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1月20日至12月17日,中华全国合作联合总社召开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讨论改造的计划和设想。会议确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法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步骤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区有个体手工业5729户,手工业工人12468人。1955年全区手工业总产值 8832990元;经过组织起来的人数占手工业总人数的40% ;产值占当年手工业总产值的42% ;其中生产合作社101个,社员2115人,占组织起来人数的42.1% ;产值121万元,占组织起来产值的32%。城镇手工业户和手工业工人较集中的吉安市,1954年4月以缝衣业、铁业、鞋靴业为重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在缝衣业试办了 1个生产合作社。5月底,召开全市手工业代表会议,进一步推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至是年底,在缝衣、铁业、皮革、纺绳、樟木箱、家具等行业中,成立了 5个生产合作社,9个生产小组,共有社、组员219人,占全市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的& 8%;另外,对205户手工业者实行了加工订货,产值904430万元(旧人民币),占全市手工业总产值的27. 12% ₒ 1955年,继续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至是年底,全市有各种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组织26个,社、组员已达501人,组织面已达到 21.8%。1956年1月11日,中共吉安地委作出《关于对资改造的初步规划》,要求到1956年底,发展手工业社、组531个,社、组员10126人,占从业人员的82. 6% ;产值745.65万元,占总产值的84. 7% ₒ 1957年再组织社、组495个,社、组员11812人,占从业人员的98%;产值1028. 8万元,占总产值的99. 1%。其中生产合作社461个,社员11358人,占组织起来人数的96%。计划37个社、916名社员实行半机械化。1956年1月24日,吉安市4000余名手工业工人、手工业个体劳动者向地、市党、政领导机关报喜, 宣布全市手工业实现合作化。与此同时,其他各县县城及墟镇的手工业个体劳动者及手工业工人,也都组织起手工业合作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