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二章 山脉水系

第一节山脉一、幕阜山脉横贯市境西部的幕阜山系,西出湘鄂边境,东延余脉到庐山,属褶皱断块山,主要由前震旦系变质岩及燕山、印支期混合花岗岩组成。从修水西部黄龙山逶迤到北部太阳山90千米,构成江西与湖北通城、崇阳、通山3县天然疆界。幕阜山脉在修水地段主要山体有黄龙山(海拔151 1米)、狮子山(986米)、白米山(1025米)、凤形山(1025米)、将军场(1 1 10米)、太湖山(1293米)、筲箕岭(1097米)、三尖山(931米)、九曲山(838米)、饭箩尖(1048米)、九龙山(900米)、三界尖(1013米)、高塘山(1012米)、老虎山(1 149米)、八角尖(1033米)、白砂尖(1037米)、太阳山(1319米)。幕阜山脉在修水境内,有5条支脉向南伸延,其中东西2条由县界展布人武宁、瑞昌境内,3条人修水中部,形成杭口水、北岸水、杨津水、渣津水4条河流分水岭。幕阜山脉自修河北岸伸人武宁县境,绵亘在赣鄂边界上,由西北向东南斜伸出9条支脉。幕阜山脉在武宁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岭有九宫山(1569米)、水壶尖(1 144米)、轿顶山(1218米)、三峰尖(1479米)、石硬山(1115米)、老鸦尖(1656米)、太阳山(1386米)、太阳岭(1168米)、五里凸(1301米)、太平山(1074米)、大坪山(1329米)、四面山(1447米)、山牛岩(1123米)、燕子山(1 192米)、天河山(1 1 10米)、大坳尖(1239米)、牵牛笠(1144米)、太坪岭(1219米)、大门尖(1015米)、余洞山(1215米)、枫树颈(1 130米)、上彭尖(1 113米)、小坳尖(1137米)、鹿角表(1007米)、甑背垴(1019米)、横岩(1217米)。幕阜山脉东延支脉人德安县境。由西朝北再向东南走向的有小昆仑山(367米)、塘山(656米)、付山(655.1米)、荒山(360米)、藩子山(360米)、秦山(237米)、岷山(543米)、小溪山(312米)、王台岭(223米)、葛洪山(220米)、彭山(519米)、望夫山(古敷阳山476米);由西朝东南走向的有海岩山(419.2米)、大金山(144.4米)、牛子岭(314.3米)、石坛山(329.7米)、义峰山(74.8米)、九仙岭(200.2米)、金鸡山(76米);由东北向南走向的山岭有明山(225米)、峡石岭(206.6米)、孤山(137米)、乌石山(130米)。幕阜山脉之南岭山系延入瑞昌境内,东西蜿蜒,爪形分隔,素有瑞昌三条巷之称。主要山体有:青山,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头18座,主峰宇宙峰921米;大德山,原名大栎山,24千米山脊线,主峰何家垴768.1米:金盆山,又名秦山,主峰金盘寺637米。幕阜山之余脉经武宁、瑞昌、德安延入永修县境内修河以北,主要山体有:阳岭山(449.4米)、大壁山(898米)、坪峰山(530.6米)、大王山(329米)、马鞍山(286米)、章山(268米)、狮子山(105米)、军山(94.5米)、花果山(67.8米)、长岭(836.3米)、大岭(340米)、五子岭(303米)、高山尖(696.4米)、桃花尖(924.7米)、烂炭尖(774.2米)、竹篙尖(750米)、菊花尖(665米)、石门尖(634.9米)、康洞尖(246.5米]、帽子尖(244米)、郑峰尖(258米)、狮子岩(654米)、红花脑(612米)、太阳坳(338米)、王子尖(200米)、大马头(272米)、龙王殿(492米)、莲花寺(317米)、铁门坎(408米)、龙泉寺(239.7米)。100米以下的低山有岭头山、老虎山、樟家山、罗北岭、猫儿洞、猪婆洞、冷水观、牛头山等。幕阜山余脉由瑞昌、德安伸延至九江县境内,连接庐山。九江县境西部岷山、西北部长山、中部株岭山,为全县3大山系。东部庐山附近的大步尖,海拔664米,为全县最高点。面阳、马头、梅花尖诸山,合称柴桑山,屏于县境南部。全县大小山岭159座,其中海拔200米以上64座。500米以上山峰有:大步尖(664米)、黄石崖(662米)、金盘峰(637米)、小岷山(543米)、刀背岭(601米)、严家坳(510米)、尖帽坎(553米)。幕阜山之余脉从九江县至庐山,中间的间隔带为庐山区。幕阜山之余脉延至星子县境内,构成庐山本体与支脉。

二、九岭山余脉斜跨修水县东南面,南人铜鼓,东H{武宁、靖安,是修河与锦江分水岭,属褶皱断块山,主要由前震旦系变质岩与晋宁、澄江期斜长花岗岩构成。东起修水、武宁、靖安3县交畀处1712米无名高峰,南至修水、铜鼓、宜丰3县接壤处1204米无名高峰,全长40千米山脊,有1000米以上跨界高峰27处。其西端有1支脉沿修水、铜鼓县界绵延至修水境内复源乡,与幕阜山脉第五支脉相接,并在金鸡桥、界牌垅2处被武宁水和东津水深度切割。该脉在修水境内,有如下山体:五枚山(海拔1716米)、毛竹山(1663米)、九云岭(1494米)、千里峰(1365米)、五梅山(1516米)、东港山(1305米)、天狗岭(458米)、九龙尖(1420米)、鸡公岭(772米)、操兵场(1095米)、萝卜山(1011米)、四脚岭(887米)、七窝尖(683米)、龙泉山(517米)、仙鹤抱蛋(643米)、棺材尖(778米)。九岭山脉有5条支脉向北展布。第一支脉自修水、武宁、靖安3县交界点起,沿塘排乡、黄沙林场、庙岭乡人武宁县界,余脉伸到太阳升境内。主要山体:山排峡(海拔1716.5米)、尖岭(672米)、瓮岭山(722米)、大幽山(779米)、红岩尖(1005米)、王鹰岩(831米)。第二支脉从五枚山起,沿黄沙港、汤桥、黄沙桥伸入桃李乡,穿过庙岭与宁洲之间,余脉延至抱子石附近,该脉构成洋湖港与安溪水的分界线。主要山体:昆山(1262米)、鸡卵尖(993米)、眉毛山(1 198米)、桃花尖(710米)、北岸尖(737米)。第三支脉从黄沙、黄沙港林场与奉新交界处起,在黄沙港、何市、赤江之间延绵,伸入宁洲乡境内。主要山体:清凉山(1269米)、杨岭(732米)、大板类(988米)、南山(579米)、和尚垴(702米)、葫芦山(579米)、山炮岭(562米)。第四支脉自操兵场起,沿何市、桃坪、征村伸到赤江。主要山体:桃姚尖(134米)、轿顶岩(682米)、太平山(629米)。第五支脉自山口、雅洋与铜鼓县交界处起,北人漫江、程坊、崇江,向漫江、崇河、竹坪、征村交界处伸延,脉止板山。主要山体:边家尖(737米)、太阳尖(319米)、观音岩(880米)、理顺尖(1027米)、梅岭(793米)、板山(865米)。九岭山脉从修水境内自西向东沿武修、武靖边界延至武宁县境内,最高峰为九岭尖。在武宁与永修的县界上,有瓜岭、桃花尖等山,有吴王峰海拔750米。九岭山脉在武宁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岭:九岭山(1704米)、洪岩尖(1005米)、银子坪(1 165米)、犁头尖(1648米)、九岭尖(1794米)、笔架山(1081米)、鹰咀岩(1185米)、红岩尖(1105米)、七个墩(1440米)、茶子坪(1397米)、严阳山(1521米)、大源洞(1400米)、红岩(1244米)、东山岩(1211米)、鸡公尖(1224米)、道士岩(1 166米)、白岩山(1469米)、南山(1122米)、葫芦山(1165术)、南山尖(1312米)。九岭山脉从武宁、靖安延入永修县境内的潦河、修河之间。境内山岭:云居山(925.6米)、大马颈(828.7米)、圣水塘(404.9米)、大壁(269米)、虎山(180米)、大双尖岭(906米)、龙头岭(852米)、白岭(551米)、跑马岭(461米)、安头岭(400米)、黄土岭(357.4米)、小坑岭(340米)、东坑岭(321米)、坳头岭(250米)、杉木尖(750米)、湖涂尖(726米)、挑米尖(678米)、西坑尖(530.3米)、雷公尖(452米)、竹尖(450米)、古楼尖(321.7米)、东坑尖(321米)、磨子岩(910.2米)、和尚脑(639.3米)、扁担坳(831米)、大羊山(800米)、邹坑坳(502米)、仰天堂(910.3米)、圣水堂(404.9米)、佛祖殿(243.6米)、鹅公帽(600米)、罗神背(529米)。

三、怀玉山余脉安徽省怀玉山脉黄山支脉,向西南蜿蜒至赣东北,人彭泽县境,分成5条山脉。大浩山脉位于县境东部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处,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蜿蜒20多千米,是境内最高、切割强烈、地势复杂的中低山区。主峰大浩山海拔859.4米,为郝昌、湖口、彭泽3县最高峰。该脉株树檀、四谷尖、梓树岭、岷山、雷锋尖等主峰,均高600米左右,坡度一般在30。以上。武山山脉位于县境西南端,彭泽、都昌、湖口3县交界处,长5千米,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主峰675米。桃红山山脉位于彭泽县中部,呈南北走向,蜿蜒20千米,南为连绵群山,北滨太泊湖,海拔在300-500米之间,主峰鹰窝536.8米。马当山山脉位于彭泽县东北部,马当山矶头伸人长江中,悬崖绝壁,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江防重地。呈北东至南西走向,延绵10千米。狗头山山脉位于彭泽县城南郊,呈北东至南西走向,长15千米,主峰283米。彭泽县海拔300米以上山岭有大浩山(海拔859.4米)、周家山(350米)、龙石山(406.2米)、岷山(571米)、王龙山(475米)、邓家山(430米)、桃红山(536.6米)、八股山(358米)、白马山(416.3米)、鸣山(404.6米)、灵宝山(430米)、梭山(383.5米)、菜山(300米)、武山(675米)、棺材山(457米)、红山(307.4米)、西峰山(371米)、大鸣山(350米)、小鸣山(331.7米)、狮子山(302米)、沙子山(360术)、鹿头山(664.1米)、叶家山(415米)、戴家山(530米)、牛栏冲岭(430米)、小浩山(380米)、大窑岭(560米)、乌沙岭(350米)、桃树岭(619.6米)、枫树岭(470米)、桃花岭(540米)、梓树岭(619.6米)、倒岭(310米)、中秋岭(423米)、梅岭(450.1米)、火焰岭(362.7米)、石山岭(935米)、牛岭(446.1米)、白沙岭(341米)、梧桐岭(310米)、梯子岭(326米)、卸衣岭(390米)、产子岭(340米)、蕨箕岭(450米)、黄土岭(312米)、上十岭(390米)、投拜岭(340米)、镜子岭(330米)、娘家岭(354.2米)、小节家岭(401米)、西峰岭(519米)、大望尖(360米)、双包尖(418.5米)、帽子尖(385米)、王母尖(498.9米)、老龙尖(385.6米)、雷峰尖(576.3米)、龙王尖(498.9米)、铁角尖(347米)、癞痢头(314米)、犁头尖(426.8米)、纱帽尖(416米)、老庙尖(400米)、老屋尖(436.7米)、癞痢尖(377米)、鲁峰尖(424.3米)、蜜蜂尖(442.2米)、马鞍颈(300未)、燕岩墩(580米)、观音洞(339米)、风斗车(386.6米)、油麻窝(344.4米)、株树檀(715米)、大包(405米)、包岳(406米)、大面包(362米)、老树坞(325米)。怀玉山余脉武山南支,由彭泽、湖口交界处,逶迤南伸进入都吕县境,起伏延绵,海拔一般在300-600米之间。都昌县大小山岭308座,其中在鄱阳湖中岛屿32座。海拔300米以上山岭有:卸衣山(382米)、双尖(436米)、纱帽尖(411.6米)、棺材山(457米)、蕨箕岭(452米)、癞痢尖(377米)、龙山尖(320米)、英公尖(383.6米)、望晓岭(375米)、大凸尖(367米)、龙王殿(397.5米)、马鞍颈(391米)、黄金山(331米)、燕墩岩(583米)、天地凸(511米)、三尖源(647.3米)、鹅公凸(571.6米)、界乱(390米)、鹦鹉咀(365米)、虎山洲(468米)、石门山(460米)、白石人(546米)、黄土图(583米)、黄家尖(364米)、打马岭(582米)、长岭(473米)、莲花心(446.8米)、大宝山(405米)、苏山(384.7米)、大山(326米)、杨岭(328米)、乌石尖(312米)、鸣山(324米)、石头冲(373米)、王竹尖(364米)、周公山(375米)、马鞍坳(308米)、石凿岭(323.5米)、九龙包(323.5米)、牛石岭(323.5米)、云石庵(362米)、狮子山(315.8米)、阳储山(463.4米)、野猪岭(313米)、吉阳岭(304米)。怀玉山脉余支武山余脉,由彭泽蜿蜒至湖口县境内,同另外3个低矮山系在湖口全境形成4条支脉。武山支脉始于湖口、彭泽、都昌、鄱阳4县交界处,在湖口境内的武山六峰675.1米,余脉包括长岭、狮子山、恩山、殷山、马迹岭、花尖山。屏峰螺丝山支脉:东起高桥、西至鄱阳湖,并至湖口县城,南与都昌交界,主峰佛台岭190米。横山支脉:东起武山、南至需山,主峰249米。陪湖台山支脉南起鄱阳湖畔,北接彭湖公路,东濒黄茅潭,西临长江,余脉包括潭山、梅兰山,主峰台山286米。

第二节河流一、修河修河干流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古称建昌江、于延水,又名修水、修江,得名于修远悠长之意。地处北纬28023'_2g032’、东经1 13。56’-116001'之间,流域面积14797平方千米,全长419千米,河道平均坡降0.46‰。流域西高东低,东西长、南北窄,形似芭蕉叶。涉及九江市修水、武宁、永修、瑞昌,宜春市铜鼓、奉新、靖安、宜丰、高安,南昌市安义、新建3市11县(市)。流域东临鄱阳湖;南隔九岭山主脉与锦江毗邻:西以黄龙山、大围山为分水岭,与湖北省陆水和湖南省泪罗江相依;北以幕阜山脉为界,与湖北省富水水系和长江干流相邻。修河发源于铜鼓县高桥乡叶家山,即九岭山脉大围山西北麓。干流流经铜鼓、修水、武宁、永修县,河口为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干流自西向东穿行于九岭山与幕阜山之间,各支流发育于两大山系之申,右岸较左岸发达,较大的支流多位于干流右岸九岭山脉之中。中上游群峰林立,河谷纵深,多峡谷、嶂谷,以中山、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下游为低丘和鄱阳湖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水流纵横。流域内中低山占15%,丘陵占480-/0,台地平原占370-/0。源头至抱子石水库为上游段,河段长177千米。其中东津水河长133千米,流域面积1137平方千米。铜鼓县境内东津水又称金沙河、西河。过抱子石水库至柘林水库坝址间为中游段,河段长157千米。柘林水库至河口为下游段,河段长约85千米。于永修县虬津镇穿过105国道公路大桥继续流向东南进入较复杂的水网区。流至艾城镇干流一分为二,南支(主流)继续向东南奔涂家埠镇而去,北支称杨柳津河,向东转往东北,一部分流经蚌湖汇人鄱阳湖,另一部分经王家河于涂家埠镇下游流回修河干流。干流在涂家埠镇上游约800米处右岸纳最大支流潦河。两河汇合后流向改变,由东南转向东北,在永修县吴城镇汇入鄱阳湖。

渣津河修河上游左岸一级支流。流域地理位置处北纬28。48,_2g014'、东经1 13056’-114021'之间,水系发达呈树状。南部与湖南省汩罗江水系相邻,西北部隔幕阜山山脉与湖北省陆水水泵毗邻,东靠修水干、支流。发源于修水县白岭镇黄龙山东麓,干流流经白岭、全丰、古市、渣津、马坳5镇,流域面积952平方千米,河长71.5千米,主河道纵比降3.20‰。

武宁水修河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又称山口水,铜鼓县境内俗称定江河,下游又称山漫河。流域呈三角形状,涉及铜鼓、修水2县。西、北邻修河干流,南毗锦江上游支流,东邻安溪水。发源于铜鼓县九岭山脉之大围山七星岭东麓龙须洞,干流流经铜鼓县排埠、永宁、三都、大塅及修水县山口、漫江、征村、义宁等乡(镇),流域面积1735平方千米,主河长130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 .60。

北岸水修河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又称溪口水、百菖水。呈扇形,在修水县境内。东临杭口水,西毗杨津水,北隔幕阜山脉与湖北省陆水水系相邻,南人修河干流。发源于修水县幕阜山脉三界尖南麓,干流自北向南流经港口、溪口、西港3镇,流域面积478平方千米,主河长61.4千米,主河道纵比降3.06‰。

安溪水修河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又名安平水、黄沙河、黄港河。呈不规则长方形,在修水县境内。东南邻潦河,西南毗武宁水,西北为修河干流,东北靠洋湖港水。发源于靖安、奉新与修水3县交界之九岭山脉九云岭西麓,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黄港、黄沙、义宁3镇。流域面积516平方千米,主河长65.5千米,主河道纵比降5.31‰。

船滩水修河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又称船滩河,状如扇形。流域在武宁县境内,东临大源水,西毗杭口水,北隔幕阜山与湖北省富水相邻,南临修河干流。发源于武宁县幕阜山脉太阳山老鸦尖西南麓,干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船滩、三都等镇。流域面积442平方千米,主河长39.3千米,主河道纵比降7.74‰。

二、潦河潦河干流修河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古称缭河,《水经注》称潦水,又名上潦水、奉新江、冯水、海昏江。流域处北纬28031’-29。08 7、东经110。43'-115053'之间。流域面积4380平方千米,主河长166千米。呈东西长、南北短的四边形。流域涉及宜春、南昌、九江3市的奉新、靖安、宜丰、高安、安义、沔里、新建、永修等县(市、区)。东部与赣江及乌沙河、流湖水相邻,南部与锦江相望,西、北与修河干流分界。发源于宜丰县北部九岭山脉东南麓的找桥,流向上游自西向东,中下游自西南向东北。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依次为中低山区、丘陵和冲积平原。上游处九岭山脉,下游为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偶有红层丘陵分布,接鄱阳湖平原,于永修县城西涂家埠镇上游注入修河。

龙安河潦河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又称滩溪水,上游(燕山分场境内)称受安河,呈=三角形状。流域涉及永修县和安义县,北邻蔡溪河,西、南毗北潦河,东人潦河干流。发源于九岭山东部余脉永修县云山大湖坪南麓,干流自西向东流经永修县云山垦殖场、滩溪镇、立新乡。流域面积305平方于米,主河长 53.7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67‰。

三、鄱阳湖其他水系博阳河旧志称其上游为“西河”,下游为“大河”。涉及德安、九江、星子县、瑞昌市和庐山区,东临鄱阳湖,西、南毗修河,北部与长河、乐园河相依。发源于瑞昌市南义镇和平山南麓易家垅,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瑞昌、德安、共青城等市(县)。流域面积1220平方千米,主河长93.5千米,主河道纵比降0.784‰。流域上游多低山峡谷,中下游以丘陵平原为主。

土塘水流域在都昌县境内,东、北邻漳田河,西毗徐埠港,南临鄱阳湖。发源于都昌县武山山脉黄土凸南麓,干流自北向南流经蔡岭、鸣山、土塘等乡(镇)。流域面积257平方千米,全长33.4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00‰。

徐埠港又称曹便港。流域在都昌县境内,东、南邻土塘水,西南接薪妙湖,西临鄱阳湖,北毗南北港水系,发源于彭泽、都昌两县交界处武山山脉南麓红光林场,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蔡岭、徐埠、汪墩等乡(镇)。流域面积231平方千米,主河长37.7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33‰。

西河又名漳田河、龙泉河、龙口河,《鄱阳县志》称石门小港。直人鄱阳湖河流。流域地处鄱阳湖区,地理位置在北纬2g018'_29038’、东经116030’-116050’之间,流域面积2072平方千米(江西省外流域面积991平方千米),流域涉及安徽省东至县与鄱阳、彭泽、都昌县。西邻土塘水,北毗尧渡河、浪溪水,东邻潼津河,南毗鄱阳湖。发源于安徽省东至县大王尖,干流流经东至县与鄱阳县,主河道长103千米,主河道纵比降0.728%。。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上中游为山区,下游为低丘平原。洪水期易发生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其中下游境内流域面积290平方千米,涉及都昌、彭泽2县,其中都昌县39平方千米,彭泽县251平方千米。区内无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鄱阳县响水河的河源部分位于彭泽县境内,当地称杨梓河。四、长江长江干流市域北境界河(也是江西省际界河),于瑞昌市黄金乡下巢湖的帅山入境,沿途流经瑞昌市、九江县、浔阳区、庐山区,会鄱阳湖于湖口,再经湖口县,至彭泽县马当镇下线湾出境,流人安徽省境。市行政区域岸线长152千米。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属九江市管辖的江面约166平方千米。河宽水深,水产丰富。

乐园河长江流域富水支流朝阳河干流上游在江西省境内的部分河段,又称龙港河。位于瑞昌市西北部。东、北邻长河流域,南毗修河支流南义水、横路水,西靠湖北省的富水干流。发源于瑞昌市乐园乡茶辽村石桥塘,干流流经乐园乡、肇陈镇。流域面积309平方千米,主河长40.9千米,主河道纵比降4.06%0。流域中上游地势为平行对峙的低山,下游为丘陵,多处展现奇异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较多,奇异多姿。地下暗河较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长河长江中游下段右岸一级支流,上中游又称乌石港(河),下游称长河。流域涉及瑞昌市、九江县。东临赛城湖,南毗博阳河,西依湖北省的富水,北与赤湖及湖北省网湖流域相邻,发源于瑞吕市花园乡茅竹村麦田垅。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瑞昌市、九江县。流域面积703平方千米,主河长73.4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 .57‰,呈长条形状。

沙河为八里湖最大的人湖河流,源自庐山仰天坪北风口顶,流域面积180平方千米,主河长21.9千米,为典型的扇形流域。河水主要为庐山山南坡面汇流,另一部分来自九江县岷山山区,两股水汇于九江县城沙河街镇,北流至九江县青山咀处注入八里湖。

太平河长江下游上段右岸一级支流,又称太平港。流域涉及湖口县、彭泽县,东、南邻响水河,西毗鄱阳湖子湖南北港流域,呈长方形分布。发源于怀玉山余脉彭泽县境内武山北麓,干流自南向北流经彭泽县天红镇、太平关乡,于太平关乡毕家渡注入芳湖,后经芳湖调蓄后汇人长江。流域面积264平方千米,主河长34.2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49‰。

东升水长江下游上段右岸一级支流,又称东升河、新桥河。流域呈葫芦状,彭泽县境内,东邻浪溪水,南毗漳田河,西靠芳湖,北临太泊湖,发源于彭泽县上十岭垦殖场邱家垄,干流流经东升、黄花2镇,于马当镇金山村黄山脚下汇入长江。流域面积277平方千米,主河长39.2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36‰。

浪溪水长江下游上段右岸一级支流,又称滚溪港、滚溪河。流域东南邻漳田河,西毗东升水,北靠太泊湖,发源于彭泽县浩山乡海形村堰上施家,干流流经浩山、滚溪、马肖等乡(镇),在马当镇亭子坳进入太泊湖,后经太泊湖汇入长江,另一部分经麻山渠汇人长江。流域面积241平方千米,主河长45.5千米,主河道纵比降3 .50‰。

五、汩水支流洞庭湖水系湘江二级支流、汩罗江一级支流,江西境内称渎水,又称大桥河。

渎水东邻修水支流东港水,北毗渣津水,西、南入泪罗江,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与江西省修水县交界处幕阜山脉之黄龙山东南麓黄龙寺顶,干流流经江西省修水县、湖南省平江县。流域面积275平方千米,主河长32.8千米,主河道纵比降3.51%0。流域处于幕阜山与九岭山脉西部交界处的峡谷之间,地貌特征以中度侵蚀碎屑岩低山、丘陵为主。土壤多见山地灌丛草甸土和红壤土。生态环境脆弱,植被单一。

第三节湖泊一、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彭湖,为中国最大淡水湖。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因水域扩展到鄱阳县境内,隋代始称鄱阳湖。湖泊成因系中生代末期燕山运动断裂而形成地堑性湖盆,属新构造断陷湖泊。鄱阳湖的形成发展经历漫长过程。现代鄱阳湖是古“彭蠡”逐渐南迁扩张的结果。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记载古长江河道上的彭蠡泽,古长江穿泽而过,当时湖口地区是“彭蠡泽”的南部边界。至汉代长江主泓逐渐形成,江道南北两侧的洪泛盆地逐渐发育成为河漫湖,南侧的河漫湖就是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所称的湖口附近的“彭蠡泽”。三国以后因湖水扩展到今星子县附近的官亭庙,彭蠡泽又称“宫亭湖”。至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时,彭蠡湖水域已经扩展到今松门山附近。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邬阳平原,随着湖水不断南侵,湖盆地内的鄹阳县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郫阳浮都昌、沉海昏浮吴城”之说。隋代彭蠡湖向南扩展到今鄱阳县鄱阳山,始称鄱阳湖。唐、宋、元继续南侵扩展,至元末明初鄱阳湖已扩展为水域浩瀚的大湖。明、清以来水域的扩展趋势并未终止,今鄱阳湖南部湖岸沿线伸人陆地的大量港汊,就是湖域扩展的产物。鄱阳湖水域辽阔,地理位置在北纬28024,_2g046'、东经115049’-116046’之间。其水域、湖滩洲地,分别隶属于沿湖11个县(区),东为湖口、都昌、鄱阳3县,南为余干、进贤、南昌、新建4县,西为永修、共青城、星子3县(市),西北为九江市庐山区。鄱阳湖汇纳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5大河以及博阳河、漳田河、清丰山溪、潼津河等河流来水,各河来水经鄱阳湖调蓄后,于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千米,正常水面面积3900平方千米,年平均吞吐量1480亿立方米,是黄河的3倍。鄱阳湖在九江境内面积达2346平方千米,占鄱阳湖总面积三分之二。鄱阳湖是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高水湖相,低水河相,具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形态。进入汛期,五河洪水入湖,湖水漫滩,湖面扩大,碧波荡漾,茫茫无际;冬春枯水季节,湖水落槽,湖滩显露,湖面缩小,比降增大,流速加快,与河道无异。洪、枯水期的湖泊面积、容积相差极大,湖口水文站水位22.59米时,相应面积5100平方千米(含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4个分蓄洪区面积),容积365亿立方米。湖口水文站水位5.83米时,面积146平方千米,容积4.5亿立方米。湖面似葫芦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浅,为主湖体;北部窄深,为人江水道区。湖南北最长173千米,东西最宽74千米,最窄处2.8千米,平均宽18.6千米,平均水深7.38米,岸线长1200千米。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湖底高程由12米降至湖口1米。湖中有25处共41个岛屿,总面积103平方千米,岛屿率为2.3%。鄱阳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春雨梅雨明显,夏秋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偶有台风侵袭。多年平均气温16.5-17.80C,7月份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30。C,极端最高气温40.5C;1月份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1.9℃。

鄱阳湖有部分水面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兴修水利围堵切割形成一些湖中湖,境内面积较大者有寺下湖、新妙湖、南北港等。

寺下湖,位于星子县蛟塘镇,系1966年于星子县境鄱阳湖子湖蚌湖西北部田埠咀和土牛之间建起大坝,隔断湖汊而形成,面积7平方千米。北部有发源于庐山南麓星子县诸多溪流:东部季节性地与鄱阳湖贯通,顺逆无定;南部与沙嘴湖分分合合;西部主要承接南湖、西汉湖、牛轭湖的来水。湖区及周边水禽鸟类众多,多数为候鸟。湖区被省政府列为鄱阳湖蚌河省级保护区,1988年被列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

新妙湖,旧称北庙湖,位于都昌县西部。原是鄱阳湖东北岸大湖汊,1960年开始堵汊,1962年建成大坝,江西省省长邵式平见长堤横贯,湖光浩渺,提笔书写“新妙大坝”,新妙湖由此得名。新妙湖西、北邻鄱阳湖,南毗矶山湖,东接徐埠港。除承接徐埠港之水,还有汪墩水(流域面积34.7平方千米)汇人,总集水面积433平方千米。水位16米(吴淞基面)时,水面面积36平方千米,湖底平坦,相应蓄水量℃000万立方米。湖区地势低洼,四周以丘陵为主,由低及高,构成层状环形地貌。湖周村落棋布,湖汊较多。渔业水产养殖面积2214公顷,精养水面66.7公顷,以鲢鱼、鳙鱼、彭泽鲫、青鱼为主,特色水产有河蟹、青虾、珍珠养殖。鄱阳湖水位低于21.71米时,保护内湖3.5万人和3473公顷农田免受洪灾。同时可减轻湖区血吸虫病威胁,有蓄水抗旱、水产养殖等多种效益。1998年大洪水后,国家提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方针,新妙湖坝改为“单退湖圩”,正常水位时挡水防洪,超标准洪水时为鄱阳湖的蓄洪区。

南北港,位于湖口县西部,北隔湖口县城双钟镇与长江相邻,南为徐埠港,东靠太平河,西与鄱阳湖仅一堤之隔。原为鄱阳湖北部湖区东北岸两湖汊,由南港口和北港湖两水域组成。1966年在北港南垅湾与南湖叶家滩之间修建大堤,将两湖汊连成一体,形成固定湖泊,始称南北港。人湖主要河流有张青水(流域面积62.3平方千米)和五里水(流域面积87.5平方千米),总集水面积276平方千米。湖水位17.8米时(吴淞基面),水面面积23.33平方千米,相应容积8700万立方米。湖底平坦,中心区湖底高程12.5米,最大水深10.2米。南北港圩兼有防洪、抗旱、灭螺、养殖等多种功能,保护区面积4600公顷,防洪效益惠及7个乡(镇),保护人口3万余人、农田3353公顷,消灭有螺湖田、湖滩近千公顷。原属鄱阳湖重点堤防工程.1998年大洪水后改为“退田还湖”单退湖圩。圩堤保证水位21.68米,外湖水位高于此值时,则弃堤蓄洪,南北港与鄱阳湖融为一体。

二、其他通江湖泊赤湖属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水系,湖中有青竹墩,相传为赤松子羽化登仙之地,故得名“赤湖”。赤湖原为江河冲积后的沼泽区,后经筑堤围垦形成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赤湖处瑞昌市与九江县结合部,地理位置在北纬29。44’_2g050’、东经115037'-1150457之间。涉及瑞昌市武蛟、白杨、流庄乡、码头镇,九江县港口街和永安、城子镇。东、北部隔赤心堤、梁公堤与长江相邻,南与长河相毗,西与湖北省网湖流域相邻。主要接纳南阳河、白杨水、黄桥水,此外还有20余条小溪、泉水,总集水面积355平方千米。湖周湖汊众多,湖中有许家洲、陈家洲、汤家洲等大小岛屿,如指形探出,形成里湖(朱湖)、灌湖、雷家湖、上菊湖、黄泥旦、李家汊、外塞、蓼湖、龙江湖等诸多湖汊,故有“庐山九十九个洼,赤湖九十九个汊”之说。水位16米(吴淞基面)时,水面面积68.95平方千米,蓄水量2.0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米,最大水深7米。岸线总长36千米。湖区多年平均水位15.2米,历年最高水位19.30米(1999年)。赤湖过去依靠涵洞通江排涝和泄流,1956年冬在长江边彭湾村开挖550米引水渠,新建2孔3.5米x3.5米赤湖闸,使湖水直人长江,1996年于老闸下游480米处易址重建新闸,设计排水流量120立方米/秒,2001年1月竣工。

赛城湖赛城湖原名赛湖,属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水系,属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原为江河冲积沼泽,后经修堤围垦形成固定湖泊。湖泊紧邻九江市区西郊,涉及九江县、瑞昌市殁浔阳区3县(市、区)。人湖河流主要为长河和发源于湖区南部的大岷山坡面河流,总集水面积991平方千米。湖东隔八赛隔堤与八里湖相邻,南毗博阳河,北隔永安堤与长江相邻,西与赤湖相依。地理位置处北纬2g039'_2g043’、东经1 15。45'-115。56’之间,包括大、小城门湖,牧湖、长港湖、雪湖、船头湖等16个湖泊。1958年将赛湖与大、小城门湖合称赛城湖。湖泊东自八赛隔堤,西至瑞昌市城郭,东西长约15千米,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750米。1953年以前湖区面积达127平方千米,为长江蓄洪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筑堤围垦,修建大小圩堤25座,使湖水面积大幅减少,水位20米(吴淞基面)时水面面积53.6平方千米,蓄水量2.33亿立方米。湖水位年际变化15.5-20米,岸线长54千米。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省道304、303及县级公路沿湖穿行。2004年水体透明度0.33米,水质低于Ⅲ类地表水标准,主要为总磷和总氮超标。历史上赛城湖与八里湖两湖相通,湖水经南浔铁路桥入八里湖,再通过九江市区内龙开河注入长江。1970年赛城湖、八里湖分治,在南浔铁路桥西附近筑起八赛隔堤,井在赛城湖距长江最近地段阎家渡开河兴建5孔大闸,湖水通过该闸直入长江。1998年大洪水后,拆除老闸重建,2001年年底5孔5x7米新闸竣工,设计最大泄洪流量1060立方米/秒,减轻内涝威胁。

八里湖又称七里湖,属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水系,与七里湖、蛟滩湖水面贯为一体。湖泊位于九江市区两部,涉及浔阳区、庐山区和九江县。湖区地理位置处北纬2g037.6' _2g042.2'、东经115。53.4' -115。57.2’之间。流域东邻鄱阳湖,南毗博阳河,西靠赛城湖,北毗长江。湖区主要承接庐山西北面沙河、十里水等支流坡面汇流,总集水面积273平方千米。正常水位17.5米(吴淞基面)时水面面积约17平方千米,水位20米时水面面积22.3平方千米,水位22米时水面面积27平方千米,相应蓄水量1.54亿立方米。湖底较平坦,最低点高程14.5米左右。湖区南北长、东西窄,呈不规则分布,岸线总长29千米。湖区近山、近江、近城,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2005年水体年平均pH值8,水质超Ⅲ类地表水标准,主要为总氮、氨氮超标,属富营养化水质。历史上八里湖与赛城湖相互贯通,湖水经龙开河注入长江。1970年建成八赛隔堤和赛城湖闸后,两湖分离,八里湖水经龙开河注入长江。1994年填平龙开河,在阎家渡开河建泄洪闸,湖水改道新开河经泄洪闸汇入长江。湖区交通便利,京九铁路横跨湖面,福银高速公路临湖穿行,九江城区道路直通湖畔,胜利大道以湖心岛为起点通向市区。流域内庐山地区多次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2005年“泰利”台风造成山洪泥石流,使主要人湖河道多处淤塞,河堤冲毁。

甘棠湖、南湖 两湖原为一湖,古名景星湖,俗称南湖。东有白水湖,西有八里湖,北通长江。唐长庆二年(822)春,江州刺史李渤为方便行人,于湖上筑堤约千米,将湖一分为二,堤上筑石拱桥,两湖相通。后人为纪念李渤贤德,称西北侧为甘棠湖,东南部仍为南湖,堤为“李公”堤。两湖除承接湖周城区径流外,另一部分入湖水量来自城东南丘陵地区坡面汇流,总集水面积15.35平方千米。湖底高程14-15米(吴淞基面),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水面面积1.22平方千米,蓄水量390万立方米;设计最低水位16.5米,最高限制水位19米。甘棠湖呈不规则四边形,最长处1.3千米,宽600米。而南湖形似巴掌,最长处1.8千米,窄处450米。甘棠湖至长江最短距离300米,湖水旧时可由湓浦港流入长江,此港于19世纪在英租界内被填没后,改经龙开河排入长江。1994年龙开河填平后,湖水由龙开河地下管道排入长江。龙开河地下管道为2x2米箱涵,设计过水能力8立方米/秒。汛期关闸则由河口泵站抽排,泵站装机6x155千瓦。20世纪80年代以前,湖区水质优良,湖中鱼儿欢跳,游船如织,夏天更是九江市民游泳、消暑的好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湖周边建设大量住宅区,湖水受到污染。1994年龙开河填平后,甘棠湖成为一潭死水,水质变成劣V类。进入21世纪,采取多项改造措施,清淤截污,引水循环,2005年年末综合污染指数由2000年18.03下降到10.67。2007年,重新引来八里湖水,使水质状态进一步好转。

芳湖 芳湖为上、下芳湖及刘芝湖之总称,位于彭泽县城西南,属长江干流下游上段右岸水系,系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湖水经芙蓉河过芙蓉闸注入长江。流域涉及彭泽县芙蓉农场和芙蓉墩镇、黄岭乡、太平关乡、定山镇,总集水面积516平方千米。湖区多年平均水位17.50米(吴淞基面)时水面面积14.3平方于米,蓄水量3580万立方米,岸线总长59千米。1998年大洪水后重建芙蓉闸,新闸6孔,过水流量460立方米/秒。湖东北部称下芳湖,汇集湖泊上游来水导人长江:南部称上芳湖。湖区同垦开发程度较高;西部湖面又称刘芝湖,上游主要承接西南部太平河来水,湖水通过渠道直接汇人下芳湖,上下芳湖间以堤坝为界,两湖通过桐子山下公路桥涵相通。湖泊水质含钙量达22.09毫克/升,有利于河蚌珍珠养殖。2004年水质为Ⅲ类地表水标准。

太泊湖位于省东北部与安徽省西南部交界处,属长江干流下游上段右岸水系,为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湖区涉及江西省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湖水经跃进村、八亩田、香口3处涵闸排入长江。流域内主要河流为浪溪水,总集水面积379平方千米,湖水位15.5米(吴淞基面)时湖面积25.7平方千米,蓄水5140万立方米。湖岸线长23.55千米。湖周为平原、湖沼地貌,地层结构以第四纪冲积、河湖积为主,水稻土土壤。全湖被10座内湖堤分割为东、西、中、下4个湖区,东、西、中湖区以种植为主,属彭泽县产粮基地,下湖区为水产养殖区,特色水产有彭泽鲫、螃蟹、黄鳝等。2004年水质为Ⅲ类地表水标准。太泊湖原为天然湖泊,地势低洼,易受江水倒灌,仅靠涵闸控制,无排涝泵站,且为血吸虫病重灾区。1992-1995年进行第二次综合治理,将西部部分河流改道直排长江,治理后湖泊集水面积减少278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