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九江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纪略

2001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视察九江时指出:“希望九江市成为一个学习型城市,成为接收新知识、新思维、新思想最快、最敏锐的城市。”为了落实孟建柱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步伐,2002年9月,中共九江市委书记刘积福向全市发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号召;同月,市委制定下发《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2003年3月,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抓好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的意见》。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实现九江率先崛起的目标,通过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提升九江市综合竞争实力,推进九江率先崛起积蓄了新的能量。

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一是通过层层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中共九江市委下发《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倡导全市干部群众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各县(市、区)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相继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通过层层动员,引导干部群众加深对学习型城市的理解和认识。二是新闻媒体全力跟进,形成强劲声势。全市各新闻媒体分别开辟专栏专题,组织开展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经验、典型和成果。营造“全员学习”、“人人学习”的舆论氛围。三是社会宣传点面结合,形成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在火车站广场等显著地段竖立了大型公益广告牌,市建设学习型城市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建设学习型城市读本》2万册。同时,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图片展、“甘棠湖之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使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夯实基础,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九江市结合自身实际,由市直机关工委、市经贸委、市委农工部、市民政局、市妇联等单位牵头,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企业、乡村、社区、家庭五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各牵头部门紧密结合各自的特点,突出抓好六个主题活动。在干部中以“抓学习、转作风”为主题;企业员工中以“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为主题;农民以“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为主题;青少年中以“读书、奋进、做新世界主人”为主题;老年人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主题;下岗工人以“学习技能、转变观念、自强不息”为主题等全方位、多层次的读书活动。紧密围绕这六个主题活动分别制定下发创建方案,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围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学习型机关。全市各级各类机关制定了完备的学习计划,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学习日、学历达标制度,定期举办研讨会和报告会等活动。二是围绕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创建学习型企业。全市各企业积极强化干部政治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建立健全员工教育培训、激励约束、用工分配机制,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技能比赛等学习活动,特别是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开展技能培训,使一大批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有力地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三是围绕提高文明程度、丰富居民生活,建设学习型社区。把创建学习型城市与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学习型社区与创建文明社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设立“小巷讲坛”、“居民谈心亭”、社情参议栏和公示栏、绘制“社区文化长廊”,建设法制一条街、科技一条街、计划生育一条街,举办广场文化“自助餐”、书画作品展示、金秋艺术节等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浔阳区根据地处城区的特点,摸索出了“家庭——社区(学校)一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为保障市民读好书,还在社区聘请了“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四是围绕提高致富本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创建学习型村镇。充分发挥文化站、阅报栏和农民科技致富能手的示范作用,结合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农民贷款,干部担保”等活动,引导农民掌握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中国农业函授大学学习,都昌县有3000多人获得结业证书。开展“裕华杯”农民学习十六大知识竞赛和“进百村、入千户、帮万家”活动。五是围绕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家庭。开展家庭藏书工程活动,实施“116”计划,即“每个家庭都有一份报纸,一个书柜,一百本书,每人每周看六小时书”,充分发挥家庭学习的重要作用。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家庭才艺表演赛和“新时代、新九江、新女性”形象展示赛。

突出特色,设计创建载体。根据各类人群的需要,结合九江的实际,不断创新和设计形式多样的载体。一是建立“学习日”读书制度。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六作为全市“学习日”。在“学习日”内,各地各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干部群众集中学习或开展读书活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市直单位45岁以下处级干部“学习日”读书班;庐山管理局突出自身特色,提出建设学习型世界名山,每年3月1日定为庐山读书节。二是举办学习周活动。市委把每年12月第一周定为“九江学习周”,确定一届一主题,2003年首届学习周以“我学习、我快乐、我发展”为主题,积极倡导“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财富”观念,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举办建设学习型城市论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开办“浔阳书市”和流动图书馆,举行科技知识、卫生知识、九江人文历史知识讲座以及青年辩论赛、快乐家庭才艺表演赛、机关干部网页制作大赛和英语演讲比赛。还专门举办了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大赛、烹饪大赛和美容美发大赛。举办创建学习型城市板报展,展示一年来的创建成果。评选表彰一批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先进单位和创建学习型家庭标兵户。拓展了市民学习平台,使市民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欢度学习的节日,推进了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纵深发展。三是实施理论武装工程。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大型报告会、党校培训和读书自学等形式,全面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技形势与展望、经济发展形势、创建学习型城市等内容作了十多场专题学术报告,并已形成“每月一课”报告会制度。四是实施文化推进工程。九江市不断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强公园、道路、建筑造型等形象文化载体建设。以广场文化为主体,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为支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学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五是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体系。扩大高教规模,把九江学院建成省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推进继续教育,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终身教育体系。

健全机制,稳步推进创建活动。为了确保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和落实三个方面的政策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市委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刘积福担任主任,30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指导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各县(市、区)和牵头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工作制度。领导体制的建设,既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又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从而形成科学运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3年5月,市委召开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有力促进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市委要求“把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市委办公厅督查室不定期地对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市。对在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各行各业也都通过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突出学习绩效在晋升、招聘、用工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三是建立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各种教育培训设施、文化设施、各基层组织的学习场所的投入,使各种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并充分发挥作用。投资数千万元、软硬件设施全省一流的图书馆已交付使用。市政府把学习型城市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并作出决定,以后逐步加大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投入。

九江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10月赴常州参加全国第二届建设学习型城市年会,会上作为全国六个典型之一,进行了经验交流。11月2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学习的钟声在九江敲响》,反映九江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成效。建设学习型城市现已成为九江靓丽的“城市名片”,极大提高了九江在全国的知名度,展示了九江城市的风采。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

2003年9月,中国老年体协主席张彩珍(前排中)考察九江市及修水、武宁、瑞昌三县(市)老年体协工作,与江西省老年体协主席张逢雨(前排右六)会见九江市(前排左六为市老年体协主席陈绍铃、前排左三为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周仰文)和瑞昌市老年体协同志

(市老年体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