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90年,黎川县共设18个乡、镇、场,除日峰镇外它们是: 宏村镇 位于县城西南,东连省属德胜关垦殖场,南接樟溪乡,西邻西城乡、东堡乡,北靠龙安乡、社苹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宏村距县城22公里。

宏村明代称贤村、贤溪,清代改今名,因村舍横建于河岸,亦称横村。民国初期,宏村属集思乡管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设宏村区。建国初期为第五区驻地,1956年撤区并乡时设宏村镇,1958年成立宏村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宏村乡,1985年改乡为镇。1990年,宏村镇辖7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全镇共3336户,136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98人)。

宏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面积85平方公里。全镇现有耕地18723亩,山地11万亩(其中有林地5.5万亩),茶桑果园0.2万亩。境内河溪纵横,水能资源丰富,有待开发的水力发电量可达8800千瓦。农业历来为宏村镇国民经济的主体,近10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1990年,全镇粮食总产11612.5吨,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650吨,粮食总产和亩产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白莲生产稳步发展,莲田面积最高年在千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产值均呈上升趋势。

镇、村两级都办有规模不一的林场、果园,水果最高年产量达235吨。生猪生产由半自给、自给向商品化方向发展,1990年出栏生猪8460头,除自给外,销住福建、广东等省。宏村的一批农副产品颇具特色:笋干、香菇久负盛名;米酒色清味香,醇正浓厚;豆腐质嫩味鲜,享誉黎川。199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509.83万元(1990年不变价)。

建国前,宏村仅有个体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作坊。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宏村镇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产品有木竹制品、食品、化工、金属制品等6大类,共30多个品种、100多种规格。镇腐竹食品厂生产的“三笋”罐头,曾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远销日本、欧美,最高年产量300多吨,创汇30多万美元。镇办企业生产的钟壳、拼花地板和工具木柄,供不应求,户办、联户办企业生产的竹制沙发座垫,行销上海、福建、湖北、山西等省市,年产值200多万元,有的还跨乡、跨县、跨省开办沙发座垫厂。199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37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2046.83万元的26.2%。

宏村为本县第二大集镇,为附近数乡物资交易中心,也是闽赣边界物资集散点之一。镇上每5日一圩(农历逢四、九为圩日),每逢圩日,附近乡镇和本省南丰、南城县以及福建泰宁、建宁县的客商汇集于此,采购、推销商品,边界贸易异常活跃,农贸市场每圩成交额在10万元以上。

裘坊乡 位于县城正北,东连荷源乡,西邻中田乡,北界南城县严和乡,面积118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该乡境域属一区(窑下区)管辖,1956年设十里乡,1961年成立十里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东风公社,1972年划入城关镇公社,1977年复设十里公社,1984年改为裘坊乡。乡政府驻地窑上距县城4公里。1990年,裘坊乡辖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1370户,7878人。

裘坊乡境,多为丘陵,黎滩河流经之西部,地势较为平坦。经济以农业为主,全乡1.21万亩耕地,大多种植水稻,沿河两岸,盛产西瓜、大豆、芝麻。该乡西北部,紧靠洪门水库,水域宽广,适于发展水产养殖业,乡办3个水产场,养殖面积已达1万多亩,户办和联户办的渔场,养殖水面也近万亩。1990年,全乡水产品总量达440吨,居本县首位。裘坊山地,以人工造林为主,植被多为杉、松、油茶、毛竹,80年代中后期,果树栽植面积扩大。乡办工业有砖瓦、榨油、锯板等厂。1990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387.82万元、工业总产值121万元(均为1990年不变价)。

潭溪乡 位于县城东南部,东界熊村乡,南邻省属德胜关垦殖场,西连栗圹乡,北与荷源乡接壤,面积68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该乡境域属一区(窑下区)管辖,分设鲤潭、文溪等9个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置潭溪乡,以原鲤潭乡和文溪乡各一字定名;1958年成立潭溪人民公社,1962年曾分为潭溪、河溪、三都3个公社,1966年仍合并为潭溪公社;1984年改置潭溪乡。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涂家林,距县城3公里。1990年,潭溪乡辖11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3521户,18219人。

潭溪乡东北部丘陵起伏,西南部平原广阔,全县著名的“上八万”、“中八万”、“下八万”均在其境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灌溉便利,2.6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是本县主要产粮区,1990年粮食播种面积4.26万亩(含复种面积),总产18319吨,均居全县首位。主要经济作物有晒烟、大豆、油菜、黄花菜等,三都所产之烟叶,加工成烟丝,质量优良,是“黎川黄烟”的主要产地,尤以“皮丝烟”色泽金黄,香味浓郁而名扬省内外。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造、机砖、造纸、烟丝等厂。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740.37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86%。

潭溪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境内发生过著名的“团村战斗”,工农红军在此役中击溃国民党军12个团,当年红军在团村附近山头所挖的战壕,至今依稀可见。

洵口乡 位于县城东北,东邻厚村乡,南靠湖坊乡,西连荷源乡,北接资溪县乌石乡,面积102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该乡境域属二区管辖,1956年设茶亭乡,1958年成立茶亭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洵口公社,1968年与荷源、厚村两公社合并,仍称洵口公社,1974年荷源、厚村公社先后划出,1984年改为洵口乡。乡人民政府驻地茶亭,距县城20公里。1990年洵口乡辖6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2221户,10233人。

洵口境内多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1.68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东北部梯田层迭,山高水冷,日照不足,多种单季稻,西南部则以双季稻为主,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8543吨。经济作物以大蒜著称。山区资源较丰富,林地12.4万亩,主要植被为松、杉、毛竹,珍稀树种有樟、楠,野生果木有榛栗、猕猴桃等。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造、纺织器材等厂。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539.33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82%。

1933年10月上旬,由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在洵口与国民党军发生遭遇战,即著名的洵口战斗,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

荷源乡 位于县城东北,东邻湖坊乡,南接潭溪乡,西近裘坊乡,北靠洵口乡和华山垦殖场,面积70平方公里。建国初期的荷源乡由二区管辖,1958年属茶亭人民公社,1961年从茶亭公社分出,设荷源公社,1968年并入洵口公社,1980年又从洵口公社分出复设荷源公社,1984年改荷源乡。乡人民政府驻地荷源,距县城12公里。1990年,荷源乡辖7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1516户,8348人。

荷源乡境,多系丘陵,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约270天。流经中部的资福河和1964年兴建的长益洲水库,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全乡1.48万亩水田绝大多数可种双季稻,旱涝保收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一半,是本县主要产粮区之一,1990年粮食总产11801.5吨。乡办企业有农具修配综合厂、工艺美术厂、铜件铸造厂、砖瓦厂等。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500.96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83%。

境内之资福塔,建于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至今巍峨耸立。中部的炉油村于1986年底普及电视机,为本县第一个电视村。

厚村乡 位于县城东北,东邻福建省光泽县止马乡,南靠湖坊乡,西与洵口乡交界,北接福建省光泽县华侨乡。是我县东北门户和通往福建省的交通要冲之一。建国初期,厚村乡境域属二区管辖,1956年设上际乡,1958年成立上际人民公社,同年并入茶亭公社,1961年设厚村公社,1968年并入洵口公社,1971年从洵口公社划出复设厚村公社,1984年改为厚村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厚村距县城28公里。1990年厚村乡辖4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1589户,7690人。

厚村境内多山,全乡总面积64平方公里,山地占三分之二,丘陵占三分之一。1.24万亩耕地多系梯田和山坑深脚田,由于山高水冷,土地贫瘠,建国前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亩产不到100公斤。建国后,大力兴修水利,改造冷浆田,复种指数和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步上升,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5185吨,亩产280公斤(按播种面积计算)。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芝麻、子瓜等。山区中药材资源丰富,人工种植的白术、茯苓等产量较高。境内之大源村,为江西省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全乡山地面积7万多亩,植被多为杉、松、毛竹和其它阔叶树,密林中栖有野猪、豹、狼等野生动物。1990年,厚村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008.23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82.7%。

熊村乡 位于县城正东,东与坊坪乡相连,南接省属德胜关垦殖场,西邻潭溪乡,北靠湖坊乡,东南与福建省邵武市交界。面积84平方公里。建国初期,熊村乡境域属三区管辖,1956年设熊村乡,1958年成立熊村人民公社,1961年划为熊村、湖坊、坊坪3个公社,1968年坊坪公社并入熊村公社,1977年复又划出,1984年改为熊村乡。乡人民政府驻地熊村,距县城21公里。1990年,熊村乡辖8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2239户,10060人。

熊村境内,山峦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1.5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建国后,通过兴修水利和农田综合治理,广种绿肥,选用良种,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90年粮食总产808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中药材,蔬菜作物以辣椒、生姜著称全县。林副产品主要有笋干、香菇,山区有虎、熊、猴、野猪等野生动物。乡办企业发展较快,有小型钨矿1座,钨精矿常年产量15——20吨,还办有农具综合、工艺美术、文具等厂。1990年乡镇工业总产值为552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715.35万元的32.1%。

熊村为本县农村重要圩镇之一,每隔5日一圩,为邻近乡镇和福建边界物资交易中心。

湖坊乡 位于县城东北,东与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乡交界,南接熊村乡,西靠荷源乡,北邻洵口乡。建国初期,湖坊乡属三区管辖,1958年成立湖坊人民公社,同年并入熊村公社,1961年从熊村公社划出,1968年再次并入熊村公社,1972年复设湖坊公社,1984年改为湖坊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湖坊,距县城21公里。1990年,湖坊乡辖8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1893户,8908人(其中11户、59人于1986年恢复畲族籍)。

湖坊乡境,多属山区和高丘陵,总面积83平方公里。1.8万亩耕地,旱涝保收面积占60%,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近十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油菜、芝麻、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1900年全乡粮食总产10032吨,西瓜总产504吨,占全县西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湖坊秆菇以其肉质嫩滑,色泽金黄,味道鲜美而远近驰名,是黎川县主要土特产品之一。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429.07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87.6%。

湖坊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此成立,省委领导机关曾设湖坊村,其旧址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坊坪乡 位于县城正东,东、南分别与福建省邵武县的金坑乡、桂林乡接壤,西邻熊村乡,北靠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乡,总面积47平方公里。建国初期,坊坪乡境域由三区管辖,1958年属熊村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坊坪人民公社,1968年并入熊村公社,1977年从熊村公社划出,复设坊坪公社,1984年改为坊坪乡。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坊坪,距县城30公里。1990年,坊坪乡辖5个行政村,51村民小组,1418户,6117人。

坊坪系本县偏远山区之一,山地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79%,林稀水冷,光照不足,7680多亩耕地多为梯田,土质瘠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建国后,通过农田综合治理和推广双季稻,改良水稻品种,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近几年,国家拨款扶助贫困地区,坊坪乡的农副业生产和社会公益事业有所发展,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3720吨,亩产376公斤,农业总产值698.31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880.31万元的79.3%。

龙安乡 位于县城西南,东邻栗圹乡,南接宏村镇,西南近东堡乡,北靠中田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建国初期,龙安乡属四区(1952年改由七区)管辖,1958年成立龙安人民公社,此后调整社队规模时,多次与中田公社、东堡公社合并或分设,1980年东堡公社再次从龙安公社划出,1984年改为龙安乡。乡人民政府驻地龙安,距县城15公里。1990年,龙安乡辖7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2316户,10655人。

龙安乡境内多为丘陵,地势较平缓。1.68万亩耕地,土质肥沃,龙安河流经该乡中部,灌溉便利,是本县主要产粮区之一,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12254吨,居全县第二位。主要经济作物有芝麻、花生、油菜等。乡办工业有轻工机械、照相器材、化工等厂。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659.92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83.7%。

龙安交通较为便利,县城通往抚州、南昌的干线公路穿境而过,往返客、货汽车甚多。龙安集市,自清代沿袭至今,1978年以来恢复传统的五日一圩,为东堡、中田等附近数乡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中田乡 位于县城正西,东靠栗圹乡,南接龙安乡,西连南丰县东坪乡,北邻裘坊乡,总面积125平方公里。明、清时期,中田贤人辈出,故改称钟贤,建国后复称中田,属四区管辖,1958年成立中田人民公社,同年并入龙安公社,1961年划出,1968年再次并入龙安,1971年复设中田公社,1984年改为中田乡。乡人民政府驻地中田,距县城15公里。1990年,中田乡辖8个行政村,83个林民小组,2639户,12429人。

中田乡北窄南宽,多为丘陵,1.14万亩耕地,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东北部紧靠洪门水库,水面宽阔,适宜养殖,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经济以农业为主,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10212吨,水产品总产166吨,均居本县前列。境内竹磜、营前等村,林木茂盛,主要植被有松、竹、油茶和阔叶树,人工造林面积约2万亩。乡办企业有农机农具、孵化机械等工厂。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676.68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83.4%。

中田人才辈出,清代尚书陈孚恩、探花陈希曾、书法家陈希祖,文学家鲁九皋、陈用光,今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任院长、世界针灸学会筹委会执行主席鲁之俊均为中田人。

东堡乡 位于县城西南,东邻龙安乡,南接宏村镇、西城乡,西靠南丰县太源乡,西北部与南丰县东坪乡交界,面积52平方公里。建国初期,东堡境域由四区管辖,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流坊乡,1958年属龙安人民公社,1961年从龙安公社划出成立东堡人民公社,1964年并入龙安公社,1966年改为红岭垦殖场,1968年再次并入龙安公社,1980年复设东堡公社,1984年改为东堡乡。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堡,距县城28公里。1990年,东堡乡辖5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938户,4149人。

东堡全境,辟山环抱,地势西北高东南稍低。西城河由南向北流经本乡下布村时,由于山高水急,形成牛皮滩等6处天然瀑布,景色优美壮观,水力资源丰富。全乡6543亩耕地,多为梯田,土质较贫瘠,建国前粮食亩产不到75公斤。建国后,通过改水治田,推广绿肥,改良水稻品种,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4170.8吨,播种面积亩产354公斤。境内8万亩山地,主要植被有松、杉、毛竹和阔叶树,野生动物有麂、野猪、穿山甲、豪猪等。乡办企业有塑料机械、木制品、皮革制品等工厂,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047.68万元(1990年不变价),工业总产值占34%。

樟溪乡 位于县城西南,东靠德胜关垦殖场,南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西连西城乡,北接宏村镇,面积108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该乡境域属五区管辖,1956年设樟村镇,1958年属宏村人民公社,1961年从宏村公社划出成立樟村人民公社,1968年并入宏村公社,1977年复设樟村公社,1984年改称樟溪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樟村,距县城32公里。1990年樟溪乡辖11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1603户,6808人。

樟溪乡境内,群山起伏,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5.8%,东南部的县林业局岩泉林场,森林覆盖率达74.5%,麦溪洲、东坊、潭坪一带有天然起原森林,主要植被为松、杉、阔叶树和毛竹,还有楠、樟、香榧、银杏、三尖杉、红豆杉等名贵树种,野生动物有野猪、羚羊、鹿、猴、云豹和珍稀爬行动物鹰嘴龟。境内西北部,地势较平缓,村落稠密,农田阡陌,1.05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白莲、芝麻、大豆等。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5928吨,莲子产量30吨。乡办企业有造纸、农机修理、木材加工、竹篾工艺、豆类加工等厂,产品销路甚广。樟村豆腐,质嫩可口,全县驰名。1990年,樟溪乡工农业总产值1276.33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占75%。

西城乡 位于县境西南,东靠樟溪乡,南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西邻南丰县太和乡,北近宏村镇,面积106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该乡境域属五区管辖,1956年设西城乡,1958年成立西城人民公社,同年并入宏村公社,1961年设西城、五通两个公社,1964年两社合并称西城公社,1984年改为西城乡。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城,距县城41公里。1990年,西城乡辖9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2004户,9399人。

西城乡处于赣闽两省三县(黎川、南丰、建宁)交界的边远山区,境内群山起伏,山地面积12万亩,植被以杉、松、油茶、毛竹为主,森林覆盖率22%。1.79万亩耕地,多为梯田和山坑田,主要种植水稻,但因山高水冷,土地贫瘠,建国前粮食亩产不到75公斤。建国后,通过推广双季稻,改造低产田,改良水稻品种,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7650吨,播面亩产338公斤。近几年,引种白莲,年种植面积均在千亩以上,1990年产莲子53吨,居全县首位。栽种的西瓜,香甜可口,是黎川新建起的西瓜之乡。1990年,西城乡工农业总产值1213.38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业总值占84.7%。

社苹乡 位于县城正南,东与省属德胜关垦殖场接壤,南连宏村镇,西界龙安乡,北邻栗圹乡,面积100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该乡境域属六区管辖,1956年设社苹乡,1958年成立社苹人民公社,同年并入德胜公社,1961年复设社苹公社,1984年改为社苹乡。乡人民政府驻地社苹,距县城20公里。1990年,社苹乡辖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2057户,8613人。

社苹乡多为丘陵,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1.77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山地面积近10万亩,主要植被杉、松、油茶和阔叶树,森林覆盖率22.5%。1990年全乡粮食总产11496吨,农业总产值1290.25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4.7%。社苹境内瓷土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储藏量达174.8万吨,尤以高坑瓷土质量优良。1971年以来,乡政府(公社)先后办起红旗瓷厂、工艺美术瓷厂、白玉瓷厂,是本县陶瓷工业基地,主要生产日用瓷和仿古人物、现代人物、飞禽走兽等工艺美术瓷,产品畅销全国,有的进入国际市场。1990年全乡工业总产值706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5.3%。

华山垦殖场 位于县城东北,面积68平方公里。始建于1957年12月,以境内东华山命名,1958年冬一度与茶亭公社实行“场社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1961年场社分开,1966年再度合一,1970年复设华山垦殖场。场部驻茶亭,距县城20公里。1990年辖2个林场,3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1039户,4179人。

华山垦殖场系县办集林、农、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林地面积11万亩,其中:用材林7.7万亩,竹林0.82万亩;杉木蓄积量6.4万立方米.松木蓄积量2.4万立方米,杂木蓄积量10.1立方米,毛竹蓄积量105万根。全场有耕地5584亩,主要种植水稻。1990年全场农业总产值366.42万元(1990年不变价)。主要工业企业有:华山瓷厂、建筑瓷厂、测绘厂、林化厂、工艺美术厂、无线电厂,主要产品有:日用瓷、釉面砖、活性炭、收音机、测绘标杆、三角板、丁字尺等。1990年,这6家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457.1万元(1990年不变价)。同年底,华山无线电厂与香港永华贸易有限公司、浙江淳安县电子工业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华港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本县境内首家与港商合资的股份制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