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县境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及北部多丘陵岗地,间有峡谷盆地。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8.68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4.17万千瓦。

1964年开始兴建江坊、三都等水电站。1969年,兴建下南水库,为开发宜水的“龙头”水库。电站第1台机组于1977年投产发电,1979年全部建成,为地方电网中的主要骨干电站。至1982年,全县建成水电站146座,装机容量6818千瓦,年发电量1655万千瓦小时。1983年后,在实施电气化建设中,主要是电源建设和电网配套。宜水形成下南、荐源桥、永兴桥、鸡冠渊及江坊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共4920千瓦。电网建设方面,70年代末,下南电站投产后,县地方电网初步形成,1974年县城至官仓以10千伏线路与南昌电网联网运行,1977年改用35千伏线路联网。至1982年有5座电站联入大网,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共建成高压线路280千米,低压线路505千米,变、配电变压器容量12140千伏安,村组通电面为69%,人均年用电量75千瓦小时。1990年形成以县城变电站为中心,以宜水的下南、荐源桥电站为骨干的发电、供电、用电独立地方小水电网,共有水电站158座,总装机容量11900千瓦,年发电量2730万千瓦小时,其中装机容量100千瓦及以上电站19座,总容量7830千瓦,有34座电站联入大网,装机容量8160千瓦,建成高压线路720.5千米、低压线路344.3千米,变配电变压器容量31585千伏安,户通电面达96.9%,人均年用电量201千瓦小时,成为全市第一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1986年开工的全县最大水电站——观音山电站,总装机5400千瓦,设计水头46米,单机流量4.78立方米/秒,1991年11月第1台机组并网发电,1992年3月,3台机组全部投产,年发电量1574万千瓦小时。进入21世纪后,宜黄把开发小水电作为全县重要基础产业来抓,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补偿投入开发小水电,规定境内兴办水电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上网电价每千瓦小时0.23元,土地、林地及水资源各项规费一律优惠,吸引一批外地客商到宜黄开发小水电,参与国有、集体所有水电站收购、重组。下南电站、观音山电站等电站均通过整体拍卖,转为民营私有电站。在外地客商引领下,县内民间资金也纷纷投入小水电建设,形成全民办水电的第三次热潮。2011年,全县共有100千瓦以上电站97座,装机容量达到49530千瓦,年发电量18800万千瓦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