杨坊、安福、塘山、尖山、义门、源潭、邹桥十二堡。 敷阳上乡(凡三图,在县治西北),辖南田、固守、上黄田、下黄田、神武、聂桥、洞霄、义勇、秦山九堡。 敷阳下乡(凡三图,在县治西北),辖云峰、溪源、王公、乾(读甘)港、中正、西源、青垄、吴山、山万、太平十堡。

后又将全县划为十八个乡,各乡所辖堡数如下

在市一乡,辖神威堡。

在市二乡,辖附城、河东、后田、金鸡、博阳五堡。

仙坛一乡,辖乌石、大垄、高塘三堡。

仙坛二乡,辖黄登、仁胜、赵垄、城上,狮子五堡。

长乐一乡,辖黄湾、陈湾、固村、永安四堡。

长乐二乡,辖南路、墩下二堡。

长乐三乡,辖上木、下木二堡。

长乐四乡,辖小路、河南、峰林、栗坑四堡。

敷阳一乡,辖南田、固守二堡。

敷阻二乡,辖上黄田、下黄田、神武、聂桥四堡。

敷阳三乡,辖洞霄、义勇、秦山三堡。

敷阳四乡,辖云峰、溪源、王公、乾港四堡。

敷阳五乡,辖中正、西源、青垄、吴山四堡。

敷阳六乡,辖山万、太平二堡。

新兴一乡,辖杨梅、白水二堡。

新兴二乡,辖横山、茶里二堡。

新兴三乡,辖杨坊、白杨、安福、塘山四堡。

新兴四乡,辖尖山、义门、源潭、邹桥四堡。

同治时又增设了一个在市堡,并将墩下堡改为墩上堡,全县取消乡的名称,共划为五十八堡。

将堡名编成一首歌谣,易唱易记,歌谣是.

德安古称敷浅原,五十八堡把句编。

河东狮子附城郭,河南金鸡在市前。

洞霄青龙游白水,杨坊白羊牧黄田。

秦山乌石云峰耸,博阳墩上神威显。

吴山塘山上下木,尖山中正下黄墩。

南田乾港高塘阴,赵垄大垄好后田。

聂桥邹桥源潭水,陈湾黄湾入溪源。

小路山万固村少,栗坑茶里横山边。

一派枫林通南路,几点杨梅入西源。

城上固守王公地,永安仁胜太平年。

更有义门安福久,神武义勇万古传。

(黄田有上下两堡) 清末,民间习惯将全县分作四乡来称呼:彭山以东,上至秦山、岷山,下至乌石门称“东乡”;乌石门以南称“南乡”,彭山以西至山万称“下西乡”;山万以西称“上西乡”。

4.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区、堡 民国元年(1912),将全县划为四个区,南乡为一区,东乡为二区,下西乡为三区,上西乡为四区。共五十六堡,具体划分:

第一区,辖在市、神威、永安、墩上、木环、河东、后田、附城、墩下、南路、金鸡、博阳、陈湾,固村、黄湾十五个堡。

第二区,辖乌石、高塘、大垄、黄登、赵垄、城上、峰林、仁胜、洞霄、秦山十个堡。 第三区,辖小路,聂桥、义勇、神武、吴山、乾港、青龙、王公、黄田、尖山、南田、栗坑、固守、河南、中正、山万、西源、溪源十八个堡。 第四区,辖安福、塘山、白水、杨梅、横山、茶里、云峰、太平、源潭、义门、杨坊、白杨、邹桥十三个堡。

团、保、甲、排 民国三年(1914),停办自治,立保卫团,设保甲排,全县四个区各立团总,设总局于适中之地。团下设保(保有保董),保下有甲(甲有甲长),甲领十排,排领十户。 民国十六年至十七年(1927一28),改保甲为闾、邻、村。闾长相当于保长,邻长相当于甲长,村长相当于排长。区、联保、保、甲 民国十八年(1929)起,全县划为四个区:第一区、区署设城内;第二区,区署设在乌石门;第三区,区署设夏家铺;第四区,区署设杨坊。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下半年实行联保,全县四个区,划为二十一个联保,一百三十三个保(每个联保辖三至四个保,保长由联保主任委用),二千三百六十二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将全县四个区缩减为三个区,一、二区合并为第一区,三区改二区,四区改为三区,并将二十一个联保缩减为一十七个联保。各区所辖联保及区、联保驻地如下:

第一区,区署设县城内,辖八个联保:第一联保,办公处设县城内;第二联保,办公处设木环垄;第三联保,办公处设南山余村;第四联保,办公处设在河东坂;第五联保,办公处设乌石门;第六联保,办公处设大屋万;第七联保,办公处设黄㛚铺;第八联保,办公处设洞霄观。

第二区,区署设夏家铺,辖五个联保:第一联保,办公处设夏家铺;第二联保,办公处设吴山桂村;第三联保,办公处设樟树桂村;第四联保,办公处设磨溪头;第五联保,办公处设固守岷山闵村。 第三区,区署设杨坊街,辖四个联保:第一联保,办公处设新屋罗村;第二联保,办公处设塘山普严寺;第三联保,办公处设白水街;第四联保,办公处设车桥院子里。

乡(镇)、保甲 民国三十四年(1945),撤区废联保,改为乡(镇),乡下设保、甲,全县划为一十三个乡和二个镇。各乡(镇)名称及其治所是:敷阳镇,治所设于县城内;木环乡,治所设于木环垄;南山乡,治所设于南山余村;河东乡,治所设于河东坂;乌石乡,治所设于乌石门观音阁;高塘乡,治所设于大屋万村;黄㛚乡,治所设于黄㛚铺;秦洞乡,治所设于洞霄观;夏家镇,治所设于夏家铺;吴山乡,治所设于桂村;樟树乡,治所设于樟树桂村;磨溪乡,治所设于磨溪街;固守乡,治所设于岷山闵村;太平乡,治所设于新屋罗村;安福乡,治所设于白水街。

民国三十八年(1949)二月,全县缩减为一镇八乡:即敷阳镇、附城、乌石、黄㛚、秦洞、聂桥、中原、太平、安福等乡。

5.苏维埃行政区划

初期情况 民国十七年(1928)上半年,随着革命势力的发展,全区共划有四个区,即陈贺区,辖乾港、青龙、西源三保;中山区,辖山万、中正、义勇、聂桥四保;秦洞区,辖秦山、洞霄二保;彭山区,辖吴山、仁胜、峰林三保。变动情况 民国十八年(1929)十二月,将秦洞区改为第一区,彭山区改为第二区,中山区改为第三区,陈贺区改为第四区。民国十九年四月,全县除原四个区的管辖范围有所扩大外,还增设了一个天兴区,计五个区,即第一区(按原未变),第二区(原四区改)第三区(原二、三区),第四区(彭山脚下东边至城郊一带),天兴区(包括瑞昌之余家桥,德安之荒山、沿山坑一带)。

后期情况 红军长征以后,德安苏区全被国民党占领,行政区划在形式上已不存在,中共赣北工作委员会,为了开展游击战争,以历来工作基础好的而又是高山地区的德安中心地带的聂桥、山湾、吴山、磨溪等地成立中共夏铺区委员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区、乡

1949年5月德安解放,首先设立三个区,每区设区人民政府,在县城设永兴镇,并将民国初期的五十六个老堡每堡改为一乡。各乡先后成立了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参加各项活动,在没有建立中共党支部之前,农民协会是各乡的执政机构。1955年以后,各乡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农民协会职能由中共党支部代行。

1950年,全县划为四个区,一个镇,四十六个乡。第一区,区政府设在县城,辖永兴镇、宝塔、河东、后田、木环、永安、甘露、金鸡、七里八个乡;第二区,区政府设黄㛚铺,辖狮子、白果、罗桥、顾田、高塘、黄登、大坂、凤凰、白云、洞霄、清塘、金家、岷山、彭山、葛洪一十五乡;第三区,区政府设夏家铺,辖芦溪,永丰,聂桥、张塘、西源、柳田、宝泉、固守、磨溪、山湾(旧称山万)。南田一十个乡;第四区,区政府设樟榆桥吴村,辖回龙、塘山、付山、白水、长庆、杨梅、车桥、杨坊、爱民、岩泉、互助、义门一十二个乡。

1951年6月,第二期土改结束后,全县划为五个区,一个镇,五十五个乡。区政府改称区人民政府。第一区人民政府设县城内,辖十个乡;第二区人民政府设黄㛚铺,辖十二个乡;第三区人民政府设夏家铺,辖十个乡;第四区人民政府设磨溪头,辖十三个乡;第五区人民政府设邹桥王村,辖十个乡。

1952年2月,在四区拨出三个乡,于一、二、三区各增一乡。各区所辖乡名: 第一区,辖永兴镇,木环、胜利、团结、七里、甘露、解放、和平、河东、民主、金鸡、狮子十一个乡。 第二区,辖白果、罗桥、顾田、高塘、黄登、古塘、大坂、白云、凤凰、洞霄、清塘、金家,岷山十三个乡。

第三区,辖芦溪、永丰、聂桥、彭山、张塘、山湾、西源、樟树、葛洪、柳田、竹蓬十一个乡。 第四区,辖柏树(原名互助)、爱民、岩泉、磨溪、南田、尖山、石岩、茶里、宝泉、固守十个乡。

第五区,辖回龙、塘山、付山、杨坊、白水、长庆、杨梅、车桥、邹桥、义门十个乡。 与此同时,根据九江专署指示,将永兴镇撤销,改为城关区。1952年六月,遵照江西省人民政府指示,将区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一一区公所。同年八月上旬,按专区指示,分配德安增设五个乡。在一区之七里、木环两乡之间增划一个乡;在二区之凤凰、洞霄、清塘三乡之间增划一个乡;在一区狮子和三区永丰两乡之间增划一个乡;在三区之西源、张塘两乡之间增划一个乡;在五区之邹桥、车桥、长庆三乡之间增划一个乡。计全县六个区、六十个乡。

城关区,辖市区,设两个街道办事处、区公所设在县城内。 第一区,区公所设在县城内,辖木环、杨桥(原名胜利)、义峰(原名团结)、七里、甘露、八里(原名解放)、宝塔(原名和平)、河东、红桥(原名民主)、金鸡、狮子、梓桥(新划)十二个乡。 第二区,区公所设于黄㛚铺,辖白果、罗桥、顾田、高塘、黄登、大坂、白云、古塘、凤凰、洞霄、林泉(新划)、清塘、金家、岷山十四个乡。 第三区,区公所设于夏家铺,辖芦溪、永丰、聂桥、梓坊(新划)、彭山、葛洪、樟树、西源、张塘、山湾、柳田、竹蓬、贺山(新划)十三个乡。 第四区,区公所设于磨溪街,辖柏树、爱民、岩泉、磨溪、南田、尖山、石岩、茶里、宝泉、固守十个乡。

第五区,区公所设于邹桥王村,辖塘山、付山、大塘(原名回垄)、杨坊、白水、长庆、杨梅、车桥、义门、邹桥、大泉(新划)十一个乡。

1956年上半年,全县缩减为五个区,将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划归一区管理,其它未变动。

1956年5月,撤区并乡。将原来五个区撤消,改为五个工作站。又将原有六十个乡一个镇并为三十四个乡,一个乡级镇。 城郊工作站(原第一区),辖城关镇、宝塔、金湖、甘露、八里、木环、七里、河东七乡一镇。

黄㛚工作站(原第二区),辖狮子、高塘、黄登、清塘、洞霄、岷山、黄㛚七个乡。

聂桥工作站(原第三区),辖芦溪、聂桥、山湾、樟树、彭山、葛洪、贺山七个乡。

磨溪工作站(原第四区),辖固守、磨溪、茶里、南田、爱民、岩泉六个乡。

邹桥工作站(原第五区),辖塘山、付山、义门、大泉、杨坊、白水、车桥七个乡。

1956年7月,中共德安县委及县人委根据德安地形和农业合作化发展需要,将原来的三十四个乡一个镇,并为二十二个乡、一个镇,并根据大小划为甲、乙、丙、丁四等。甲等乡六个 宝塔乡。包括原义峰乡一部分;红桥、河东两乡;星子茅桥乡划入的一部分。乡政府设于县城内。

洞霄乡:包括原洞霄、金家、清塘三乡,及林泉的一个农业社,乡政府设于桑家。

聂桥乡:包括原聂桥、张塘、柳田三乡及磨溪乡的一部分,永丰乡之二、三、四选区(石坡坂划给了狮子),乡政府设于夏家铺。

磨溪乡:包括原磨溪、宝泉、固守三乡,乡政府设于董家铺原董村。 杨坊乡:包括原杨坊及邹桥乡的一部分(三个选区),原义门乡的联青农业高级社,乡政府设于邹桥王村。 吴山乡:包括彭山、贺山、葛洪、西源(其中蔡家河一个选区划归山’湾乡)等乡,乡政府设于刘坂王村。

乙等乡十个 木环乡:包括原木环、七里两乡及八里乡的一部分(马路东之青山李村,马路西杨桥至上王、下王、鸭子塘、罗家榨等七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乡政府设于罗家榨。

八里乡:包括原八里、甘露及杨桥乡的一个选区,乡政府设于拖沟岭。 高塘乡:包括原高塘(其中依塘周村划归狮子乡),黄登乡及罗桥乡的两个选区,古塘乡的三个选区,乡政府设于大屋万村。

黄㛚乡:包括原大坂、白云、凤凰、林泉四个乡,乡政府设于黄㛚铺。

樟树乡:包括原樟树、竹蓬两乡,乡政府设于樟树下桂村。

山湾乡:包括原山湾、张塘及西源乡的一个选区,乡政府设于山湾下程村。

爱民乡:包括原爱民乡(其中竹鸡垄划归杨坊乡)和岩泉、柏树乡、乡政府设于柳树桥程村。

南田乡:包括原南田、尖山乡和原石岩乡的火坂社,乡政府设于南田铺。 车桥乡:包括原车桥乡、杨坊乡之五、六、七、八选区,茶里乡之一、二、三、四选区,乡政府设于斗角尖陈村。 白水乡:包括原白水乡和长庆乡之一、二选区、杨梅乡之一、二、三、四选区,车桥乡六选区,乡政府设于白水夏家祠堂。

丙等乡四个

金湖乡;包括原金鸡乡,星予县划入的大湖乡和五星乡的一部分,乡政府设于固村湖熊村。 狮子乡;包括原狮子乡、白果乡和罗桥乡的河下叶村、南冲垄、三港口吴村三个选区,高塘乡的依塘坂,还有聂桥区划入的紫金山农业社,芦溪乡的石坡坂农业社,乡政府设于泗溪坂胡村。

塘山乡。包括原塘山、大塘两乡。乡政府设于嘴上钟村。大泉乡:包括原大泉乡及长庆乡之一、二选区。乡政府设于大泉乡上萧村。

丁等乡二个

岷山乡:按原乡未有变动,乡政府设于陈家河洲。

傅山乡:按原乡未有变动,乡政府设于傅山陈村。

1957年,全县划为城郊、聂桥、邹桥三个区,辖一十九个乡,四个直属乡(其中一个乡级镇),共二十二个乡,一个镇。

直属乡;狮子、宝塔、金湖三乡和城关镇。

城郊区:辖八里、木环、黄㛚、高塘、洞霄、岷山六乡。

聂桥区:辖聂桥、山湾、樟树、吴山、磨溪五乡。

邹桥区:辖南田、爱民、杨坊、白水、大泉、车桥、塘山、傅山八乡。

公社、大队、生产队

1958年,全县实行了人民公社建制,撤消区,实行乡、社合一,全县共建立十二个人民公社和两个垦殖场。 宝塔人民公社,由原宝塔、木环两乡合并(并将原宝塔之义峰高级社划归城关镇),辖八一、杨桥、附城、陈湾、河东、红桥、上坂、后田、红青、岷山、东山、九里、徐河、七里、李家坂、三桥、田塘、宝塔、团山、桂林二十个大队,一百四十七个生产队。 狮子人民公社,由原狮子、黄㛚、高塘三乡合并,辖乌石、泗溪、依塘、峰林、三角、紫金、黄墩、大垄、高塘、长垄、顾田、二塘、林泉、凤凰、大坂、白云、黄㛚十七个大队,计一百四十六个生产队。 洞霄人民公社,由原洞霄、岷山两乡合并,辖团结、涌泉、大溪坂、清塘、何桥、岷山、金盆七个大队,计七十八个生产队。 山湾人民公社,由原樟树、吴山、山湾三乡合并(与此同时将原山湾乡土塘高级农业合作社划归爱民乡),辖山湾、张塘、吴山、林居、红桥、葛洪、五台、竹蓬、杨柳、樟树、大岭、蔡河、何铺十三个大队,计八十八个生产队。 磨溪人民公社,由原南田、磨溪两乡合并,辖磨溪、港口、宝泉、新田、金山、南田、尖山、曙光、五星九个大队,计七十四个生产队。 爱民人民公社,由原爱民乡和土塘高级农业社合并,辖联合、泉水、红星、土塘四个大队,计四十二个生产队。 车桥人民公社,原车桥乡一乡,辖光明、先锋、年丰、白杨、五星五个大队,计三十个生产队。 杨坊人民公社,由原大泉、杨坊二乡合并(同时将杨坊乡共和高级农业社的道岩队划归白水乡)辖共和、大泉、联青三个大队,计四十五个生产队。 白水人民公社,由原白水乡和杨坊乡共和高级农业社道岩队合并。辖红星、团结、昆山三个大队,计二十五个生产队。 付山人民公社,由原付山、塘山两乡合并,辖袁岭、中塘、大塘、塘山、建设、沿山、和平、张坑、岩上、付山十个大队,计五十九个生产队。 聂桥人民公社,原聂桥乡未变。辖聂桥、柳田、宝山、永丰、梓坊、芦溪、双峰七个大队,计五十一个生产队。 城关镇人民公社,由原城关镇农户和原宝塔义峰高级农业社合并。辖城镇、朝阳、义峰三个大队,计十三个生产队。 八里垦殖场,原八里乡未变,辖西垄、欧塘、前山、双桥、南湖、甘露、山垅七个分场,计四十二个生产队。 共青综合垦殖场,原金湖乡,辖江流、固村、凤凰、五合、三合、黄桥、寨下、园艺七个分场,计四十九个生产队。

1961年10月,恢复黄㛚、聂桥、邹桥三个区。1962年8月中旬,撤消黄㛚、聂桥两区,邹桥区公所改为邹桥区工委。与此同时,将原狮子公社划分为狮子、高塘、黄㛚三个公社;付山公社划分为付山、塘山两个公社;山湾公社划分为山湾、吴山、樟树三个公社;磨溪公社划分为磨溪、南田两个公社;洞霄公社划分为洞霄、岷山两个公社。全县是一个区,二十个公社,一个垦殖场。 邹桥区工委,辖爱民、白水、车桥、塘山、付山、杨坊六个公社。县直辖宝塔、米粮铺(八里垦殖场改)、狮子、黄㛚、高塘、洞霄、岷山、聂桥、吴山、樟树、山湾、磨溪、南田、城关镇十四个人民公社和共青综合垦殖场(金湖)。

1963年春,将宝塔公社划分为宝塔、木环、河东三个公社;将县委畜牧场、人委畜牧场改称南湖人民公社。全县共有二十三个公社和共青垦殖场、县良种场、县鱼苗场、彭山林场等二十七个乡级单位。

1965年,南湖公社撤消,其余无变动。

1968年扩社并队,撤消邹桥区工委,各公社(场)由县直辖,变动情况:宝塔、河东、木环并为宝塔公社;狮子、高塘、黄㛚、洞霄并为狮子公社;磨溪、南田并为磨溪公社;爱民、杨坊、付山并为爱民公社;车桥、白水并为车桥公社;吴山、山湾、樟树并为山湾公社;共青垦殖场的集体部分为金湖公社,国营部分为共青垦殖场,场社合署办公,一套班子。塘山、聂桥、米粮铺、立新镇(原城关镇改)等公社及彭山林场、鱼苗场、良种场(即农科所)均按原未变。德安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宁福山对德安的历史地理情况不了解,以路远不便于管理为理由,将盛产茶叶和毛竹的老革命根据地的岷山公社划给了九江县,将德安两千多年的版图砍掉了一块,造成岷山人长期心理不安,要求重回德安。计全县为十一个人民公社和三个场。

1969年,共青垦殖场和金湖公社,场、社分开,共青迁往南湖,当地周家湾生产队划给共青。

1970年,将宝塔公社八一大队划给米粮铺公社,红桥大队划给立新镇公社,山湾公社彭山大队划给彭山林场,爱民公社付山大队划给付山煤矿。

1971年,将宝塔公社的河东、后田两个大队划归立新镇公社,狮子公社的峰林大队划归县农科所(即良种场)。

1972年,公社又进行调整。车桥公社分为车桥、白水两个公社;爱民公社分为爱民、杨坊两个公社;山湾公社分为山湾、樟树两个公社;狮子公社分为狮子、高塘、林泉三个公社。磨溪、聂桥、宝塔、米粮铺、金湖等公社和共青垦殖场、县农科所、鱼苗场、彭山林场等单位按原未变。

1974年,将米粮铺公社的八一大队划归宝塔公社。

1977年,增办了一个义峰茶场,场部设在城郊西托盘山(宝塔公社所辖地)。1978年,将宝塔公社的杨桥、八一两个大队划归义峰茶场。

1979年,将付山煤矿的付山大队划归县直单位,成立德安县付山园林场。

1981年,将立新镇的河东、后田、石桥、上坂四个大队划出,增设一个河东人民公社。

乡(镇、场)村

1984年,实行机构改革,将人民公社改称乡,乡设乡政府;将大队改称行政村,村设村民委员会;将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全县行政区划是:

蒲亭镇 蒲亭镇驻县城,辖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大队、15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区、26个居民小组、7个自然村。

共青垦殖场 共青垦殖场,位于德安的最南边,鄱阳湖滨,与星子县的苏家垱乡青山咀和永修县的江益交界。全场面积为21.1平方公里,人口11000人,其中职工5500余人。场址所在地已建成南湖镇。

1955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有志的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时年仅20岁的上海民青联合会执委、全国青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陈家楼同志同十几名上海青年一道响应号召,向上海市长陈毅写血书,表示要像北京青年一样,组织垦荒队去边疆开荒,多打粮食,为国分忧。陈毅赞扬了他们的行动,并把他们的要求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指出:是不是去江西为好,那里的气候和上海更接近,吃的还是米饭。江西是老区,革命战争年代,那里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需要支援。 中共上海市委指示团市委要保护青年人这种热情,好好安排。正在参加上海市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陈家楼等五人,又向大会发出倡议:组织上海市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到江西垦荒。第二天,上海团市委和上海民青联分别举行会议,一致作出决定,接受陈家楼等人的倡议。消息传开,上海青年积极响应,江西各级人民政府和革命根据地人民闻讯作好准备,热烈欢迎他们到来。

1955年10月15日,由98名上海青年组成的第一支志愿垦荒队,打着团市委赠送的“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红旗,由共产党员、市劳模、市人民代表、农业社女社员周文英任队长,陈家楼任副队长,带队踏上奔向江西的征途,10月18日,由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陪同到达德安县八里乡的九仙岭下。 垦荒队受到中共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热情关怀,为这支垦荒队派来党支部书记和农业技术指导员。九仙岭下,野兽出没,人烟稀少,垦荒队员放下行装,就投入了紧张的劳动。搭建茅棚,开荒造田,劈山修路,以劳动为荣,以苦为乐。

1955年11月29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托,专程来德安看望垦荒队员,参观垦荒队的宿舍、饭堂、牛棚、猪圈、图书室和开出的梯田,看了已经种下去的小麦和油菜。 副队长陈家楼请胡耀邦为垦荒队创办的合作社命名,胡耀邦用小山竹夹着药棉,蘸墨题写“共青社”三个大字。以垦荒青年为主的德安县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共青社”诞生了。1956年3月,队长周文英、副队长陈家楼调离垦荒队,改为国家干部,另行安排工作。其政治和生产领导,县委改派其他人充任。9月,“共青社一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团市委及当地党政发出第一封报喜信:“经我们双手艰辛劳动,共青社的早稻获得大丰收,超过当地历年最高产量的一倍左右,平均亩产406斤,旱作物芝麻、红薯也长得非常旺盛,试验地里棉花已盛开。”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团委回信祝贺,鼓励他们“发扬‘共青社’的集体荣誉,艰苦奋斗,争取更大的胜利”。从此,“共青社”这个名字,由德安传到上海等地。

1957年,江西组织干部上山下乡创办垦殖场,中共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的三十多名干部,到金湖乡办起金湖农场(又名德星农场)。县委根据当时的情况,把“共青社”由九仙岭迁往金湖与金湖农场合并。11月仍在“共青社”的47人离开九仙岭迁到金湖。不久,在德安的第二、三批上海垦荒队员也陆续迁到金湖。

1958年3月,金湖农场改名“德安县共青综合垦殖场”,下放干部、垦荒队员并肩劳动。 从“共青社”到“共青综合垦殖场”,不只是由集体所有制成为全民所有制,在人员上也增加一批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省的青年,到共青垦殖场安家落户。

1969年,通过建场多年的历史检验,发现场社合一后的两种不同体制的矛盾很多(原金湖人民公社部分是集体所有制),全民、集体双方积极性都受到挫折,场社不得不分家,于是又将全民所有制部分迁往南湖。 南湖:原是共青场的一个分场,那里当时只有两栋土坯房屋和一栋单列式的平房,还不够原来分场近200名职工居住,生产资料也不多,1000多亩易涝易早的水田,五十余亩早地和四台破旧的拖拉机。环境不好,高处荆棘丛生,野兽出没其间,低处芦苇遍地,钉螺密布。一下涌去总场六百名职工和家属,吃住都陷入困境。当时场部设在木排上,“共青垦殖场”牌子挂在电线杆上,把二片晒谷的芦蓆一搭,就成了房子,职工就这样暂住下来,开始新的创业,蒋仲平、周承立、于维忠,对共青以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开拓性的作用。

1970年,江西省刮起一股大砍国营垦殖场的妖风,但广大职工从自己的两次搬家、三次住茅棚的经历中,懂得一个真理,社会主义和美好生活要靠脚踏实地的苦干去创造。他们顶住这股风,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委批了3万元资金贷款和10万斤粮食作为扶持。一方面组织开荒搞农业,另一方面建板鸭厂。当年机耕队开出5600亩良田,板鸭厂盈利9万元。接着利用制板鸭的废弃鸭毛又建起羽绒厂,随之又办起千斤顶等机械厂,工农业生产逐渐上升。“共青垦殖场”在南湖这块土地上扎下根。

1978年9月26日,全国第十次团代会前夕,胡耀邦应共青垦殖场要求题写“共青垦殖场”五个大字作为场名,矗立在新建的总场办公大楼上。

1980年,盖起一座高七层,总面积为12000平方米的羽绒制品大楼。1983年,建起一座11000平方米的葡萄酒厂。随后办起机械化养鸡场、机械化养猪场和建材厂、纸箱厂、发电厂、机械厂、燃料站等t九个企业。1984年又开始兴建一个年产3万吨的啤酒厂。 羽绒厂,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设备先进及加工能力居全国首位的实力,制出80多种款式、200多个规格的羽绒制品,由于产品不断更新,又能保证质量,在国内外获得良好信誉,畅销国外3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 酒厂原生产香槟酒,1980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联合进行“北葡南移”试种,由北京提供葡萄品种和技术指导,场里提供基地、人力及科研经费。到1984年,葡萄种植面积2000多亩,产量2700多担,便改酿葡萄酒。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增加外汇收入,从1982年起,先后六次派出14人到11个国家和地区考察羽绒制品、服装生产技术、市场行情及葡萄栽培、葡萄酒酿制技术,并接待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人次来场考察和洽谈贸易。

1973年到1984年,先后给农业投资300余万元,用于平整土地、开沟挖渠、修筑圩堤、兴建电力排灌站,增添农业机械。全场6000多亩农田旱涝保收,基本实现耕作、排灌、脱粒、运输机械化和除草化学化。1984年,粮食总产量已达571万斤,比1973年增长三倍多,不仪自给有余,每年还能贡献给国家100多万斤。农业总产值已由1973年的17万余元,增加到131万元。与此同时,种植2000多亩葡萄,1500多亩杉树,130多亩蔬菜,还养鱼一千亩。 几年来,工农商各业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产值、利润迅速增长。1984年全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105万元,比1978年的1554万元增长近3倍,盈利423万元,上缴税金257万元,利税总额680万元,比1978年的218万元增长2.1倍。1984年职工总数5121人,比1978年增加将近3倍;职工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136元,比1978年的8437元增长79.2%。 工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的飞跃,为逐步改善职工生活创造条件。到1984年底,每人平均收入500元,比1973年的121元增加3倍,80%的职工搬进新居,全场人均住房面积12.8平方米。还建了学校、医院、幼儿园、商场、饭店、邮电楼、影剧院、青年之家(即小公园)等,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一条长17公里、宽10米的杨家桥至共青场的沥青路面的“共青大道”。

1983年,共青羽绒制品在北京展销,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震、习仲勋、陈慕华、韦国清、李鹏、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等兴致勃勃前往参观,分别留言,给共青人以很大的鼓舞。198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第二次来共青视察,听完场党委书记关于“共青”发展汇报,题写“共青城”三个大字,并在1955年视察“共青社”时题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日记本上,又加题“有志者事竟成”和“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题词。

共青垦殖场下辖镇、分场和自然村: 南湖镇;马潭分场;三合圩分场辖三合圩、三合圩东村、三合圩西村、圩角村、周家湾;南湖分场辖燕家村、奚家坳、下屋程、闵山西村、姚家村、陈家村、赤土勘、张家洼、果木队、桂花树赵家、大王庙、盛家垄、后垄、裤裆塘、周家垄、面前村、方家洼、上头村、小圩堤、大坝、养猪场。金湖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在袁家岭。 黄桥行政村辖自然村:邹家岭、熊次良、桂家村、胡家桥、潘家、李家、栗下垄、何家村、彭家坳、楼下村、个边丁村。

大塘行政村辖自然村:大塘胡、山脚王家、金狮港、竹兰胡。

寨下行政村辖自然村:寨下、窑上。

江流行政村辖自然村:四房王村、姜刘、三房王家、六房王村。

固村行政村辖自然村:固村熊家、固村袁家、管家湖。 凤凰行政村辖自然村:下边李、楼下赵、岭背赵、垄里潘家、大屋赵家(明探花赵师故里)、坳口、塝上潘、岭上陶、后门口闵村、窑头上赵。 五合行政村辖自然村:石山李村、赵家村、石板港、上屋村、滩下村、磨转湾、北湖、桂家垄、横汉湖。

米粮铺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米粮铺。 欧塘行政村辖自然村:米粮铺、铺司、冷水凹、山口垄、邱家、上头袁家、刘家畈、藕塘坎、袁家咀。 前山行政村辖自然村:横屋李家、八里铺、后山冯家、西垄袁村、堰头、茂新东村、下前山张家、下前山冯家、包塘燕村,上前山冯家、上前山张家、茂新西村、莲塘李家。 古塘行政村辖自然村。拖沟岭、端谷咀、刘家村、肖家村、左家村、邬家塝、欧塘李、聂家洼。 双桥行政村辖自然村:廒上左村、岭背熊村、田铺、团垄曾家、湖洲队、六房左家、堰头左村、熊田铺。 郑泗行政村辖自然村:老屋丁、余村、新屋余村、新屋丁家、青年队、棚子、朱家岭、上屋胡、郑泗桥、下墩、官塘村。

杨家桥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不久撤销并入宝塔乡)

乡政府设在宝塔乡境内托盆山。 杨桥行政村辖自然村:万家、张家洼、杜家铺、郭家新村、青山李家、马屋李家,杨家桥、罗家榨、万家屋基、瓦子塘、下王、上王。 八一行政村辖自然村:乌龟社、对门余家、塘屋李、沙上、石子岭、岗上、燕家村、缪家村,岑家、义峰茶场、青山茶区、旗头岭林区、分水岑茶区。

宝塔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在义峰山义峰街。

岳山垄行政村辖自然村.张家、上刘、夏家垄、下刘、赵家湾、兰家湾、坳上、毛家垄、张家村、下屋叶村、伍家山口、窑上。 团山行政村辖自然村:施家塝、游家、蔡家铺、七里坎、万家村、上黄家凹、下黄家凹、团山蔡家畈、燕村、刘家咀、三里凉亭、牌楼周家、团山郭家、团山王家、马家堰刘家、戚家坳上、李家畈、罗谷岭。 梅桥行政村辖自然村:郭家、梅岭熊家、夏家、坳上黄家、驼背村、桥头周村、薛家、谢家湾、咀上刘家、七里铺、孙家榨(革命烈士杨超、解放军少将杨恬故里)、下港谢家、上港谢家、梅桥、邓家。 东山行政村辖自然村:沙坪郭家、熊村、祝家山、对面铺、豹子岩李村、东边山刘家、汤家畈、大屋郭家(革命烈士郭家彬故里)、新屋郭家(明进士郭一轮和郭贤操故里)、中梅、上梅、下梅(宋进士梅玠、梅琛、梅元实故里)张家螃、上罗村、袁家畈、下罗村、冲里郭家。附城行政村辖自然村:油榨、背后李、背后陈、坡上李村、榨下黄、杨家墩、汝郎周、罗家村、袁家村、土桥王村、樟树陶村、袁村、李家垄、金家村、桂村、赵村。 田塘行政村辖自然村:冯家岭、塘角伍家、蓑衣塘、丁家畈、胡家湾、龙山咀、喻家、刘家铺、伍家湾、田塘李村、竹屋李村、枫树刘家、细屋邹村、曾家凹、邹家湾、牌楼伍家。桂林行政村辖自然村:桂家村、罗汉桥、雁家湖李家、腰子塘、雁家湖丁家、桂家岭、三桥王村、三道门、陶家垄、蒋家湾、三桥伍家、周家桥、邹家村、三桥陈、孔家湾、三桥上陈村。 九里行政村辖自然村:庄上、黄家山、徐家垄、郑家、十里铺、十二里铺、港下周、蔡家畈、九里陶家垄。 徐河行政村辖自然村:三房、梓桥郭、徐河(国民党军少将徐良故里)、舒家、二房、象湾郭家、坳上郭家。

河东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在石桥路彭家塘 石桥行政村辖自然村:彭家塘、细屋杨、滚子岭、赵家新村、燕子湾、易家墩、赵家村、大屋杨、螃上、陈家畈、鸡山垄、垄里郭家、胡家咀、孙家村、焦家滩、桥头徐村。 后田行政村辖自然村;骆家凹、袁家山、石门汪家、刘叶村、桂村、熊家凹、汤村、卢家洼,仓下刘、刘家凹、鸡公颈、桂家、老屋聂家、上湾吕、下湾吕、山下胡、官家村、陈家村、田铺官家、燕湾刘。

上畈行政村辖自然村:孙家、桂家垄、张家、李家村、万家、西垄余家、聂家、西垄赵、张家垄、祝家、夏家、西垄王家、墩下李家。 河东行政村辖自然村:茅棚、二房胡、李家、大房胡、长岭孙家、细房刘、君垄徐、石咀郭家、大垄、杨家、大房刘家、另房、何家垄,官塘凹、罗家螃上、老社下、刘家螃上、竹兰殷家、仇家、陈家、高家。

高塘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在尹家坂高塘行政村辖自然村,黄墩铺、尹家坂、长岭戴家、上楼王、河里余、中卿王村、王子达、楼下王、山下王家、邬家(革命烈士邬敦泽故里)、细屋王家。 长垄行政村辖自然村:旧屋李村、樟树铺、二房王、细屋周村、筲箕凹、下屋李村、王家村,马家、若塘李家、古塘孙村、下湾里、殷家、箭楼周家、下屋孙家、卢家村、聂家岭、柏树孙、雷家村、吴村。 黄墩行政村辖自然村:周家垄、岭背王、陈世维、四房王、戴家洼、狮子山王、岭上黄村、欧村、山里丁村、大路胡子、鹿家咀、河里丁家、河里刘。 顾田行政村辖自然村。老屋戴村、汤家畈、老山刘、红花咀余家、周家村、湾里戴村、莲塘角、黄家山。 罗桥行政村辖自然村。下屋万家、枫树垄、畈上桂家、山下万家、畈里王家。燕窝王村、祥公万家、金万家、湾里叶家、咀上蔡、畈上刘村、大路胡家、罗家桥、肖家、管家。 大垄行政村辖自然村:大屋万家(国民党军中将万成渠故里)、赞卿汤、四方塘万、花屋汤、桥头王、马家湾、彭家垄、背后殷、庙胡家、大垄戴家、大屋骆家(宋进士骆欲故里)、罗桥朱家、沙湾戴家、细屋骆家、竹林朱家、山里骆家、朱家。

黄㛚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黄㛚铺。 黄㛚行政村辖自然村:黄㛚铺、施村、赵家、麻垄余、闵村、孙家、磨湾杨、槽门刘家、杨家,新屋詹、江村。 桥头行政村辖自然村:五房孙村、刘水泽、潘师畈杨、桂家垄、潘茶园、桥上孙、铁塘熊、孙端士、邓山窍、楼下孙家。 白云行政村辖自然村:蔡坊垄李家(清朝中书李华柏故里)、燕窝孙村、铁匠余、上屋熊、下屋熊、杨泗村、坳上余家、丁村、容家、邱家。 大畈行政村辖自然村:坳上张、孙万里、新屋邓家、孙万名、大屋邓、下马脚李、岭背邓、沈家塘、大畈王、大畈张(清朝进士张青筒故里),金家、林村。

依塘行政村辖自然村:三港口刘村、依塘坂、凹里桂村、吴家、白果树。 乌石行政村辖自然村:中胡、立吾王、上胡、下胡、杨家坝、古塘王家、梅家湾戴村、万村、黄村、长岭聂家、张家、乌石门(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刘汉故里)、石灰岭袁家。 泗溪行政村辖自然村:詹家、棉花厂李家、河下叶村、泗溪渡章家、熊家村、河下黄村、骆家、邹家垄,中垅吴家。 紫荆行政村辖自然村:吴家榨、狮子口叶家、甘家村、石坡畈、咀上袁家、坳上袁家、刘家,毛家凹、湾里戴家、大屋戴家、杜家村。

林泉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港下李家。 清塘行政村辖自然村;港下李、清塘畈、黄家畈、新屋梁村、畈中间、五房咀、曹家畈、红瓦屋、陈校尉、新屋熊、老屋熊家、沙下黄村、刘世模、桂家、下中湾、何家桥、社下李家、下屋罗、上屋罗、窑上、莲塘畈、刘家垄、蔡家墩、洪家咀、戴家垄、新屋曾、周门子。 屏峰行政村辖自然村:大屋朱家、黄家山、蒋家山,黄家进,月亮螃,屏峰坳、杨家湾、大屋邱家。 小溪山行政村辖自然村:沙溪畈章家、赤石堰陈家、金家塘汪家、鲁村、麻姑山孙家、佛祖坳邓家、季木梁孙家、烂泥山赵家、牌楼孙、赵家桥、台冶孙村、畈上尹、喻家山刘家。大溪畈行政村辖自然村:洞霄(今商店、粮站、小学所在地,原洞霄乡政府曾驻此,故以洞霄为名)、万家山、麻姑山邓家、陈牌坊、桂芳坳、陈家塝、老屋邓、桑家村、燕头湾、排脚张、孙邦华、邓塘湾、畈上孙、背后孙、文家坎、晏家村、戴家。 林泉行政村辖自然村:大屋徐、堰头山、山下黄、邓家、晏家铺、舒家垄、摆下刘家、召垄孙家、于家山、秀山村(革命烈士孙本致故里)、细屋周、凤凰桥、坳背朱、徽朱铺、下胡村,上胡村、高村、石岭脚、试验站、马家湾、余家村。

聂桥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夏家铺 聂桥行政村辖自然村:聂桥(清朝进士聂智瑜故里)、刘家山、姜家山、爱泉张家、陈家洼、大屋张家、螃上陈、新屋徐、甘家村、湾里张、沙坪、桂家、大屋周、朱家村、蒋家垄口祝家、老屋聂。 柳田行政村辖自然村:上屋涂、上傅村、皮家山、下傅村、易家村、杨村、蒋村、谈村、王家山、下屋涂、高村、潘村、野鸡垄、广家壁、李村、夏村。 芦溪行政村辖自然村:荷叶塘李家、胡家山、聂家村、晏家桥、山脚下胡村、大屋蔡村、田铺蔡村、细屋蔡村、芦溪滩程家。 宝山行政村辖自然村:聂村、洲上王、鲇鱼山、洲上潭、刘家村、小何畈、四方余、上屋虞村、坳上祝家、大何畈(革命烈士何奎光故里)、余家螃、下屋虞村、.四屋刘家、郎昌畈、田庄、余家村、大孤山、小孤山。 梓坊行政村辖自然村:阁上刘家、老屋戴村、湾里戴家、上王、下王、钓鱼湾杨家、刘家、杨家村、塘角、徐家、袁家、排行地陈家、路家。 永丰行政村辖自然村:箭楼畈、罗家山、雷家、学里王家、老屋叶村、高桥王家、老屋岭、孙家、新屋叶家、永丰桥、陈家山、万家洲、铺里叶村、闵村、聂家、汪家、伍家、杨家棚、李家、百家山王家。

吴山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吴山杨村

吴山行政村辖自然村:杨村、杨家、李家、孙村、高村、王村、桂村、曾家、王母殿、黄家。

五台行政村辖自然村:五台、陈山脚下、刘家村、严村、王家村、吴村。 红桥行政村辖自然村:洪溪畈、贺山垄魏家、胡村、大畈陈家、闵家铺、潭里夏、陈家坝、广修寺、东坑胡、陈家垄、林上、西山胡、孙家塝。葛洪行政村辖自然村:团山岭、下头曾、新屋舒、老屋舒、田铺曾、上头曾。 林居行政村辖自然村:毛家岭董家、下丁、上项、下项、榨下陶家、塝上陶家、路边陶家、老屋陶家、枫树下、冲里陶家、楚山垄张家、西源王、五六队、对门王。 蔡河行政村辖自然村:简家岭、颜村、桂林、山脚下、张家村、简家畈、畈上徐、彭家、蔡家河。 山湾行政村辖自然村:上程村、老鸦尖、岭上彭家、岭上曾家、岭上黄家、敷里畈陈、董家、坳上洪、刘家河、贾家桥、汪家桥、杨家垄、下程村(革命烈士程锦堂故里)、山湾曾家、程头坪刘家、陡山。 河铺行政村辖自然村:何家铺(革命烈士扶国权故里)、山下张、畈上桂家、窑上、徐家畈、老屋万、余家畈、邵村、上屋张家、新屋万、大屋垄、黎家。 张塘行政村辖自然村:田家河、楚山垄周家、破屋徐家、虎山坳、徐家、陈家、下屋张家、莫家、大屋坪、石鼓畈、石鼓殿、余家、西山畈、社下、泉成庄、新寺庙、下马山。

樟树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四方桂村 樟树行政村辖自然村:四方桂村、樟树桂家、山脚下李、大屋蔡、冯家垄口、徐村、杨家岭、周家墩、大屋赵家、柏树赵家、上丁、岭下赵。

大岭行政村辖自然村:荒山李、刘家宕、刘家坡、林场、大屋孔。 杨柳行政村辖自然村:桐子塝、郝家垄、小溪、郝家、苏湾张村、郝家地、塘下山、高塘桂家、新屋下、涂家畈、墩上、坳背桂家、寺前、李家山、坟脚下村、马王塘、细屋孔家。 竹蓬行政村辖自然村:新屋夏、郭坊、杨桥桂、夏村、竹蓬、兰下桂、郑家垄、港下桂家、贾家。

磨溪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磨溪头 磨溪行政村辖自然村:磨溪、山棚、宋家螃、上屋郑、沈家港、沿垄傅家、涂家畈、洲头、二房郑、水沟垄、后背曾家、下屋郑。 董家行政村辖自然村:董家铺、宋家巷、廖家村、曾家垄傅家、邹家、洪家垄、王家洲、夏家垄、仓下傅家、傅家村、罗家村、畈上刘村、董家村。 宝泉行政村辖自然村:庄黄、易家湾、泉塘湾、戴家湾、罗家湾、老屋徐家、余家畈、新屋徐家、燕家村、泉水、口头王村、福主庙、余家。 石岩行政村辖自然村:窑棚、凤凰颈陈家、樟树下、蔡山坳、韦家垄、唐家、樟树凹、源潭曾家、寺下头、千秋畈、梨树下。 港口行政村辖自然村:三炉畈傅家、刘家畈、张塘岸、黄阁楼、金家湾、张家坳、港口、张家、余家垄、坛上、潘家。 尖山行政村辖自然村:大塘堡、岩子冲(著名中医熊符梦故里)、王家畈、傅家祠堂、尖山傅家、桃树湾、柏树下、庄屋、郭家村、茅家山、沙下、河背畈、雄黄咀、邹家山、李家村、洲上傅家、宋家村、熊家畈、尖山杨家畈、蔡家畈。 田铺行政村辖自然村:杨家畈、康家垄、王家冲、小李凹、吴家庄、陈家垄、宝泉、下垄、董家湾、周家垄、廖村、百家山熊村、田铺陈村、田铺闵村。 五星行政村辖自然村:冲尾、胡溪、源潭周家、五星杨家畈、走马畈夏家、邹家、岭上、郑家、回马岗、老虎山、聂家坳、陈家坳。 南田行政村辖自然村:南田铺、刘鞔鼓、聂家村、彭家小湾、松树下、塘角村、铁铺、金铺、金家、田铺苏村、李家、洞口潘家、贾家村。

金山行政村辖自然村:堰塘村、郑家湾、堰塘湾、金山、老屋闵家、山陈屋。 新田行政村辖自然村:栗林闵村、周家堰、黄土坳、吴村、螺蛳旋、邹家村、石门陈村、竹尾村、新田坳、唐家村、闵山村、夏家村、樟树村、堰背、铁炉下、游村、枫树下、陈家铺。 曙光行政村辖自然村:箭楼苏家(国民党军少将苏祖轼故里)、港下苏家、邵家湾、背溪街(宋进士刘日章故里)、喻村、曾家垄、林场、赖家、邢家村、郭家墩、黄村、张古山、郭村、刘家坪、郭皮山。

爱民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柳树桥程村。 红岩行政村辖自然村:李树桥、马塘村、冷村、岩泉桂家(明朝进士桂枝扬故里)、山下村、坳上洪村、后门口洪家、上潘村、下潘村、张家畈、太平胡家、新屋罗、老屋罗。 西泉行政村辖自然村:西泉桂、姜凹里、倪村、新屋下、壁下王、口里王村、店楼下、垄里周、刘家岭。 柏树行政村辖自然村:上程、黄家山、水斗里、冲里桂家、潘坊陈、柏树下,唐村、畈里陈家、夏家、百家塘、上港桂村、咀上程村、李家、曾家店、下港桂村、邓家。 土塘行政村辖自然村:走马湾郑家、孔岗头李家、鸡公树刘家、邹屋蔡家、杜背王家、秋溪王村、太冲垄、上屋桂、土塘王、中屋桂、戴家、塘边李家、下屋李家、下屋桂、梅家畈、胡家垄、中原坳、铁坑程。 南山行政村辖自然村:港口傅家、大塘尾、上屋垄、竹鸡垄、闵坑刘家、邹山塘、黑林日桂家、山里周家、郑塘王、花坪曾家、新屋周、肖家垄、黄林树、弦阁垄、白泥塘、里桂家、五房桂家、舒家垄、殿下、社门口、港口陈。

邹桥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邹桥王村 邹桥行政村辖自然村;邹桥、泉下余家、泉下岑家、泉下李家、老屋岑、罗家、何家、新屋岑村、刘家、苏洲洪家、垄口陈家、八房洪家、花村、桥头曾家、港边、沙洲洼、张家岭。源口行政村辖自然村:陈家、林家山下、汤家垄、上萧(国民党军少将萧漫留故里)、下萧、源日邓家、源口傅家、和尚桥、新屋螃、上阳畈、源口黄村、港下、左家坳、上郑。大泉行政村辖自然村:郭下张、马鞍山、源里罗村、大泉周家、傅家、源里黄家、汪家、汪家垄、杨家村。 杨坊行政村辖自然村:墩上、廖家、邓家、田家、新屋里、亭子下李家、大冲、杨家、道岩邹家、马咀头、山里吴家、李家垄。

堰头行政村辖自然村;垄口郑、湾里曾家、周村、印山下、樟榆桥、班鸡坡。 石门行政村辖自然村:何家畈、磨盘洲、大港下、洪家坪、上程坊、圆桥畈、彭家畈、河下桂、熊家咀、下程坊。

付山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付山陈村。

付山行政村辖自然村:付山陈、坑里刘、新屋刘、畈上刘、锅蓬桂。

岩上行政村辖自然村:冷水塘、岩头山、斗笠曾家。 张坑行政村忖辖自然村:傅家、余家、陈家、林家、范村、岩下刘、余家岭、山背刘家.1塘山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嘴上钟村。 石源行政村辖自然村:钟家、曾家、杨山里、叶村、郭家、傅家、新屋权、山背李、陈家村、黄土墩、陈家、赵家、夏家。 新塘行政村辖自然村:祠堂边钟、罗家、邹家村、廖家村、路下李、邵家坂、塘背、上底冯村、湾里钟、井边周家、下冯村、冯家岭、塘边吴家岭、庙下村。

塘山行政村辖自然村:严家、黄家店、万家垄、下屋曾村、上屋曾。

岭上行政村辖自然村:江家岭、墩上吴家岭、坑里钟、曾家岭、袁家岭。 郑湖行政村辖自然村:万家、邹家岭、吴村、坳背、桥头、老屋里、张家、邓家、冲里、袁家、杨家、邹家。

白水街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白水街。 白水街行政村辖自然村:白树下、胡家、布金寺、白水(宋枢密使夏竦故里)、白水王家、道山、罗家、黎家、熊家源、严家畈、排上叶村、叶家、夏家、胡亭殿、马家坊曾家。 长庆行政村辖自然村:老屋里、燕窝里、小白水、茅坪、木桥上、夏村(清武进士夏炽南故里)、木桥下、田铺里、汤山、新屋里、聂家畈、曾家、彭家。 昆山行政村辖自然村:曹家、刘家、周家、张家、杜家、山下黄家、但家、大屋场、丁坳、严家、下易、杨家、周家。 九井行政村辖自然村:万家、黄土肖家、吴家畈、九井王家、杨梅王家、门前胡家、杨梅刘家。车桥乡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乡政府设于林下。 车桥行政村辖自然村;林下、易家庄、陈家山、车桥吴村(宋进士吴元、吴宏、吴愈故里)、新屋下、曾家村、堰头、下车桥、彭家畈、刘庄、罗家湾、曹家山、刘家边、车坑、新屋下吴家、王家畈、桥上、背岭、庄上、汉桥、董家、栗山。 白羊行政村辖自然村:双溪里、坑米、舒家、李家边、毛家、新屋下魏家、马家、樟树下刘家、田铺里、田家、白羊墩、夏家、余家、陈家。 义门行政村辖自然村:螃上、香菇厂、曾家、石浆徐家、石浆王家、坳上洪家、大屋里、高山下、腊树下、坳上、羊角上、义门聂家、义门陈村(宋朝著名村庄)、樟树塘、九里殿、田铺里郑、永清寺、小叉垄、东塘河、二房。 潘坊行政村辖自然村:潘坊周家、张家、华家坳、垄里刘家、潘坊刘家、李家、北山下、港下、王家垄、外黄冲、牌楼下、内黄冲、横山坳。 茶里行政村辖自然村:曾家湾、畈上、新港、竹林下、邹家、塘下垄、油榨、港下郭家、蔡家、坳上周家、塘边、老屋里、聂家。 城门行政村辖自然村:牌楼邬家、何家畈、洲上、落塘山、马家垄、山背、茅湾、乌龟踏、大屋郭家、东港、唐家凹、聂家山、郑桥。

彭山林场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场部办公室设在白果树。

彭山林场辖分场:林泉分场、彭山分场、望夫山分场、白果分场、百家山分场、夏家垄分场。 彭山行政村辖自然村:坳上甘、舒家、老屋宋家(革命烈士宋昌法故里)、新屋宋家、坳上甘家(革命烈士甘霖沛故里)、湾里张家、垄里甘、张十八、半山吴家、彭山林场。

农业科学研究所辖行政村和自然村

办公室设于畈上王村。 丰林行政村辖自然村:畈上王、岭上王、山脚下詹家、畈上孙、潘家垄、上屋王、尤家、下屋王、金家村、塘角刘、细屋洪、大屋洪、曾家村、塘洼洪、老屋詹、袁家埠、河勘上李、孙家垄、田铺王家、芦塘(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故里)、下湾、河里戴家。

木环乡政府

1987年6月,将杨家桥乡并入宝塔乡,将宝塔乡之团山、九里、东山、徐河、梅桥、岳(箬)山垄、罗岭七个行政村设置木环乡。四、县城乡镇

1.县城 德安县城,背负义峰山,面临博阳河,南浔铁路绕城西而过,地址为《禹贡》之敷浅原。自西汉建历陵县后,历代县政机关和蒲塘驿、蒲塘场均驻此地。 明朝以前无城,正德十一年(1516),邻县多寇发,知县陈锦筑土城一围,厚三尺,高丈余,周三里。门五:东寅宾门,南镇雅门,西义峰门,北迎恩门,又小西门。后来南屺于水。嘉靖十二年(1533),知县刘东议筑石城,才数丈,不数年亦渐圮。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县蔡元伟上修城议,以财乏中止。嘉靖三十九年(1560),知县陈善道用砖、石各半,将城改筑完固,周围六百余丈,高二寻(即一丈六尺),共费银五千余两。嘉靖四十四年(1565),淫雨浃旬,洪水涨溢,城又被水冲倒近一半。是年,知县殷乾重为修理。清咸丰二年(1852),知县沈秉镠因西北二门等处连年水冲刷坍塌,募捐修葺,未完,移交新知县刘希洛继修。咸丰四年(1854),将竣工时,太平军攻克县城,部分被太平军拆毁。咸丰八年(1858),知县管纪勋指示原办首事,再行募捐接修,于同年十月初五日兴工,城垣共长七百七十二丈二尺,先后共费银三万二千七百七十四两。从此县城永固,未加修葺。 县城历次被水冲塌原因.由于木环河和箬山河两支水至湴塘桥下汇合流至大西门城隅,一折而北流入博阳河,一折而南流入博阳河,每逢山水瀑发,波涛即撼城墙脚,而大西门一段为尤甚,城墙常被水冲溃,清道光末,知县张鸣岐勘察地形,认为水不改道,城则不固。于是,从溢塘桥下购民田十余亩,凿开一条河,名之日新河。新河(即今小铁桥下的河)阔二丈余,长约半里许。将木环河、箬山河水全部引入新河,直趋北门舆梁桥与博阳河汇合,原分支的两条河道堵死(即今从大西门往南北二门沿城墙的河),名之日“旧河’’。从此水势骤减,城墙赖以永固。今旧河因建设需要,已前后填塞,向南河民国初修铁路填塞一部分,余下的建国后造房而全部被填塞。向北河,建国后也因造房被全部填塞。 民国二十七年(1938),侵华日机轰炸德安,将城墙炸毁多处。抗日战争胜利后,市民盗挖城墙砖石建私房,于是仅剩东门、北门、大西门等处部分城门及城墙。

解放后,城墙未有保护,被私人和机关建房,全部拆毁,至今遗迹难寻。

街道

清朝街道 清同治《德安县志》载有:正街一道,从街三道。街坊十二处:宣政坊(在县衙前)、阅阓坊(在东门)、迎恩坊(在北门)、兴贤坊(在小西门)、遵教坊(在县学西)、通津坊(在县治南,匾日“高轩过”)、画锦坊(在县治南)、来宾坊(在县治南)、仙安坊(在县治北)、地德坊(在县治南)、宝莲坊(在南门外)、乐善坊(在大西门)。巷二十条:王皮巷(在正街)、王家巷(在正街)、吴家巷(在正街)、杨家巷(在东门奚家巷)、马家巷、沈家巷(在大街西)、罗家巷(在南门外),游家巷(在正街)、陈家巷(在南门外东)、戴家巷(在南门外)、坛口巷(在南门外西)、曾家巷(在南门大街西)、莲花巷(在南门大街东)、水管巷(在南门内东)、张家巷(在西门城内)、田家巷(在南门外东)、蔡家巷(在大西门)、周家巷(在北门)、毛家巷(在西门)、火巷(在正街)。

民国街道 抗日战争前,德安街道有义峰街(在大西门至县政府)、北屏街(北门至县政府)、衙前街(县政府大门往南)、通津街(接衙前街至南门口),衙前和通津两街,有麻石条铺路面,又叫石板街。巷名沿清代未变。据战前日本出版《支那省别全志》江西第十九章德安县城知城内面积很广阔,其中十分之七为空早地,有一条从北门至南门的街道,构成街市的大致情形,另外还有散落的村庄。最繁华的街,是从县衙至南门间的地段,它长约三百二十七米,宽约三米六到四米五之间。城外的集市,从南门外伸延地段最为热闹,长约四百三十九米。南门进出的村民最多,有时每十分钟内通过的人达三十六人次。 民国二十七年(1938),侵华日军飞机将德安城炸成一片废墟。日军占领后,少数市民在县城内盖有一些小瓦屋或茅房,主要经商在大西门和南门外等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废墟上新划街道,把大西门至商会定名复兴路,把曾家塘(即现在广播站)至小西门定名中山路,把今一品香至小西门定名永兴路,把一品香至复兴路定名胜利路。

建国后街道

1949年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市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1963年止,建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轮廓,当时有永兴路、建设路、胜利路、解放路、和平路等街道。1972年开始在城里铺设水泥路面。1984年,对全城街道重新定名:大西门路、北门路、永兴路、东风路、南门路、建设路、解放路、火车站路、义峰路、五里墩路、石桥路、义峰南路(巷)、永兴巷等十三条街(巷)。此次修志时对主要道路进行丈量,纠正了其它资料上误计的长度。 大西门路:在镇西北,南接建设路,经过大西门、北接石桥路,长292米,宽六米,水泥路面,合面街,所住居民占多,近大西门东边有一家南什百货店,西边有豆腐社,另有几家私营小商店。 北门路:在镇北,自北城门起,与大西门路相接,水泥路面,长559米,东西向,合面街。自东北起,右边有第一建筑公司、供电所、红旗商店、粮油供应站、粮食局后院、一品香餐馆、百货公司仓库,左边有电机厂、林业局、税务局、工商银行、家具厂。两边均有部分居民住房。 解放路:在镇中部,西经义峰路,横过铁路,小西门、跨东风路与南门路相连接,长447米宽八米,水泥路面,合面街,东西向,是文化、商业闹市。自西起右边有朝阳饭店、第二粮站、交通饭店、城镇派出所、邮电局、县剧院、总工会、县广播站,左边有共青垦殖场办事处、迎春饭店、茶果杂公司大楼及门市部、县生资公司、大众饭店、百货商场大楼、县土产公司、供销贸易中心、县外贸公司,县委大院后墙。两边还有一些私营小店。 永兴路:在镇中部,属正街,商业中心,南接解放路,北接石桥路,长566米(包括县委县政府门口一段,水泥街面,宽12米,合面街,街道整齐,南北向。自南起,右边有百货商场大楼、交电门市部、副食品向东门市部、五金门市部、自行车装修门市部、副食品朝阳门市部、县农机公司门市部、城郊税务所、食品公司门市部、副食品公司大楼及东风门市部、县文化馆、城镇第二完小、玻璃店、白铁社、一品香餐馆、城乡建设局、粮油议价公司、县粮食局大院,左边有大众旅社、人民照相馆、德安酒家、委托部、钟表修理店、第一百货商场、德安餐厅、理发店、德安饭店、县二轻局及门市部、县新华书店及门市部、县印刷厂及门市部家用电器公司、县药材公司、城镇储蓄所、县水电局仓库,自政府大门口一段右边有县农牧局、县供销社大院、县食品公司,左边有县邮电局宿舍、县木器社等单位。 东风路:在镇中偏东,南北向,南段跨车站路止于南门坂,北连建设路,中段跨解放路,长660米,北段水泥路面,南段沥青路面,合面街。自北起,右边有县医院门诊部、副食品仓库、县水电局、县农牧局、县邮电局宿舍、县外贸公司、广场、县电影院、自来水公司、县交通局、县防疫站、县中医院、县第二建筑公司、蒲亭镇政府大楼等,左边有副食品仓库、县委、县政府大院、县总工会、城镇第一完小、县血防站、县物资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等。

南门路:在镇东,南北向、北接北门路,南至县公安局,长774米,水泥路面,宽7米,合面街。自北起,右边有县税务局、县委、县政府大院偏墙、城镇第一完小偏墙、县农业银行宿舍、县看守所、县武警队、县公安局,左边有县人民武装部、县经济委员会、县农机公司仓库、县委招待所、县委宿舍大院、县工具厂。此路居民住宅占多,并有小量的小商店。 建设路:在镇中部,东西向,东越南门路接东门洲,西越永兴路止原工商联古井接大西门路,长271米,水泥路面,宽7至10米,合面街,东西两头为居民住宅,中段自西起右边有县新华书店、县副食品公司大楼及门市部、县商业局、县医院门诊部,左边有县印刷厂门市部、县文化馆、城镇第二完小、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火车站路:在镇南偏西,西北端于小西门按解放路,经火车站东侧,越东风路东接南门路,长460米,宽4至7米,水泥路面,东端为东西向,至火车站转南北向,合面街,自北起,右边有火车站、血防站宿舍、邮电局宿舍、县中医院、水电局宿舍,左边有火车站宿舍、县工商局、县财政局、县建设银行、县人民法院、县妇妇保健站。此路居民住宅占多。 义峰南路:(巷名)在镇西南,北接义峰路,南止蒲亭镇朝阳五队,长400米,宽3至4米,沙石路面,此路主要是职工和居民住宅,原为郊野。 永兴巷:在镇中部偏西,北接建设路,南接解放路,长250米,宽三至四米,水泥路面,南北向,自南起,右边有环管所,左边有生资公司、百货公司宿舍、县教育局、县保育院、县塑料厂。此巷职工宿舍和居民住宅占多。 五里墩路:在镇北,南自大西门铁路公路交叉口起,北至五里墩,长2500米,宽7米,沙石路面,属德安至白果桥公路的一段,南北向。自南起,右边沿博阳河,左边有大西门竹木检查站,县内燃机配件厂、县水泥厂、六六二四仓库等。 石桥路:在镇东北,西起大西门铁路口,东至江西锻压机床厂,长2500米,宽9米,沥青路面,属南昌至九江公路的一段,有跨越博阳河的北门大桥一座,东西向。自西起,右边有县百货公司仓库后院、县水电局仓库、县粮食局、县航运公司、河东乡政府、县第一中学、江西轮胎厂、河东中学、河东变电站、江西锻压机床厂,左边有县交通管理站,县水管厂、县农业银行、县粮食局职工住宅、县公路段、县食品厂、县医院宿舍大楼、县三机厂、河东乡供销社、县农业银行宿舍、江西轮胎厂宿舍、江西锻压机床厂职工宿舍。

义峰路:在镇西,北起大西门与五里墩、石桥路相接,西南止德安第二中学,长1568米,宽九米,沥青路面,合面街。自北起,右边有县粮食局汽车队、县粮食仓库、县种籽公司、县煤炭公司、县盐业公司、萤石矿办事处、家庭用品商店、县食品公司仓库、县汽车站、义峰知青商店、宝塔乡政府、宝塔商店、义峰化工厂、县棉纺织厂,左边有县煤炭厂、县社队企业管理局、朝阳饭店、九江中转站货场、县农贸市场、602车队、县汽车运输公司、县杂品厂、宝塔乡液压厂、县玉雕厂、县第二中学。两边还有部分小商店和居民、职工住宅。小商店以饮食业占多。

公廨 旧志用“公廨”一词指政府官吏办公所在地的各种房屋及楼、馆、亭。昔日的“公廨”今日称为县政府办公用房,但不及“公廨’’二字内涵大,故仍以“公廨”为标题。 德安从建置至抗日战争前的公廨,在进北门城右边,今红旗商店、供电所、粮食局、一品香餐馆一大片土地上。抗战后公廨即今天的县委、县政府大院,占地面积约原公廨大院的2分之一。

宋元两朝公廨 汉为历陵县,唐贞观改为蒲塘驿,五代杨吴又升驿为县,公廨已有创制,但中间废兴无稽。宋淳熙八年(1181),知县刘允迪重建,元至大四年(1311),达鲁花赤(蒙古语、官名,在这里是一县的长官),保义目忽难重修。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兵毁。

明朝公廨 明洪武三年(1370),知县郑刚因旧址开创。十五年(1382)郑思贤继修。正德十年(1515年),知县陈锦建谯楼。嘉靖元年(1522),知县李时重建正厅仪门后堂。万历五年(1577),知县刘钟建问政堂。明末,清兵进至德安,郭贤操率农民起义抗清,与清军血战,清军陷城后,将衙舍全部烧毁,建筑荡然无存。

清朝公廨 清初知县牛森于幕厅基构造县衙,后知县车祖殷、任调辆,皆有所增设。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县李楚捐俸鼎建为大堂、二堂、三堂各三楹,廊庑门庭毕具,规模宏敞,始称完备。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克城,县衙烧毁。九年(1859),知县管纪勋邀集殷户捐资,照原基修葺完工,经理首士有夏锡銮、孙敦瑾、王钧寓、燕兰徵等。 正堂三间。知县胡廷顺书“青天白日”四字,知县陈善道匾日“忠爱”。康熙十五年(1676)知县李楚改为“抚字堂”。 幕厅,旧在县治东掖,久废,知县任调辆建为东厅五间,知县高显宗书以“刘君问政堂’’旧’额。

二堂三间,知县蔡元伟匾日“爱民如子’’。知县陈善道继修,知县李楚建为“饮冰堂”。

西书房三间,在二堂西,知县李楚同二堂并建,为幕厅。

三堂五间,东西两堂,匾日“仰恩”,知县李楚重建。内宅,旧在仰恩堂后,知县李时建。

公房九间,在幕厅之后,后改增各仓廒。

金库一间,在正堂之西。

仪仗库一间,在金银库之西,后为屯粮库。

铺陈库一间,在正堂之东。

架阁库一间,后改为仓。

六房:东为吏、户、礼,西为兵、刑、工,各一间,乾隆元年(1736)改建。

承发房一间,在东。

戒石亭在甬道中。

日晷堂,在月台左,后无。

仪门三间,在治堂前。

头门三间,在屏墙内。

问政堂五间,在仪门外之左,明万历五年(1576)知县刘钟建以礼兵问政之所,清改为廒。 监房三间,在仪门右,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蔡元伟重建,增置女监,以居男女囚犯,明末兵毁,清康熙六年(1667),知县张供重建,而无女监,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高显宗捐复。

洗心亭三间,在县衙后,知县陈善道所建,今已不存。

明朝训导余江诗:

吏暇登亭日正长,乌纱白苎自生凉。

竹阴深处琴书润,花艳农时枕簟香。

满座山光摇剑戟,一池云影戏鸳鸯。

坐来顿觉开心境,万虑俱融逸兴狂。

清朝邑人朱德孚诗:

洗心亭内风最清,洗心亭外月更明。

池面清风池底月,月白风清琴自鸣。

山上思艰亭可仰,山下洗心亭可赏。

仰观俯察匪漫游,尽取民间事细想。 思艰亭,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县胡廷顺作土山于衙后,以为县治重镇,万历四年.(1576)刘钟建亭于其上,日“思艰”,今无。

明朝主簿胡天禄诗:

我公出宰方一期,政成化浃民雍熙。

爱民之心久愈切,视民犹若有疮痍。

结亭不用涂丹垩,登亭日望民乐作。

布谷鞭牛带雨闻,耒耨歌声满四郭。

秋来禾黍喜盈场,冬日壶觞乐未央。

试看四时如一日,未见催租吏下乡。康衢父老争歌舞,其道迩年有召父。

幽风鱼逸古难传,今日思艰亭可伍。

清朝邑人朱德孚诗:

明公种德在桑麻,一望棠阴千树花。

共说君心如谷种,春风分与野人家。

清朝邑令马士宏诗:

马蹄荒草遍空城,间阁槐阴枕上生。

山郭夏云当画冷,水村沙鹭傍人行。

江声白日收残雨,禾黍青天倚晚晴。

战后流亡几家在,提壶明岁劳春耕。

清同治时,公署实际情况: 正堂三间,左为民粮库,右为屯粮库,两掖间,左司仪仗,右司更鼓。戒石亭,在南甬道中堂下,甬道计二十余丈。

六房,在甬道两旁,左为吏、户、礼房,右为兵、刑、工。承发房一间,在左。 仪门,在治堂前门,左皂班公所,左后即旧建土地祠门,右壮班公所。头门,在屏墙内,两旁缭以木栅,规模整齐。

治堂后三间,左右俱门房各一间。 宅门内,左偏房三间,古桂植阶下:右偏围以花墙,墙西内皆幕厅,与二堂并列。二堂三间,左右房各一间(堂即昔知县李楚建,题“饮冰堂”)。

幕厅一间,厅前右偏房三间,阶下宏敞,前列石砌,植花木,雅淡宜人。

小幕厅三间,大厅之后。

三堂五间,官内宅,左右两廊俱有房。

署东偏治堂后左,知县王肇赐捐建观音堂三间,知县海明以厨地易之,仍建堂于其后。

署西偏为蒲亭驿,两旁马房、递夫房住屋计二十余间。

监房.在仪门右,同衙署修葺完固。

主簿宅,在仪门外西。 典史宅,在仪门外东,明末焚毁,清乾隆十七年(1752),典史毛师濂请于知县叶镇捐公项购小西门民人宅为之,咸丰四年太平军毁,后僦居北门。

公馆:德安在京广驿道上,来往官吏和商旅甚多,设五家公馆进行接待。 迎恩馆(即第一公馆),旧在文庙东侧,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曹师圣实地鼎建于北门之西街,一名大公馆,专门接过往的钦差大臣。

二公馆,在北门上谕亭右侧。

三公馆,在北门大公馆左侧。

四公馆,在北门城内东边。

五公馆,在西门试院前。以上公馆,俱毁于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

民国公廨

民国初公廨,基本上是清末留下来的建筑,损益不多。新增的有:清官亭、蒲亭(茅亭)。

清官亭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上浣,知县吴宝炬《德安清官亭》诗; 我睹清官亭,我心深兹愧。我长敷浅原,时恐讥尸位。孤苦起田间,由将而转吏。昔作房陵宰,往事犹堪忆。受贿誓天诛,四知凛寤寐。鳏寡不欺侮,豪强不畏避。视民如手足,视官如敝屣。我出为苍生,年来心劳悴。每当去任时,德政勒碑记。虽不号青天,对此有轩轾。我欲法古人,昕夕勤抚字。志励清慎勤,期不拂民意。本此志以临民,不自暴而自弃。政不夸十奇,誉不邀三异,清官亭前始有我立足之余地。

蒲亭

知县吴宝炬修建蒲亭序和诗; 读邑乘,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县胡廷顺,作土山于署后,以为县治重镇。万历四年,知县刘钟,建亭于其上,日“思艰”,自作记。主簿胡天禄系之以诗。代远年湮,亭圮仅存土山,俗呼日“胭脂山”,余于民国三年(1914)夏,承乏斯土,欲重建,而有志未逮,五年春,奉农商部通饬,以每年清明为植树节,偕掾属及学校管教员,植果树千株于山下,适清屯委员葛孝廉卤尊、县校长袁茂才子辉,怂恿建茅亭于思艰亭旧址中,置石棹磴,以为学生课余游乐地,仍古县名日“蒲亭”,夏六月亭成,作七律二章以志之。

敷浅原头旧有亭,人文蔚起地钟灵。

雨中千树排成绿,江上数峰入眼青。

水远天长延爽气,珠联璧合耀奎星。①

鸣琴一曲浑无事,新种芭蕉作翠屏。②

[注]①亭与奎星楼对峙。②移芭蕉二株于亭后。

思艰亭废起蒲亭,兴古维新杰构灵。

政绩无他须保赤,诗人到此便垂青。

古祠树老传双桧,乌石清泉荡七星。

城市山林成吏隐,太元参处暮云屏。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七月十二日,侵华日机第一次轰炸德安县城,同月二十六日,第二次派飞机再炸德安县城,数批飞机轮番轰炸,从上午七时起到下午五点多钟止,县城八百五十一幢房屋,炸毁八百二十一幢,一日之间变成废墟,政府机关片瓦无存。 民国三十年(1941),日寇卵翼下的县维持总会,于是年二月开工兴建“维持总会”(后为日伪县政府)办公楼,害怕游击队袭击,不敢在靠北门城墙边原公廨遗址建,选择在县城中心建一幢二层、上下各八大间,每层有一个会议室的办公楼。 民国三十四年(1945)秋,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德安县政府迂回县城时,未建新房,就日伪县政府旧址内办公。

建国后公廨初解放时,德安县人民政府暂在旧县政府内办公。1954年,上级拨款,新建二层计600平方米的县政府办公楼一幢,上下共24间。

1961年,中共德安县委会,将原日伪县政府的办公楼拆除,就原基建有三层县委办公大楼一幢,计39间,共1958平方米,从而形成县委、县政府办公大院。

1982年,县政府对原建二层的办公楼进行了扩建,将原二层扩为三层,在原600平方米基础上扩为2059平方米。 至1984年止,中共德安县委、德安县人民政府大院内有三层办公大楼两幢,南为县委办公大楼,县委及县委各部、委,县政治协商会、县妇女联合会、共青团德安县委均在此楼办公。北为县政府办公大楼,县政府部分局、办,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均在此楼办公。 大院内有县档案馆一幢,二层,350平方米,另有小平房八幢,计1588平方米,车库四间,计302平方米。 在南门路中段,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有宿舍院一座,计住宅面积6618平方米。县人大常务会在义峰南路有住宅一幢,二层,922平方米。

城市管理机构

城乡建设局

1973年,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县成立城乡建设局,当时配有干部4人,至1984年配有行政事业干部6人,企业编制7人,内设人事秘书,私人建房管理、城市规划、城乡建筑等四股,下辖建筑设计室、农房开发公司、自来水厂、土地房产管理所、第一建筑公司、第二建筑公司、第三建筑公司。

环境保护办公室

1984年10月,县成立环境保护办公室,并设环境监测站,共7人。工作范围:检查督促所辖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执行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拟定地方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组织环境监测,掌握本地区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地区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督促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本地区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积极推广国内外环境保护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环境卫生管理所

1958年,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所,全所8人,主要负责清扫街道、城市厕所管理、下水道清理。1983年购置洒水汽车一辆,降低街道温度,抑制尘土飞扬,随着街道扩大,清洁工人也随之增多,至1984年,全所有35人,其中干部2人,职工33人。

2.乡镇 德安乡镇,几乎遍布全县各地。古集镇,大部分是沿着古代交通要道建立,其规模大小不等。由于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破坏,古集镇有的已成为废墟,有的已改建城乡居民住宅,不是昔日之集镇面貌。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重建一批新集镇,今分列于后。七里铺(古镇),在县治西7里之木环垄。抗日战争前,有饭店、面店、肉店、铁匠店等数家,是木环垄农民往来县城的歇脚点,抗日战争时被日军飞机炸毁。解放后有商店数家,曾为木环乡政府驻地。 九里铺(古镇),在县治西9里之木环垄。抗日战争前,有零食店(二家)o解放后,在该处办电子仪器厂(458厂),商业大楼一幢,供销社分店一家,临时肉店数家,私人药店一家,零食、饮食店数家。 米岭铺(古镇),在县治南20里,即古代驿邮急递铺(铺司),南浔铁路通车后被废。解放后,于1958年10月在其东边半华里,始建八里垦殖场场部,此后均为公社和乡政府驻地。全集镇占地面积七十五亩,建房面积一万平方米,集镇人口男270人,女180人。有初级中学、完全小学、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医院、商店(四个门市部)、旅社、饭店、农机厂、铁匠店、粮站、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综合厂、加工厂、私人饮食店(四家)、个体商店(二家)、砖瓦厂、农机修理站、火车升降所、冰棒厂、桔饼厂。镇内有沥青路面街道五百米。 阳居镇(古镇),即古代驿邮急递铺,在县治南8里,九仙岭西北麓,南浔铁路通车后被废,今为居民村。 南湖镇(新镇),于德安最南端的鄱阳湖滨,与星予、永修县境的交界处,离县城34里。1969年共青垦殖场由原金湖公社分来南湖,开始建设。至1984年止,全集镇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6927人,镇内主要街道长1800米,水泥路面,有完全中学、小学(三所)、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邮电所、医院、商店(八家)、收购站、兽医站、旅社、饭馆(二家)、粮站、豆腐店、电影院、广播站、文化站、自来水厂、电厂、汽车队、铁匠店、农机厂、酒厂、板鸭厂、纸箱厂、风琴厂、淀粉厂、建材厂、水产场、园林场、畜牧场、养鸭场、电信公司、燃料公司、服务公司。198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共青场,亲笔题“共青城’’名。 袁家岭(新镇),位于博阳河下游河畔,离县城15里。1958年金湖人民公社驻此地开始建镇。至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45亩,建房面积4200平方米,入口男161人,女152人,有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医院、商店、农机厂、粮站、收购站、兽医站、电影队、文化站、个体商店(3家)、个体饭店(2家)、个体铁匠店、捕捞队、个体加工厂、个体玻璃丝造品厂、个体钟表修理店(二家)。 滚子岭(古镇),在县治东3里。抗日战争前,有店铺,抗战时被日军飞机炸毁。建国后得到发展,有工厂商店。 林下镇(新镇),在县治西,原是村庄。1963年车桥人民公社迁驻此地,开始建镇。1974年,南昌通往武汉公路改为经过林下后,来往车辆络绎不绝,集市日益繁荣。至1984年,街长五百余米,合面街,全镇占地面积70亩,建房面积15900平方米。人口男227人,女176人。有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医院、粮站、收购站、兽医站、汽车站、邮电所、商店(2家)、旅社(4家)、饭店(10家)、铁匠店(2家)、豆腐店(2家)、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农机厂、综合厂、加工厂(2个)。 邹桥(新镇),在县治西,原是村庄。解放后,于1951年第五区公所及杨坊乡政府驻此,开始建镇。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75亩,建房面积11000平方米,人口416人,街长700余米,其中300余米是合面街。有完全中学、小学、幼儿园、中心医院、药店、商店、旅社、饭店(2家)、粮管所、收购站、兽医站、人民法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工商行政管理所、邮电所、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铁匠店、豆腐社、农机厂、综合厂、加工厂、个体商店(5家)。 杨坊街(古镇),在县治北75里(今杨坊廖村),系东北向合面街。抗日战争前,有商店40余家,为德安上西乡最繁荣的集镇,货源来于德安、瑞昌两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农历十月初九日,被日军焚毁30余家,次年农历正月,被日军全部焚毁,现为村庄。 柳树桥程村(新镇),在县治西,1951年爱民乡政府驻此才开始建镇。至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10市亩,建房面积6540平方米,人口451人。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医院、商店、饭店(2家)、铁匠店(2家)、粮站、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 夏家坪(古镇),在县治西北65里,布袋岭下,古为通往瑞昌和湖北要道之一,清末有店铺50余家,抗日战争前有店铺数家,后毁。 傅山陈村(新镇),1949年解放后,傅山乡人民政府驻此开始建镇。至1984年全集镇占地面积58亩,建房面积3381平方米,人口350人,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医院、商店、粮站、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兽医站、综合厂、农机厂、铁匠店一家。 嘴上钟村(新镇),1958年塘山人民公社建立,为公社驻地,开始建镇。至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65亩,建房面积8533平方米,人口男370人,女200人。有初级中学、小学、银行营业所、医院、商店、饭店、粮站、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综合厂。 白水街(古镇),在县治西北83里,原系坐西北朝东南边街,街当道岩山与小昆仑山之间,抗日战争前有铺店二十余家,亦颇繁荣。民国二十七年(1938)农历十一月,日寇派出三架飞机将商店炸毁数家,三天后,日寇又纵火将全街焚毁。1972年,白水公社在旧镇西面昆山麒麟峰下又重新建镇。至1984年止,全镇占地面积72亩,建房面积4600平方米,人口男510人,女440人,有初级中学、小学、银行营业所、医院、商店、旅社、饭店(2家)、粮站、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综合厂、私营小卖铺(3家)、铁匠店、理发店。 磨溪头(古镇),在县治西北45里,为坐西北朝东南边街,有店铺30余家,繁荣仅次于杨坊街。民国二十七年(1938)被日寇焚毁,后陆续兴建为合面街。1949年后,德安第四区政府和磨溪乡政府驻此,开始新建设。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75亩,建房面积17500平方米,人口男295人,女161人。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医院、商店、旅社(2家)、饭店(5家)、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综合厂、私营商店(10家)、铁匠店、豆腐店。 萱家铺(古镇),在县治西北40里,系临河边街,抗日战争前有店铺三、四家,抗日战争时被毁。解放后,设磨溪粮管所于此。

南田铺(古镇),在县治西北60里,抗日战争前有店铺数家,抗日战争时被毁。

陂溪街(宋朝占市),在县治65里,今磨溪乡曙光行政村。街久毁。 夏家铺(古镇),在县治西北30里。抗日战争前,有布店、烟店、铁业店、南货店、中药店及油榨坊、磨坊、饭店、豆腐作坊、油烛、理发、缝纫、木器等五、六十家,属德安西乡最繁荣的集镇。抗日战争期间遭严重破坏。解放后,曾为第三区政府和聂桥乡政府驻地。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70亩,建房面积25530平方米,人口男607人,女539人。有完全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医院、药店、商店、旅社(2家)、饭店(2家)、粮管所、收购站、兽医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农机厂、综合厂、铁匠店、邮电所、个体饭店(5家)、个体铁匠店(2家)、个体豆腐店(2家)、个体小作坊(二家)、缝纫店(二家)、理发店,集镇繁荣。 黄㛚铺(古镇),即古代驿邮急递铺,在县治北20里,合面街。抗日战争前,有布店、肉店、南货店、理发店、中药店、铁匠店及油榨坊、豆腐作坊、磨坊等业10余家。抗日战争时遭受破坏。解放后,为第二区政府和黄㛚乡政府驻地。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70余亩,建房面积3080平方米,人口339人,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邮电所、医院、商店、旅社、饭店(2家)、农机厂、铁匠店(4家)、豆腐店、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制钉厂、个体商店(5家)。 乌石门(古镇),在县治西北8里,京广驿道穿街过,清朝很繁荣。南浔铁路通车后开始衰落。抗日战争前,尚有布店、油榨坊、磨坊、肉店、南货、烟店、中药、铁业、鞭炮、饮食、豆腐作坊、理发店、缝纫、铸锅等40多家商户。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军飞机轰炸,仅存房屋数栋,抗战胜利后,修复3分之2。解放后,有供销合作社商店、小学、俱乐部,街南滨博阳河,东西河岸山峰对峙有观音阁,乌石清泉等名胜。

洪家铺(古镇),在县治北26里,凤凰桥南边街,有药店、饭店、杂货店、豆腐店、铁匠店数家,抗日战争时被毁。 芦家滩街(古镇),在县治北20里,抗日战争前有店铺数家,后毁。解放后,设有供销合作社分店。 尹家坂(新镇),在县治东北20里。1964年,高塘人民公社驻此开始建镇,至1984年,全镇占地面积85亩,建房面积14600平方米,人口300人。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医院、商店、个体饭店(2家)、个体铁匠店(2家)、粮站、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刺丝厂、花爆厂、养兔场、个体商店(2家),已建成为500余米南北向的合面街。 罗家桥街(古镇),在县治东北14里(今罗桥行政村),商民均为当地人,以卖米团粑出名,来往行人到此打中伙一一吃粑,后来人们把做事或走路巧合适其时,比喻说:“正好!走到罗家桥吃粑。”街久毁。

黄登铺(占镇),即古驿邮急递铺,明嘉靖间驿道改道,将黄㛚铺铺兵调驻于此,以区别原黄㛚铺之名,改为黄登铺。在县治东北20里(今高塘乡政府东北半华里),京广驿道从此经过。南浔铁路通车后,开始衰落。明嘉靖间建,系合面街,抗日战争前有店铺五、六家,抗战对毁。 港下李村(新镇),在县治东北31里。1972年,林泉公社驻此,开始建镇。1984年,占地面积180亩,建房面积23880平方米,人口300人。有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医院、商店、饭店、粮站、豆腐店、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轻质碳酸钙厂、个体商店(4家)、个体饭店(5家)、理发店(2家)、缝纫店(2家)、养路班。

晏家铺(古镇),在县治北30里,系边街,抗日战争前有店铺5、6家,后毁,现为居民住宅。 林裔铺(古镇),即古驿邮急递铺,在县治北28里,今林泉大屋徐村马路东,明朝设有“林青公馆”,接待来往官员,久毁。林泉行政村办公楼即其遗址之一部分。 吴山杨村(新镇),在县治西北52里,1952年吴山乡政府迁此,开始建镇,后因行政区划几度饼撤,建设几度中断,1972年吴山人民公社又驻此。现占地面积85亩,建房面积15840平方米,人口340人。有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医院、商店、个体商店、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兽医站、综合厂、纸筋厂、个体饭店(3家)、敬老院、预制厂(水泥制的建筑材料)、邮电所。已有400米长的合面街。

闵家铺(古镇),在县治西北50里,今吴山行政村,旧时有店铺7、8家,久毁。 四方桂村(新镇),1955年樟树乡政府驻此开始建镇,后因行政区划饼撤,几度停建,1972年樟树人民公社又驻此地续建。至1984年,占地面积38亩,建房面积1万平方米,人口212人,有中学、小学、幼儿园、银行营业所、医院、商店、旅社、饭店(3家)、农机厂、粮站、收购站、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综合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