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六节 人民解放军将军

中将王道邦王道邦(1911 -1959)原名朝秀,永新县埠前乡栗湖村人。家境贫寒,读过一年书,当过泥瓦匠。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特务营班长、排长,红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宣传队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总支部书记,第二师五团代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巡视组组长,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政治委员,指挥该团英勇地抗击日军,屡建战功,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嘉奖。后任第五支队政治委员,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调任第九军分区代司令员。王道邦根据军区统一部署,领导九分区军民大规模挖掘地道,创造并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铁臂包围”和“蚕食政策” O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八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八纵队政治委员,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政治委员。进军西北后,又兼任宁夏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华北、西北,参加保卫张家口、保南、正大、大清河、石家庄、清风店、保北、平津、太原及解放兰州、宁夏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战功卓著。

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2月,王道邦率部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担任第六十五军军长兼政委,担负保卫朝鲜重镇开城的光荣任务。两年内,参加五次战役,直接指挥过大小战斗80余次,歼敌14300多人,击落、击伤敌机300多架,击毁敌坦克80多辆、敌汽车200余辆,击毁敌汽艇40多艘,取得辉煌战果。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被誉为“开城保卫战的英雄将军"o 1953年6月,王道邦率部载誉归国。1955年9月,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共河北省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朱辉照朱辉照(1911 -1964)莲花县湖上乡南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二团巡视员、团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开辟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随第一二O师主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保卫太原的忻口战役。太原失守后,参加收复晋西北偏黄、神池、王寨等七城战斗。1938年6月,第七一五团被编入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率领下挺进绥远大青山地区,开辟绥南、绥中、绥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率部参加粉碎日伪对晋中地区的第三、四、五次“围攻”战斗。同年3 月,任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兼晋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率独立一旅开赴陕甘宁边区,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独立一旅政委、绥德警备区政委,担负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党校第四部组教科科长。后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晋绥野战军独立一旅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一旅政委,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晋中、绥远战役和延安保卫战。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三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了扶郡、兰州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西北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军委民航局局长、中国民航总局局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朱辉照在3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于革命事业。

张国华张国华(1914 -1972)原名张富桂,永新县怀忠乡官山村人。1929年3月,参加永新西北特区游击队,7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干事、连政治指导员、连长,红一军团巡视团主任,第二师六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后任红一军团政治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等职。1934 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参加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等战斗,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延安。1936年春,随红军东渡黄河,讨伐山西军阀阎锡山,建立敌后抗日游击队.在山西南部地区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河东游击支队,担任河东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陕南游击支队科长。同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话剧团主任,一一五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为开展晋西游击战争做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1938年任一一五师黄河支队政委。1939年1月,张国华率直属队两个连组成鲁西工作团,在郛城、荷泽地区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组建抗日第七支队,任鲁西军区第七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四旅政治委员兼湖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湖西区委书记。1940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参与领导了微山湖地区军民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参加了平汉、陇海攻击战和淮海战役。他在豫皖苏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以14000人之师战胜敌人10万人之众的辉煌战绩。张国华在豫皖苏与敌逐鹿半年,壮大了自己,发展了豫皖苏解放区,策应了刘邓大军作战。同时在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开封、兖济、济南战役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 2月,张国华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强渡长江天堑、衡宝战役,挺进大西南参加成都会战。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1月24日,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西藏工委,张国华任第二书记,率部粧军西藏,参加并指挥了昌都战役。1952年2月,张国华担任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西南局书记。:1959年,指挥平息西藏武装叛乱战斗。1962年,指挥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在此期间,张国华坚决执行中央对西藏“慎重稳进”的方针,认真贯彻党的民族、 宗教政策,注意培养民族干部,开展民主改革,领导西藏人民搞好各项建设事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5月任成都军区政委兼西藏军区司令员,西藏自治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后调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匡裕民匡裕民(1907 ~1977)万安县枫头乡上芫村人。1926年参加本乡农民协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入赣西南红军学校学习。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自卫队队长,军委警卫团班长,红一方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红三军团特科科长,炮兵营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任三军团炮兵营营长,红一军团炮兵连副连长、山炮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代参谋长、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炮兵团副团长,延安炮兵学校副校长。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学校副校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解放战争中三下江南、四平、辽沈、平津、太原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匡裕民于1950年参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部主任。1952年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在朝鲜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3年回国。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周彪周彪(1910-1981)原名周生珍,吉安县桐坪乡上浮源村人。1928年底参加赣西南游击队,任独立第三团排长,吉安县儒行区少先队总队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一连副班长、班长、排长,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队长, 团俱乐部主任、青年干事。1932年5月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留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1933年 2月任中央模范团总支部书记,12月任红九军团第三师七团政治委员。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在广昌保卫战中负伤仍坚持指挥部队作战,受到上级嘉奖。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军团政治部民运部代部长,红九军团教导队政治委员、营教导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员。:1936 年到达陕北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往山西离石、临县,深入敌后从事抗日动员和统战工作,曾任山西敢死队教导二团政训处干事,临县动员委员会武装部部长。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第四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建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9年初,先后任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 1943年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领导军民在沧县、静海、文安、河间、 武强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民主政权,为开辟、保卫和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七旅政治委员、旅长,冀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区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先后参加了解放保定、大同、张家口、集宁、易满、桃村、石家庄、平津等战役。1949年, 任华北军区第二O五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政委,参加了剿灭广西地区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的斗争。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第一至四次战役,取得辉煌战果,同时为志愿军与现代化装备之敌作战,在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取得经验。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2年回国后,任东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1957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在国土防空作战中,提出“积极主动、 灵活、机动、近战歼敌”的战术思想,沉重打击了美蒋的骚扰、挑衅,收到实际效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1975年得到平反,任空军顾问。

梁兴初梁兴初(1913 ~ 1985)原名梁兴祚,吉安县文陂乡淒陂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通信班长、排长。1931年9月入红四军随营学校政治训练大队学习。后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副连长、三十二团政委。是年,在第三次反“围剿”的黄陂战斗中,两次负伤不下火线,战绩突出,受到军部表彰,并获“模范连长”称号和红星奖章一枚,所率连队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称号。1933年1月起,任红四军第三十三团三营营长,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营营长。先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在长征中所部担负前卫任务。参加了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攻占猎子口等战斗。战斗中九次负伤,战功卓著。 1935年9月,任红一方面军骑兵连连长。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团长。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1937年1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营长、副团长,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东进支队支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一师师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滨海地区1944年反“扫荡”和1945年山东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师长,参加了四保临江战斗。1947年,先后改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十六师师长、第十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东北1947年秋季、冬季攻势。1948 年,在辽沈战役中,指挥黑山阻击战、平津战役。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军长、第三十八军军长。参加了宜(昌)沙(市)、衡(阳)、宝(庆)、广西、滇南诸战役,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军长,参加了第一至四次战役,在第二次战役中,率部于德川歼灭美军一个师后,旋即实施战役迂回.阻敌南逃北援,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梁兴初所部受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特令嘉奖,电文称“三十八军万岁!”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 1954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兼西南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周贯五周贯五(1902 -1987)吉安县指阳乡界富村人。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任本村农民协会副主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七团宣传员、书记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起,先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直属队特派员、一团特派员、师特派员,军团直属队总特派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参加过平型关战斗。1939年9月随三四三旅一部开赴冀鲁边区,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锄奸部部长,第六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起,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边军区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主持冀鲁边区党政军工作,领导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扫荡”、“蚕食”、“清剿”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武装挑衅,巩固和发展了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受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电报表扬。1944年,周贯五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指挥渤海区1944 年夏季攻势和1945年山东大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暂编第七师政治委员,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渤海纵队政委。参加过胶济路西段、潍县、周张、济南、长山等战役。1949年,任南下干部第三支队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第三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出版长篇革命回忆录《艰苦奋战的冀鲁边》。

钟汉华钟汉华(1909 -1987)万安县涧田乡沃富头村人。青少年时曾被选为农民协会秘书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少共支部书记。1927年12月参加著名的万安农民武装暴动,任苏区少共区委书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补充师宣传科科长,补充团政治委员。1931年在瑞金红军学校毕业。1934年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936年任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总供给处政治处主任,军委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水口战役、赣南游击战争、历次反 “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8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毕业后,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第一团政治委员。1939年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七旅、第四旅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42 - 1943年,率部奋力粉碎日军的“铁壁合围”计划,指挥卫东、临南地区斗争。1943年秋,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十一军副政委、政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参加了平汉、陇海、挺进大别山、淮海等重大战役;1949年参加了渡江作战及进军西南、解放四川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四川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在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建设人民政权和现代化人民军队及对越反击战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萧望东萧望东(1910 -1989)吉安县安塘乡淡江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3岁当学徒,做帮工。1926 年北伐军光复吉安时,他加入学徒联合会,当选小组长,参加了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共青团吉安县西区区委书记,红三军第九纵队特务连政治委员,第九师军士队政治委员,红三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卫生部政治委员,陕西宜川独立营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长征。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他任山西河东游击队政委兼该地区党工委书记,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始终坚持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萧望东还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便奉命去鄂豫皖边区红二十八军工作,后该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抗日先遣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六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在复杂尖锐的斗争中,他团结教育部队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反蚕食、反伪化斗争,使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在大反攻中,他参与指挥淮南战役,迅速扩大了解放区。

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淮南区委书记,渤海军区第七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共苏北区委书记兼苏北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泰安、莱芜和淮海战役,功绩卓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兼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重视宣传、文化工作, 扶植《红霞》、《东进序曲》、《霓虹灯下的哨兵》等优秀剧目。“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7年。1975年得到平反。1982年退出领导岗位。他坚决拥护、认真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领导部队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端正思想路线,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彭嘉庆彭嘉庆(1909 -1993)吉安县官田乡举洲村人o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赣西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班长、排长、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兴国教导第二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六十四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直属队总支部书记,第十三师三十七团营政治教导员,红五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政治委员,鲁东支队政治委员,苏鲁支队政治委员,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以抱犊崗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大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辽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参加了辽沈、四保临江战役和保卫辽阳、鞍山、海城、本溪、安奉路、南山城子、梅河口、开源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四次全国党代会特邀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2、1987年两次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旷伏兆旷伏兆(1914 -1996)永新县埠前乡心田村人。1929年参加本地工会,曾任乡工会委员,县模范团大队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第七十团班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卫生部政治指导员,第十七师连政治指导员、新兵营营长,龙桑独立团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六团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一次遭遇战中,左肩被敌人流弹击中,成了二等甲级伤残。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山西省方山县委书记,山西战总会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参加了百团大战及冀中区“五一”反“扫荡”和在北平、天津、保定地区领导军民开展地道战、地雷战。旷伏兆以他駆明才智和指挥能力,领导军民和游击队建成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既能防毒,又能防火、防水的地道。 创造了“以我军极小的代价,换取了歼敌大部的重大胜利”的地道战奇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高度赞扬和通报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张家口等战役的指挥工作,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取得了许多战役的重大胜利。1949年,旷伏兆调任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政治委员。 率部执行解放山西省会太原的作战任务,在彭德怀、徐向前指挥下,取得卧虎山战斗的彻底胜利。

1950年底,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六十七军政委,旷伏兆率部参加了朝鲜金城南地区防御作战。1954年6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兵团政治委员。旷伏兆在朝鲜战斗和生活了 8年,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1958年2月初,奉命率部回国。1960年 3月经周恩来亲自选拔,转到地方工作,担任地质部副部长。他在地质部工作了 15年,为组织、领导地矿、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为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作出了贡献。1975年春,中央军委任命旷伏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后调任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余秋里余秋里(1914 -1999)吉安县敦厚镇禾埠村委会坪里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吉安赤]J.大队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大学第四分校连政治指导员,红六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红二军团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9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政治委员,率部担任军团前卫,1936年3月12日,在云南省镇雄县得章現战斗中,左臂两次被敌人子弹击成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掩护全军撤离。9月,到达甘肃省徽县,因伤口严重恶化,被截去左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独臂将军”之誉称。10月,到达陕北后,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一二O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七一八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参与创建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开展了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总结和推广“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练兵方法,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一师政治委员,第一军副政治委员。 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功卓著,多次受到彭德怀、贺龙的表扬和嘉奖。

新中国建立后,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58年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参加并组织大庆、胜利等一大批油田的开发建设,使中国的石油基本自给。1964年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国务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余秋里坚持原则,始终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为国民经济恢复正常秩序作岀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稳定部队,全面提高部队素质,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退居二线,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少将黎有章黎有章(1915 - 1958)吉安县东固镇古竹村人。1927年加入儿童团,协助农会开展革命斗争。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独立第一团排长。1933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并兼任副排长。毕业后留校任军事教员、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特科学校机枪营营长,澎(湃)杨(殷)步兵学校二营六连连长,干部团特务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冲锋在前,敢打敢拼,多次荣立战功。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干部团连长、营部管理员,红军大学机枪连连长,红军大学教导师特科团副团长。在军校,黎有章日夜操劳,为培养一批合格的军事政治干部和专业人才付出了巨大的 1、血O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第一队队长、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特科营营长、第三大队大队长。1941年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并兼任副队长。1942年返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任第二大队大队长。1943年起,任山东滨海军区第十三团参谋长、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参加了滨海地区反“扫荡”和反顽斗争,领导滨海地区军民开展游击战、地雷战等,不断打击敌人。 1944年参加了山东区大反攻作战,歼灭了大量敌人。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滨北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参谋长。1948年参加过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歼敌第七兵团。1949年率部解放了上海、浙东、浙南、福建及其沿海部分岛屿。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八兵团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交通处处长兼政委,福建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萧学林萧学林(1911 -1964)永丰县桥南乡篡口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后方兵站文书,军械处书记,中央军委后方办事处青年干事,兵工厂总支书记,中央军委总兵站会计、文书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 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任红军总司令部队列科科长。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第四局科长、代理局长、人事科长,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统计调查科科长,新四军第四师二团政治委员,师司令部科长。参加了黄桥战役。1942年入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 后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政治部代主任、副主任,参加了津浦路反“扫荡”。1943年任新四军第一师特务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兼十三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华中1944年攻势作战和1945年攻势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委员,第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淮南、苏中、苏北、淮阴等战役。1947年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崗、南麻、临胸、莱阳、兖州、济南、淮南、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吴淞要塞区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干部部部长。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军事学院海军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海军监察部部长、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龙福才龙福才(1909 -1965)乳名四朵,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乡少先队队长。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九师连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九次攻打吉安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二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4月,任红三军九师军医处政委,参加了兴国、水口、草台岗等战斗。:1934年2月任红一军一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同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3月,任红一军团一师卫生部政委。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总支书记、指导员、 庆阳步兵学校连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四后方医院政治委员、八路军卫生学校政治委员。其间,为我军医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做了许多工作。1939年9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考察团干部室组长。1940年任延安军政学院第三大队指导员。1941年6月,任冀中军区警备旅兼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12月,任冀中警备旅代政委。参加了冀中1942年的“五一”反扫荡。龙福才一面指挥部队打仗,一面带领部队抗旱救灾,为战胜灾荒做出了表率。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中共忻州县委书记,领导当地土改工作。1948 年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七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师政治委员。先后率部参加了晋中、太原、扶歸等战役。1949年春,率领二十师解放了大西北。

新中国建立后,任炮兵第七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防空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I960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为我军空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贺振新贺振新(1916 -1966)永新县象形乡象形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五十一团副排长,湘鄂川黔军区第二军分区干部大队分队长,游击队政治委员,独立团连指导员,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第四十九团政治处总支书记、营教导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7年初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三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兼宣传股股长、 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委员。1940年起,先后在八路军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他率部随军东渡黄河,在忻口西北大牛店、雁门关、王董堡伏击日军连战连捷。此后,又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为晋西北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五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保卫延安战斗和挺进中原与青化眨、羊马河、沙家店、榆林、运城、宜川诸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一野战军九军二十五师政治委员。:1952年,入北京中央马列学院学习5年,毕业后任哈尔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政治委员兼工程系军械科学研究所政治委员,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3月,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兵团组建十几个现役预备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雷厉风行,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平易近人,受到兵团机关和所属部队的好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诬陷迫害,心脏病突发,于1966年12月12日,在乌鲁木齐含冤而逝,时年50岁。后平反昭雪,按其遗愿埋骨天山。

李铃李铃(1912 ~ 1968)吉安县万福镇塘东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军一七三团连指导员,湘赣独立第一师一团支部书记、干事,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四十九团没收委员会主任,红六军团特务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十八师政治部主任,教导团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二方面军随营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多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七一七团政治委员,三五九旅副政治委员。 1944年冬随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边,参加了湘粤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日本投降后北返中原。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任三五九旅政委。在陕南红岩寺之战,为保护王震,左手负伤而成残废。后转战至陕甘宁边区,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解放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晋西南、汾 (阳)孝(义)、青化眨、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宜川、西宁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五师政委,与师长徐国贤率师参加春季战役和陕中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二军第五师政委,第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五军政治委员,中共伊犁区委书记,伊犁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景瑞李景瑞(1914 -1969)原名李金水,吉水县盘谷乡文元村人。1929年参加当地农民运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入红军学校和红军通信学校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四师电台报务员,少共国际师电台报务员,粤赣军区电台报务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央军委电台报务员,红三军团电台代报务主任,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主任,红五军团电台队长,援西军电台队长兼政治委员、总台报务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电台队长1938年入中央军委三局学习,同年9月被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电台中队长,次年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电台总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黄桥战役3 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通信科科长兼电信大队大队长,第三科科长,苏浙军区司令部第三科科长。参加了苏中地区反“扫荡”、反“清乡”斗争。1944年随部渡江南下。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副局长兼华东野战军通信科科长,第三野战军通信联络处处长兼政治委员。参加过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通信联络处处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兼训练部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无线电工业总局副总局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木生李木生(1912-1971)吉安县值夏镇思敬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十三师三十五团四连排长、连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二营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 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十团副团长、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副团长。参加了强渡乌江、金沙江战斗。到达陕北后,1936年底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一营政治教导员、营长,第五支队十二团、十五团营长,第二师五旅十三团参谋长、副团长,六旅十八团团长。先后参加了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金牛山、山子头战斗和华中1945年对日攻势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六旅团长、六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四旅副旅长、旅长,苏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一O二师师长。先后参加了涟水、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入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九师师长,参加了 1953年对美军的夏季进攻战役。1958年回国后,任南京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袁佩爵袁佩爵(1914 -1972)泰和县冠朝乡宏冈村人。1929年10月参加当地少年先锋队,任中队长。 1930年在本村列宁小学当教员,并参加组织赤卫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第三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文书科缮写员。到达陕北后,调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科科长。: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返回陕北后,任总支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支队指导员、第六大队政治处股长,三大队政治处主任、分校秘书科科长兼直属政治处主任。1943年调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七区队副部长。参加了晋察冀边区1945年攻势作战和大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一旅政治部主任、旅代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O师代政治委员。先后率部奔赴东北战场,参加了古北口保卫战,张家口保卫战和解放滦易、清风店、石家庄、太原、宁夏等战役,战胜了国民党的优势兵力,为解放东北屡立战功,受到上级嘉奖。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六十四军政治部主任。: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他不畏艰险,英勇奋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委员会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共旅大警备区委员会书记等职。为提高部队军事素质,加强现代化建设,保卫祖国海防和城市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林茂源林茂源(1919 -1972)泰和县万合乡林家村人。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班长、红十三军第三十八师一团青年干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长征途中任中央军委二局译电员。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外交部技术书记。1936年“西安事变”时,跟随周恩来赴西安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云阳办事处机要科科长,太原办事处机要科科长。1939年9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三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1944年2月任冀晋军区第三军分区六团政治委员,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晋察冀边区 1945年攻势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东纵队第十二旅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骑兵第五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诸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吴融锋吴融锋(1916 -1974)永新县才丰乡洲湖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九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红九军团第七团俱乐部主任、总支书记,红三十二军第二八O团政治处主任、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9月被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及毛泽东著作和军事理论知识,各方面提高很快。毕业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第三五八旅政治教育股股长、政治处主任、宣传科科长,第三五八旅七一五团政治处主任。参与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参加了冀中齐会战斗和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解放沙家店、瓦子街、宝鸡、青海、兰州等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政治部主任。1953年,奉命赴朝鲜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回国后,任第二十一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任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部党委代理书记。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龙炳初龙炳初(1914 - 1975)莲花县坪里乡社下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交通员、管理科科长。1933年10月入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学习。1934年调任红六军团保卫局侦察员,后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教导团特派员。同年夏随红六军团向西转移,随后参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5年11月随红六军团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六军团第四十九团政治处干事。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特派员,一二O师第四支队政治委员,南下支队第三大队副政治委员,第九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和开辟湘粤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原突围后进入陕甘宁解放区,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团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二军第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沙家店、宜川、西府、陇东、荔北、扶那等战役,继进军新疆。在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经受了生死考验,在枪林弹雨中克敌制胜,显示出了一个指挥员的革命胆略。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二十七师政治委员。1955年毕业于中央马列学院。后历任甘肃天水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书记。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余致泉余致泉(1916-1977)原名余新汰,吉水县富滩乡南团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排长、连长。参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中的龙家寨、陈家河、板栗园、忠堡等战斗。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1936年12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汾阳游击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三营连长,延安警卫营二连连长,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团三营营长。参加大牛店和何家庄战斗,指挥有方,受到师部表扬。1945年5月率营随南下第二支队进入湘粤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三五八旅七一八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六师一 O八团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四四一团团长。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仍任第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四四一团团长。率部参加了桂林地区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1951年7月升任第十三兵团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52年10月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4年底毕业后,调任步兵第十一师师长。1959年率部参加了平息西藏叛乱,指挥了阿里纳木湖、三号地区等战役。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7年9月26日,在甘肃省山丹县因公殉职,安葬在兰州市华林山烈士公墓,终年61岁。张强生张强生(1916 -1977)安福县严田乡东屋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司号长,游击队分队长。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红军主力长征后,率队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一营二连连长、团司令部参谋、一营营长。随部挺进敌后,参加了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参加过新丰、延陵、东湾、陈巷桥、魏村等战斗。1940年8月任第一支队二团参谋长,参加了黄桥战役。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第四军第一师二旅四团参谋长,第五团团长。 率团参加了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入中共华中党校学习并兼分队长。同年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六团团长,奉命南渡长江,任苏南茅山地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在京、沪、杭三角地带的六县地区坚持反“扫荡”仮“清乡”斗争。1944年起任新四军第一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长,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三支队副支队长、二支队支队长,随部挺进莫干山区,参加了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后任苏南第二支队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长,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三旅副旅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七师师长,第八十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州、厦门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空军十一师师长。1951年入空军航空学校学习。1952年起,任华东军区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防空高射炮兵第一O四师师长,空军第四军副军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I960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9年11月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李元李元(1894 -1979)原名李龙开,吉安县天河镇白泥新居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七团机枪连司务长,第三军经理处出纳、会计,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供给处会计,第二师供给处会计股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参加长征。在频繁征战中,参与组织红一军团一师二团的作战供给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出纳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后随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1943年起,先后任山东滨海军区财委会审计,滨海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了滨海地区的抗日反顽斗争和反“扫荡”作战。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组织筹措军需物资,及时保障前方供给。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山东军区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后勤部副部长、二军五师政委。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军1947年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作战, 参加了济南、淮海等战役中的战勤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任山东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李元长期工作在军队后勤岗位上,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辛勤工作,默默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离职休养。离职后仍注意加强学习,保持革命本色,积极撰写革命回忆文章,继续关心党和军队的建设,为革命发挥余热。他虽然一生都与金钱财物打交道,但却一尘不染, 两袖清风。

邓龙翔邓龙翔(1913 -1979)原名邓新春,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人。1928年参加当地苏维埃政府工作,任欧阳家祥欧阳家祥(1909 -1980)吉安县固江镇小富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运动。1931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任湘赣独立第一师一团俱乐部主任。:1933年任红八军第二十二师文书、营部书记,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侦察连班长、通信主任,师部侦察排排长,第五十团司令部参谋。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任红六军团第五十一团司令部参谋、营长,参加了龙家寨战斗和开辟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主力参加长征。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第十七师参谋长,红六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长。参加了晋西北收复七城战斗。1940 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和警备第一旅参谋长、副旅长。参与率部担负保卫延安中央领导机关、保卫和建设陕甘宁边区的作战和生产任务。1945年随八路军南下第二梯队挺进湘粤边。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热辽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副司令员。 1948年底,率部参加辽沈战役。领导建立根据地政权,肃清土匪,扩大人民武装,建立解放区。

新中国建立后,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参谋长。1952年入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4年毕业。1955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第一副军长、军长,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7年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参谋长。1958年10月率部回国,任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1962年任防化学兵学院院长。197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绍文刘绍文(1912-1981)原名刘秀文,吉安县长塘乡(今吉安市长塘镇)人。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被选为兴国县高兴坏区苏维埃青年工会委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 O三团副排长,红五军团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一三O 团政治处干事。1932年入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政治队学习。后任红十五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四十四师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参加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政治部俱乐部主任。1937年1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宣传股股长,中央军委三局政治处主任。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调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教导旅二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眨、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榆林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计划调配处处长, 三部副部长,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兼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张太生张太生(1913-1981)吉安县官田乡西山村人。幼年丧母,后因家贫而辍学。: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二三四团三营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东征、 西北战役。1937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延安保卫营营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被派往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任中队长。不久随彭雪枫到豫东开展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营长。次年,任第六支队一团团长,第四师十一旅副旅长兼三十一团团长和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宿东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淮北地区1942年反“扫荡”和春季攻势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封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参加过淮海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五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公安军干部学校政治委员,第二人民警察干部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因病离职在吉安干休所休养。休养期间,不忘关心家乡的建设事业,经常深入农村、工矿、学校、机关、部队作报告,谈工作,讲传统,宣传党的政策,发挥余热。

杨家保杨家保(1914-1981)原名欧阳家保,吉水县阜田镇杏塘村人。10岁时父亡,随叔习锻铁。1930 年在家乡参加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勤务员、班长,红一军团政治部保卫局政治侦察员、检察科副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红军主力长征。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侦察科副科长,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后任红一军团补充团特派员、红二十九军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1936年5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西安事变”时,随周恩来去西安做保卫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政治部军法处第一科科长,江北指挥部军法处军法官,第五支队回民游击大队教导员,第八团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锄奸部侦察科科长,锄奸部副部长,淮南津浦路西军分区公安局局长。1944年入中央华中局党校学习,后任苏南行署公安局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九师副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豫东、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二十军六十师政委。: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六十师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第五次战役。1952年回国入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第六十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安徽省政协副主席。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曾传芳曾传芳(1915 -1982)别名张平,永丰县石马乡阳固山人。: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调任中央军委五局管理员、二局管理排长。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步兵学校连指导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团总支书记、政工教员,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三科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陇东特委青年委员会主任。1938年5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11 月赴苏联养病。1940年回国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工作。1942年被国民党军阀盛世才关押监禁* 年。在狱期间,他立场坚定,正气凛然,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1946年5月出狱后回延安,10 月调山东渤海。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津南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七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十一师十八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潍县、济南、淮海、渡江、淞沪诸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第十五师政治委员,第二十七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离职休养,享受正军级待遇。毛少先毛少先(1908 -1983)原名毛少轩,安福县洲湖乡毛田村人。1929年12月参加湘东南赤卫队,任第一总队战士,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湘赣边河西教导队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军排长,湘赣边工农民主政府警卫队队长,红六军团五十团连长、营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 途中,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机智灵活地背着身患重病的任弼时脱离险境。抢渡金沙江时,任前卫连连长,为掩护部队胜利过江进行顽强斗争。到达陕北后,任红二方面军十七师营长,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连长、营长,一二O师独立第二支队支队长、团长,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部侦察科长、七一八团团长。参加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随王震、王首道和王恩茂等率部南下广东,北返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第十六团团长,晋绥军区第二纵队独立三旅团长,第一野战军第三军第八师团长。先后参加了吕梁、汾李、临汾、太原、扶那等战役。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后勤部军械处处长,甘肃军区酒泉军分区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后,长期扎根新疆,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先后任新疆军区司令部军械处处长、管理处处长。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章。1954年入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学习。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南疆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参加中印边界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指挥。: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8年离休。

刘辉山刘辉山(1909 - 1983)永丰县三坊乡宗溪村人。:1927年投身革命,参加农民协会,后参加游击队, 任县苏维埃政府自卫大队副大队长。不久,任白沙区苏维埃政府自卫大队副大队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直属特务营一连班长、工兵连排长、警卫连连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参加了直罗镇、东征等战役。到陕北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军事教员,第一中队中队长,教导大队训练队队长,中央警备团参谋长,第一营营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团长,中央公安纵队第二师师长。1947年,在保卫党中央转移过程中, 他带领部队跟随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党中央转战陕北战场,带兵侦察敌情,机智灵活地完成了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师长,中央警卫师师长,公安部八局副局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3年,赴朝鲜担任板门店和平谈判会议的警卫工作,圆满完成任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4年6月,刘辉山因病离职休养后,仍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警卫部队的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信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能实现,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优秀品德。

况开田况开田(1912 -1983)莲花县升坊乡长岭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军团特务营政治处宣传员、军团总指挥部机要科见习译电员。1933年 3月入红三军团经理处训练班和红军学校供给训练队学习,后任红军步兵学校供给处出纳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曾参加赣州、水口、乐安、宜黄、东黄坡等战斗。1934年10月任红军干部团第三科会计,随团参加长征,参加了贵州土城战斗。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供给处会计,财务科副科长,红军前敌总供给部会计科科长o参加了东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进至晋察冀边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7年底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供给部长,参与开辟创建晋东北地区抗日根据地。参加了 1938年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和1943年北岳区秋季反“扫荡\ 1944年10月任晋察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察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长。参加了绥远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起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后勤指挥所副主任,第十九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参与组织怀来、平绥路等战役中的前方供给工作。在太原、兰州、宁夏战役中,组织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了作战需要。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后勤部政委,志愿军后勤部第六分部部长兼政委,第三分部政委,志愿军财务部部长。回国后,于1957年10月入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1959年11月起历任济南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金如柏金如柏(1909 -1984)永丰县佐龙乡湖头金家村人。1926年参加当地农民运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政治部收发股股长.中共永丰县委军事部秘书、政治指导员、科长,江西军区独立第三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红二军团第六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二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参加了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11月随红二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滑石屯、黑马张庄、齐会、陈庄等战斗和百团大战。1941年起先后入延安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晋绥区1944年秋季攻势作战和1945年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政治委员,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大同集宁战役和进军西南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政治委员,第十三军政治委员兼中共滇南工作委员会书记,云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炮兵政治委员、中共炮兵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童炎生 •童炎生(1911 -1985)安福县严田乡青桥村人。:1929年在家乡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聶动。 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边区红军独立第三团排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任湘赣军区敌后挺进大队分队长。在茶陵、攸县、莲花等地执行筹款任务。1935年10月,任茶(陵)攸(县)莲(花)游击队队长,湘赣红军游击队分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卫岗战斗和黄桥战役,率部与敌浴血奋战,受到新四军军部嘉奖。随后调任新四军二纵队四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入中共华中局党校学习。毕业后任第一师二旅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苏中1941年夏季反“扫荡”作战。 1943年任苏中军区特务三团政治委员。参加指挥讨伐顽伪军的战斗,失去右手。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苏北军区泰州军分区司令员,苏中军区第一渡江司令部司令员。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和渡江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苏北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离职休养,享受副兵团级待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曾光明曾光明(1917 -1985)吉安县油田乡路西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七师十九团排长、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一师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特务连完成突击任务, 受到第七师师部通令嘉奖。: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参加长征。参加过遵义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参加东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四团政治处股长,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治处主任, 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十三团政治委员。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任职工学校第五队指导员。1941年带领工作队深入敌占之山西省阳曲山等地开展工作。参加了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和田家会战斗。1943年随部返回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毛主席、党中央,保卫和建设陕甘宁边区的作战、生产任务。1945年参加了晋绥区大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四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四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蟠龙、运城、宜川、扶那、兰州等战役。后进军新疆,参与领导对国民党部队的改造、 新政权的建立及清霸剿匪等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四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疆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 司令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曾参与指挥了 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甘祖昌甘祖昌(1905 -1986)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人。1926年参加本县农民协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莲花县独立团军需处处长,红军湘东南保管处主任,湘赣省兵工厂总务科副科长,红六军团工人连副科长,第五十三团司务长,湘鄂川黔兵工厂总务科副科长,补充团政治处主任, 红六军团供给部材料科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o 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历尽了千辛万苦,经受严峻考验。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组织领导纺织厂、鞋袜厂的生产。1944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边,任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参加了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二野战军二军后勤部部长,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参与组织了运城、宜川、荔北、扶那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历次重大战役和解放大西北的多次战役,继而进军新疆。

新中国建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甘祖昌自愿放弃高位和大城市生活,解甲归田,带着全家8人回到家乡莲花县坊楼乡参加家乡建设。与乡亲们一道修建3座水库、25公里渠道,建成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开垦红壤荒地, 改造40公顷低产冬水田。多年间,他主动用自己的积蓄支援家乡修水利、建电站,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甘祖昌几十年来历尽艰辛,3次负重伤,为人民屡建功勋。回乡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一位红军老战士艰苦朴素的本色,一直过着节俭简朴的生活。他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十分关心老区建设。曾被选为中共莲花县委名誉书记,政协江西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胡备文胡备文(1916 -1986)吉安市长塘乡桥南村人0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o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团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军委无线电总队报务员,军委二局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电台科副科长、三处副处长、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二处处长、一处处长兼政治委员、二局副政治委员。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前委二大队大队长,率部密切配合西北野战军的战略行动,取得了青化眨、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重大战役的胜利,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嘉奖:1948年圆满完成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情报保障任务,受到中共中央传令嘉奖。

新中国建立后,任军委情报部第三局局长、军委技术部二局局长o 1955 - 1956年参加了中央党校学习o 1957 -197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部长、顾问。胡备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侦察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对军队情报工作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有着重要建树,为保卫国防、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作岀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离职休养。

张济民张济民(1896 ~ 1987)泰和县苑前镇玉田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赣西南独立四团司务长、书记官,红三军第八师政治部秘书处长,红三军政治部组织部科长。1933年1月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同年9月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936年秋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干事、校务部供给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供给科科长、供给部部长、供给部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供给部部长、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经理部部长。

新中国建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欧阳奕 •欧阳奕(1912 -1987)别名汝兰,安福县连村乡高丘村人。1927年秋参加当地苏维埃政府工活,任乡少年先锋队队长。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红军卫生学校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师政治部宣传员,后任红军第四预备医院主治军医。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中担任前方战地救护工作。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到达陕北,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第二所所长。担负过朱德、周恩来、左权、聂荣臻、罗荣桓等领导人的医疗工作,被评为“模范医生”。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卫生部医政科科员。平型关战斗中参加前线卫生勤务工作。 1938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卫生队队长,随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秋在河北磁县战斗中,率卫生队将百余名被敌包围的伤病员和一批群众安全转移,受到上级表扬。1940年任新编一旅卫生处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o 1942年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学校学习。 1943年起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太岳区反“扫荡"o 1945 年参加上党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卫生部部长,第十九军团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组织领导太岳区的卫生医疗工作,带领医护人员赴前线抢救转运伤病员。1949年参加了太原战役"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参与组织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卫牛.勤务工作.积极组织战救、卫生防疫、医院组建和卫牛人员的培养工作,出色完成了志愿军的后勤卫生保障任务o 1952年冋国后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57年毕业后,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军区后勤部顾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贯注重人才培养和医疗科研的开展,多次立功受奖o 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5年3月离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周长胜周长胜(1913 ~ 1987)吉水县盘谷乡同园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吉水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队队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机枪连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排长、连长、营氏、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年10 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长征中所率连被评为红一方面军的“巩固部队模范连”。到达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三营副营长、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 年底随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一部挺进苏鲁豫边区,任苏鲁豫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团团长。参加了开辟苏鲁豫皖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1942年入中共华中局党校学习。后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三团团长、教导第一旅一团团长、鲁中军区第四团团长。参加了山东大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四师参谋长、副师长兼参谋长,鲁中军区警备第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二十二师师长。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窗、洛阳、豫东、济南等战役。1948年11月, 入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指挥了闽北地区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o 1951年1月调任苏南军区副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军长,参与指挥了金城反击战。1956年回国,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功勋章。1984年离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刘福刘福(1913 -1987)永新县埠前乡湖田村人,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九师班长、第二十九团副排长、第二师六团排长、红一军团医院管理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后,进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八大队连指导员、 营政治教导员,路南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第三十六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三十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普门口、易太山战役和百团大战。广泛采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运动战、游击战等战术,灵活机动,英勇出击,勇敢杀敌,屡立战功。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政治委员,北平市公安总队第一团政治委员, 参加了保北、大同、集宁、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指挥果断。参与和平解放北平治安保卫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兼北京市公安总队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第四政治委员。 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退居二线,担任北京卫戍区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福长期在公安战线工作,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为维护首都社会安宁和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不计名利得失,努力进取,积极工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称赞刘福“精明能干公而忘私”。

廖鼎琳廖鼎琳(1914 -1988)吉安县富田乡木湖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炮兵营通信员、警卫员,教导师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指导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六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一分校政治协理员,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自卫团营政治指导员,第十七团政治处主任,第七军分区三十六区队政治委员,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冀中区“五一”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军区第三纵队十一旅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九、第十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定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绥远、清风店、石家庄、平津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旅长、师长,第三十六军一 O六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三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治委员,第六十九军、六十五军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廖明廖明(1911 -1988)安福县洲湖乡深溪村人。1928年参加安福县游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省政治保卫队侦察员、中队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湘鄂川黔军区龙桑独立团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参加了湘赣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政治部组织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一二O师独立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南下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9年在三五九旅南下北返中原突围的危险时刻,率突击队冲锋在前,掩护旅指挥机关安全撤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第五师副政治委员;新中国建立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伊犁军区副政治委员、自令员、第二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顾问组长。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周志飞周志飞(1915 - 1988)永新县沙市乡张家院村人。1927年5月参加村儿童团,站岗放哨,工作积极。1929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夏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教导师第三团政治指导员、第二团营中心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在战斗中,他英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 任务完成得很好,多次受到表扬。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周志飞奉命调往中央直属部队政治处工作。在极为艰难的长征途中,他一边行军,一边进行政治宣传鼓动工作。1935年8月,在著名的直罗镇战斗中,他率全连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奋力冲锋,杀入敌军炮兵阵地,歼敌一个炮兵连,受到上级的嘉奖。1936年春,率部东渡黄河,在关上战斗中指挥连队歼敌一个连和一个卫生队。他参加了曲子镇、七营川、李旺堡、山城堡诸战斗,屡立战功。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连连长,二八五团二营营长,一一五师干部队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队长兼军事教员,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五旅参谋长,冀热察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六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昌平九里山、张家口和辽沈等战役。在磴子山阻击战中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战功,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通电表彰。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五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奉命率部进入广西剿匪。 1951年参加军委组织的研究小组赴朝鲜战场研究美军战术。1952年任粤东军区司令员。1960年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为海防部队及民兵队伍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62年,指挥歼灭美蒋12股武装匪特的战斗。1964年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是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夫克李夫克(1915 -1988)原名李瑚开,又名李富开、李中俊。莲花县琴亭镇人。1930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县模范少先队大队长。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红八军特务连排长,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1934年兼任汀(东)、宁(化)、清(流)、太(雷)四县指挥部副总指挥,参与指挥部队平定了四县“大刀团”、“童子兵”的叛乱。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国家保卫总队参谋。遵义整编后,任红三军团五师十二团参谋,参加了土城、四渡赤水等战斗。战斗中两次负重伤仍坚持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年任红三十军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在绥德、米脂一带牵制阎锡山部队,掩护主力红军西征。1937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二支队支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抗大训练部军事教育科长,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西北地区反“扫荡”,参与指挥田家会、甄家庄等战斗。1944年4月任晋西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兼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教导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副参谋长,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参谋长,参加了晋中、绥远战役,参与指挥攻打文水和歼灭敌骑兵四师战斗。1947年起,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先后参加了榆林、元大滩、沙家店、清涧、瓦子街、洛川等战斗以及蒲城、 扶縣和解放兰州等重大战役。兰州解放后,参加接管工业和领导整修兰州黄河铁桥的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代参谋长,参与指挥西南地区清匪、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军事学院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部主任、战役研究部部长, 院副秘书长,军政大学副校长兼理论研究部部长。1977年12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

李治李治(1899 -1989)原名圣治,又名守镜,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决心终生救死扶伤,为人治病,遂改名为“治” o开始在南昌开诊所,因医术高明,被强迫进入国民党4344 吉安地区志军第十八师六团当上尉军医。

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时,在永丰龙岗作战中,早就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不满的李治,毅然投奔红军,在红军第四医院任军医。1931年2月,任医务主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调任红军第一医院院长。在反“围剿”作战中,医院设备简陋,药品奇缺,他想方设法尽心尽责地组织医务人员克服各种困难,救治了一大批红军伤病员,抢救过罗瑞卿等,成为红一方面军“三大名医”之一。为了解决红军中医护人员缺少的困难,他积极筹办红军第一所卫生学校并亲任校长兼教员,为培养红军医务人员孜孜不倦地工作。

1934年10月,李治随部队长征。期间,调任干部休养所医务所主任,负责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 林伯渠及贺子珍、邓颖超等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家属的医疗保健工作。当部队进军云南途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患重病,连续高烧,昏迷谄语,前线指挥部好几位医生诊断治疗不见效果。总部决定把周恩来送医务所由李治负责诊断。李治确诊为阿米巴病菌引起的肝脓肿。他采取应急措施。几天之后, 周恩来病体痊愈,高度称赞李治是位“医技高超,胆大心细的军医”。

红军长征到了陕北,由于长期劳累,李治终于病倒。毛泽东闻讯亲笔批示:“李治同志不能死! ”并且嘱咐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尽量用好药治好他的病,还派警卫员送去一篮鸡蛋,让他补充营养,尽快康复。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卫校改称八路军卫生学校,李治任校长,随红军总部卫生部开赴抗日前线。根据作战需要,李治组织第九、十期学生和部分医生参加平型关战役。1938年2月,李治任卫生部保健科长,负责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1940年1月,李治调任陕甘宁边区卫生处处长。他一方面给中央负责同志看病,一方面大力抓好预防疾病的宣传,以求改变边区卫生面貌,还经常派医疗队下乡给群众看病治疗。他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边区政府高度赞扬和奖励。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2月,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提名,推荐李治担任西北野战军卫生部长。积极筹划抢救、转运、治疗三个阶段的工作,保障了伤员的及时治疗,受到彭德怀和第一野战军后勤部的表彰。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并聘请为中国医科大学名誉教授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萧新春萧新春(1909 -1989)永新县台岭乡南汶村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医院六所政治指导员,第四分院总支书记,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团总支书记。在湘赣苏区反“围剿”斗争中,作战勇敢,斗志顽强。1934年8月,随六军团突围西征。后调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团总支书记,军团组织部副部长,投入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工作。1934年 11月,任第五师政治部主任,随部队参加了长征。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独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三五八旅政治部副主任,转战于冀中地区。1940年,任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率部参加了中外闻名的百团大战,在同蒲路一带对敌实施破袭战斗中,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1944年8月,任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直属政治处主任。1945年1月任河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参加了开辟豫鄂皖边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旅政治委员,1948年3月,萧新春率部参加了著名的临汾战役,担负主攻任务。他和旅长一起领导部队发扬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秸神,浴血奋战72昼夜,采用坑道爆破战术,突破城垣,取得了辉煌战绩,为解放临汾起了决定的作用,并为晋冀鲁豫和晋绥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援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与中原战场的作第三十九篇人物 4345战。为此,中央军委批准授予该旅为“临汾旅”的光荣称号。1949年2月,任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七九师政治委员。他率部参加了太原战役,拔除了敌军在华北残留的最后一个据点。接着率部转战西北与西南,参与指挥了扶那、秦岭和解放成都的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川西军区茂县军分区政治委员,川西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曾如清曾如清(1914 -1989)吉安县永和镇锦原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巡视员、巡委会副主任,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副部长,中共于都县委副书记兼谭头区区委书记、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民运科长,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一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泰州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和省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政治委员,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东桥、新登、孝丰等战役和双林、北撤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转战苏鲁豫皖广大地区,1947年5月,率一师三团和三师九团参加了孟良崗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在抗美援朝中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罗文华罗文华(1914 -1989)吉水县黄桥乡山原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第一师十三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团政治委员、第三支队十团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特务团参谋长,警卫第一旅三团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八师二十三团政治委员,辽宁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一二五师政治部主任,独立第九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一五师副师长。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航空学校参谋长,海军航空兵第三师师长,东海舰队航空兵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6年离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88 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信忠陈信忠(1915 -1989)永新县龙门乡黄冈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七团排长、红一军团骑兵团排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连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骑兵营营长,第四军分区行唐支队支队长,第三十团团长。率部转战晋察冀抗击日军,为开辟、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很大贝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三旅一团团长,第十旅二九八团团长,第十旅参谋长、副旅长,第十九军团六十四军一九O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保南、保北、正太、青沧、清风店、石家庄、新保安、平津、太原、解放宁夏等战役。他根据自己当侦察兵的经验,非常注重情报,每次作战,总是派出得力的侦察人员采取各种手段获取情报,进行敌情分析,把敌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力量等弄得一清二楚, 然后再下作战决心,所以他很少打败仗。被上级称赞为“多谋善断很会打仗的军事指挥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O师师长,在朝鲜战场上,陈信忠始终坚守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临危不惧,沉着自信,指挥若定。特别在“秋季防御”作战中,一九O师在他指挥下,采取集中兵力,把守要点,顽强坚守,积极出击的战术,先后粉碎敌人大小进攻32次,主动反击、袭击54次,守住了阵地,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表扬。1952年回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四军副军长、军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陈信忠在大连工作了 30多年,经常深入部队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加强部队建设,特别是辽南地区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赢得了广大官兵的信赖和爱戴。

任昌辉任昌辉(1916 -1989)吉安县值夏镇马埠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三十六师一 0七团排长,第三十六师工兵连副连长、连长, 陕北独立第一师四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右下肢被枪弹射穿,成为二等残废。1931年入红军大学工兵学校学习。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兼任第一大队区队长、第二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武装部部长,第二团副团长,冀热辽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反“扫荡”、反蚕食等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冀东纵队十二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师长。参加了锦州、黑山、营口、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河南军区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郑州卫戍区司令员。1952年入中南军区高干班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3 月,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五星功勋荣誉章。

金忠藩金忠藩(1917 -1989)莲花县三板桥乡田南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在过草地时,腿负重伤,部队留他养伤,他却忍着剧痛,咬紧牙关,走出了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营政治教导员,七一八团政治处主任,七一九团政治处主任,七一七团参谋长,南下一支队第一大队参谋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支队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六师副师长。他参加了瓦子街、荔镇、马东村等数十次战斗,作战勇敢,指挥得法,连战皆捷。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一兵团师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朱云谦朱云谦(1919 -1989)莲花县荷塘乡院背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边区独立第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少共区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五团政治委员,淮南吁嘉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吁嘉县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路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淮南军区副参谋长,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副旅长、旅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参谋长,空军陆战师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云开陈云开(1912 -1990)原名陈永桂,泰和县万合乡东林村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参加赤卫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司令部译电员,第五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游击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陈云开参加红军后,转战于泰和、万安、遂川、永新、吉安、安福等县。1931年4月7日在攻打袁州彬江的战斗中负重伤休克,右腿骨被打断。1932年春,带伤上前线参加反“围剿”。后参加澧田战斗,在遂川突围。随红六军团沿赣江北上。到黔东与红二军团会合,参加湘西永顺歼匪,桃源、桑植桃子溪、咸丰堡战斗。长征途中,改造旧军队1000多人。在阿过草地时,他将自己带的干粮让给战友,自己带头吃野草,因而中毒昏迷,战友深为感动。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晋南工作团副主任,三五九旅炮兵营政治委员,晋西北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雁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37年9月,陈云开奉命到山西的洪洞、临汾、霍县等地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参军,动员3000多名优秀青年入伍,受到朱德、贺龙、王震的赞扬。接着到惇县、忻州整军,收容整顿1000 多国民党军散兵,收集大量敌人军火。1942年7月,陈云开带领3人深入雁北敌后,建立情报网,组织群众采用麻雀战、挖心战、夜战、奇袭等办法,粉碎日军的“扫荡”和“清剿\ 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高干班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鲁豫第一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7年 6月,按照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的战略部署,开始大反攻。在反攻前的整训中,陈云开创造了立功教育与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人人讲奉献,争取个人立功、集体立功。立功教育鼓舞了士气,为战略大反攻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郛城战役中,陈云开率全旅全歼敌55师,活捉敌中将师长,全旅立集体大功,陈云开荣获一级战斗英雄奖章。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以第一旅为前卫,千里挺进大别山。他还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1949年底至1950年7月,驻军遵义,兼任遵义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剿匪总指挥,率十六军在黔剿灭匪特15万多人。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六军政委。1952年底率军进入朝鲜,参加了西海岸新安州等地反登陆、防空降,开赴三八线中段阻击敌军。1954年1月回国后,在北京总政治学院高干班学习。 1955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副主任,领导三线建设项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 年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o 1974年离休,在吉安干休所先后写革命回忆录及党史、军史、战史资料五六十篇,其中9篇被评为省级和全国一等奖。他一贯生活俭朴,将节约的钱支援家乡革命老根据地的建设,帮助装电线,开发集体农副产品隹产,开办学校:郭金林郭金林(1913 - 1990)吉安县大冲乡塘里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副排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审计局审计。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会计,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处会计科长,新四军第六支队会计科长,新四军第四师供给处副处长、师供给部部长,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开辟和发展豫苏皖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兼工厂管理处处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苏中、涟水、鲁南、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匕海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财务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第二副部长, 南京军区财务部长、后勤部副部长、部氏、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o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子云刘子云(1914 - 1990)乳名寿秀,永新县怀忠乡西塘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十九团排长,红五军团特务团工兵连连长,军团通信队副队长, 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教员,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局作战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红五军团战略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由连长升为营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参谋长,三五八旅司令部第一科科长,第八团参谋长,三五九旅参谋长,参加了黄土岭等战役和战斗。1942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奉命进入北满剿灭土匪武装。他和战友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茫茫林海雪原,风餐露宿,跌打滚爬,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将匪首谢文东及李华堂等100多名土匪骨干剿灭,为顺利进行辽沈战役,全歼东北敌军,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基础。1946年春,刘子云参加了解放哈尔滨的作战。同年秋,率部参加保卫四平、三下江南打长春的战斗,参加辽沈战役。刘子云从参与指挥北满林海雪原剿匪,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在东北工作和战斗了 3年零3个月,大小战斗上百次,屡战屡胜,充分表现了他的组织与指挥才能。他在东北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49年4月,刘子云调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副参谋长,一四O师师长。他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挥师南下,参加宜昌、沙市战役后,又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在湘西担负剿灭土匪武装,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艰巨任务。他率领全师只用半年的时间,很快肃清了湘西地区历史性的匪患。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对刘子云的指挥技巧、英勇果断、坚强意志给予很高评价。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四十七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训练处处长、基本系主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国防工办党委书记、司令部顾问。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燮元江燮元(1915 -1990)永新县三湾乡甑潭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D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部电话班班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连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战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排反,连政治指导员、连匕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广阳、保卫黄河诸战役。1938年12月任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营长,东进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四团团长° 1941年任新四军独立旅第二团团长,参加了陈道口战役。1943年任胶东军区第十六团团长。参加了甲子山和1945年山东夏季攻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旅长,第十二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一二三师师长。参与指挥了新开岭、四保临江、辽阳、解放张家口等战役。特别是1948年10月初,参加和指挥了闻名中外的塔山阻击战,取得了该战役的彻底胜利。所部第三十四团、三十六团分别获得“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光荣称号。接着他挥师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4 月中旬,奉命进军江南,参加了渡江作战、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克全州、下桂林,所向披靡。继而挥师东进广东,参加了粤东、粤北剿匪,消灭土匪武装近万人。他的上级和下属皆称颂他是个“铁打的师长”、 “阵上英雄,一代名将”。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四十三军副军长,海南军区参谋长兼四十三军副军长。 1955年2月入军事学院学习,后任第四十一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是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指挥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作战,全歼来犯的南越敌军,收复永乐群岛全部,捍卫了国家主权及领土、领海完整,打出了国威、军威。 1978年12月13日,他亲率五十五和四十三军赴广西凭祥方向参加指挥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江燮元戎马生涯59个春秋,身经百战,出生人死,治军有方,屡建功勋。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候补委员。1984年离职休养。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贺盛桂贺盛桂(1915 -1990)永新县象形乡镜口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通讯班班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团排长、连长、代营长,模范师侦察参谋。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干部连副连长,补充团二营营长,七一八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参加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中共中央的斗争。1939年11 月,随三五九旅参加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11月,跟随王震、王首道率领南下支队挺进豫、 鄂、湘、赣、粤边区,在华南开辟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九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副师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参谋长。 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一路血战,出荆紫关,渡丹江,涉汉水,翻秦岭,过渭河,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战胜了敌人,胜利北返,回师延安。然后奉命从山西黄河之东渡河西进,参加了著名的瓦子街、西府、荔北、永丰、扶縣、兰州等战役和战斗,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9月在王震的指挥下,他又踏上了进军新疆的征程。率领所部冒着风雪严寒,日夜兼程,为和平解放新疆,屯垦戍边,保卫祖国,建设新疆做了许多工作,做出了很大成绩。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组织系主任、训练部部长、后勤指挥系主任、副教育长、副院长、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8月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贺盛桂多谋善断,指挥有力,王震将军称赞他是位优秀军事指挥员。在后勤学院工作,他坚决贯彻军委制定的教育方针,治校严谨,注重校风,严格要求,训练有方,善于将丰富的战时政治和军事工作经验运用到教学中,为军队的教育事业和培养军队后勤干部而呕心沥血,为后勤学院的创建和发展,为军队后勤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易耀彩易耀彩(1917 -1990)泰和县苑前乡螺冈村人。少年参加当地农民运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第五师十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八军团第二十三师六十七团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一局二科科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三十四团营长、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冀察军区参谋长,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期间,他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立革命根据地,多次组织反“扫荡”、 反“蚕食”战斗。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和西子湖、赤诚、绥包等战斗。参与指挥围攻北平和张家口日军指挥所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八旅旅长、第七旅旅长、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副军长。参加了绥远、大同、平汉、正太线、青沦、新保安、石家庄和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1953 - 1958年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回国后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4月,任青岛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次年7月,因受林彪集团牵连去职。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90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著有《塞上黎明》等回忆录。

梁仁芥梁仁芥(1912-1991)吉安县文陂乡淒陂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石城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县独立团代政治委员,懋功独立营政治委员,共青团川康省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红二方面军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教导团政治处副主任、师政治部科长,津南自卫军政治部副主任, 一二O师独立第四团政治处主任,第三五八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三五八旅第七、第一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宜川、扶那、兰州等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政治委员、第一军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一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4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政治委员,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 年离休。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胡登高胡登高(1914-1991)莲花县荷塘乡路边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特科队区队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机枪连连长, 第十七师五十团副营长、营长,补充团参谋长、代团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教育主任、第三分校大队长,延安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抗大总校校务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第一支队支队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政治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三十三文化速成中学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委员o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萧锋萧锋(1916-1991)原名萧忠谓,泰和县万合乡南坑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万安农民暴动。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万太县游击队分队长,东固游击队中队长,泰和县游击队二大队大队长, 万太独立团团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政治委员,第五团团长,军分区副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六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七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一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副军长。

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特种纵队副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解放军装甲兵第一坦克训练基地司令员,第三坦克学校校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萧锋一生经历过1365次战斗,先后6次负重伤。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老有所为精英奖章。

张开荆张开荆(1905 -1991)原名张漠高、张承漠,吉水县文峰镇人。:1925年6月参加革命,任吉安学生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处长,师政治部秘书长,师政治部主任,福建军区司令部通信主任,游击纵队司令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江北挺进纵队参谋长,江南指挥部教导大队大队长,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参谋长、团长、旅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第一纵队第三旅旅长, 一九八师师长。参加并指挥过数十次战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下了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平原军区副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军队建设和吉林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离休,享受省级待遇。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罗元炘罗元炘(1911 -1992)泰和县中龙乡湛坊村人3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四军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员、教导队队长,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三团政治委员、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营长,特务团副团长,警备第三旅九团参谋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六团团长、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O师副政治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司令员,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宜春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黄厚黄厚(1913 -1992)别名黄加瑞,安福县拓田乡寨上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任寨上村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九团副排长、连副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第四十九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抢渡金沙江的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绥蒙军区骑兵第一团副政治委员,骑兵第四支队支队长,骑兵第二团团长。他随部队进入绥远地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并指挥了宁武、忻州、井儿沟等攻坚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一二O师军政干校三支队支队长、绥蒙军区绥东军分区司令员。参加并指挥了集宁防御战、包头进攻战、蒙古寺防御战等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绥蒙军区二十师代理师长。:1952年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二兵团六十七军二OO师副师长。回国后,任绥蒙军区察盟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平地泉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2年10月离休,享受正兵团级待遇。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龙潜龙潜(1913 -1992)永新县高溪乡九陂村人。1926年任九陂暴动队队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月任红四军第五纵队司令部通讯排副排长、副指导员,9月任中华苏维埃中央军政学校学员排政治指导员。1932年9月,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O —团特派员,党总支书记,军委直属队政治部特派员,办事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 1月,调任中央军委干部团特派员,担负中央领导及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红军工作科科长兼陇东边区武装动员部部长。参加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陕北根据地的多次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9月,龙潜随刘少奇赴华东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科科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淮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对敌方针和政策,致力于纯洁内部、防奸反特等工作,动员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为华东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皖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阴城防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教导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6月,任华东军区保卫部部长兼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参加了接收南京市的工作,为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社会基础,建立人民政权的新秩序,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浙江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龙潜长期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实际,狠抓部队政治建设。同时,重视部队的文化艺术工作。在他的直接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南京军区话剧团推出《霓虹灯下的哨兵》、《东进序曲》、《红霞》等一批优秀话剧。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贤权刘贤权(1914 -1992)原名刘贤耀,吉安县富田乡江背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三连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部政治委员,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师民运部部长兼统战部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政治委员,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他带领部队多次粉碎敌人的清剿和扫荡,歼灭了大量敌人。1938 年11月,组织千余名群众请愿,救出山东省乐陵县抗日县长牟宜之。

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三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北1947年秋季攻势和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战功卓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副军长、政治委员,率部赴朝作战。1953年回国后.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长,第三十八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

彭龙飞彭龙飞(1915 -1992)原名彭志善,永新县怀忠乡市田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新县保卫队排长、党支部书记,湘赣军区第十八师五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 湘鄂川黔边区永顺县毛巴游击队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七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1月到达陕北,在三五九旅教导队任政治委员,肩负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孟县保安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涯北支队支队长、区队长,军区教导团团长。他指挥所属部队在破铁路、断公路、反封锁、反蚕食、反扫荡、开辟平原的作战中,与日军、汉奸、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消灭了敌军有生力量,因战绩卓著,受到军区通令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任沈阳保安第三旅旅长,辽宁独立二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十四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二五师师长。1948年3月,在二道境子阻击战中,他指挥全师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 歼灭敌廖耀湘部3000余人,连续打退敌军轮番进攻,保住了阵地。为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辽沈战役结束后,又奉命率部进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1月他率部南下,参加安阳、伏牛山战役,歼敌5000余人。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初,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1年毕业后,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二军副军长,赴朝鲜作战。他指挥所部参加了西线防御战,歼灭美伪军及仆从军1万多人。接着在打击美军空降特务的作战中,他果断指挥,灵活机动,迅速围歼,受到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总部的通报嘉奖。回国后,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龙飞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时期,艰苦作战,出生入死,功绩卓著,先后10次负伤,尤其是两只手打伤后切除了 8个指头,给他带来了极大困难。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坚定信心,像在战场上同敌人展开搏斗一样,去战胜伤残带来的困难。他的领导、战友、下属都十分敬佩这位身残志坚的断指将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民政部评定为一等甲级残废军人。

刘华春刘华春(1905 -1993)吉安县指阳乡水北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总司令部经理部科员,红一方面军供给部留守处政治委员,闽赣军区供给部仓库主任,中央军委总部军需科科长,红三十二军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著名的山城堡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供给部主任,绥德警备司令部供给部部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供给部部长,留守兵团供给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物资局绥德分局局长,绥德军分区贸易公司副经理。陈云称赞是个能干的物资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西贸易公司驻晋绥办事处处长,晋绥贸易六分局局长,第一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负责领导中央机关的物资转运工作和西安市接收敌联勤司令部、军团仓库、房地财产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罗仁全罗仁全(1907 -1993)吉水县葛山乡小沙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赣江独立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公略独立营营长,红八军团第七团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干部营副营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教导第四旅十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团长。参加了上党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湘南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世相刘世相(1913 -1993)吉安县东固镇峰岭大沙丘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二军江西独立团机枪连班长、红军独立第六师五团机枪连排长、红九军团三师七团一营一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江西宜黄、水口及长征途中老木孔突围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营长,军部参谋处作战参谋,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五团参谋长,七师参谋处作战科代理科长,侦察科科长,新四军直属独立团参谋长, 新四军第七师参谋处作战科科长。参加了皖南事变突围战、安徽无为县反日军扫荡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七师干部学校副校长,第七师二十旅参谋长,鲁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野战军后备兵团教导师副师长,第一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江阴要塞司令员。参加了淮海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海军吴淞要塞区参谋长,华东军区海军海岸炮兵处处长,海军西营基地司令员,南海舰队榆林基地副司令员,南海舰队顾问。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赖春风赖春风(1913 - 1993)宁冈县古城乡沃壤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连长、营长。参加过七溪岭、石灰桥、 沙市伏击战,黄洋界保卫战,江西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营(团级)营长,陕甘宁陇东军分区参谋长,南下支队第三大队参谋长,三五九旅三支队参谋长等职,参加过保卫延安战役和大生产运动。1944年,他奉命率三五九旅三支队南下发展游击队。一路上冲破敌人优势兵力的阻击,进入广东南雄,为牵制敌人兵力,保卫陕北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第六团团长,豫鄂陕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新四军五师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十四旅副旅长,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副校长,平原省军区副参谋长兼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参加了中原突围、陕南游击战、淮海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长春军事师范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顾问。在任广州军区领导职务期间,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军事学术论文。“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政治迫害。1978年重新工作后,参与指挥了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退居二线后,他不顾年老体弱,经常深入部队、乡村调查了解部队建设和珠江三角洲一带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广泛宣传邓小平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伟大战略思想。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罗斌罗斌(1914-1994)号泉源,永新县龙源口乡白口村人。1927年参加暴动队、赤卫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三十二团传令排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连长,湘鄂川黔军区龙永独立团代政治委员,红六军团模范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攻打吉安、湘赣和湘鄂川黔苏区反 “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教员,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十九支队政治委员、三十五支队支队长、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同蒲路北段攻击战役;指挥三交、下鸾桥、春景洼等数百次战斗;领导蒲阁寨军民反蚕食斗争,把日顽军赶出了蒲阁寨;领导军民进行生产自救,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担负并出色完成了护送中央领导、党和军队各级干部及国际友人过境,保障物资运输等重要任务。多次受到军区通报表扬和奖励,晋绥军区授予罗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军第八纵队第十四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八军第二十三师师长,绥远军区二十二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大同、集宁、张家口、汾孝、察南、绥东、晋中、平津决战、和平解放绥远、剿灭西北残匪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七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政治委员,在朝鲜战场上,罗斌指挥空十七师在近两年的作战中,与朝鲜、苏联空军一道,克服困难,完成了保卫鸭绿江大桥的任务。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朝鲜停战后,他奉命率部回国。 1959年5月后,罗斌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航空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副主任,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他深入部队调查研究,积累经验,全面指导工作,致力于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提高海军后勤保障能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继开李继开(1916 -1994)字德芳,新干县城上乡大坑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兵站部警卫连排长,中央军委警卫营参谋,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 中央军委一局参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兵站部运输科科长,兵站部延川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太岳纵队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八路军南下支队情报处处长。参加了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随部队挺进湘粤边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原军区独立第三旅参谋长。1946年中原突围时,奉命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继而率部突围到皖西地区,同年回到延安。1947年任华东胶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参谋长,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先后参加了胶河、莱阳、兖州、 济南、徐州、淮海、渡江等战役。1949年任苏南军区参谋长兼无锡市警备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 顾问,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谢锡玉谢锡玉(1916 -1994)莲花县坊楼乡奢下村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通科招待所代所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警卫连指导员,山东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大队长兼政治教导员,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政治委员、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八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并指挥了攻克江苏邳县,收复淮宁、铜山,攻取孟集、裴土于、泗洪县朱家岗守备战,山东兴龙庄攻击战等数十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宿北、莱芜、孟良崗、淮海及渡江等重要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空军混成旅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兴隆刘兴隆(1917 -1994)泰和县万合乡集义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警卫团班长、排长、连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营长,陕北独立第一师参谋长,总部特务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第六团团长,第三军分区二十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大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和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热东军分区司令员,热中军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临时整训第四师师长, 江西军区赣州军分区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军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 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董永清董永清(1911 -1995)吉水县文峰镇文水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三军经理处出纳科科员、科长,红一军团直属队供给处主任,红一军团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他一直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部队物资和弹药供应。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一师供给处处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供给部部长,冀热辽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华北野战军后勤部指挥所主任,第十九兵团后勤部部长。 参加了著名的平津战役和解放太原、石家庄、甘肃和宁夏等重大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四、第五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顾问组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红旗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离职休养,享受正兵团级待遇。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萧大荃萧大荃(1913~1995)吉安县横江镇仕洲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七师军需处技术书记,红一军团供给部会计,独立第一师供给处会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团供给处主任,第一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供给部部长,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西宁等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六十三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 第一批赴朝参战。1958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部长,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后勤部部长,工程兵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杜文达杜文达(1914 -1995)吉安县大冲乡泉溪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特务团勤务员,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排长、一连指导员、总支部书记。 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战斗中三次负伤,三次手术取弹片。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三军分区十一大队政治委员,第一军分区六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和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三纵队十一旅旅长,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九旅旅长,独立第二O六师副师长、师长兼保定警备司令员。参加了张家口、绥远、正太、平津等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河北军区参谋长,第二十兵团第六十六军副军长、代军长兼天津警备司令员,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0年任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政协全国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撰写了《晋察冀抗日斗争史》、《我的回忆》等革命回忆录"陈云中陈云中(1917 - 1995)永新县龙门镇黄岗村人,1917年出生于井冈山。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文书、测绘员,红二十八军作战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参谋,第四纵队参谋,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二支队侦察科长,挺进军作战科长,第七团参谋长,冀东军分区第十三团参谋长,第十三团、十六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第二旅副旅长,热河军区独立第十三旅副旅长,冀察热辽军区军政学校训练部副部长,第十九军分区副司令员,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补训第一师师长。

新中国建立后,任川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宜宾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1954 ~ 1958年入苏联海军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东海舰队第六支队支队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副院长。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彭清云彭清云(1918 -1995)永新县白沙塘乡铁炉下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第十六师四十七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营政治教导员,教导营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38年10月下旬,在山西广灵伏击战中,他带两个连冲入敌阵,奋勇杀敌。在激战中,他的右肘关节负重伤。由于伤势严重,白求恩大夫为他做了截肢手术。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十四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六O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解放哈尔滨、攻取四平、辽沈和平津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底任四十七军一四一师政委兼湖南永顺地委第一书记。其间,彭清云领导肃清国民党残余部队和湘西土匪武装,恢复生产,建立地方政权。1951年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率领四十七军奉命开赴朝鲜,奋战46天,胜利完成了修建机场的任务。1954年9 月回国。1955年8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留院工作,先后任系主任、党委书记、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他在政治学院工作io年,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批中高级政治工作干部做出了贡献。:1964年调总参工作,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 中国共产党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期间,彭清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技侦建设、通信建设,为总参的政治工作以及党的纪检工作的开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很大成绩。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刘义刘义(1909 -1996)永新县在中乡江坊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任乡赤卫队队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坊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南阳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O 刘义任裁判部长期间,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解救了不少被错误打成“AB”团分子的革命同志,受到苏区群众好评。1934年7月,毛泽东亲自任命刘义为赣南特别法庭主席,后任红五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机关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营长,三八五旅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 期间,刘义经常深入乡村,想方设法征集军粮和军用物资,以保障部队作战需要。1942年7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毕业。后任一二九师供给部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他和后勤部的同志大力发展生产,积极采购军用物资和医疗药品,使后勤工作有很大的发展,军需物资储备丰富,为解放战争做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1947年8月,刘义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供给部部长,1949年5月,任湖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造船部部长,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副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周志冈11周志刚(1910 -1996)永新县龙田乡凤山村人。1927年春,投身大革命浪潮,参加了工会,并担任潞江镇学徒工会组织委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被选送到吉安县永阳镇的红军教导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红六军九师任副排长。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机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军事知识,指挥全排作战。

土地革命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九师二十七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团副政治委员,师教导队政治委员,红九军团三师八团总支书记。:1932年秋,到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1933年8月以后,历任第九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陕甘宁边区独立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政治委员,中共正(阳)信(阳)罗(山)中心县委书记,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第五团政治委员,襄(河)西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十三旅政治委员。期间,周志刚参与指挥了同家集等战斗,参加了侏儒山战役和大悟山保卫战,打击敌伪势力,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了大量的敌军,配合了正面战场对日军的作战行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鲁中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周志刚积极领导鲁南军民拼搏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在淮海大战前夕修复了从山东兖州到江苏徐州被敌军破坏了的铁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鲁南一分区被评为“支前模范单位”,周志刚也受到第三野战军和军区的通报表彰。新中国建立后,任鲁中南军区政治委员,第四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顾问。周志刚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国防建设不遗余力地辛勤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游胜华游胜华(1912 -1996)原名游辉贵,万安县芙蓉镇光明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红军卫生学校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卫生部医生,军团司令部卫生所医生,军团医院医务科科长,后方医院第二所所长,第一师三团卫生所所长,红一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 “围剿”中的战场救护工作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医务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代理部长。曾随白求恩赴战场救护伤员,任东征医疗队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第十九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先后参与组织所属卫生员部队在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中的战场进行救护工作1944年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预防处处长,预防局局长,湖南医学院院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钱江钱江(1915 -1996)原名钱昌鑫,吉安县富田乡横坑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宣传员,不久,入红军总部无线电总干队学习。后任粤赣军区电台报务主任,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科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开展侦察和反侦察工作,向中央军委提供可靠情报,为领导决策指挥服务,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研究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局工作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科长,中原军区司令部二局政治委员。较好地配合了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的反顽、反伪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二局处长、副局长、局长,中南军区二局政治委员。随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入关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央军委技术部办公室主任、部长助理,军委三部三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院长,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退居二线,1984年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黄荣海黄荣海(1915 -1996)万安县涧田乡良口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二军特务训练队班长,红一军团政治部保卫局特派员、一一五师政治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了万安暴动、湘江突围、四渡赤水、攻打遵义、飞夺泸定桥和直罗镇等数十次战役与战斗,作战勇敢,不怕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一一五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三军分区五团团长。参加和指挥了沂蒙山区反“扫荡”和平型关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副旅长,第六纵队十八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师长。先后参加了东北剿匪、解放鞍山、四平攻坚和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二九师师长,第四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二九师师长, 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十二军军长,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后方指挥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1987年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王元和王元和(1916 -1997)安福县洲湖乡中洲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宣传员,第十一团政治处青年干事,中央军委警卫营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副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直属队总支书记、直属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四十七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四旅政治委员。参加了石家庄、包绥、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北京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内卫第三师政治委员,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兼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政治委员,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袁光袁光(1909 -1998)泰和县樟塘乡钟埠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分队政治指导员,红八军团无线电分队政治委员等职, 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团特务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绥蒙军区骑兵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个炮兵团的创建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三军七师副政治委员,第二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新中国建立后,任铁道兵团二师政治委员,铁道兵团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副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9年以后,任总政治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萧元礼萧元礼(1909 ~1998)万安县窑头镇鲁下三塘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一 O六团连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三团政治处主任,第八团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教导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参加了东渡山西、西返陕甘宁苏区的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丿I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o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七七o团政治委员,延安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班主任,延安留守兵团部队艺术学校政治委员,南下第一支队一大队副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第一支队政治委员。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打击了日伪军,为开辟大别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区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三旅政治委员,第三十一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副政治委员,赣东北军区司令员。参加了睢杞、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十四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离休。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贺庆积贺庆积(1910 -1998)永新县沙市镇汤排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永(新)、宁(冈)、安(福)三县暴动委员会特务营营长,湘赣少共省委巡视团主任等职。期间,参加了第一至八次攻打吉安战斗和湘赣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1月后,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二连指导员、五十一团侦察参谋,随红六军踏上西征之路, 历尽千辛万苦,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与红二军团在黔东胜利会师,首战龙家寨,开创湘鄂川黔边根据地。此时,贺庆积担任五十一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先后担任团参谋长、团长。:1935年 11月,贺庆积率部随军长征。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十七师参谋长、师长,被选送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副团长、团长,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参谋长,南下第二支队参谋长。曾指挥邵家庄伏击战,率部队参加陈庄战斗、百团大战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十三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师长。他率部参加了 1947年的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1948年的春季攻势和辽沈、平津、渡江三大战役。成功地指挥了黑山阻击战,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御作战的典范而载入史册。

1949年9月,贺庆积被任命为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他积极参与组织指挥闽浙赣联合剿匪,建立地方武装,支援抗美援朝等重大活动。:1952年8月,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4年4月,被任命为辽宁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离职休养,享受正军职待遇。: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左齐左齐(1911 -1998)永新县怀忠乡泉塘村人。1927年10月投身革命,一边执教,一边参加打土豪、 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的斗争。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新县文化部部长,红八军二十二师任班长、排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连政治指导员,团俱乐部主任,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梅花山、坊市、松山、石灰桥等战斗。1934年8月随红六军突围西征,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部队抵进湘黔边界时,与国民党部队进行了一次恶战,他用步枪击落一架敌机,得到全军通报嘉奖。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科长,七一七团参谋长,教导营政治委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氏,七一八团政治委员,南下支队后勤部政治委员,鄂南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南下支队政治委员。他在王震的指挥下,在晋西北与日本侵略军塵战了 5个春秋,作战百次,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员。1938年12月,他率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截击日军田原运输大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白求恩大夫为他做了截肢手术。成了独臂将军。1940年底,三五九旅奉命从山西抗日前线调防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任。1941年3月,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二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瓦子街、荔北、雁北、大同、壶梯山、永丰、宝鸡等战役和战斗。1949年9 月,随第一兵团第二军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接收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帮助地方领导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他在新疆生活、工作、战斗了 20多年,为建设新疆和增进各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副政治委员,南疆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左齐青年时期失去一条臂膀后,照样骑马挎枪打天下;晚年探索和弘扬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以其独具特点的“左齐左笔书法”,被誉为独臂将军书法家。撰写和出版了《步履》、《戎马春秋》、《左笔书法集》等著作。

张华张华(1912 -1998)永丰县沙溪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永丰县区委书记,永丰县儿童局局长,红三军第四师十团排长、连长,红三军团司令部前敌指挥部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三十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二旅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大学第二总队政治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副政治委员,海军青岛基地防空司令部政治委员, 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严俊严俊(1914 -1998)泰和县澄江镇东门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二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红六十四师军需处政治委员,红四军经理处军械科科长,红一军团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保管处处长,红军陕北支队供给部科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军需处处长。参加了赣南游击战争、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军需处处长,军委总供给部政治处主任,十八集团军总供给部军需处处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供给部部长,太岳军区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供给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北岳军区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后勤部部长。先后参加了正大、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成都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西南军政治委员会合作部副部长,华北军区第二十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副部长,国防部办公厅管理局政治委员,总参谋部管理局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学清王学清(1914 -1998)永新县江畔乡洋湖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四团电话队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十二团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在战斗中他多次负伤。1934年4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在长征中,他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在强攻腊子口战斗中又一次负伤。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队政治指导员,第二分校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二分校政治部训育科副科长,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队列科科长,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游击支队支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敌后反扫荡战役,为建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军作出了很大贡献。1943年5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至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第九军分区参谋长,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晋中军区独立第五旅副旅长。 参加了冀西南、临汾、汾孝、晋中、运城、太原等战役,屡立战功。1949年2月,他奉命率领从晋中军区抽调的干部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担任湖南省军区浣陵军分区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初期,王学清指挥了湘西剿匪,胜利完成了剿匪任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 6月起,任空军第一航空预科总队队长、师长。1955年8月入军事学院空军系学习。:1959年1月,担任空军第二军副军长。期间,从战士的教育训练到干部的选拔培养,他都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措施,并且狠抓落实,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61年7月后,任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顾问。他针对人民海军航空兵的特点,立足现有装备,抓好战备训练,促进了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1964年12月,国民党军RF - 101侦察战斗机入侵我东海上空侦察. 他指挥若定,一举击落了来犯的敌机,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马辉马辉(1915 -1998)原名善士,永新县象形乡马家村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团第八师二十三团通信员,师军需处见习供给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测绘员,第二师通信主任,第五团参谋处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温坊战斗中,他以身体代替电话线,保证了师指挥所与主攻团阵地的联络畅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连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滦源支队支队长,骑兵营营长,第二十五团副团长,第二区队区队长,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八年抗战,马辉从特务连长到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第十旅旅长、第三旅旅长。率部参加了解放大同、石家庄等战役。

1951年6月,任第二十兵团师长。:1953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副军长,率部抗美援朝。 在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秋季攻势”中,指挥部队在金城以南与敌激战24个昼夜,不让敌人越过“三八”线半步。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他先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北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马辉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担任领导职务,他都怀着对党、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努力不懈地工作。 在1963年的河北抗洪抢险和1976年的唐山抗震救灾中,他都是夜以继日地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忘我地工作。:1984年离职休养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部队建设。

杨怀珠杨怀珠(1910 -1999)吉安县值夏镇杨家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武平县独立团二连政治指导员,红军总兵站第二十兵站政治委员, 军委二局管理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保卫部侦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保卫部侦察科科长,东进纵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冀南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安总局二科科长。参加了太行山区反“围攻”、反“扫荡”。 1944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南进支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辽西纵队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四十五军卫生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1953年入朝作战,任四十五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回国后.任海军军事法院院长,海军技术部政治委员、工程部政治委员.海军后勤部顾问。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王力生王力生(1914 -1999)原名王叙坤,吉安市河东乡庙山下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独立第四师排长、连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连政治指导员, 第六团政治处敌工干事,第四团总支书记,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第四团政委。参加了攻打长沙、吉安战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右眼负伤致残,是抢渡大渡河18勇士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三四三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政治委员兼鲁北支队支队长,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政治委员兼太西军分区司令员,一一五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兼泰山军分区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二旅政治委员,山东军区滨海独立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四保临江西线部队指挥员。参与指挥了四保临江战役。后任安东军区司令员,辽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预备纵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辽东军区一七一师师长,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八军副军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尹明亮尹明亮(1915 -1999)泰和县沙村乡尹家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卫生队队长,第五师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团卫生队队长,陕北独立一师一团卫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卫生队队长,第三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第十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第十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任炮兵学院副政治委员,闽北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龙飞虎龙飞虎(1915 -1999)永新县在中乡斜陂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八军六师七团尖刀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保卫局侦察参谋科科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在战斗中,英勇机智,孤身一人俘获敌兵10余人,受到师部通报表彰。1935年10月,随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入中央红军大学二科学习,任二科二队学员党支部书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龙飞虎被调任为周恩来的卫士长,跟随周恩来去西安。在西安3个半月的时间里,龙飞虎及卫士组的战士一天也不松懈,始终如一地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警惕性做好警卫工作,得到周恩来等领导的表扬。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驻太原、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副官、科员、科长等职。1938年 12月,任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行政处长、周恩来的警卫副官,负责办事处及周恩来的安全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共产党重庆谈判代表团总务处主任、行政处处长,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兼党委书记,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睢杞、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福州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顾问。参加和指挥了闽西剿匪战役、金门炮战。还成功地组建了中国最大的核潜艇生产基地,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真李真(1918 -1999)乳名正湘,永新县莲洲乡黄门坊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卫生部政治指导员,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湘赣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医生、七一八团主治医生,冀中军区特务团卫生队队长,冀中人民自卫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察哈尔军区察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一八八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张家口、察南、太原、 兰州等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八师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第六十五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工程兵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真是当代中国将军书法家,退居二线后被选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书法协会理事。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著有《李真书法选集》、《李真诗词选》、《老年人学书法》等。

龙道权龙道权(1913 -2000)原名段士俊,段信发,永新县在中乡排形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营政治教导员,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一O二团特派员,第十三师特派员,红五军团保卫局第二科副科长。参加了红军第六至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强忍着伤痛,经过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泸定桥,越过海拔4000多米髙的大雪山,踏过茫茫大草地,转占到甘孜地区。任大金省保卫局代局长。1936年9 月,被任命为红五军团三十五团政治委员,随西路军主力西渡黄河,转战在会宁、古浪、山丹、临泽等地与敌人艰苦作战,最后到达延安,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保卫部第二科副科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三团政治委员,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在满城地区组织开展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争。在广灵、蔚县山区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四旅政治委员,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先后参与指挥了张家口、绥远、大同、正太、清风店、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政治委员。1950年10月,率部赴朝作战,和军长郑维山指挥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取得了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龙道权在朝鲜战场上艰苦指挥作战两年零七个月,为祖国、为人民建立了功勋。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独立自由二级勋章。1953年9月25 日,奉命率全军回国。此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 年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龙振彪龙振彪(1914 -2000)永新县石桥乡梅田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报务员,湘鄂川黔省电台队长,第六军團电台队长,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电台队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师电台队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既要行军,又要打仗,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里,都想尽办法,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让红二、红六军团的电台与中央电台保持联系,使红二、红六军团能及时收到党中央的指示,明确前进的方向。为此他被军团记二、三等功各一次。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电台队长,师电台中队长,代理大队长。先后参加了忻口、土城、百团大战等战役和晋西北3次反“扫荡”等战斗,屡立战功,保证了作战、谈判等任务的通信联络畅通。1944年4月,龙振彪调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电台队长,晋绥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联络处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参加了晋北、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安等一系列战役。完成了西北、东北战场的作战通信保障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髙级通信学校校长,通信兵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等职。龙振彪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现代化建设和通信兵院校的创建、发展作出了突岀贡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王东保王东保(1915 -2000)吉水县尚贤乡秧塘村人c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警卫连通信员,第二师四团二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组织干事、一营特派员、教导员,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政治委员、二十团团长、副旅长, 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副师长、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师长、 四十三军副军长兼海南岛海口市警备区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副军长,三十九军军长, 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四川省生产建设办公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罗文坊罗文坊(1916 -2000)吉安县永和镇桥头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第二纵队连指导员,红六军政治部青年干事兼大队长,红三军第八师政治部青年科长,军委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九军团保卫局科长,红一军团保卫局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作战和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立四旅副旅长、独立一旅副旅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旅长,第二十兵团二O四师师长。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和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北京公安总队总队长,公安部队第二师师长,北京公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公安部队第二副参谋长兼公安部队高级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国务院水利电力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徐国贤徐国贤(1916 -2000)莲花县琴亭镇南门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第二十二师师部通信班班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通信排代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模范师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长、副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特务团团长, 南下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湖南抗日救国军第四支队支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二军五师师长兼新疆阿克苏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榆林、宜川、扶歸等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五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一军副军长,十六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二十一军代理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