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三章 气候 水文

第一节气候一、气温境内年平均气温16.90C(统计年限从199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以下相关统计年限均为此标准)。九江、修水、武宁、瑞吕、永修、德安、星子、湖口、都昌、彭泽和庐山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8℃、16.9℃、17.30℃、17.4℃、17.7℃、17.1℃、17.8℃、17.3℃、17.6℃、17.2℃、12.1℃。

[=此处为插图页(图2-3-1市年平均气温图):=] 全市月平均气温呈现明显月变化特征。1月份平均气温为4.3℃,4月份平均气温为16.8℃,因春季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升温快,气温地区差异不明显。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CC,因雨季结束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日照充足,温度高,地区差异也不明显。10月份平均气温为18.4℃,温度分布趋向冬季形势。

[=此处为插图页(图2-3-2市全区1-12月月平均气温折线图):=] 全市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30C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0C左右。1991-201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1℃,出现在2003年8月2日修水站;极端最低气温为-16.7。C,出现在1991年12月28日庐山站。

[=此处为插图页(图2-3-3 2003年市极端最高气温色斑图):=] 二、降水降水量市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季风气候影响较大,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降水量1559.5毫米,汛期降水量平均为651.2毫米,年降水量低丘平原区(德安)在1461毫米左右,高丘山区(修水)在1617.8毫米,以庐山年降水量2047.8毫米为最大。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年降水量西部山区与庐山山区大,东部平原小。

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较明显。上半年逐月增加,下半年逐月减少。第二季度最多,平均为650.8毫米,占年降水总量41 .73%,其间主要是受长江流域静止锋影响,雨量较集中,称为“雨季”。第四季度降水量最少,平均仅有179.2毫米,仅占年雨量的11.49%。

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的降水日称为雨(雷)日,年雨(雪)日平均为148.2天,一年中3-6月雨日最多,每月平均有16.2天,其他月份只有9天左右。

[=此处为插图页(图2-3-5 1991-2010市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三、日照全市日照时数年平均为1708.8小时,盛夏7-8月,每月日照时数在210.4-188.1小时,为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时期,平均每天有6-8小时,对秋收作物生长有利。1-2月,每月日照时数只有90.0小时左右,为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时期。7-8月,每月日照百分率为530-/0-700-/0,为一年中日照百分率最大时期。1-2月,每月日照百分率只有25%-40%,为一年中日照百分率最小时期。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地区分布与云量和地形密切相关。修水山区比平原多云雾,故山区日照时数少于平原区,日照百分率也小于平原区。日照分布状况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山区林木茂盛,云雾较多,日照时数相应减少。坡向与日照也关系密切,南坡日照多,北坡日照少。在山谷地带,两侧山体相对高度差越大,日照越少。

[=此处为表格(各月日照时数和百分率一览)=] 四、风风的季节变化全市常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季风向不够稳定,南北风交替,以偏北风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为偏南风;秋季,到10月份,偏北气流基本控制,为偏北风。 风速的地区分布风速,平原区比西部丘陵山医大。庐山因地势原因,年平均风速为4.5米/秒。平原区月平均风速大于3.0米/秒的月数,永修有5个月,而西部山区因山地阻隔作用,一年中12个月的平均风速均小于1.7米/秒。

五、湿度湿度均指空气相对湿度。由于市域处东亚季风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降水量较充沛,故空气湿度均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都有79%左右。3-6月多雨,故全年3-6月相对湿度最大,每月相对湿度都有80%-85%;冬季12月和次年1月相对湿度最小,这两个月相对湿度均为75%左右。其他各月相对湿度都在75%-80%之间。

六、蒸发气象测定的蒸发量是水面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取1位小数。全市年平均蒸发量为1420.9毫米,比年平均降水量少138.6毫米。

第二节水文一、水位修河最高水位6月出现最多,5月次之。鄱阳湖区及长江九江段年最高水位多出现在7-8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永修水文站受鄱阳湖回水影响较大,一次大的洪水过程历时多达1个月以上。实测最高水位为23.48米,最低水位为13.74米,多年平均水位为16.43米。修河河口的吴城水位站实测最高水位22.96米,最低水位为9.40米,多年平均水位为14.65米。鄱阳湖受各水系来水和长江洪水双重影响,高水位时间长。每年4-6月,湖水位随鄱阳湖水系洪水人湖而上涨,7-9月因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而维持高水位,10月才稳定退水。有77.8%的年份最高水位发生在六七月价,79.3%的年份最低水位发生在12月和1月。鄱阳湖湖口站多年平均水位12.85米,最高水位22.59米,最低水位5.90米。

长江九江段7-9月为洪水期,水位年变幅最大14.65米,最小为8.22米。历年最高水位23.03米,历年最低水位6.48米。

[=此处为表格(市内主要水文(位)站特征水位一览)=] 二、径流水量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8.25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787.6毫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30.17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计算量6.1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54.43亿立方米。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量年内分配相应,分配不均。汛期4-9月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76%,主汛期4-6月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52%。如遇大水年更为集中,其汛期径流量可占全年85%左右。历年最大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6月,最大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26%-34%;最小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12月,最小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1 .9%-3.1%。

三、过境水量鄱阳湖经湖口汇人长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68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646亿立方米(1998年),最小年径流量566亿立方米(1963年),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倍比值4.67。4-9月径流量占全年69%.其中4-7月占53.8%。

长江过境九江(不含鄱阳湖水系来水,下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7290亿立方米。1998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31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590亿立方米。推算的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81700立方米/秒。

四、泥沙修河流域上游渣津水支流河源地带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干流中游地区植被较好,又有柘林水库拦蓄,下游河势平缓,湖水倒灌,含沙量相对稳定。形成上游河流含沙量较大,中、下游河清水绿的状况.,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113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53万吨。输沙量分布主要集中在主汛期,其中4-7月占全年84.7%,4-9月占全年值89.3%。位于噪口水下游的杨树坪水文站1975年6月10日实测最大含沙量13.7千克/立方米,1967年实测年最大输沙模数1890吨/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49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572吨/平方千米。近年泥沙逐渐减少,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比较,含沙量减少32.7%,输沙模数减少15.9%。鄱阳湖水系多年平均年入湖输沙量为1860万吨,其中5河(赣江、修河、信江、饶河、抚河)多年平均年人湖输沙量1510万吨,占入湖总输沙量81.2%。人湖输沙量年际变化大,1970年最大达3400万吨,1963年最小仅509万吨,最大与最小倍比值6.68。泥沙入湖主要集中在4-7月,占年总量79.3%。通过湖口进入长江的多午平均年输沙量为938万吨,入出湖相抵,每年淤积于湖中的泥沙量922万吨,占人湖沙量49.60-/0。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6月,占年总量90.4%,其中3-4月占53%。7-9月长江大汛期间,长江泥沙常倒灌人湖,平均每年倒灌入湖沙量105万吨。长江九江段汛期含沙量最大达1.48千克/立方米,枯水期含沙量最小为0.024千克/立方米。

五、水温修河虬津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水温16.90C,最高25.0-31.20C,最低3.0-8.60C。鄱阳湖水多年平均温度180C,最高32.5-35.1℃,最低0.4-2.2C。日最高水温出现在15-17时,日最低水温出现在6-8时,水温日变幅在2.50C以内;水温的年内变化分为增温期和降温期两个阶段,从2月开始增温,至8月达最高值,9月开始降温,至次年1月降至最低。夏、秋季节中高水位的水温,一般南部湖域高于北部湖域,东北湖湾区高于西部湖域,沿岸湖域高于中心湖域;冬季枯水时水温变化为人江水道高于南部和东部湖域。长江九江段最高水温为32-33℃,最低2-3℃。

第四章土壤植被第一节土壤一、母质类型市域土壤母质类型有酸性结晶类风化物、石英岩类风化物、混质岩类风化物、碳酸盐岩类风化物、红色砂岩风化物、紫红色泥页岩类风化物等。

酸性结晶类风化物主要岩类有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分布在修水、武宁、永修、九江、庐山区、瑞昌、星子、都昌等县(市、区)。

石英岩类风化物主要岩类有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砾岩、硅质岩,分布在永修、都昌、九江、庐山区、武宁、修水、彭泽、德安等县(市、区)。

泥质岩类风化物主要岩类有泥岩、页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分布在九江、瑞昌、修水、庐山区、武宁、永修、星子、彭泽、湖口等县(市、区)。

碳酸盐岩类风化物主要岩类有石灰岩,九江、瑞昌、永修、星子、彭泽、德安等县(市、区)。

红色砂岩风化物主要岩类有红色砂岩、沙砾岩、紫红色砂岩,分布在九江、庐山区、瑞昌、武宁、修水、永修、星子、湖口等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