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石阳古城遗址石阳县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立,唐开耀元年(681)废。遗址位于吉水县今醪桥乡固洲村,东为丘陵地带,西滨赣江。由于年代久远,古城遗址已成为一片稻田,遗址东南的赣江岸边尚有零星陶片暴露地面,可作考古依据。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赣江南岸、塘洲镇高城村东面0.5公里处。城址面积约23 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北部因赣江涨水冲刷损毁部分外,大都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全长861米,面积约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正中3处豁口可以肯定为城门。内城有东、西北、南面3处豁口,亦可定为城门。西北角城门宽35米,其底基距现赣江水面落差仅2米,推测可能为水门。南正中门宽28米,为凸形结构,从残存叠压的瓦片分析,此处原为一处门阙。北正中城门宽15米,入门较陡,可分别进入内城和外城。内城西北门为凹形结构,似为瓮城。内城南门宽17.4米,城门西侧见大量瓦砾堆积。内城西南角有一长方形土台,为全城最高地带,东西长47米,南北宽35米,面积1645平方米,高出周围平地0.8米,高出内城其他地带约2米。

江西省考古队在白口城遗址进行了试发掘,发现有东汉、西晋、东晋等时期的堆积,发现了东汉的印硬陶罐、灰陶罐,还出土了两晋时期的盘口壶、盆、敛口钵、三足盆形鼎等可复原器达50多件以及一批保存较完好的圆形瓦当。发掘品中还发现大量铁渣、铜渣、铜饰件以及陶纺轮、陶网坠等。据考古专家分析,该遗址时代应是汉代。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安成县城遗址据《太平寰宇记》载:“安成县新茨亭属长沙国、今县六十里有安成故城存,即汉安成候张普所理也,吴宝鼎二年置安成郡而县属焉。”新茨亭即今安福县严田乡横屋村一带,距县城40里, 位于泸水河中游地段严田乡竹山下,芦背、牛方丘、袁家、坳上、上岭村一带。安成县城占地约1.5平方公里,上村称城口,原有上中下城,拱桥3座,八角台1座,现仅存中城拱桥1座,长3米,宽2米,属单拱砖石结构,其余皆废。竹山下现存一条卵石路通往严田、洋溪方向。

古安平县遗址据《太平寰宇记》载:“废平都县在县东南百里王水口,汉为安平县,属豫章。王莽改曰安宁,和帝更名平都,今故县犹在。”王水口即今安福县泸水河下游笔江乡洋口、城田、辛里村一带,古安平县建于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东汉和帝八年(96),改安平为平都,置平都侯国,后因地势易遭洪水侵袭,于三国吴宝鼎二年(267)迁至今县城南李家一带。古安平县址王江口一带辛里村发现“古平都”碑刻一块,平都桥墩一座,平都祠墙基一片,其余皆废。

永新古城遗址位于永新县沙市乡下排村与澧田镇南城洲头之间的高洲,面积56万平方米。其地平旷,四周有土城墙遗址。因年代久远,禾河改道,地址被禾水分成南北两部。据专家考察,此地为东汉永新古城遗址。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家器物坑遗址位于安福县水泥厂水塔塔基底,西南与平都镇凤阳村彭家组相望,距泸水河约 400米。该遗址于1992年12月发现,距地表深3. 50米,平面呈椭圆形,基础夯平实,占地约5.6平方米。出土铜釜2件,伴有少量铁圈箍,铜皿1件,均残,或断裂。另外,还有大量打破后套放的陶器胚胎。 器物有规则排列于一层薄薄的薪炭灰上,上洒少量朱砂。据考古专家对器物风格分析,确定为汉代器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