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概述】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经117°01′-117°42′,北纬29°09′-29°56′。东邻婺源县,西毗波阳县,南接乐平县和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

浮梁县始称新平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建置。后“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而更名浮梁县。1960年9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浮梁县建制,并入景德镇市。1971年1月,在原浮梁地域上设立景东、景西两个市区辖区。1980年4月改称鹅湖区、蛟潭区。1988年11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复,撤销鹅湖、蛟潭两区,恢复浮梁县。同年12月14日,成立“浮梁县筹建领导小组”,次年7月,选举产生了中共浮梁县第三届委员会。8月选举产生了浮梁县第四届人民政府。

全县共辖19个乡,4个镇,4个垦殖场,213个村委会,1635个村民小组。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总人口26.93万人,非农业人口4.8万人。汉族26.9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6人。占全县人口的0.07%,男性14.282万人,女性12.65万人。县境东西最大距离为6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为66公里。政区面积为294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7人。

境域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度,1月平均气温4.6度,7月平均气温28.7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0.9度,极端最高气温为40.8度。年平均降水量1752.7毫米,年最低降水量为1126.4毫米,年最高降水量达2673.6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84天。

昌江是境内主河,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境域,在波阳县姚公渡流入鄱阳湖。境内流程约80公里,河宽一般在150米左右,平均坡度0.786‰,水运方便,素有“昌江通衢”之称,是古代浮梁陶瓷生产和运输的生命线。

县域矿产丰富。已探明的就有4类30余种,如铁、银、金、钨、高岭土、长石、石英、萤石、大理石等。其中,黄金、高岭土、萤石、大理石、煤储量较为丰富。境域有银杏、香榧等珍贵的植物。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2500万元,国民收入3943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1104万元,工业总产值26004万元,农业总产值25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4元,种植业以粮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茶、芝麻、油菜、柑桔等。食用菌有香菇、木耳等。是国家“浮红”茶、商品粮、速生丰产林和省“蚕桑工程”生产基地。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木竹加工、食品、采矿、建材、陶瓷、机电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木材厂、“景岛”啤酒厂、鹅湖面砖厂、天宝大理石厂、绍洪酒厂、臧湾金矿、国营真空开关厂为县属骨干企业。

县内交通十分便利。皖赣铁路、206国道由南向北纵贯腹地。将扩建为国家二级机场的罗家机场离县城仅6公里。境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著名的高岭古矿遗址,黄泥头古瓷窑遗址;有宋代红塔、明代汪明宠住宅、王仲舒祠堂和清代县衙;有中国工农红军赣北特委会、小源暴动、陈毅瑶里改编旧址;还有宝石、诸仙洞、万寿山摩崖和高山瀑布等一大批风景胜地。

浮梁县恢复后,经过领导和专家们的分析论证,新的县城设在离老县城(旧城)6公里,离景德镇市区7公里的大石口一带,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期实施”的原则,编制了《浮梁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将县建设分为两期。近期(到2000年),县城人口预计3万人左右,用地4.5万平方公里。远期(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8万,用地12平方公里。县城总体分为居住生活、商业服务、行政经济、工业生产、文化旅游五大区。把县城建成开放型、园林式、具有浮梁特色的瓷都卫星城。

复县四年来,县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累计投资3415万元,竣工房屋82幢,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实际完成8.8万平方米,铺筑水泥路面3万平方米,拓宽路基6万平方米,浮梁大道、浮梁大桥竣工通车,县城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已投入使用,县城200门自动程控直拨电话开通,2000门程控直拨电话已经省计委批准立项,自来水厂一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1992年,是浮梁县复县四周年,和复县前的1988年相比主要经济指标有了明显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2500万元,比1988年增长80.22%,平均每年递增15.9%;国民收入39438万元,比1988年增长78.99%,平均每年递增15.65%;工

农业总产值51104万元,比1988年增长45.32%,平均每年递增9.78%;农民人均纯收入834元,比1988年增长36.72%,平均每年递增8.14%;4年共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33万元,其他各级综合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冯云龙)

【中共浮梁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中共浮梁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92年12月16至19日在县工人文化中心召开。大会代表262名,其中女性代表26名,占9.9%。各级领导干部112名,占42.7%,各条战线专业技术人员18名,占6.9%,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82名,占31.3%,退居二线的老党员、老干部6名,占2.3%。55岁以下的240名,占91.6%。中专以上文化的102名,占38.9%。会上,林以铎代表中共浮梁县第三届委员会作题为《加强党的领导,加快改革开放,为振兴浮梁、提前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时连章作题为《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努力加强全县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两个《报告》的决议。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先差额预选后等额选举的方式和程序,选举产生了中共浮梁县第四次委员会委员31名,候补委员5名,中共浮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5名。

12月19日下午,中共浮梁县第四届委员会和中共浮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分别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中共浮梁县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选举结果:林以铎当选为县委书记;范希贤、周华保、蔡慈旺当选为县委副书记;范希贤、周华保、蔡慈旺、冯干勤、金宜鹄、江国兴、凌长松、黄步荣当选为县委常委。同时,金火桂当选为纪委书记陈松云、程光年当选为纪委副书记,徐胜阳、傅梦珠、张春荣当选为纪委常委。大会是在恢复浮梁县四周年之际召开的,自始至终洋溢着团结、祥和的气氛。(冯云龙)

浮梁县六套班子主要成员名单

中共浮梁县委员会:

书记:马博维(至1992年7月) 林以铎(1992年7月任)

副书记:范希贤 周华保 蔡慈旺

常委:冯干勤 孙福修(至1992年10月) 金宜鹄(1992年10月任) 江国兴 凌长松

黄宝珍(至1992年10月) 黄步荣(1992年12月任)

浮梁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曹新久

副主任:谢乔夫 王江青 戴杨柳 汪树盛 金天键

浮梁县人民政府:

县长:周华保

副县长:孙福修(至1992年10月) 金宜鹄(1992年10月任) 张秧田 王学忠 陈齐达 陈松和 曹春娥

政协浮梁县委员会:

主席:张纳容

副主席:舒怀仁 向旺生 张兢波 高回春 杨桂发

中共浮梁县

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时连章(至1992年12月) 金火桂(1992年12月任)

浮梁县人民武装部:

政委:江国兴

部长:万军(至1992年4月) 吴长根(1992年7月任)

浮梁县人民法院:

院长:徐哲蝓

浮梁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李煌

【“一上一下一开展”的基本思路】 1991年7月22~25日,中共浮梁县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县委礼堂召开。中心议题是“一下一下一开发”(乡镇企业效益要上,人口出生率要下,打好农业开发总体战)。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委员,侯补委员,六套班子党组成员,各乡镇场党委书记及县直属单位的党员负责人200余人。会上,县委书记马博维作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更大的胆略和气魄抓好“一上一下一开发”》的报告。《报告》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回顾了1991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下半年工作基本思路。在这次会上时连章同志还作了《以良好的党风保证县委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促进我县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的讲话。范希贤同志作会议小结,周华保同志还根据“一上一下一开发”的基本思路布置了工作。(冯云龙)

浮梁县第三次、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 县第三次人民代表会议于1991年4月1~4日在新县城(大石口)举行。会议代表185人,列席代表88人。会议听取和审议周华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浮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听取和审议刘模曾所作的浮梁县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审查批准县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听取和审议王良绍良所作浮梁县1990年财政决算和199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县1990年财政决算和1991年财政预算;听取和审议谢乔夫所作《浮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徐哲蝓所作《浮梁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李煌所作《浮梁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就上述报告分别作出相应的决议。会议还补选了张秧田为浮梁县第四届人民政府副县长。会议期间,代表们还视察浮梁大桥、浮梁大道、35000伏输变电站、自来水厂、教育电视台等。

第四次会议于1992年4月22~25日在县城举行。会议代表185人,列席代表108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周华保所作的《浮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刘模曾《浮梁县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浮梁县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听取和审议王绍良所作《浮梁县1991年财政决算和199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浮梁县1991年财政决算和1992年财政预算;》听取和审议谢乔夫所作《浮梁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徐哲蝓所作《浮梁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李煌所作《浮梁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还选举了65名景德镇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补选曹春娥为浮梁县第四届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曹新久、马博维分别在大会预备会和大会预备会党员会上作了讲话。(冯云龙)

【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 1991~1992年县人民政府共召开41次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处理城建、供电、经济开发、农、林、茶、桑四大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保证了县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冯云龙)

【政协浮梁县第三次、第四次全体会议】 政协浮梁县第三次会议于1991年4月1~4日在浮梁新县城举行。出席本届会议的政协委员136名,特邀代表37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舒怀仁作的政协浮梁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了杨桂发作的《关于提案情况和审查意见的报告》。范希贤代表中共浮梁县委作题为《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为振兴浮梁经济作出新贡献》的报告。会议就有关报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会议还表彰了1990年度政协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张纳容致闭幕词,与会代表还列席了县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四次会议于1992年4月22~24日在浮梁新县城举行。出席本届会议委员136名,特邀代表36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舒怀仁所作的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了杨桂发作的《关于首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汇报》;听取了张兢波所作的《关于提案情况和审查意见的报告》。范希贤代表中共浮梁县委作报告。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朱灶开到会并讲了话,向旺生致闭幕词。会议还通过了《选举办法》。(冯云龙)

【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见实效】 1991~1992年,县统战工作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桥梁作用,成效显著。其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发挥党外人事、政协委员在发展瘦肉型猪出口创汇。台属石善逵维护群众利益,挽救稻种损失数万元。洪源乡严冬林积极兴办企业,办好兽医站服务群众,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食用菌站的黄国武为发展推广食用菌到处奔波,为改变“空壳村”经济面貌贡献了力量;二是通过海外联谊,为“三引进”牵线搭桥。到1991年底,全县共接受“三胞”捐赠公益事业款26500元。创办合资企业,利发海绵有限公司一个。(王彦玲)

【县老干部工作生机勃勃】 1992年5月,为了方便和丰富老干部政治、文化生活,县老干部局分别成立何家桥、凤凰山、蛟潭镇、鹅湖镇四个老年党支部。各支部都设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购置一些娱乐用品,订购各种报刊杂志。老同志在一起学习、讨论上级文件和中央决策,有组织地进行娱乐活动。各老年支部都有专职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工作,并定期向县委老干部局汇报工作。他们还成立了“老年粮贸股份有限公司”。(于秀琪)

【县委党史工作成绩斐然】 1991年7~9月,县党史办积极开展征集烈士资料工作。全办人员分赴瑶里、金竹山、蛟潭、兴田、峙滩、寿安、江村、储田、经公桥、勒功等十几个乡(镇)、23个村委会,采访老红军,苏区老干部和老人30余人,共征集到各种党史资料12万余字。编写出英烈人物传略6篇,其中《朱裕新》、《胡培松》传略已上报省烈士纪念堂和市委党史办。

1992年6月,党史办组成两个编写剿匪专文小组,一组赴经公桥、西湖、勒功等乡镇和安徽省东至县进行调访征集资料;另一组赴市档案馆、文史委查阅、复印资料、并邀请解放初期曾在浮梁县公安局工作过的老同志葛宝安来回忆当年剿匪的史实。8月底,《浮梁山区剿匪记》,《浮东残匪迫降记》两篇专稿,上报省党史委。

(方建文)

【县交警大队协助无锡破大案】 1992年1月24日傍晚6时许,县交警大队蛟潭分队接到群众报案,在206国道蛟潭镇菜花桥地段通往桃花坞村的简易公路边,有一辆果绿色的小轿车,大小灯都亮着,已停放两天两夜无人过问。于是,分队的同志立即驱车赶赴实地进行勘察。

在现场发现该车的右边前后车门均已刮擦,前车门已严重变形,车内坐椅套布上有血迹,车头钻进了一灌木丛,车尾外露,没有牌照。在倒车时意外地发现该车的前保险杠上有一块江苏04/95111的车牌照,分队交警将小车开回分队的车库里保管。第二天上午,交警大队派员赶到分队处理此事,发现驾驶室的工具箱内有一本写着宗金平姓名的液化气供应证,后工具箱内发现了另一块牌照即该车上拆下来的后牌照,还有一件黑色山羊皮男式上衣。联系到群众的反映和现场勘察情况,认为这不是一起交通事故,而可能是一起大的刑事案子,因此立即给省交警总队发了电传。几天后,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派出了两位刑侦人员来浮梁,根据县交警大队蛟潭支队提供的大量情报和证据,经过进一步的实地勘察,无锡市公安局很快就在安徽省宁国县狮桥镇公路排水沟涵洞里找到了被害的宗金平的尸体,一场特大劫车杀人案件真相大白。(韩绵生)

【县木材厂刨花板技改项目通过外商评估】 1992年2月26~27日,芬兰政府开发署评估团对景德镇木材厂引进芬兰刨花板设备项目进行了评估,该项目共投资4024万元,其中引进芬兰政府无息贷款2969.13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刨花板1.8万平方米。评估团通过对国家产业政策,浮梁县资源状况以及项目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评估,认为实施该项目是可行的。同时,评估团还希望多发展一些林业上的项目。

(洪明华)

【天保大理石公司重视科技讲效益】 天保大理石公司创办于1984年,当时仅有3万元启动资金,几台简陋的机械设备。1991年初,以经理陈旺年为首的一班人自筹资金30万元,贷款90万元,引进一套大理石、花岗石两用生产流水线,还购置了10吨龙门吊车、矿山吊车等设备,年生产能力由1.6万平方米增加5万平方米,花色品种由24个增加到36个,产值从上年181万元增加到302万元,创利税5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81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8%和67.6%。现在,这家公司已晋升为“省乡镇一级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50多万元,10年增长83倍,产品合格率98%以上,科学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冯云龙)

【洪源瓷厂通过省级竣工验收】 洪源瓷厂是浮梁县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技改项目,是国家计委第二批轻纺出口产品建设中标单位,总投资908万元,被称为全市第十一大瓷厂。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4年,于1992年6月5日通过了验收。年新增日用瓷1200万件的生产能力,年增产值1200万元。

(洪明华)

【景安火柴厂年产值突破千万元】 景安火柴厂位于浮梁县万寿山垦殖场。1986年,由原蛟源区政府与安庆火柴厂联合创建。该厂是景德镇市唯一生产火柴的厂家,属国营性质,建厂之初,双方各投资20万元,计划年产火柴8~10万件。1987年进行技术改造。次年产量达2.2万件,产值127万元,利税8万元。1992年年产量23.1万件,产值1043万元,利税709万元。在厂职工400余人,产品无积压,南方7省30多个市、省都建立了销售网点,签订了销售合同。(吴国仁)

【鹅湖机械厂研制的双层槽式振动筛获奖】

浮梁县鹅湖机械厂研制的陶瓷机械TCS——6080双层槽式振动筛,1991年3月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该产品于1988年开始研制,1989年曾获江西省优秀产品奖。TCS——6080双层槽式振动筛新产品取代了过去的老式筛选设备,且具有质量好、工效高等特点。现已投入批量生产。(金寿进)

【县第一家村办合资企业建成投产】 1991年11月5日,黄坛乡南溪村委会与台商和厦门利发海绵制品厂三家合资的江西省景德镇利发海绵制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集海绵生产、制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总投资为50万元,达产达档,年生产能力为200—300吨,实现年产值400—500万元,年利润可达40~60万元。(胡建繁)

【县交通局在发展经济中的先行作用】 县交通局宣传贯彻“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方针,为发展浮梁经济起了先行作用。1991年,征收拖养费46.2万元(其中包括交通建设基金21万元),超额完成39.4%。运管费完成20.5万元,超额完成36.7%。附加费完成9.3万元,为总任务的93%。运输市场整顿后,秩序明显好转,全县1370余辆营运车经整顿审验,合格率达90%。24条运输船舶参加安全整顿,合格率达100%。县、乡公路养护质量有所提高,水毁公路得到及时修复。全年共运送砂石上路1.2万立方米,更换被水毁坏涵管46套,清除路障72处,填充塌方3.6万立方米,新建、改造道路66公里。同时浮梁大桥竣工通车、江村中洲桥也开工建设。

1992年,继续贯彻以路养路的修路方针,加强对全县机动车规费的征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续建竣工桥梁2座,总运砂材料4500立方米上路养护公路,雇请民工清沟1.1万米,平整路面9000平方米,安装大小涵管64套,投资2万元用于县、乡公路石拱桥建设。拨款3万元用于对水毁公路的修复,组织民工建勤8000个劳动日,民办公助集资10万元,为加强对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立了浮梁县交通行业第一家企业———浮梁县路桥工程队。(朱建新)

【寿安乡注重为基层办实事】 寿安乡党委、政府注重为基层办实事。1991年,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出资10万余元,用于朱溪、柳溪、仙槎村的村政建设。朱溪村新建的教学大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可多收学生300人,各村小学都完善了六配套的要求,经检查验收获全县第二名。朱溪村还改造了小拦河,修建了水泥路街,兴建了一座电视差转台,仙槎村月山付坑户户装了闭路电视。西溪村建了2座自来水塔,柳溪村委会新建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农民市场。(寿安乡党办政府办)

【白石塔林杨蓄积林木价值超亿元】 白石塔林场位于浮梁县东部偏北方向,地处皖、赣两省的祁门、休宁、浮梁三县交界的山岭之中。自古以来,白石塔是一片天然常绿阔叶林区,树种繁多,古树参天,森林资源丰富。该场创始于1959年,属瑶里乡的一个集体林场。全场224户,人口1041人,山地面积5.8万亩,人均57.2亩,耕地535.5亩,人均0.5亩。在80年代以前,营林资金采取市林业部门扶持,乡、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到1992年底,经营面积5.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5.2万亩。在林业用地中,天然林2.1万亩,人工杉木林2.8万亩。经济林1950亩,活立木蓄积量达20余立方米。其中,人工杉木林蓄积量为8.6487万立方米,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材近4000立方米,按1991年林价计算,山上蓄积林木价值超亿元,成为浮梁唯一的“亿万富翁”。(吴国仁)

【千年贡品再展新姿】 1991上4月30日,浮梁县首次复制成功的中国历朝贡品——“浮瑶仙芝”绿茶,在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与200多种国内各省名茶参加角逐,获最高殊荣——“文化名茶”奖。“浮瑶仙芝”产于瑶里乡汪胡村,此地山清水秀,山高而雾重,气候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浮瑶仙芝”的主要特点是外形紧密匀秀,色泽翠绿多毫,叶适清香醇爽,汤色清澈明亮。(胡建繁)

【县城商贸街开始兴建】 1992年3月,县城商贸街综合开发工程由县城建开发公司和市建行开发公司联合发起。商贸街总体开发征地88.76亩。第一期开发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建商贸住宅78套。县城商贸街的建设为促进县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陈振华)

【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出现新局面】 1991~1992年,浮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针对复县后市场方面的空白,积极开拓乡镇农贸市场,在完善经公桥、鹅湖两个市场的同时,又投资12万元兴建了蛟潭、仙槎两个农贸市场。蛟潭农贸市场总投资17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摊位48个,固定门点23间,月交易额3万元;仙槎农贸市场,由工商部门投资25万元和仙槎村委会联建,面积2000多平方米,固定摊位80个,固定门点32个。在市场管理中,注重加强服务,开辟广告宣传栏,吸引客商、贩运户、个体户参加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引缺汇余的作用,满足了群众生活需要,同时在市场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设立公平秤、意见箱等监督设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郑树清)

【供销社实行干部挂点包干风险制】 县供销总社在改革中推出新招。领导干部分片负责指导,一般干部到基层企业挂点包干,挂点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一年不得少于两个月,其主要任务是:抓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四放开”经营;抓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抓多种经营,促进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抓农产品“产供销”和“农工商”一条龙的开发;抓扩销促产,促进购销额和利润同步增长。挂点干部扣除一部分工资作为挂点风险保证金。年底完成各项任务者,则返回全部保证金。未能达到要求,则按完成任务情况,扣除风险保证金。(李晓华)

【聘用干部逐步走向制度化】 县劳动人事局把竞争机制引入人事管理,在用人制度上逐步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乡镇聘用干部进行吸收录用。认真查阅聘用干部档案材料310余次,各种奖励材料153次。1991年全县录用乡镇干部56人,计划生育助理员录干4人,乡农税员录干4人,乡人武部录干7人,“五大”毕业生招聘干部5人,垦殖场招聘干部5人。为乡镇聘用干部办理手续85人。1992年从乡镇林工站、广播站等部门聘用干部102人,从国营企业、二轻企业、乡镇企业优秀工人中录用干部6人,聘用7人。(吴国仁)

【加强职改评审考核】 县职称改革领导行业本着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全县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科技干部进行管理。对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59人进行考核,共评出优秀者226人,占总数的15.5%;称职1145人,占总数的78.5%;基本称职76人,占总数的5.2%,不称职的12人,占总数0.8%。完成全县企事业单位在册科技人员2314人职改复查工作。其中批准初级技术职务科技人员1383人,中级职务230人,高级职务9人,过渡性评审批准初级职务832人,中级职务39人,高级职务9人。职改复查中,共处理因各种因素不合格初、中、高级技术职务15人。其中取消资格3人,缓聘12人,占批准技术职务人数的0.8%。在整个复查工作中,共收到群众的举报信15件,接受群众来访362人次。

(吴国仁)

【劳动就业统一调配】 县劳动就业局认真贯彻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1991年全县共安置待业青年881人。圆满完成全县首次全民单位招工工作。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举办就业培训班,培训人数493人,完成市局下达培训任务的128%,申报1991年度国营企业全民招工计划235名,1992年度技工学校招生计划140名,清理企业计划外用工,完成市劳动局下达的20名清退计划,及时向省劳动厅上报16人劳动部门管理的“农转非”材料。1991年调配全民固定工81人次,全民合同制工人54人次,集体所有制工人88人次。1992年调配全民国定工75人次,全民合同制工人113人次,集体所有制工人66人次。(吴国仁)

【发展保险事业,拓宽服务领域】 县保险公司从1989年底开始筹建,1990年独立办公。1991年净收保险费178万元,比1990年增加43万元;1991年赔款金额109.2万元,赔款率为62%,1992年收取投保费526万元,比1991年增长196%。1992年赔款金额194.3万元,保险种类除原有财产险、人身险、机动车辆保险等外,新增加的险种有水稻割种保险、纯女户养老保险、义务兵养老保险、金融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1992年新增加险种有村干部养老保险、果树栽培保险、船舶保险、学生平安险附加疾病住院医疗险、企业财产保险附加机器设备损坏险、家庭财产长效还本保险、挡风玻璃破碎险等。两年来,不断开办新险种,拓宽服务项目,保持保险事业发展的好势头。(胡学前)

【重大保险理赔案例选登】 1991年7月31~8月2日,县种子公司在臧湾、鹅湖等地制杂交水稻种子碰上天气异常变化,致使制种产量下降幅度大,8月收割期间,公司派员协同县统计局农调队同志到种子公司测产,受灾面积602.94亩,每亩投保斤数为115公斤,而实际亩产收割数为52.3公斤,亩产减产62.5公斤,按每斤单价3.5元计算,公司核赔金额为132315.18元。

1992年7月7~8月22日,县园艺场南通里一带果园因长期高温无雨,干旱严重,致使果树干枯死亡。公司接到保险人报案后,及时通知省公司农村保险处。县公司、市公司派员到现场查勘,协同园艺场共同寻找果树死亡的原因,确因自然灾害,破坏生物生长而死亡,根据核实果树死亡赔付89312元。

1991年8月6日下午1时55分,景安火柴厂二车间因气温高,连续机烘箱内自燃起火而导致厂房、设备、成品和半成品火柴等被烧。公司接到被保险人报案后,当天派员到现场查勘,核赔固定资产10920元,流动资产37036.54元,施救费1000元,共计48956.54元。于1991年8月8日,将赔款送到厂家。

1992年8月13日,国营897厂五分厂从美国技术有限公司进口一台AQE——444MS自动加工炉,价值1445677元,因电力供应突然中断而发生故障,致使加工炉中的软件无法工作,公司接到被保险人报案后,派员到现场查勘,核赔修理费、材料费89974.80元。

(胡学前)

【住房制度改革有新举措】 为了推动住房制度的改革,1991年7月,县成立房地产管理科,8月成立房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施三个单项改革:一、提高城镇公有住宅租金标准;二、实行住房超标准加收房租;三、实行新房新制度。1991年、1992年共筹集售房款、集资款132.6万元,争取国家建房配套资金326.8万元,两年共建集资房238套,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缓解复县城镇居民住房困难的矛盾,正确引导消费,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发展房地产业。(吴国仁)

浮梁县一小“庆同楼”竣工】 由香港大业织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炳麟先生捐资兴建的浮梁县一小“庆同楼”,于1992年9月17日竣工。庆同楼是1991年7月15日经省、市侨办牵线,为解决浮梁镇居民子女上小学的困难而建造的,总投资为36.99万元,其中沈炳麟先生个人捐资11.475万元,他“救灾扶贫,雪中送炭”的义举,为发动浮梁群众和各界人士集资办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程镇娣)

浮梁县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 浮梁县教育电视台于1989年底开始筹建,1991年8月竣工,9月20日正式开播。该台使用米波三频道,发射功率为50W。直立式铁塔高50米,使用双层蝙蝠翼天线。现有大立编辑机一套,卫星接收天线2付,接收机7台,50W发射机1台,下设单收站4座,放像点49个,电视台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专门用于远距离师资培训和农民培训。

参加开播典礼的有省教委副主任周绍森,市委书记江国镇、市长殷国光、副市长柯尔荣,联合国儿童基金驻华代表索罗尔·萨拉先生参加了典礼并剪了彩。(程镇娣)

【首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1991年11月19日,在朝阳饭店召开县文联首次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县六套班子领导、市文联以及其它兄弟单位的领导和文学艺术界代表70余人。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宝珍作了《浮梁县文学艺术工作者首次代表大会开幕词》,县委副书记蔡慈旺、副县长王学忠分别在大会上讲话。会议总结了近几年来,文艺创作发展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发表过作品的创作人员有52人,发表作品300余篇(首、件),在中央、省、市获奖作品10余篇(首、件)。会议号召全县文艺工作者一是加强学习,深入生活,在艺术实践中,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继续贯彻“双百”方针,拓宽文艺创作道路。二是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不断壮大文艺队伍,努力开创文联工作的新局面。会议确定,先行成立文学工作者协会、书法工作者协会和美术摄影工作者协会。目前,各协会已接纳会员76名,其中文协35名,书法协会19名,美术摄影协会22名。大会通过了《浮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各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理事。确立了县文联正、副主席。(施根和)

【修志工作进展顺利】 1991年7月17日成立《浮梁县志》编委会,县长周华保任主任委员。编委会还配备了专门人员,安排了办公用费,设立了办公室常设机构。两年来,志办人员一方面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培训专志编写人员;另一方面扩大宣传,加紧收集县志资料,陆续编纂出《中国县情大全·浮梁县》、《江西百镇·浮梁县》、《浮梁县复县二周年大事记》、《浮梁灾异录》等大型书稿。组织编写《林业志》、《供销商业志》、《自然环境志》、《大事记》四部专志,共计30万字。现在,县委、县政府对修志工作极为重视,把编修新一代《浮梁县志》作为“八五”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编纂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一代《浮梁县志》奠定了基础。

(冯云龙)

【县中医院、县卫生防疫站竣工】 1992年12月底,县中医院、县卫生防疫站相继竣工。县中医院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总造价47万元。县卫生防疫站建筑面积670平方米,总造价18万元。县中医院、县卫生防疫站于1991年9月初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破土动工,他们采取多方筹集资金办法,“到省里要一点,市、县给一点,向银行贷一点,各单位捐一点”,计划、城建、土管部门也积极协调配合,促进了县中医院、县卫生防疫站的早日落成,从而改变了“有县城无医院”的状况,也为在全县推进初级卫生保健事业奠定基础。

(王中方)

【县科委加快食用菌系列加工技改进程】 浮梁县科委食用菌系列加工技改项目1992年被国家列入重点专项,于同年10月正式破土动工。

食用菌是浮梁县拳头产品。尤其是香菇生产有悠久的历史,生产的香菇因肉质肥、菌盖大、清香、质量好而闻名。全县仅食用菌收入就达700多万元,在全县农业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复县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食用菌生产又有了很大的发展,食用菌系列产品不断的开发,在1991年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优秀产品奖。根据国务院生产办和省经委、省食品工业办关于浮梁县食用菌公司承担国家食品的重点专项——食用菌系列加工项目的通知精神,1992年6月该项目通过扩初设计审批,同年8月完成整体设计,10月,正式破土动工,全部工程可望在1993年底全面竣工。按设计规划,工程投产后年加工各类保鲜出口食用菌2500吨,实现产值976.9万元,实现利税241.91万元。(程新发金寿进)

【儿童计划免疫第二个85%达标11991年3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和省卫生厅组织的儿童计划免疫第二个85%达标考评小组对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考评结果表明: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9.52%,四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9.52%;小儿脊髓灰质炎点糖丸98.10%;百日咳97.62%;麻苗95.71%,四苗合格率为93.33%,共完成各种生物制品免疫接种87363人次(针)。1991年以来,县医防保三级网络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卫生院防疫员及乡村医生一起克服资金短缺、交通不便等困难,使各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如期完成。群众的健康意识水平随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提高。(王中方)

【洪水灾害】 1991年5月18~19日,浮梁县境内普降暴雨,时间持续达16个小时,少数地带降水量达120毫米/小时,时间之长,雨量之大,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全23个乡镇受灾,严重的有储田、勒功、鹅湖、峙滩、兴田、西湖、金竹山、天保、寿安等乡的58个村。113194亩早稻受灾,成灾32800亩;冲毁7600亩;中稻秧田受灾6100亩,成灾2840亩,冲毁1200亩;损失常规种籽67600斤,杂交9500斤;倒塌房屋38间,损坏46间;毁坏电站2座,水库8座,桥梁5座,公路12处38公里,电杆87根;洪水围困村庄128个,受灾农户18900户,79380人,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胡建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