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诗词

次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寺长韵

(宋)黄庭坚

市声固在耳,一元谢尘埃。

乳窦闻钟磬,翠峰丽昭回。

俯看行磨蚁,车马度城隈。

水犹曹溪味,山是思公开。

浮屠涌金碧,广厦构瑰材。

蝉蜕三百年,至今猿鸟哀。

祖印平如水,有句非险崖。

心花照十方,初不露梯阶。

我来瞑托宿,衣雨滴华檢。

残僧四五辈,法筵叹尘埋。

石头麟一角,道价直九垓。

庐陵米贵贱,留与后人猜。

晓跻上方上,秋毬乱其萎。

莲子委箭簇,葵花歹金杯。

寒藤上老木,龙蛇委筋骸。

鲁公大字石,笔势欲倾摧。

德人曩来游,颇有佳客陪。

忆当拥旗旗,千骑相排陋。

且复歌舞随,丝竹写繁哇。

事如飞鸿去,名与南斗偕。

松风吟高丘,何时更能来。

四首翠微合,于役王事催。

猿鹤一日雅,重来尚徘徊。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选一)

(宋)王庭珪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游青原山记

(南宋)李纲

山空松桂香,殿阁森回环。

三泉湛寒玉,洗我襟袍烦。

况与二三子,杖履同跻攀。

笑观颜黄碑,笔势惊飞骞。

昔也有高士,妙指穷玄关。心花五叶开,法炬千灯传。

当时寻思人,一见心不澜。

至今三百载,水碧山苍然。

嗟我爱山水,所至必纵观。

聊于戎马际,偷此半日闲。

适野慕禅谌,命驾晞谢安。

视模寂寞滨,折冲谈笑间。

知I兹湖湘资,钩锄本元元。

弄兵潢池中,岂足劳戈艇。

愿宣天子德,往使疲瘵欢。

龚遂理渤海,营平破先零。

威灵及襄汉,恢复从荆蛮。

国恩粗可报,乞身还田园。

持此问祖师,神交当解颜。

题喷雪泉

胡铨

庐峰漱玉旧传名,今见青原喷雪成。

两处山川不肯下,洗涤尘垢一时清。

好事近

胡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

空使猿惊鹤怨,误却薜萝秋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临江仙

我与梅花真莫逆,别来长恐因循。

几年不见岭头春。栩然蝴蝶梦,

魂梦竟非真。浪蕊浮花空满眼,

愁眉不展长颦。此君还似不羁人。

月边风畔,千里淡相亲。

鹤鸩天

胡铨

梦绕松江属玉飞。秋风樽美更餉肥。

不因入海求诗名,万里投荒亦岂宜。

青薯笠,绿荷衣。斜风细雨也须归。

崖州险似风波海,海里风波有定时。

平园赋闲三首选一

(宋)周必大

乙酉二月,携家游青原,入阳园,

豫醯盛开,诵子中兄“搞云摇碧露繁星”句,赋此:

偶从山寺赏春还,闻讯名花已破悭。

清绝比梅加馥郁,丰容似菊更妖娴。

碧云重忆屏前句,红颂遥思醉后颜。

寒食清明祗旬日,绿斋芍药任君攀。

贺澹庵先生胡侍郎新居落成

(南宋)杨万里

清庙欹斜一笑扶,归来四壁亦元无。

可怜拙计输馀子,住破僧房始结庐。

三径非遥人自远,万间不恶我何须?

冥搜善颂终难好,贺厦真成燕不如。

眼高不肯住清都,梦绕江南水竹居。

却入青原更青处,饱看黄本硬黄书。

剪裁风月聊堪醉,拆洗乾坤正要渠。

赐宅不应公得免,未知此第似林庐。

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

署日围山观,贺以唐律二章

(南宋)杨万里

崖谷求仙底有仙,金梯上去即仙源。

山川第一江西景,风月无边相国园。

十倍黄楼况黄阁,千寻青壁是青原。

写成肢力犹强句,灯火笙歌特地村。

寿周耐轩府尹,时方归自燕

(宋)刘辰翁

去日江南梅未开,归来芳草涨天涯。

驱驰斥推八千里,梦寐青原十万家。

白叟倚门清燕寝,黄童骑马学胡笳。

八陵尽是燕京路,想为松楸寻暮鸦。

题隆山钟

(南宋•富田)邓光荐

丰山背后钟,霜月平原定。

夜半响鲸音,隐隐天地应。

山林鹤梦醒,独听还独咏。

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

石咨瀑布

(宋)谢檢得

石著神所居,祠构峭壁下。

流水涧中来,飞瀑石上泻。

雨晴水乐喧,月冷冰帘挂。

漱齿可解醒,濯足每宜夏。

此泉匪贪泉,饮者勿惊讶。

青原暮雪

(宋)谢初得

大雪满山谷,青原欲黄昏。

坚冰没石栈,山家早关门。

途旅不得前,饥虎号远村。

有客射猎归,踏雪下山根。

燃松呼美酒,一醉老瓦盆。

游青原二首

文天祥

(一)

钟鱼间日月,竹树老风烟。

一径溪声满,四山天影圆。

无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缘。

梦破啼猿雨,开元六百年。

(二)

空城横嫦竦,断碣偃龙蛇。

活火参禅笋,真泉透佛茶。

晚钟何处雨,春水满城花。

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

题梅尉诗轴

文天祥

乃翁圣俞君,瑰辞灿琳琅。

吾乡欧阳子,逸韵谐宫商。

人物雄中原,园囿盛洛阳。

釀郁追皇风,诡怪抑晚唐。

云仍四方志,生长百战场。

忧国杜少际,感兴陈子昂。

我亦青原人,君遗明月光。

掩卷不能和,握手谈肝肠。

次鹿鸣宴诗

(时提举知郡李爱梅迪举,送弟壁同荐)

文天祥

礼乐皇皇使者行,光华分似及乡英。

贞元虎榜虽联捷,司隶龙门幸缀名。

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真荣。

囊书自负应如此,肯逊当年祢正平!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邳州哭母小祥

文天祥

我有母圣善,鸾飞星一周。

去年哭海上,今年哭邳州。

遥想仲季间,木主布筵几。

我躬已不阅,祀事付支子。

使我早沦落,如此终天何!

及今毕亲丧,于分亦已多。

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

及泉会相见,鬼神共欢喜。

沁园春

题潮阳双忠庙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隸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金陵驿二首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元夕

文天祥

南海观元夕,兹游古未曾。

人间大竞渡,水上小烧灯。

世事争强弱,人情尚废兴。

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文天祥

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发吉州

文天祥

己卯六月初一日,苍然亭下楚囚立。

山河颠倒纷雨泣,己亥工夕此何夕?

煌煌斗牛剑光湿,戈铤彗云雷电击。

三百余年火为德,须痍风雨天地黑。

皇纲解纽地维折,妾妇偷生自为贼。

英雄扼腕怒须赤,贯日血忠死穷北。

首阳风流落南国,正气未亡人未息。

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

正气歌

文天祥

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泯历澜,时则为土气;乍睛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圖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迭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適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饅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圜鬼火,春院悶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滲自辟易。

哀哉沮測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吉安道中

(元)萨都剌

西风吹雁不成行,万里孤舟下夕阳。

度峡冷风欹客帽,卷帘凉月落琴床。

江湖水满鸥偏乐,北柳春深马正忙。

又看青原山色好,故乡归计喜相将。

读文山丹心集

(元)郑允瑞(女)

籍甚文丞相,精忠古所难。

舍生归北阙,效死只南冠。

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偶携诗卷去,把玩为悲酸。

题江头八景

(明)胡广

芙蓉隔江罗翠屏,孤峰独拥金螺青。

两山秀色挹青翠,千古气人秋冥冥。

初夏雨后游青原山

(明•吉水)李元鼎

青原春未了,把臂入林深。

路折皆逢渡,山环不辨岭。

高崖奔远瀨,怪石冷斜阴。

岭外樵风发,松林起梵音。

茅庵成午憩,一饭结僧缘。

开径人何在?磨崖句可传。

笋烧云外玉,茗煮雨前烟。

归路非来路,溪流合一川。

午日游青原,同善山、明川、东廓、明水诸公燕饭

(明)罗洪先

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崖曲栏叠萧森。

同心人与兰熹对,多病身逢区节临。

自笑行路径石滑,谁从闲情辨钟音。

年来渐识窗前草,不借菩提树下荫。游青原山

(明)罗顺钦

朝访名山露未晞,翠岚浮动欲沾衣。

坡头路转松阴合,境上人闲豆荚肥。

泉响遥闻心已净,寺门初到梦先飞。

从来剩有烟霞癖,争奈行藏与愿违。

青原漫兴

(明末清初)药地智

高人来洒墨,石竟似云飞。

草篆谁能识?苔痕何太肥。

吟诗尝人定,流水嵋忘归。

一步休愁滑,山风振我衣。

观天玉山瀑布

(清)吴云

欲识瀑边路,有声出树间。

流难尽白水,洗不了青山。

庙破余阴气。岩苍尽老颜,

谁人吹一笛?可唤老龙还。

青原谒五贤祠

(清)施润章

姚江有遗岸,螺水盛苗裔。

从者纷如云,期会无虚岁。

遂令空山阿,洛绎勤车骑。

弦歌响林谷,逢掖满僧寺。

四君尤挺出,嗣音相鼓吹。

寂寥四十春,讲席蔓薜荔。

荒祠犹肖然,俎豆将委地。

山鸟怀好音,林木自深蔚。

昔人未云远,顾瞻泣流涕。

百年一须臾,峻陂策奔驷。

徘徊岐路问,白日忽西坠。

如何丁我穷,吾党竞憔悴。

题字破莓苔,振衣独遐思。

青原次韵

(清)笑峰大然

地以名贤重,山原七祖开。

高岩冠松桧,古树衣莓苔。

态险看逾变,声幽听更来。

迢遥还寂历,处处可徘徊。

苔径更春草,难寻旧履痕。

新亭张翠山献,流沫溅朱门。

鲁国书偏古,涪翁诗尚存。

蕙挠兰榜句,好勒上云根。

寺古饶松枯,山春遍草花。

晨光凝碧落,丽日灿朱霞。

鈿斧垂风范,枯荆阅岁华。

何堪冠盖集,云外老僧家。

题庐陵义士传

(吉水)刘彦章

淮海风回吹血腥,青原不改旧时青。

中朝将帅论功赏,不及江南一白丁。

青原五笑亭

(清)胡友梅

孤亭倚岩脊,一石平于掌。

昨夜有仙过,闻敲棋子响。

梅林晚渡

(清)刘绎

日暮客子情,夕阳隔江路。

昨宵春水生,添得渡旁渡。

胡忠简公祠

(清)韩是升

一疏诛奸桧,庐陵俎豆馨。洲临鹭鹭白,岭对鹅捣青。

瘴海归臣骨,冰天陨帝星。

平生深耻在,求活小朝廷。

庐陵过文信国墓

(清)陆士楷

黄冠偶忆小陵诗,方外生还岂所期。

呜咽墓前流北水,寂寥垄畦向南枝。

殉身柴市成仁义,含葬螺川感孝慈。

正气此邦常不眠,九原把臂有新知。

庐陵过文信国墓

(清)陆士楷

黄冠偶忆少陵诗,方外生还岂所期?

呜咽墓前流北水,寂寥垄畔向南枝。

殉身柴市成仁义,合葬螺川感孝慈。

正气此邦常不泯,九原把臂有新知

过文信国祠同舫楫作

(清)赵翼

须眉正气凛千秋,丞相祠堂火尚留。

南渡河山难复楚,北来俘虏岂朝周?

出师未捷悲移鼎,视死如归笑射钩。

何事黄冠樽俎语,平添野史污名流?

丁酉春月雨中赴螺山谒文丞相祠

(清)卢鬆

丞相祠堂吉郡东,山川无乃宋时同。

赣江难洗存亡恨,螺岭空标今古中。

一去蒸云歌正气,独留遗像对春风。

沿溪新雨桃千树,多为先生洒泪红。

奏疏

戊午上高宗封事

胡徒

臣谨案: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

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群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耶?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议和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虏,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丑虏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校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腹心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君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而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逐非愎谏,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已,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呼,可惜哉!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附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始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词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臣,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阖,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撚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颈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漆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炸,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游记

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间”,而止焉。“天图画”居其西,“两峰之间”居其东,东西相望二三里。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盖开山至是两年余矣。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太学试,群走京师,惟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腫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城,悉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埠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令瓦千万丈,汹涌澎湃,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如“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

坐亭上,相与谐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岀,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捋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栏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岀。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予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欣于今而忘其前,欣于后而忘其今,前非有余,后非不足。是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倾之间哉!”予抚然有间。自予得于此山,予之所欣,日新而月异,不知其几矣。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日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具i念同游者发一噱。

青原山观瀑布小记

(明•吉水)李元鼎

青原从未闻有瀑也,有之自药地始。昨岁,药公扫塔鼓山,道出章门,憩应天寺。过余,谈小三叠泉之奇,神已先驰。

戊申春暮,余自会城归,欲往游焉,雨不果。立夏之二日,檐溜稍歇,急呼小艇绝江而东。时,积雨初霁,千山若沐。见农务方兴,子妇挚壶浆以饷耕,秧马犁犊休于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子瞻每喜书之,良有以也。

行数里,村落炊烟相接,陂陀岗阜,幽郁廖廓,心为之畅。又数里,过红亭,历松径。风起林杪,涛声盈耳,非复人境矣。径穷为“圣城”坊。历诸讲堂又坊焉,则颜鲁公书“祖关”二字也。两棹楔如翼,皆参藩愚山施公所建。因忆三年前,愚公倡道,钟鼓为新。集数郡人士於一堂之上,反复辩难,不减当年从游邹忠介师时。今弹指间,堂前又复草深矣。

逶迤经待月桥,白板架高涧以渡,水从砌下出,木觇通泉灌田,亦淙淙可听。嗣是入净居禅寺,礼佛登祖塔,恍然如昨。千年枯荆,更发旁枝。愚山为补山谷真磧於壁上,则所未见者。已而,坐五笑亭。竹树攒复,澄潭蔽亏。下观凝翠亭,残红掩映於新绿古苔间,春归何处?移人此中,香山先我乎!

日之久矣,归维摩室,与药公挑灯夜话。药公见地高峻,手眼灵快,随意所拈,皆成真谛。余不解禅理,然生平睹,自称为善知识者,未窥一二,辄自高标,置可冒犬。惟往同萧伯玉晤雪蚯师於开先,复同刘平田晤觉浪丈人於天界。今笑公后又得药公提倡,宗风大振,其渊源固有自哉!漏下三鼓就寝,寝不移时而梵呗鱼鼓之声闯入梦觉。

晓起,闻屋角山乌啾弄晴,遂索篮舆同药公往。从五笑亭过水春,万山耸拔,左右交错。路每断屈曲,穿小径,山势岭呀蹙迫,水不能成流,怒激胫,然各寻窍以趋。行不数武,辄渡。渡凡二十余处,其间,如钓台之耸矗;滴水崖之飘霏。峙者虎斗,企者鸟樱,目不暇接。地稍平衍则荒亩,每每结茹疥,任一二老头陀,辟土力耕,以补寺粮,药公苦心哉!

再行里许,灌莽骈织,泉流汩汩,知瀑不远。忽闻崖上声振林木,盖待者爆竹以驱山兽者也。舍舆同药公步而上,则小三叠。石刻车崖间泉从上落,三折而益大,下有小潭承之,珠散壁沥,雨骤风掀,以方匡庐具体而微。离瀑不二三尺,有石插出如砥,同药公坐其上。啜茗听泉,冷翠侵入。药公曰:“未也,其上犹有三叠焉。视此较小,为虎所踞。”急遣侍者,从人先登,皆有怖色,乃纵火焚之。盖前.虽极力芟除,有愚公到后,游人迹绝。竹箓萝薜,依然从翳矣。先登者返曰:“泉故有之,然险绝不可以步。尼勿往。”余曰:“以我老,无济胜具乎?”令工仆夫掖而登,果无受足处。攀萝猿引,不至其颠不休。四顾忙然,旋踏蒙茸,任趾之所及而止,得草坪可坐。因席地望泉,仍三叠而小。其为瀑为潭亦如之。旁有虎洞,洞可容十余人,光润净彻,为虎居无疑。有三古树,箝洞参天,洞若借抵於树然者。寿藤怪松,纷亚拔复,直胜境哉。虎能让以快游人,虎亦韵矣。低徊久之,昼色欲溟,霞荒雾凛乎其不可留,扶第缘石壁而下。余题一绝於石,曰:“青原瀑布护苍苔,谁向山泉辟草莱。莫谓老人难齐胜,扶笔亲到上头来。”回顾圩衡,山与情恋。药公曰:“此当置一桥,架小团瓢令僧居之,从桥观瀑乃畅。”余然其言。

取路而归。路沿山腰,螺髻盘旋。约二里许,崖骨斗叠,片片作深黝色,或踞或昂,或如剑戟,或如刀劈斧皴,不可名状。山石横偃侧布,水隐其腹似多空。其窍以听,奔跃如骏马下坂,雷霆乍惊,令人不敢迫视。是为漱青峡山。

此再二里,屋瓦鳞鳞,平山坡而庵者.则青又庵也。老僧肃而迎。饭罢,壁间有愚山所书游瀑诗,快读一过。药公曰:“寺中所云制茶处,即此也:”问山僧制茶法,言之娓娓。而烟突灶具犹带雨前气色。药公曰:“此笑公所种,今得享受。愚者今年亦复种茶千头,异日可以饷友作诗料。”余笑曰:“闻此语即谢赵州矣,何待饷乎。”因趋归。归非向来所经:而千佛楼与谢坪、青又之三溪汇而出。其突奔窜烈,盖非水所致也。

归卧禅房,相与大快。时,吴舫翁追游不及、家侄石门令震亦从五云来,为之类似。俱以不得同游为憾。舫翁言,文信国所书“青原山”三大字尚在尘土中,余取而新之,大足壮青原之色。又言天玉山瀑较此更胜,相距不十五里。余心动,思以次日乘舆往:夜半,风雨大作,竟两昼宵淋漓不已。乃知天为游人假一日之晴,以畅观瀑之兴。民哉!须溪有方,骚人志士之所游,而未必能至。即至其处,而败于风雨,休於蛇虎,阻於梯梁,困于徒侣,马瘩仆痛猿断。呜呼!即平地入望,济胜无具,亦自仿佛而止。今既得雨隙之晴,又有药公为导师。余以七十四岁老人能杖屡相从,涉鸟道,探虎穴,尚复不惫,不可谓非奇缘也。因取而记之。

宋文丞相祠堂记

(明)罗伦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死,一也,可以动天地,可以感鬼神,可以贯日月,可以孚木石,可以正万世之人心,位万世之天常。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塞于天地之间。'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非浩然塞于天地之间者,能与斯乎?若宋丞相信国公是已。

公名天祥,甫弱冠,奉廷对,陈君道之大本,经世之急务,文思神发,万言立就,可谓天下之大才矣!董宋臣主议迁幸,公上章乞斩之;吕师孟偃蹇傲命,公又上章乞斩之;贾似道误国要君,公当制,以义裁之;勤王诏下,重臣宿将缩颈骇汗,公提孤兵独往当之;敌次皋亭,三宫震动,宰相遁荒,公挺身独往说之。可谓天下之大勇矣!夫慷慨就义,决死生于一旦,中人犹或能也。若历履万死,其执弥坚,其志弥厉,非仁者其能乎?方公之使于元军,抗节不降,乘问脱京口,走真州,如扬州,趋高邮,抵通州。苗再成逐之,李庭芝疑之,外迫于强敌,内煎于饥僮,无日而不当死。然后遵海道,涉鲸波,归立二王,开督南剑。败绩于空坑,仰药于潮阳,绝粒于南安,当死,历万死而不死,卒不就囚燕狱,从容南向而后死,震动天地,照耀万世,可谓天下之大忠矣!

夫公之忠,诚能坠空山之石,能通七里之神,能作广陵之风雨。能起留梦炎辈之敬悚,而不能免贾似道之沮、黄万石之疾、李庭芝之疑,陈宜中、张世杰之忌,何也?苏子曰:“其所能者天也,其不能者人也。”其斯之谓欤?

宋之亡也,死国者多矣。陆秀夫、张世杰死于海,李芾死于潭,赵昂发死于池,姚詈死于常,赵世赏死于洪,先君武冈公开礼死于吉安。公制服哭祭之。督府行朝,箕子之囚,龙逢、比干之谏,伯夷、叔齐之饿,诸葛武侯之鞠躬尽瘁,备于公之一身矣!自古亡国之臣,未有如公之烈也。收宋三百年养士之功,立千万载为臣之极,不在于公乎?非仁者之勇、浩然而塞于天地之间者乎?

公去今二百年,顺天祠公于学宫,乡郡祠公于城南,公之子孙祠公于富田。富田之祠,元季兵变为横民所夺。龙凤间,佥事李公饮冰复之。正统间,知陈公本深继之。景泰间,都宪韩公雍奏加谥号,录有子孙。今上成化二年,佥宪李公龄来掌学事,以公九世孙继宗入学,俾公乡人周丕宪割田赡之。是皆有功于名教,可书。故书之,以昭万世之为人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