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频繁的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严禁食盐、 药品等物资运进根据地。由于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与白区的物质交流完全断绝。根据地内出产的木材、茶叶、茶油等运不出去,军民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等物很难送进来,军民生活十分艰苦。官兵每天每人只有5分银洋的油盐柴菜钱,还难以为继。官兵们经常吃的是红米饭、 南瓜汤,有时还用野菜充饥。冬天,许多战士还是穿两件单衣,晚上盖稻草。因战斗频繁,营养不良等原因,红军伤病员增多,但药品奇缺,得不到有效医治。国民党军的经济封锁,并没有难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的岁月里,广大红军战士还非常乐观,他们传唱着这样红色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子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在反经济封锁中,井冈山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熬硝盐、挖草药,开辟红色好场,官兵挑粮上山,开办公卖处等,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边界的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挑粮运动1928年冬,毛泽东、朱德亲自带领井冈山军民往返100多里去宁冈茅坪、大陇等地挑粮上井冈山。有的挑算筐、有的背布袋、有的将裤脚扎紧挎在肩上,爬山越岭,开展了一场群众性挑粮运动。黄洋界榊树下就是军民挑粮经常休息的地方:有一次,毛泽东在这里问红军战士:“站在这里能看到多远?”有的战士说:“能看到宁冈、永新! ”有的回答:“能看到湖南、江西!”毛泽东启发说:“站在这里不但能看到湖南、江西,还能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o在挑粮运动中,战士们见朱德年纪大,又是军长,工作忙,便想方设法劝阻他挑粮。朱德挑粮的扁担,曾先后两次被战士藏起来。朱德只好请军需处长削第三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坚持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
草林i:于场草林土于场是遂川县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有600余户人家,近200多家店铺,80%以上的中小商人经营着百货和土特产。由于豪绅地主的操纵,中小商人纷纷关门歇业,市场一片萧条。1928年 1月14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草林。毛泽东明确提出“保护工商业”和“保护中小商人”,废除苛捐杂税的政策,使中小商人打消顾虑,开门营业,原来冷落的土于场复活了。赶坏的人多达两万,繁荣和活跃了根据地经济。
大陇妊场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湘赣边界党政组织,一方面大力抓紧根据地内的工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决定在宁冈大陇乡建立红色坏场。宁冈县苏维埃政府专门抽调5人负责大陇坏场筹建工作。经过一个月的筹建,1928年7月15日正式开始逢坏,农历二、五、八日为坏日。 开土于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永新、遂川、鄢县、茶陵等周边各县小商小贩,把布匹、食盐、药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从外地运来,换购土特产品。土于场公平交易,买卖自由,对根据地军民渡过难关起了重要作用。
新遂边陲公卖处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根据地军民急需的日用品,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于1928年夏在茨坪设立了公卖处。下设下庄、白银湖、大井、小井四个乡公卖处。公卖处的货源主要是收购根据地内各种土特产品,同时设法冲破敌人的封锁线,从白区换回些根据地军民需要的物资。新遂边陲公卖处的开办,有力地促进了井冈山根据地经济的繁荣。
赣西采运处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湘赣边界苏区的经济封锁,原在安源和萍乡工作过的袁德生等人,在井冈山受到毛泽东的委派,于1929年初,在萍乡秘密建立赣西采运处,作为苏区采购转运物资的地下机构。赣西采运处以红军战士、共产党员程海存的父亲,在萍乡城内开设的春和生药店为联络转运点,一方面从外地购进军需和生活必需品;一方面又把苏区的土特产品运往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