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三节 微生物

一、原核类细菌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分布在境内温暖,潮湿和富含有机质地方。个体十分微小,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排才有1毫米长。

放线菌成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分布在境内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呈微碱性土壤中。主要由菌丝组成,包括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可以成熟分化为孢子丝,产生孢子)。

二、真核类真菌拉丁文Fungus,原意是蘑菇。市境真菌约4万种。其中,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高等真菌,多数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牛肝菌、灵芝等,但也有豹斑毒伞、马鞍、鬼笔蕈等有毒种。另外,半知菌亚门中约有300属是农作物和森林病害病原菌,还有些属是能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节瘟和谷里瘟等。(fungus;eumvcetes)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chitin),其次是纤维素.,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藻类境内主要为浮游藻类,多分布在鄱阳湖区。至2010年12月,共鉴定到浮游藻类8门,10纲,25日,56科,153属,319种。其中绿藻门83属169种;硅藻门32属73种;蓝藻门25属43种;隐藻门最少,仅1属2种。鄱阳湖浮游藻类全湖年均值为51.52x104个.L-1。鄱阳湖水样含浮游藻类个体数最高密度出现在10月三汊湖区,其值为118.2x104个.L-1;个体数最低密度出现在7月松门山区,其值为19.6x104个.L-1。浮游藻类以绿藻占绝对优势,全湖平均值为21.7x104个.L-1。

原生动物境内分布广,生活于湖泊、池塘及潮湿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营寄生生活。已经记录原生动物约有50000种,其中约有20000种为化石种。按原生动物分纲,境内多见于鞭毛纲( Mastigophora),肉足纲(Sarcodina),孢子纲(Sporozoa)和纤毛纲(Ciliata)。鞭毛纲代表生物为眼虫(Euglena),生活在有机物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缓流中。温暖季节可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体呈绿色梭形,长约60微米,前端钝圆,后端尖。在虫体中部稍后有一个大而网的核,生活时是透明的。体表覆以具弹性、带斜纹表膜( pellicle)。肉足纲代表生物为大变形虫(AmoebaproteusPallas),且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常在浸没于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大变形虫是变形虫中最大1种,直径约200-600微米。活的变形虫体形不断地改变。结构简单。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在质膜之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 ectoplamsm)。此外质之内为内质(endoplasm),内质流动,具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等。孢子纲代表生物为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vivaxGrassi&Feletti),疟原虫能引起疟疾,这种病发作时一般多发冷发热,且在一定间隔时间内发作,俗称“打摆子”,是中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纤毛纲代表生物为纤毛虫,约30000种,绝大多数由单细胞构成,少数种类是单细胞合成群体。主要特征是体形微小,大小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少数原生动物比较大,如蓝喇叭虫和玉带虫,体长可达1-3厘米,还有一种货币虫,其外壳直径为16厘米。

三、非细胞类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其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形体极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一般直径在100纳米左右,最大病毒直径为200纳米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径为28纳米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亚病毒比病毒更为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因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而称之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

四、有益微生物抗生素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倍可见。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正在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环保微生菌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市相关部门利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

五、农业微生物境内常见的有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植物固氮根瘤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