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二节 组织工作

1854 吉安地区志部,有党员42名,占全省党员总数一半以上 1930年2月至10月党员从2万紅增至3万余名,其中农民占80% „ 1939年5月,在泰和马家洲成也屮共赣西南地区特别委员会,发展党员3380名“解放战争时期吉安区内的泰和、吉水、水厂遂川、丿J安、新筵等9个县建卜中共地卜党支部149个,仃党员947名 (这批地卜党员,在吉安解放初期保持党籍的148名,其余经过1985年至1987年的调査处理,恢复党籍的464名,不产恢复党籍的335名)新屮国建立以后.1949年底全区有党员811名,至1959年底有党员52395名,其中农村的占69. 5%。1965年底全区有党员63214人“文化人革命”初期,各级党组织停止活动1969年4月通过幣党建党,在原有68360名党员中的54715名恢复组织生活“ 1969年以后出现“火线入党”、“突击入党”现象.据1970年至1972年统计.:年发展党员21842名,1972年底共有党员90202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底共有党员110405名,1989年底共有党员140945名,1990 年底共有党员142468名,1996年底共有党员137667名.1995年底共冇党员147460名,1999年底共有党员159881乳,具中农村的I1, 50.4%党员教育50年代.党员教育工作以党的基本知认勺主1952年各县、市举办新党员和要求入党积极分F培训班41期,每期10至15天,参训人员共24533名.1955年吉安Q区举办支书、支委培训班 15期,参训人员1848名。1957年初,各县市配备专职支部教员1至3名,以支部为单位每月上党课1至 2次。1959年由于对党员教育丄作抓得扎实,有67.2%的新党员担任牛.产队的主要领导,11 76.4%的新党员评为劳模和先进工作(T产)者。60年代,党员教育工作着重对党员进行阶级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60年代初期以区或公社为单位开办党训班,有组织、冇讣划地组织党员分批分期进彳J轮训,毎期7 至10天,并坚持每月1至2次党课制度,60年代中期开展城乡“社教”运动,请老红军、老|:部、老革命讲党史、革命斗争史、家史,据1964年冬统汁,全区有175个公社开办此类党训班,集中5至7犬,培训党员16585名,占应训党员的48.3% 0 “文化大革命”中,主要是组织党员学习E泽东著作。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肩,党员教育工作T[新走上正轨。1977年对全区10万余名党员普遍进行「一次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整党整风活动、80年代注重实事求是和真理标准的教育以及“-个屮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加木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1980年统计,全区举办学习班培训党员95503名,占党员总数的83. 9% , 1982年和1983年,层层举办党员培训班,分別培训党员 104292名和113150名,占党员总数的87.9%和94%。1989年通过乡镇和各单位举办的业余党校培训党员 283716人次,平均每个党员参训两次以匕。90年代以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理论(通称 “三基”)为教育党员的主要内容,1990年应点对1985年以来入党的19002名新党员全面进行一次“三基”教育,举办培训班264期,参训人数达15200名,占新党员总数80% <1995〜1997年在全区党员中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活动,参加“双学”活动的党员达148000余名,占党员总数的 95%以I: 1998〜1999年,对学习中共斤大文件、邓小平理论和党章等情况进行了考试。

党员管理50年代対党员的管理,以建“和健全党支部犬会和党小组会,以及个别谈心为上每半月一次支部大会,每周一次党小组会(即民主生活会),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60年代以组织党员学习毛泽东著作为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经常引导党员学习英雄模范人物,争做一名好党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员管理工作被迫中止。“文化大革命”结朿后,各党支部开始建立和健全“三会•课”(党员大会、支部大会、小组民主生活会和党课)制度。80年代全区普遍开展“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创评“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等活动1987年,在仝X 137()00余名党员中建““党员卡片登记”管理制度•> 1988年始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党W参评率达94. 4% .被评党员139531名,评议率达100% (其中共评出合格党员占84. 52%,基本合格党员占13. 76%,基本不合格党员占1.38% ,不合格党员占0. 34% ) ; 1989〜1999年的11年中,总共评出不合格党员5690名,其中开除党籍的1125名。90年代企区以中共卜四大、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提离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作用为目标,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工作。1991年以后对全区7500()余名农村党员,按照19项材料要求,一人一档,造册登记,整理装订由乡镇党委统一管理;对流动党员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 1999年全区有流动党员3261名,占党员总数的2% ;对F岗职工党员(至1999年底,全区共约有2000余名)及时建工和健命党的肚层组织,定期组织其参加党的活动,定期有专人联系;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 (1999年统计全区有党员1541名)建立联系点30个和F派联络员80名;对街道党员都在居民委员会内设立党支部,参加街道“争当居民好公仆”、“争做居民贴心人”和“党员联系户”等活动。

干部工作干部管理党管干部制度在土地革命时期逐步住立,党的组织部门负贵各方面I:部的选拔、考核和调配等工作,从组织I:保证实现党的领导:当时,吉安区内乡苏维埃以t干部冇32600余名"红军撤离吉安后,约有1万余名被杀害1949年底.仝区仃国家行政干部4446名(其中通过地、县委F校和I:训班培训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工作3280名;留用旧职人员53()名;安排苏区老干部重新工作107名;由省下派和随军南卜的丁.作人员529名)1951〜1955年.全区丁部管理变化较大,5年间为省以1:(含本地区的屮央、省属企业)输送干部1046名,其中地级25名、县级267名、区(科)级265名,一般489名。1957年,全区地县两级下放1287名I:部加强和充实乩层组织的领导,在整风反右运动后期又组织干部上山下乡,全区共下放干部2693名,其中开垦国营农、林、牧综合垦殖场的1618名,去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的1075名。1958〜 1959年,地、县两级卜-放参丿川芳动锻炼的于部共有3610名1960〜1962年,从地、县两级选拔和下放一批干部担任县(i[j)、公社和大队的实职共2637名,同时全区精简干部3144名(具中行政机关1665名;企事业单位1479名)。1964年,仝区挑选903名肯年优秀丁部下皋层锻炼,同时抽调15317名干部参加城乡社教运动”]965年,地委组织部対全区|:部状况和县级领导十部的工作水平进行详细调查,据10月份统计,全区有脱产「部20472名(其屮党政群机关十部8476名),比1949年增加15.8倍。1968年1()至12 J),全区大批干部、教师、伏务人员卜械农村“安家落八”,共卜-放6566名(其屮国家行政干部1288名,中小学教师和文艺工作人员4753名,医务人员525名)70年代初,全区有在职「部17676名,卜放干部15801名;1975 年底.全区党政群机关实彳门嘟11309名,具中地区1035名、县市5367名、公社4907名,比1965年实有干部增加2853名(其中地区462名、县市1595名、公社796名)。

1978年中共|一届汕「全会仔开以后,对“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处理的1321名F部平反昭雪, 其中恢复「-作和恢复职务的占93%, 198()年,全区各县市和公社(场)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采用怎额选举的方法产生新的领导班F从1981年半年起,县级以上党委班子,每年坚持召开两次民主4活会,丿I:展批评IJ自我批评1982年始,按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提拔226名中青年|:部进人县、社领导班fo 1983年9月,地、县两级开展机构改革和调整领导班子,地委从此开始不设常委由委员组成1984年丿F始进行了第三梯队建设,主要培养后备干部0 1984年11月,根据省委决定,地委在泰和县侶开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和地直局长以上党员干部会, 民主推选原中共万安县委片记段家林为中共吉安地委书id. 1985年8丿]统计,全区以工(农)代干转为国家正式十部的冇7800名1986年开始灯各县市和地直单位干部每年进行一次年终考核,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帖况。1987年|:部总数61913名,实增卜部2940名,提拔副县级以上干部119 名.党委班于共调榕294个,其中地委1个.县委12个,市委2个,乡(镇、街道)党委279个.1988年,根据省委组织部增管县市委田己、县市氏和地委组勺{部长、地区人事局长、公安处长的决定,地委授权地委组织部管理县市委组织部氏、县市人事局氏、公安局和地盲正县级以上党政群及事业单位的正科级干部,年终对行署34个匸作部门92名领导干部进行测if; 1989年4至5月,地委组织部组织36名县级干部和14名县级后备干部进行一般知识面“人机对话”测验性应用培训。90年代初,地委组织部对全区 240名(其中女性13名)中背年县级F部的基本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和分析;1991年对148个县级领导班子作了充实和调整,从这年起开展争创先进县市委组织部活动o 1992年8月,地委组织部作出下放干部管理权限的决定:各县市原由地委委托地娄组织部管理的干部,除县市委委员、组织部长、纪委副书记、 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仍由地委组织部管理,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改为备案外,其他干部均下放给各县市管理,原由地委备案的干部均改为事后备案1990〜1992年,全区互相交流县处级干部350名;1993 年地委组织部对36名干部实行公丿F聘任制:1994年起结侖年度匸作考核,对县级领导干部进行年终测评(共考核666人,其中优秀106人,称职539人,基本称职17人,未定等次4人)o 1995〜1999年两次采取“…推双考”的方式向社会公开选拔县级干部25名.其间,1997年运用同样方式为地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82名,逐步形成能匕能下的良好机制° 1998年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 -年.-是推行公示制,凡提任为正副县级T'部,一律在新闻媒体J I-基本情况进行公示7天;二是执行离任前的经济审计制,即对地县市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任职期间,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离任前审计;三是实行竞争上岗制.凡党政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职务转换或人员分流等,均采取竞争I:岗的方法。

干部审查1954年4月成立屮共庁安地委审干委员会.开始对干部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政治历史审查工作。第…批审查从1954年4 JJ至1957年12月.第:.批从1958年5月至同年10月,两批共审查5792名,占审查对象的99.6%,第三批从1959年8月至1960年5月,对全区9万余名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历史问题进行审查,对其中4382名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历史问题作了审查结论。第四批从 I960年至1961年12月,审查对象为1075名脱产干部和2975名农村基层干部。在一至四批的审干工作中,共审查干部13万余乞,查出地富反坏分子274名.反动党团成员和骨干分子2981名,限制使用 2413名,特殊登记941名,同时对1200余名干部在历史关键时期的各种政治问题和嫌疑问题得到澄清。 1972年8月23日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井冈山地委审干办公室只完成审查任务的46% 1980〜1986年,全区加强了审干工作,据1987年1月统计,全区冇历史老案6739件,列入复查的888 件,结案885件.占99.7%,;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冤假错案的913名干部已全部复查纠正,共补发工资 139.5万元,退还被查抄的物资折款28万元。90年代.着重做好对在职干部现实表现的审查o 1991年至2000年审批更改参加工作时间的为29人;1992年1月至2000年7月审批因公岀国岀境干部353人次;1994年至1995年,在配备T部时通过对现实表现的审查,有106名没有得到提拔,有60名暂缓提拔,冇80名免职或降级,有180名不再列入后备干部,有20()名凋整1:作岗位;1997年以后对29名县级I:部进行离任审计,对其中1名存在经济责任问题的干部作出降职处理;1998年全区采取“先试点、后试行”的方式,推行干部任职公示制度,至200()年7月,地委共公示拟提任为县级「部30人(次),13个县市共公示拟提拔为科级干部252名,有4名科级干部确因群众反映问题属实而未任命。

干部培训1949年8月1日,中共占安分区干校成立,各县市干部训练班相继开办,至年底全区共培训部3000余名o 1950年分区干校和县市委干训班共培训土改F部2078名,同时选送在职干部170 名和苏区干部222名赴省委党校学习.1951年女区和县市共培训以新吸收地方干部为主的共6300名. 同时选送326名区级以上干部分赴中南、省委党校学习0 1952年全区冇326名区级以上干部赴中南局和省、委党校学习,地委党校丿I:办•期文化班,招收100名工农出身的区级I:部进行文化补习.1955年全区共培训专业干部2356名° 1959年地委党校办公社党委书记培训班3期,招收学员700名,县市委F 训班改为红专学校后,各公社均已开办红专学校,共培训一般F部和个产队长以上干部2500()余名。 1961 - 1963年,地委党校轮训公社党委副书记以匕干部3289名,县委党校轮训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和一般脱产干部25253名,公社训练生产队长以上干部29233名.1964年8月,地委讲师团成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各级干部陆续参加省、地、县市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毛泽东著作和中共“九大”、“十大”文件o 1977年5月成立的地区“五七”干校培训|:部200余名1983年各级党校恢复后,全区参加省、地、县市委党校学习,共培训脱产和不脱产干部52000余名,1984年后注重对文化专业知识的培训,至1986年全区共培训F部7309名,其中获得电大、函大等大专院校大专学历的2426名,中专学历的2362名。1987〜1990年,对全区274个乡镇正职F部进行岗位培训,4年间在地委党校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1403名o 1991〜1995年,地县市委党校共举办县处级于部进修班9期,培训943名冲疔年县级领导干部研讨班3期,培训143名,背年科级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159期,培训7161名,佝 51400余名(次)参加各类短训班,企事业单位有9800余名参加业务进修班学习° 1996〜2000年,主要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卞义理论、屮共I •五大文献等,5年间屮JI;占安地委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研讨班1314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87410名(次)。

知识分子工作1949年卜•半年,全区招收新F部328()名,其中知识分子2630名,占80. 2% 1956年8月,地委对全区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当年发展知识分子入党2676名,占发展总数的28.8% .. 1980年全区13个县市委164名常务委员屮,大专文化3名,占0. 18% ;1981年有县市委常务委员133名,大专文化7名,占5.3%;1984年县级机构改革,14个县市委有常务委员121名,大专文化45名,占37. 2% „ 当年8月统计全区有知识分子29872名,其中已入党的7093名,占知识分子总数的23. 7% ;同年全区发展党员3064名,其中知识分子1041名,占28. 6% ;同年4月成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7 至8月间组织4个工作组,对各县市和直属单位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中共卜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知识分子中平反冤假错案211起,纠正历史老案1093件,解决两地分居881名佞排子女就业669名,解决住房困难2253名,“农转菲”270户,调整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的岗位192名,办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浮•级匸资1231名。1987年,县市委换届.右常务委员125名,其屮大号文化79轻,占 63.2% 1991年,在调整148个县级单位的领导班子中,提拔县级十部45名,其中大专文化33名,占61.1%;同年发展新党员3029名.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占32.2%; 1997年,全区县市委常务委员119名,其中大专文化87名,占73. 1%O 1999年,全区乡镇党政班子换届,党委委员和正副乡镇长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比上届增加17%,同时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256名担任乡镇科技副职,同年发展新党员 4692名,其中中专以匕文化的知识分子2248名,占新党员总数的47.9%。

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吉安地方组织建于1926年1月,开始称中共吉安小组,3月更名为中共吉安特支,12月中共吉安特支升为地方执行委员会(即中共占安地委)其F属基层组织有党小组傥支部、特支、区委、临时县委、县委共35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设在占安区境内的赣西特委,其下属组织有1个支部,3个特支,3个区委,1个临时县委,2个县委"抗H战争时期的中共赣西南地区特别委员会,其F属组织有党支部186个,区工委3 个,区委38个,市委1个,工委2个,县委8个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湘赣边工委,其下属组织有工委2 个、办事处1个、屮心区委1个、支部32个、临时支部1个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2月吉安地区有总支7个、党支部100个,1954年始设基层党委和总支,此年共冇党委3个、总支17个、支部1314个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乡总支改设为公社党委,半年冇基层党委262个、总支124个、支部4228个”1960年机构精简和干部职工F放,98.8%的生产大队建立党支部,农村支部増多,机关支部减少,1961〜1965年调幣社队规模,公社党委[11 I960年的240个增至 387个侬村党支部由1960年的385()个增至4479个。“文化大革命”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处于瘫痪状态.至1972年全区恢复或重建基层党委321个、总支398个、支部6047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入新阶段,普遍恢复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至1979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委339 个、总支276个、支部7138个进人90年代.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多项创评活动,1991年开展“争创先进县市委组织部”活动,1992年在全区开展争创“等级队”党支部、“先进乡镇党委”和“学十面红旗、 创百名标兵,促千村升级”活动,1997年组织1万名科级以上于部开展“1 +1联万户”帮扶活动,即10100 名干部联系10100贫困户。1999年,全区有基层党委395个(其中乡镇党委356个)、党总支355个,党支部9348个(其中农村3139个);2000年底,全区有基层党委396个(其中乡镇党委255个)、党总支 366个傥支部9405个。

整党整风1949年第四季度,对来n吉安、永新、万安、泰和、遂川、安福、吉水等县的U8名地下党员进行为期45天的整顿,经审查承认95名地下党员为中共党员。12月,对接收的530名旧职员,通过半年试用考察和为期周的思想整顿,留川政府机关17()乞,转入企业单位324名,清除36名。

1950年5〜6月,根据屮共中央精神.个区在县级以I的「部中.开展以整顿官僚主义、命令主义、 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等行为为主的整风运动。

1951 - 1956年,全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1951年9月在吉安县淇塘乡(今长塘乡)进行整党工作试点。1952年12月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农村全面进行整顿,通过整顿,被开除党籍、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警告、劝告等处理的,占农村党员的1 ■ 4%1957年冬至1958年春,采取党内外捆在一起的方法公开整党,整党分为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大整大改和总结再教育四个步骤进行。在这次整党中,开除党籍207名,留党察看48名,撤销党内外职务 153名,严重警告78名,警告112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71名1959年11月〜1960年5月,分两个层次开展以反仃倾为匸要內容的整风运动。一是在县级以h 机关干部和公社党委副书记以上党员干部中进行,参加这次整风运动的各级党员领导F部共有7738 名,受到批判的334名,重点批判的156名,结论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5名,反党分子3名,严重个人主义78名,严重右倾思想83名;在一般党员中,主要是学习文件.开展辩论,进行正反面教育二是在农村 3615个党支部中(占100%)开展整党运动,受到重点批判的494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4%()这次整党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和处分的党员和F部,于1962年:均(2甄别,得到平反纠if;o1961年冬至1962年春,结合“三反”进行整风整社运动,清除混入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地、富、反、坏和蜕化变质分子133名。

1963年,在开展“五反”(反分散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单位,结合运动进行整党。

1966年1月,在地、县机关整风整党.1968年12月初,根据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地委在万安窑头公社坪头大队开展整党试点。至月底,全区开展整党的支部占60. 5%,参加整党的党员60. 3%「1969年6月,根据中共“九大”精神和新党章.在3616个党支部,68360名党员中开展整党。这次整党,恢复组织生活的54175名,暂缓恢复组织生活9770名,劝退1335名,开除党籍2098名“其间,尚有 187个支部没有开展整党,4038名党员没有受到整党教育"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7年5月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布置整党整风工作,查清领导班子中同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肃清“左”的影响. 否定所谓“一派正确,一派错误”的观点.从根本上消除派件、增加党性"1980年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十准则》公布后,地委遵照《准则》,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部署整党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批判了资产阶级门由化倾向.纠止以权谋私、搞特权的不止之风.切实整顿党风。

1982年冬至1983年春,对全区458个落后的党支部进行整顿。经评议,合格的占57.1%,基本合格的占27% ,不合格的占15.9% o1984〜1987年,地委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自上而下分四批进行地、县市、乡镇、 村四级整党,地直134个单位,14个县市直1674个单位,294个乡镇,1853个城市党支部和3343个农村党支部,全部进行了整党。全区共有12.6万名党员参加了整党(其中农村党员7.57万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99.9% ) ;12.3丿j名党员参加「整党登记,其中有1500名党员暂缓、不子以登记或除名劝其退党或受党纪处分。

1988 ~ 2000年.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的活动。其间,通过民主评议,共清除党员1240名 1990〜1991年春,全区抽调2800余名干部,组织410个工作组,深入农村对3334个村支部,开展以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为主的整顿工作.通过整顿,40%的三类支部“达标摘帽”转化为二类支部。1995〜1997年,重点整顿446个后进党支部,开展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和发展集体经济,至1997年底,446个后进支部转化为•、二类支部"1999年8月〜2000年8月,全区分3批对地、县(市)级以上747名领导十部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通过“三讲”教育,在133个班f.747名班子成员中,共收集群众意见 35580条,其中对各级班子的意见16684条,对各级领导个人的意见18896条,离退休干部管理新中国建立初期至80年代初,离退休干部的安置和管理工作由地区民政局负责,1980年6月,地委组织部增设老干部科,有的县市组织部亦设立老干部科,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职能逐步向党委系统转移” 1982年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F部离休制度的决定后,地委确定老「部工作以组织部管理为主,1983 年初民政局将老干部的管理工作全部移交给组织部o 1984年地、县(由)两级机构健全,都在组织部內设老干科;1985年6月成立地区老干部局,7月改为地委老干部局,1986年9月全区14个县(市)均成立了老干部局。1990年根据省委要求,仝区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从人事部门划归老干部工作部门,实行离退休干部工作统一管理,并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此时全区共有老干部工作专职干部 199名,兼职工作人员512名。

1995年全区263个乡镇,有老干部工作办公室254个,占乡镇总数的96.6%,,专职干部319人地委老F部局下属单位,包括1987年成立的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1989年3月正式成立的吉安地区老同志大学(1992年10月由吉安老年人大学更名为吉安老同志大学),该大学设、'/:医学保健、普通书画、书画提高、家庭种养、家用电器、气功培训、食用菌栽培、烹调班等,至1991年6月共毕业241人,至1992年7 月,地、县(市)共办老同志大学14所;1992年10月成立的老年教育研究会,至1997年11月,教育研究会召开过4次代表会和年会;1992年11月成立的吉安地区离退休F部老有所为协会;1994年9月成& 的吉安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00年12月,吉州区老干部离职休养所(副县级)上划市委老「部局管理。从1983年至1993年,吉安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单位安置管理为主,地、县(市)、乡(镇)3级党委、政府老I:部组织分级管理的网络1983年始,全区老干部管理丄作,为实现对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不变、/活待遇从优,制定f 关看文件、听报告、学习、党员组织生活、住房、用车、医疗保健、护理费、活动费等方面规定和管理制度及办法。组织全区离退休干部(建国前参加革命1-作的3353人,可享受离休待遇的2328人;1983年底,全区有离休干部925人,退休干部10576 A ; 1993年底,全区有离休干部2275人,退休干部13735人;1996年全区有离休干部2222人,退休干部14904心1999年底,全区有离休干部2019人,退休干部17316人) 开展J"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使之老佝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仃所乐。

1983年10月至200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离退休干部参与省、地两级组织赴外地参观学习考察、 健康疗养24批,650余人。其中1986年、1987年、1988年每年组织出行3〜6批,共460余人;接待外地到区内参观交流、探亲走访及召开会议的老F部共734批,6200余人次(具中1992年9月,接待中国老年教育协会华东地区协作组在井冈山存开的第四次会议的80余名代表)“毎逢节日,以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电影招待会、文艺联欢会、走访慰问等形式联络离退休干部的感帖,1983年12月召开了--次有103 名代表参加的、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离退休干部代表座谈会,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为确保离休干部“老有所医”,地区医疗卫生部门颁发7离休干部《医疗保健证》和《优先就诊证》,建立了医疗室,方便老干部就地就近就诊;对离休干部每1至2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大病由定点医院治疗(地区医院于 1984年修建一幢40张病床的老干部病房.到1987年地区医院乂投资44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2850平方米,拥有200余张病床的老干部病房几1983年始,地方财政投资近千万元.为离休干部共兴建1.5万平方米住房。1991年居住在城镇的 1480名离休干部,住房达标的1434名,达标率为96.6% ;居住在农村的917名离休干部,已发修建房屋补助费250万元。

为提供离退休干部的活动场所,地区财政于1987年拨款40万元在地区采茶剧院内与地区文化局合1860 吉安地区志建了一处老干部活动中心,而积600余平方米。随着离退休f:部的增多,1995年地区财政又拨款500余万元,在韶山东路新建了一栋面积为4000余平方米的老F部活动中心1988年,组织离休干部文艺演出队,国庆节赴省演岀,得到省市观众的好评"此年“九九”重阳布, 地直离休干部举行文艺联欢会,此后的重阳节.地县市的离退休I:部都举行徒步行走、爬山、郊游、文艺演出等活动。同年,地委老干部局经地委同意,制定了关于离休干部逝世可以在《井冈山报》发讣告或刊登消息的暂行规定o 1992年1() JJ,地委老「部局等五家在地区采茶剧院举办全区离退休〒部首届文艺会演,来自地直和各县市共22个代表队200余名老干部参加了演出,选出优秀节目公演,1993年11 月,地直举办了一次门球邀请赛,在此前后,地县市经常皆亍门球邀请赛、友谊赛、选拔赛等1994年9 月,地区老干部活动室组织举办「一次“老F部之友”知识竞赛活动。

1989年8 - 10月,在地区老干部活动室举办全区离休干部建国4()周年书画展览o 1990年“八一” 至国庆期间,举办吉安地区老F部功绩展。1992年举办艺年教育成果展,展出90幅图片.120幅书画作品。1995年元旦期间,地区老年教育研究会举办全区各县(市)老同志大学学员书画展。1996年8月, 全区创建农村文化书舍现场会在井冈山市黄坳乡光裕村离休干部李谨口家创办的“石围文化书舍” U 肌1997年6月,举办全区离退休I:部丼画展,庆祝党的十11夫M开,迎接香港回归和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1991年,老红军、市干休所党总支书记貞房出席全国老干部“双先”表彰会,老红军、泰和县离休干部王泉媛被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关匸委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o 1992年. 吉安市干休所获“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真房被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关工委评为全国老I:部先进个人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遂川县委书记胡龙生获全国重视老「部匸作领导者功勋奖。1993 年.万安县老干部洪伯周被林业部、航空局、解放军空军司令部联合评为“护林先进个人”,新干县老T部裴志刚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4年,井冈山离休f:部毛秉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代先进个人”, 光荣岀席在北京召开的表彰会。1993年7月,地委老「部局获全省老F部匸作先进集体、吉水县委老I: 部局局氏夏九英(女)获全国老F部匸作先进个人称号。

地、县(市)、乡(镇)老干部局(办)每年进行一至两次的布置老十:部工作和评比检查活动o 1992年, 以地委名义下发了吉字[1992]8号关于贯彻落实《吉安地区老干部匸作创优达标方案》的通知,并在全区开展了老干部工作创优达标活动,年终进行检查验收。

1993年会同地委组织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了“企业改革与老I:部工作”大型调研活动,组织80多名干部深入到百家企业广泛调研,写出23篇有较高质量调研报告汇编成册。并结合地区实际,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老干部工作的意见》,以吉办发[1994] 1号文件批转各地贯彻执行。

1994年5月,全区抽调1250余人,组成324个调查小组,对安置在区内253个乡镇的6031名离退休于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情况进行入八调查"调查面分别占全区乡镇的98%和在农村安置的离退休十部的64%。调查结束后,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报经地委行署同意,以吉办发[1995 ] 2号文件下发各地贯彻执行”1988 J993 ,1996年先后3次以地委、行署名义,召开了全区老于部工作和“老有所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995年10月,在吉安地区召开了全省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现场会。

1997年底,全区共建立了老干部党总支2个,党支部319个,党小组426个。全区13280名党员离退休干部都编入了党的组织.1998年5月〜2000年8丿],地委、行署多次组织原地委、行署领导赴各县市参观考察。

1995年8月〜2000年8月,地委、行署对解决离休干部“两费”(离休费、医疗费)拖欠问题多次发出通知,召开电话会议,开展乍项检杳督办加以落实.1999年,重点对全区拖欠老]:部“两费”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10月组织地区代表队参加国庆全省老干部文艺汇演。10月对享受副地级以上待遇的离退休干部进行健康检杳,并建立了健康档案表19-1-1 新中国建立后至2000年各县(市)委历届党代会召开时间一览时别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丄届 第四届 第ft届 第六届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吉安市 1956年5月 23 - 29 日 1960年5月 14-19 0 1970年12月 8〜10日 1981年5月 21〜24日 1984年9月 20 - 23 日 1987年9月 3〜6日 1990年3月 2~5日 1992年12月 19-21 日 1997年12月 18〜20日井冈山市 1960年5月 15〜21日 1970年4月 11〜15日 1982年9月 15-19 0 1984年9月 21 ~24 日 1987年8月 25~28 日 1990年4月 i0~12 日 1992年12月 24〜26日 1997年12月 15 ~ 16 0 吉安县 1954年4月 5〜9日 1956年5月 21〜25日 1960年5月 13〜19日 1970年12月 31日〜1971 年1月6日 1981年5月 21 ~23 日 1984年9月 16-18 H 1987年8月 17-19 g 1990年3月 10-12 H 1992年12月 25〜27日 1997年12月 15-17 0 吉水县 1956年5月 18〜24日 1960年5月 15 〜19 H 1970年12月 31 0 - 1971 年1月6日 1980年7月 10-13 日 1984年9月 23〜25日 1987年8月 23 -25 □ 1990年3月 8〜10日 1992年12月 19〜20日 1997年12月 17-18 H 峡江县 1956年5月 25-30 U 1960年5月 13-18 H 1966年8月 20-24 日 1970年12刀 30 。

〜1971 年1月6 H 1980年12月 12-15 B 1984年9月 18-21 日 1987年4月 19〜22日 1990年2月 16-18 H 1992年12月 21 ~23 日 1997年12月 17-19 H 新干县 1956年5月 26〜31日 1960年5丿] 14-19 M 1970年12月 8~11 H 198()年 12 )] 11 ~ 14 0 1984年9月 17〜20日 1987年8月 20〜23日 1990年3月 6〜8日 1992年12月 28-30 H 1997年12月 14 ~ 17 0 永丰县 1956年5月 24-28 日 1960年5月 13〜16日 1970年12月 9〜11日 1980年12月 6〜8日 1984年9月 18-20 日 1987年8月 19〜21日 1990年3月 5〜7日 1992年12月 17-19 H 1997年12月 15 ~ 17 日泰和县 1956年5月 26〜31日 1960年5月 13-17 H 1966年8月 21 ~25 日 1971年5月 16 ~ 19 日 1981年5月 20〜24日 1984年9月 1〜4日 1987年9月 10 ~ 12 日 1990年3月 21 ~23 日 1992年12月 23〜24日 1997年12月 19〜20日 遂川县 1956年5月 19-25 日 1960年5月 12-16 H 1970年12月 9~11 日 1981年1月 21〜24日 1984年9月 6〜9日 1987年8月 24-26 日 1990年4月 6〜8日 1993年1月 1 ~3日 1997年12月 16-17 H 万安县 1956年5月 26-31 日 1960年5月 13〜16日 1970年12月 9~11 日 1981年6月 9日 1984年9月 16-18 H 1987年8月 13-15 0 1990年3月 5~7日 1992年12月 17-19 0 1997年12月 18〜20日安福县 1956年5月 21〜29日 1960年5月 12 ~ 16 日 1971年5月 20-22 日 1981年5月 24 - 27 日 1984年9月 16-19 H 1987年8月 25-27 日 1990年2月 26 - 28 H 1992年12月 20〜21日 1997年12月 17-20 日永新县 1956年5月 26 - 30 0 1960年5月 15 ~ 19 日 1971年5月 13〜20日 1981年5月 26-29 日 1984年9月 15-18 H 1987年8月 21 ~23 日 1990年2月 25〜28日 1992年12月 25 ~26 日 1997年12月 16-17 H 莲花县 1956年5月 25-31 日 1960年5月 16〜21日 1966年6月 11 ~15 日 1971年1月 1 ~7日 1981年5月 15 ~ 18 日 1984年9月 12-19 0 1987年8月 26-28 0 宁冈县 1956年5月 18-22 日 1960年5月 14-19 H 1966年6月 14 ~ 17 B 1970年9月 10-13 H 1981年5月 29〜引日 1984年9月 18〜20日 1987年9月 4〜6日 1990年3月 15-16 H 1992年11月 28〜29日 1997年12月 18-19 H 注:井冈山市共8届,其中:井冈山管理局为2届,井冈山县为2届,井冈山市4届。 表19-1-2 吉安地区出席江西省第一至第四次党代表大会代表一览年份 届次 姓名 性别 职务1927 第一次 汪群 男 吉安地委书记1928 第二次 贺俊 男 赣西特委书记1928 第二次 黄义 男 赣西特委组织部长1928 第二次 李文林 男 赣西特委秘书长1928 第二次 张世熙 男 万安县委书记1931 第-:次 毛泽覃 男 公略县委书记1931 第::次 陈洪时 男 万泰县委书记1931 第三次 余泽鸿 男 永丰县委书记1933 第四次 钟循仁 男 永丰中心县委书记1933 第四次 罗国卓 男 龙冈县委书记1933 第四次 钱恩龙 男 万安县委书记表19-1-3 吉安地区出席江西省第五至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一览人数'届次 II 7\ L 八 九 I-竹'委推荐 6 8 11 3 5地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II 10 45 26 22 22吉安市 3 3 5 3 3 3井冈山市 5 4 2 1 2吉安县 4 3 4 4 3 3吉水县 3 3 6 4 2 2新干县 2 3 4 3 2 2峡江县 2 2 4 2 1 2永丰县 2 2 4 3 2 2泰和县 4 3 5 3 3 2遂川县 4 3 5 3 3 2万安县 3 3 3 3 2 2安福县 2 3 4 3 2 2莲花县 2 3 3 3 2 永新县 2 4 4 4 3 3宁冈县 4 3 2 2 2合计 54 58 103 79 56 56其中:候补(特邀)代表 4 5 7(特邀) 7 注:第七届地直单位中含人民解放军代表17名和特邀代表7名。表19 -14 吉安地区出席中共第六至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一览年份 届次 姓名 职务1928 第六次 张此熙 万安县委书记1956 第八次 朱继先 吉安地委第一书记1969 第九次 郭徳润 宁冈县革委主任1969 第九次 邹文楷 井冈山革委常委、老暴动队队长1969 第九次 张学铭 万安县革委会副主任1969 第九次 甘祖昌 离休老红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长、少将1973 第十次 邹文楷 井冈山革委会副主任1977 第十一次 1- 〃枫 井冈山地委书记1977 第十一次 温信本 遂川县盆珠公社党委委员良头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 第十•次 陆恩依 天河煤矿工人1982 第十二次 王再枫 吉安地委书记1987 第十三次 王国本 吉安地委书记1992 第十四次 马仲强 井冈山市委书记1992 第十四次 杨绍宗 吉安地委书记1997 第十五次 王林森 吉安地委书记1997 第十五次 鲍甫生 井冈山市委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