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绍兴八年(1138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宋高宗下诏分南城县东南五乡(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设置新城县,辟黎滩镇为县治。

绍兴九年(1139年),县各界人士不忍县治寓于僧舍,上请并献交材料,创建县宇。

同年,知县赵公辅首建“大有仓”储粮。

绍兴十二年(1142年),县令李维芑创建黎滩驿。

绍兴十三年(1143年),县令李维芑县城创学宫、建孔庙。

庆元二年(1196年),理学家朱熹讲学于福山(今社苹乡境内)双林寺。

淳祐七年(1247年),县人张渊微连试兼优,被点为状元。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建昌军改为建昌路,新城县属建昌路所辖。

延祐年间(1317年前后)县城西门外安济桥(后名惠德桥)建成。

至正二年(1342年)四月,农民起义军红巾将领邓忠攻入建昌路,但未入新城县城。

至正十八年(1358年),余江王溥占据新城县。八月,陈友谅攻下建昌路,令王溥守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朱元璋部下将领胡廷瑞、何文辉率部攻下光泽等地,王溥降于明并仍守县。

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建昌路改为肇昌府。九月,改称建昌府,新城归其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新城举人朱徽撰修的《新城县志》刻成。

弘治中期(1496年前后),县人邓偕等捐资,于南津、篁竹两岸间建起石墩、木梁、上覆有屋的新丰桥。

正德七年(1513年),黎滩镇始建城墙,初筑土垣,周围938丈,高8尺;次年,增高2尺,内外砌以石;为时二年峻工。

正德九年(1514年)八月,日蚀,白天阴暗如夜,众星毕现。

正德十年1515年),知县黄文主持撰修的《新城县志》13卷成书刻印。

正德十四年(1519年)四月,大水,通济桥被冲坏,西南城墙全部倒塌,淹民房不计其数。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月,星陨如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李伯生主持修筑环城城墙,重建西门城楼,增修东门城楼。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九月,来自福建的农民起义军300余人,进入新城县南市。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知县汤建衡重修环城城墙,增筑四门月城。

同年八月,粤人袁之等率300余人自泰宁出,向新城推进。建抚守备王址率部拒战于勘头山,战败毙命;后袁之率部转南丰。

嘉靖四十年(1561年),农民起义军3000余人自福建出杉关入新城县,守备李宁率部拒战于风窝,败退回县城。南昌、抚州援兵至,义军攻城未克,由胡寮岭返闽。

同年九月,来自汀、潮的农民起义军千余人,进入樟村及县西各村,月余方退。

又来自福建的300余起义农军,出杉关进入洵溪、五福等地,拒战官兵伤亡百余人。

同年十月初,福建农民起义军蔡石峰部5000余人,出光泽进入新城县东南诸村,驻横村,袭河桥,由樟村经李岭隘返闽。

又5000余起义农军自光泽出牛田进入洵溪,至县城外南津,驻迷姑山下,攻内城未克。过五日,向西进入焦原,后与驻硝石之农军会合,由弋阳隘入南丰。

二十九日,福建起义农军3000余,自光泽水口出风扫岭进入洵溪、五福、公村营等地,遭浙兵追逐,由五福、洵溪过湖坊、中站越黄土岭隘返闽。

隆庆五年(1571年),知县李嘉猷主持撰修的《新城县志》十卷本刻印成书。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十一日夜,震雷,倾盆大雨;县城内外水深数丈,房屋被淹,桥梁倒塌,毁坏庄稼不计其数。

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初八夜,震雷、狂风、大雨雹,县城树干多数折断。

崇祯五年(1632年)五月至九月不雨,大旱,疫病流行。

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初七,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建昌进入新城县连家源,经百顺、县城、社苹,登会仙峰,过樟村、梅源转入南丰。在新城境域历时四天,并作日记录其事。(详见《徐霞客游记》) 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饥荒,疫病流行。

同年七月,县城大火灾,仁里街至夏市街百余家房屋被焚毁。

崇祯十一年(1638年),县人涂国鼎(后任南明吏部尚书)发起加固县城墙之事,历二年,长938丈、高2.1丈、厚1.2丈的城墙建成。

弘光元年(1645年),县民黄士奇、江以京等,聚众结“百花英盟”于关帝庙,与豪富劣绅作对。事发后,被官府索捕,尽杀之于较场。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连续大雨。三日晚,县城内外水深数丈,淹没横港桥、惠德桥、安济桥及民房无数。

同年七月,清军定建昌,新城知县谭梦开呈印册归附,仍以谭管县事。

同年十月,闽郑彩占据新城县城,以邵武李翔管县事。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清军复占新城,仍为县,归建昌府辖。

同年六月,福建阎罗宋自李岭隘进驻永兴桥,被知县裴平淮报请官兵击败,退归福建。八月,阎罗宋率部复出,自毛家岭、义阳隘、黄土岭分路入县攻城,适清官府援兵至,阎罗宋败逃。

顺治五年(1648年),江西镇将金声桓、游击王得仁叛清,以方尚贤管新城县事。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夜,地震。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大风,竹木被摧折拔起。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建昌营耿虎兵叛,由府城经中田、新城城西和横村进李岭隘。

顺治十六年(1659年),知县卜梦熊重修城墙。

康熙元年(1663年),来自广昌的寨民千余进驻宏村,被官兵剿平。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天空降“黑沙”,鸡食后生虫而死。

康熙九年(1670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雪深数尺,部分居民房屋被压毁,山中竹木折断无数。

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周天德、新城进士涂景酢撰修的《新城县志》十卷本刻印成书。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在福建叛清的耿精忠遣部将易明领兵出杉关,攻陷新城县城。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清军进剿,次年四月,新城县城为清兵“收复”以县丞陈学圣理县事。

康熙十七年(1678年),国学生肖世祚重建京师“新城会馆”东馆(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河沿打磨厂长巷上四条胡同,原系明嘉靖间侍郎张槚创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七月二十八日,大水,淹没多处民房。

雍正十年(1732年),修复康熙十二年间倒塌的县城城墙。

乾隆二年(1737年),县绅邓士楚等捐资将横港桥改建为石拱桥。

同年四月十八日酉时,有星大如月,光照大地,自东流向西北。

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方懋禄、李珥、夏之翰等撰修的《新城县志》十四卷刻印成书。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黎川书院”创建于城东门环胜山。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田陈希曾考中进士第一甲第三名,即“探花”。

嘉庆四年(1799年),县人吴英倡捐资黄白银2800余两,创建新城试院,置大堂一座,房六间,可容七百余人同时笔试。

嘉庆七年(1802年)七月十五日,大水,城内水深一丈余,冲倒西门城墙及护城河岸百余丈;宏村、中田等地淹死数千人,漂没民房17000余间。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五、六月不雨,大旱。

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县绅陈守饴捐资,其子陈用光在京师重修“新城会馆”西馆(位于北京正阳门外椿树头条胡同)。

道光四年(1824年),知县徐江主持撰修《新城县志》14卷,二年后刻印。

咸丰六年(1856年)二月二十九日,太平军将领张三和率部攻占建昌府,三月二十四日率骑兵百余由东门攻入新城县城,不久离去。

同年七月二十三日,太平军石达开部将杨国宗率大军突然而至,号数万众,时城内兵勇因调往府城,守城者仅百人。县绅杨坤等负隅顽抗毙命;知县、巡检投井死。太平军进入县城,三日后离去。

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太平军毛监军、陈总制领兵进入新城县城。

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太平军先后破西乡同安卡,南乡熊村、株岩卡和六都、二都、皮源、麻坑、湖坊诸卡,新城县域大部分被其占据。

同年四月,清军收复抚州,驻守抚州、建昌之太平军转进新城县,与驻县太平军合在一处往福建撤退,过兵五昼夜。

同年八月,太平军自黄土关进入新城县长陂,连营三十里,号十万众,与清军在河塘、熊村一带激战。太平军败,被斩杀约二万人,其余出邱家隘撤至建宁。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太平军进入中田、八都等处,县绅陈复恩与知县徐元燮募乡勇顽抗,徐临阵逃逸,陈被太平军杀死。

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太平军自福建汀州向北挺进。前队于二十八日抵新城县,五月四日离去,后队于五月十日进入新城县城,不久离去。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十七日,地震。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曾国藩率兵围江宁。南京太平军数万人往南撤退,经信州过南丰进入新城县,巡抚沈葆祯率部与之战于泉水岭,太平军败退,从县南邱家隘入建宁。

同年五月,清提督鲍超率部攻打金溪浒湾之太平军。太平军万余人于二十三日转至新城县并占领县城,七月二十日离新城由邱家隘去建宁。

同年九月初三日,太平军某部由铅山经光泽杉关进入新城县城,第二天即由邱家隘入建宁。

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十六日,地震。

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十六日夜,雷电暴雨。次日拂晓,城区水深六、七尺、冲塌东、南二处城墙十余丈。

同治十年(1871年),由刘昌岳、金时宣、邓家骐等人撰修的《新城县志》12卷(另首末各一卷)刻印成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6年),县衙门支持天主教神甫强占民房地基兴建教堂,激起群众极大愤怒。县贡生邓树槐等率众反抗,痛打洋奴。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县城数百群众捣毁县衙门为搜括民财而设立的“税卡”。

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新城开始设立县警察局。

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年) 黎川县商会成立。

民国3年(1914年) 因全国有四个新城县,为避其重县名,将江西、浙江、贵州三省的新城县易名,只保留河北省的新城县,江西的新城县改名黎川县。

民国8年(1919年) 5月,“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入黎川县,县城小学教师邓梅村等进步青年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

7月,邓梅村等人组织发动了县城400多工人、教师、学生和居民上街游行,罢工、罢市、罢课,抵制日货。

民国15年(1926年) 11月,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特派员陈奇涵(共产党员)派人由南昌到黎川,发展了国民党员45人,成立了国民党黎川临时县党部。

11月,黎川县总工会筹备处成立,在县城组织了烟业、码头、店员、筏业等基层工会和工人纠察队。

冬,在县城采阮巷建立平民医院,有中、医师各一人。次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医院被解散。

民国16年(1927年) 1月,黎川县农民运动得到发展,县农民协会成立不久,各区乡也普遍建立了农会。在农会组织与领导下,开展了雇工要求增加工资和农民退租的斗争。

2月,县城烟业工人在总工会筹备处领导下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增设福利事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这次罢工取得了胜利。

同月,县城700多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将贪污公款的反动县长王又庸驱逐出黎川。

4月,以宏村烟业工会为核心的16个行业工会会员200余人在宏村举行罢工,将仗势欺人、强阻工人游行的黎川行署宏村分署署长魏某捉出游街。

4月中旬,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常人的消息传到黎川后,全县人民义愤填膺,县工会筹备处发动工人、学生、居民数千人举行“讨蒋大会”和示威游行。

民国18年(1929年) 春,黎川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皮家源支部成立,有党员5人。

民国19年(1930年) 5月,在资溪、黎川交界地区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皮源暴动,攻打国民党政府设立的飞鸢盐卡,取得了胜利。

民国20年(1931年) 2月至3月,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共产党员邓梅村到黎川进行秘密活动。

6月6日,在军团长彭德怀指挥下,红三军团攻克黎川。

6月的一天,红军总政委毛泽东路经樟村,在桥头戏台上向红军战士讲了话。

6月中旬,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邓梅村任主席。接着,全县建立了赤溪等9个苏维埃区政权。

7月12日,为了粉碎国民党政府军的第三次“围剿”,红军主力部队撤出建宁、黎川、泰宁,回师赣南。

民国21年(1932年) 黎川县立医院建立。

10月18日,在周恩来、朱德率领下,红一方面军进占黎川、建宁;19日,又攻克泰宁,打通了中央根据地与赣东北根据地的联系。

11月1日,红五军团由樟村出发,出击大洋源一带敌人。

1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驻扎于黎川县城篁竹街。

12月初,黎川县革命委员会在县城文庙成立,下辖14个区。

12月11日至12日,为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宁都暴动一周年,红五军团及红四军在县城和三都召开纪念会,12日晚红五军团一部及广大工农群众举行了提灯游行。

12月,黎川群众踊跃购买中央苏维埃政府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和战争公债。

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军团和闽赣边地方武装共数万人在黎川县城举行盛大阅兵宣誓典礼,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委员阅兵并领导宣誓。阅兵会上,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讲了话。晚上,举行文艺晚会,罗荣桓、罗瑞卿等参加了演出。

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乘国民党军进攻部署尚未完成之际,红军主力从黎川地区移师北上袭击敌人,以冲破国民党军之“围剿”计划。

民国22年(1933年) 1月1日,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在黎川署名发出关于向北行动的训令。

1月2日,周恩来、朱德等随军从黎川出发,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1月4日至8日,在黎川、资溪一带的红一、五军团,乘国民党军调动之际,向北进展。

1月6日,中华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通电嘉奖建黎泰独立师。

1月中旬,中共建宁中心县委成立,受中共江西省委领导。中心县委下辖建宁、黎川、泰宁三县县委。与此同时,中共黎川县委成立,谢惠光任书记。

1月29日,红军总部在黎川县城篁竹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出席了会议。

1月30日,周恩来在黎川致电中央局并转中央,进一步陈述红军强攻南丰于我不利,主张红军应在抚河以东求得运动战。

1月,红一、三、五军团遵照军委东沙会议的决定,在黎川整编,撤销军的建制,由军团直辖师。

2月3日,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在黎川致电中央局,指出连续的战斗即将开始,战争与军事布署更应该确定统一指挥,建议中央局只在原则上方针上作出指示,具体部署宜属前方。

同日,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在黎川举行欢迎红十一军参观团参观中央苏区前线各部队的大会。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和邵式平、周建屏先后在会上讲了话。

2月5日,苏区中央局作出成立闽赣边省的决定,致电邵式平去中央讨论此事。

2月,黎川地方武装在南丰县的南洲、王田、东坪等地活动,再度建立的乡苏维埃政权,隶属黎川县龙安区管辖。

4月1日,少共黎川县委决定1日至10日为扩军运动旬,10天内全县有100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加红军。13日,在县城举行了盛大的新战士入伍欢送大会。

4月22日,苏区中央局致电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秦邦宪,征询闽赣省委委员名单的意见。随即成立了中共闽赣省委、顾作霖任书记。

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会经详细讨论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上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决议将建宁、黎川、泰宁、金溪、资溪、光泽、邵武、闽北苏区和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由邵式平任主席。

5月上旬,闽赣省工农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

5月10日,周恩来致电中央局和顾作霖、邵式平,建议闽赣省会应设黎川湖坊。17日,顾作霖、邵式平致电周恩来、朱德,报告闽赣省委机关设在湖坊。

5月19日,历时3天的中共建宁中心县委扩大会议结束。这次会议在省委直接领导下,批判以余泽鸿为代表的中心县委所谓的“罗明路线”,决议撤销建宁中心县委和余泽鸿中心县委书记的职务。并调余斐到黎川任县委书记。

同日,周恩来电示顾作霖、邵式平:中央局同意肖劲光任闽赣军区指挥兼政委。

5月25日,中共闽赣省委就目前政治形势与建黎泰党的任务作出决议。

6月4日,闽赣军区正式成立,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

6月5日,闽赣省革委会主席团在湖坊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同日,闽赣省委决定方志纯任中共黎川县委书记。

6月15日,闽赣省委通过关于创建红军第七军团的决定。28日,闽赣省革委会就创建红七军团的问题发出第七号训令。

6月,闽赣省有2000人加入少共国际师,其中黎川八都区就有一团人加入。

7月,红七军团组成,并在黎川县城篁竹街李树坪召开了成立大会,肖劲光任军团长兼政委。军团下辖19、20、21三个师。

同月,为了便利领导闽赣省的工作,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由湖坊迁入黎川县城。

同月,东方县成立。辖黎川的熊村、湖坊、光泽的止马、李家坊,邵武的金坑等。周长庭任县委书记,徐大牙任县苏主席。

8月,在南城与黎川交界地区成立建东县,县苏驻地为王坪,县委书记胡开林,县苏主席周述。

8月19日,闽赣省革委会和黎川县革委会为动员大批担架人员配合红军行动事联合发出紧急令。

9月,蒋介石纠集了5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在国民党军向黎川进攻前,闽赣省委、省革委已撤出县城迁驻德胜关,军区主力部队已调往福建作战,黎川已是空城。28日,国民党军进占黎川城。

10月6日,东方军与国民党政府军在黎川东北部洵口地区遭遇,激战两天,歼灭国民党军三个团,并生俘其18旅旅长。

10月22日,红三、五军团各一部攻打资福桥(原误称资溪桥)国民党军阵地,未胜,于24日晚撤出战斗。

10月下旬,叶剑英任闽赣军区司令员。

11月14日,红五军团在连源附近的周家圩伏击国民党军第五师。

11月下旬,闽赣省领导机关从德胜关迁至建宁县城。

12月上旬,黎川县第二次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宏村五里桥召开,选出方志纯、朱兆祥为出席闽赣省苏代表大会的代表。

12月12日,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一部在黎川城东南的团村战斗中击溃国民党军十二个团,毙敌千余,俘敌300多。此仗,红四师师长张锡龙牺牲,红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负重伤,24日在建宁医院逝世。

12月14日,红军在德胜关阻击国民党军,战斗激烈。15日,红军撤离德胜关。

民国23年(1934年) 1月,黎南县成立,辖黎川部分南部地区和建宁的溪口、陈岭、武调和泰宁的新桥、大田。县委书记方志纯、县苏主席朱兆祥。

1月25日,红15师与国民党军11师、67师、79师在宏村、樟村发生激战。

4月,《黎川民国日报》创刊,不久又停刊。

7月,黎南县委、县苏机关及游击队被国民党军围于溪口的双旻山,只有部分人突围,大部分人员牺牲。

黎川——南城,黎川——光泽的公路通车。

民国24年(1935年) 江西裕民银行在黎川县设立办事处。

民国26年(1937年) 12月,《黎川民国日报》续刊。

民国27年(1938年) 夏秋,全县各地霍乱流行。

江西中学部分班级迁入黎川县城,称江西中学黎川分校。

民国28年(1939年) 春,宏村群众痛打敲榨勒索、强奸妇女、无恶不作的宏村区长林天明。

5月,县书报阅览室改为县图书馆。

5月31日,县抗敌后援会开筹备会,筹组建立“黎川各界抗敌剧团”。

6月16日,暴雨倾盆,洪水猛涨,桥梁、稻田被冲毁甚多。

6月29日,防止日寇飞机轰炸,黎川县政府根据省颁办法并结合县情,订定了人口、物资疏散办法,通令各单位执行。

7月中旬,黎川县立初级中学开始筹办,1941年秋正式开学。

11月7日,黎川县教育推行委员会成立。

11月20日,“三民主义青年团黎川通迅处”成立,并发通告招收青年入团。

公村乡数百人手持土枪、刀棍,抗拒前来强征壮丁和欠赋的六区军事指导员晏金福。

临川中学、章贡中学、南城乡师等学校迁入黎川县城和下桥。

民国29年(1940年) 1月18日,县政府为彻底推行义务教育,强令学龄儿童入学读书,成立“黎川县强迫入学委员会”,并通令各区、乡、镇组成相应组织。

1月,黎川县地方法院成立。

湖坊、枧源、中站等地青年联合起来,拿起梭标、鸟铳、大刀,与抓壮丁的县自卫队对抗,并同前来镇压的保安团打了三仗,杀死保安团士兵20多人。

民国30年(1941年) 全县有1000多名青壮年,为了支援抗日,赴南城修建国防工事。

全县第一台碾米机开始机米。

民国31年(1942年) 4月28日,日机轰炸新丰桥,未投中。

日寇侵占南城,为阻止日军入侵,黎川人民将县北通往南城的公路、桥梁及其他大小通道全部破坏。

民国32年(1943年) 县城老街扩宽路面。

民国33年(1944年) 夏,县城数百名贫苦百姓,将官商哄抬粮价、囤积居奇,准备装船外运的500多担粮食抢光。接着又冲进泽民机米厂抢夺奸商粮食。

民国34年(1945年) 全县发生流行性鼠疫,延续三年,死千余人。

民国37年(1948年) 春,国民党政府军353团大肆在黎川强行征兵。在民革江西省筹委会示意下,武纪彬等率领石荷乡后备队与当地百姓一起抗兵抗粮。

民国38年(1949年) 3月,民革江西省筹委会成员聂轰和武惕予由南昌来到黎川,将武纪彬领导的游击队改编为“闽赣边区人民游击总队”并于5月18日进驻县城。

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5师、46师由福建进入黎川,解放了黎川全境。

7月20日,中共黎川县委和黎川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杨宇普任县委书记,李云台任县长。

7月上旬,在县城公共体育场举行了有2万多人参加的军民大会,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庆祝黎川县委和黎川县人民政府的成立。

8月1日,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改编为抚州军分区黎川独立支队。

9月16日,大刀会匪首严正、孙扬芬带领匪徒500余人攻打黎川县城。不到五小时,便被驻县解放军及地方武装击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县城和宏村、龙安、中田、熊村、东山、茶亭等主要乡镇举行盛大的群众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黎川办事处成立。

10月,撤销黎川县独立支队,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黎川县大队。

1950年 1月11日下午,土匪头子严正部下9个匪徒在德胜关茅店附近拦劫赶集返家的人员,共拦劫300多人,将他们关押在两层的竹纸厂房内,因人多拥挤,房屋倒塌,压死68人,压伤数十人。

4月,黎川县全面开始减租减息运动。

8月15日,黎川县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成立黎川县工会联委会。

9月21日,黎川县人民法院成立. 9月,在原私办民生机米厂基础上建起的黎川发电厂开始发电。

10月,黎川县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1月,黎川县工商联筹委会成立。

12月,土改试点在篁竹街、潭溪、大芸三地进行。

1951年 5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第6分队31人到黎川访问。

6月1日,黎川县清匪治安委员会成立。接着各区乡相继建立了清匪治安组织,至年底,全县武装土匪基本肃清。

7月,首批土地改革在二、四区的22个乡进行。

11月中旬,第二批土地改革在一、三、五、六、七区的64个乡进行。

冬,中共黎川县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对全县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整顿。与此同时,“三反”“ 五反”运动首先在县直单位展开,然后在全县铺开。

1952年春,县委派出工作组到潭溪、团围两乡试办了两个农村互助组。

3月,全县土地改革工作胜利结束。

4月,黎川县掀起抗美援朝热潮,有135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县人民捐款计人民币134300元(旧币)。

6月5日至7日,连降暴雨,降水量354.3毫米,城区水深2尺至1丈5尺,为40年未遇之特大洪水。全县经济损失达人民币12亿元(旧币)。

6月中旬,中共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慰问团到黎川慰问灾区群众。

10月17日——21日,黎川县第五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正式成立黎川县人民政府,选举李云台为县长。

11月15日,第一批土改复查工作开始,历时40天,12月25日结束。

年底,全县农民组织的互助组达687个。

1953年 1月,第二批土改复查工作进行。

3月,在全县城乡开展贯彻婚姻法宣传月。

6月,黎川县第一次普选工作进行,参加选举的选民有52504人,占全县选民总数的91.1%。

6月,中旬之后久旱不雨,全县受旱面积4万余亩。

11月26至12月3日,县委召开三级扩大干部会议,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

冬,黎川县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冬,县委派出工作组到潭溪、团围两地进行初级农业合作社的试点工作。

本年,黎川县首次试验水稻由一季改为双季(45亩)栽种获得成功。

1954年春,黎川县首次建立起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3月,黎川县第一个手工业合作社——城关镇缝纫社建立。

4月5日至10日,黎川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万良贵为县长,选举万良贵、陈金仙、武惕予为首届省人大代表。

6月28日至7月3日,黎川县首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就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作出决定。

7月,黎川县公安局取缔反动组织“圣母军”。

9月下旬,黎川县人民采取多种形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秋,全县7个区全部开始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点工作。

秋,黎川县“国家资本主义办公室”成立,具体负责全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日常工作。

1955年 2月24至28日,黎川县第一届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决议将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

7月10日,中共黎川县委就剿灭王生则(又名王生仔)股匪发出指示。

7月17日,晨5时,黎川土匪头子王生则在光泽县官屯乡相箩窝被解放军剿匪部队击毙。

8月1日,取缔黎川反动会道门“先天道”。

10月,全县建起初级农业社87个。

1956年 1月6日,中共黎川县委就试办高级农业合作社作出具体部署。

1月,全县640户工商业全部纳入公私合营。

春,全县实现初级农业合作化。

3月,全县手工业从个体所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34个,99%的手工业工人入了社。

4月20至25日,中共黎川县首届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产生县委和县监委。寇健任县委书记。

5月1日,中共黎川县委机关报——《黎川报》创刊。

8月1日,黎川县广播站建成并正式播音。

8月19日,上际乡官坑村农民杨通红邀请邻居与其家人共11人共食野菰,全部中毒呕吐,7人死亡,村里51只鸡食了他们呕吐之物也全都死了。

10月,全县实现高级农业合作化,共建高级农业合作社116个。

12月13日至17日,黎川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万良贵连任县长。

1957年 2月5日至10日,黎川县首届农村业余戏曲观摩会演在县城举行。

3月10日至12日,中共黎川县首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部署当前工作。

8月3日至5日,中共黎川县委举行扩大会议,布置反右工作。

9月14日,全县整风运动开始,到10月22日,转入反击右派阶段。

12月,省、地、县上山下乡干部分别奔赴德胜关、樟村、茶亭,建立德胜关、大源、华山三个国营垦殖场。

1958年 1月,位于潭溪长洋的长远渠动工兴建。3月8日,长远渠拦河坝建成,坝长52米,宽5.2米,高4米,共用去水泥20万公斤。

2月1日,黎川——德胜关、黎川——樟村的公路动工。6月1日,黎德公路通车。7月1日,黎樟公路通车。

2月9日,黎川县公安局破获“中国义勇军游击队黎川分队”的反革命组织,将其首犯逮捕。

2月21日至25日,由黎川县倡仪的毗邻县篮球赛在县城举行。

4月8日,江西省副省长李杰庸到黎川视察工作。

5月9日至11日,连降暴雨,三日降水200多毫米,山洪暴发,全县人民日夜抗洪。

7月1日,工人诊疗所并入县人民医院。

7月,洪门水库动工兴建,1960年大坝建成蓄水,淹没黎川县50个村庄和30880亩农田。

8月1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德胜关分校(今黎川共大)创办。

9月1日,黎川县初级中学改名为江西省黎川中学,并开始设立高中班。

9月,黎川县化工厂建成并投产。

9月15日,黎川县第一个人民公社——潭溪人民公社正式宣告成立。20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公社13个。

9月28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到黎川视察工作,亲临潭溪公社田间检查农业生产。

10月18日,江西省副省长王卓超到黎川视察工作。

10月,全县群众投入“大炼钢铁”,共建炼铁小高炉333座,炼出生铁784吨,因系土法冶炼,质量很差,大多报废。

11月21日,黎川县组织民工修复到南丰的公路,1959年通车。

12月2日,中共黎川县委作出关于深入开展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决定。

12月5日,燎源水库动工兴建,1959年10月1日竣工,1960年燎源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11日至13日,中共黎川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新县委,寇健当选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

12月18日,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叶长庚到黎川视察工作,并访问了县京剧团。

12月19日,共青团江西省委在黎川召开全省团宣传工作现场会。

12月31日,黎川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荣获国务院发给的奖状。

1959年 1月21日至23,黎川县政协首届委员会召开,寇健当选为政协主席。

1月,在县城城内沿黎滩河东岸开始加高加固防洪堤。

2月27日,中共黎川县委就全县开展技术改革运动发出指示。

3月30日,黎川县档案馆成立。

5月,黎川县第一个小型水电站——熊村水电站建成发电。

7月1日,黎川大桥动工兴建。

10月1日,县城2万多群众集会游行庆祝建国十周年。

10月2日,黎川县十年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展出期间共有12000多人前往参观。

12月26日,县粮食机米厂失火,经济损失26000多元。

1960年 3月28日,宏村公社中州大队里挪源发生山火,燃烧面积15000余苗,其中林地面积2500多亩。

4月12日,城关镇公社连源管理区有4个农民乘竹排过水淹区失足落水死亡。

6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到黎川视察工作,并亲切接见了老苏区干部代表。

6月21日至26日,中共黎川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王国本、吴广祥、于静泊为县委书记处书记,万良贵、王金凯、刘均仔、解春汉为书记处副书记。

9月10日,全县技术革新积极分子大会在县城召开。

10月28日,孙元勤就任中共黎川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

1961年 2月7日至10日,黎川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选举刘均仔为县长,吴维屏、许国华为副县长。

3月2日,宏村公社河樟大队因社员烧田塍引起山火,烧了二日一夜,燃烧面积11000多亩。

4月5日,大风,冰雹。

5月1日,黎川大桥建成。

6月10日、11日,大雨,降水200多毫米。

8月,全县发生多起采食野菇中毒事件,有61人中毒,23人死亡。

9月1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长邵式平到黎川视察工作,参观了原闽赣省领导机关所在地——镇三小和德胜关井水旧址,并对当前工作作了指示。

10月4日至6日,黎川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孙元勤为县政协主席。

1962年 2月19日,资福发生因兽医配药不慎,喷射牛虱毒死耕牛13头的事故。

3月5日,黎川县文教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26至28日,大雨,县城降水超过200毫米,为1952年后最大洪水,全县稻田受灾面积62250亩。

5月31日,《黎川报》终刊,计出刊962期。

9月25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撤销县委书记处。

1963年 4月,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工作在三都公社进行。11月,第一批面上社教铺开。

1月至9月,干旱,降水量为正常年份同期降水量的1/4,全县受旱农田面积12万多亩,因干旱减产粮食1150余万公斤。

10月18日至20日,黎川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刘占华为县长。

10月18日至22日,黎川县第三届政协会召开,选举孙元勤为县政协主席。

1964年 1月25日至27日,黎川县1963年度农业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2月18日至30日,大雪,冰冻10多天。

3月9日至12日,黎川县工交、财贸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黎川县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8月结束。

6月16日至23日,连降大雨,全县有12000亩稻田被淹没或冲毁。

1965年 2月16日至20日,黎川县工交、财贸系统“五好”单位、“六好”职工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10日,中共黎川县委作出《关于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比学赶帮竞赛运动的决定》。

11月1日,中共黎川县委、黎川县人委批转县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加强计划生育的报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具体领导,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12月20日至23日,黎川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刘均仔为县长;黎川县第四届政协会同时召开,选举孙元勤为县政协主席。

12月,地区社教分团到达黎川,全县系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面开展。

1966年 3月,西城粮站由于保管不善,粮食霉变、虫蛀,损失稻谷26300公斤。

5月30日,中共黎川县委发出《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7月15日至17日,中共黎川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杜润芝为县委书记。

7月20日至9月10日,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于城关镇一、三小学开展“文化大革命”,县委派出工作组具体领导。

9月17日,十里公社张家生产队失火,全村11户房屋均为大火烧毁。

10月,县种子站霉烂良种2.5万公斤。

11月至12月,成百上千个群众组织建立起来。

1967年 1月,在上海“一月夺权”的影响下,群众组织夺了县委、县人委的党政财文大权。

3月,黎川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成立。

6月25日,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死1人,伤3人。

9月8日,黎川县人民武装部受到群众组织冲击,并被其占据。

12月3日,“黎川县大联合筹委会”成立,并掌全县权力。

1968年 4月29日,黎川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8月至12月,全县共下放干部、教师、医务人员、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7800多人,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9年 2月3日,黎川县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3月,上海千余名知识青年下放到黎川农村插队。

9月1日至7日,黎川县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四好”、“五好”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9月20日,黎川县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全面推广水稻矮秆良种繁育工作的决定”。

9月,黎川县塑料厂开始筹建,12月建成投产。

10月,黎(川)泰(宁)公路动工兴建。12月,黎川至泰宁的公路建成通车。

1970年 3月,上海1969届850名初中毕业生下放到黎川农村插队劳动。

6月,全国电力增产节约会议在北京召开,黎川由于小水电搞得好,被省地确定为参加会议的单位,郭殿显代表黎川出席了会议。

9月8日至12日,洵口、东风、德胜三公社发生三起误食野菇中毒事件,47人中毒,7人死亡。

1971年 2月,建于龙安河的向阳电站建成发电。

5月5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黎川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杨振起当选为县委书记。

7月1日,黎川县第二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和“四好”、“五好”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2月,年产3000吨、投资40万元的县磷肥厂兴建,次年7月,县革委又决定该厂停产。

1972年 3月10日,黎川中学100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下乡集体插队。

1973年 2月11日至13日,黎川县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1日,洪门——黎川输电线路架设完工并输电。

8月,坪山变电站建成。

9月25日至28日,黎川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9月,县城灯光球场建成。

1974年 3月11日至31日,中共黎川县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县委小礼堂召开,联系黎川实际“批林批孔”,开展所谓“反复辟”斗争。

6月,黎川县业余体校成立,设少年男女体操班。1981年经省体委批准,男少年体操班转为全省重点班。

9月15日至10日8日,中共黎川县组织参观学习团到大寨、林县参观学习。

12月18日,投资30万元,年产3000吨的县水泥厂开工兴建,后因生产的水泥质量达不到标准和缺原材料而关闭。

1975年 4月至8月,黎川县第一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潭溪等地进行。

8月至1976年1月,第二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栗塘等地进行。

10月,县委书记杨振起到北京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本年,县委首次组织制种队到海南岛实践“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次年收获杂交水稻种子3500公斤。

1976年 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低温,全县早稻烂种182.5万公斤。

5月,全县开展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

5月至12月,第三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宏村等地进行。

10月11日,中共黎川县委作出《关于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新高潮的决定》。

10月,全县人民以多种形式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1月19日至21日,闽赣七县第16届联防会议在德胜关召开。

12月27日,县城百货大楼失火,整幢楼被烧毁,经济损失16万元。

1977年 1月9日至14日,黎川县召开4000人大会,贯彻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7月4日,周振林任中共黎川县委书记。

7月至12月,第四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社苹等地进行。

9月,黎川二中建成并招生上课。

12月9日至19日,中共黎川县委在熊村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深入揭批“四人帮”,解决领导班子中的路线、作风、干劲和团结问题。

1978年 3月4日至7日,黎川县学大寨学大庆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至10月,大旱,全县受旱水稻9万多亩。

7月至12月,第五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在洵口、厚村、华山三地进行。

10月,黎川县电视差转台在日峰山顶建成。

1979年 1月至6月,经县委研究,为1957被划为右派人分子的45人平反。

1月至6月,全县有1444名地富反坏分子摘帽。

2月19日至21日,黎川县1978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7日,卢接绍任中共黎川县委书记。

8月30日,中共黎川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本年,全县水稻亩产首次超过400公斤,粮食总产突破1亿公斤大关,达10294万公斤,比1978年增产1886万公斤。

本年,县城街道开始铺水泥路面,至1985年,主要街道均铺上水泥。

1980年 1月28日至31日,黎川县1979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月,社苹工艺美术瓷厂建立。

4月28日14时至29日14时,日降雨138.8毫米,淹没早稻32400多亩,冲坏水利工程多处,经济损失达70万元。

10月,黎川一中学生刘小川在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获男子三级跳远第一名,成绩为14.27米,打破保持21年之久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记录。

1981年 2月20日至15日,黎川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在县城召开,王山当选为县政协主席。

2月21日至24日,黎川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余克明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撤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选举罗细通为县长,黄和㚢、黄有光为副县长。

2月28日至3月1日,中共黎川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会议选举卢接绍为县委书记,罗细通、乐高山为副书记。

10月中旬,江西省政协主席方志纯到黎川视察工作。

1982年 6月13日至19日,连续下大雨,总降水量达609毫米,河水猛涨,淹死6人,880多个自然村受灾,早稻受灾面积46000多亩。

本年,全县农村全部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

1983年 1月9日,下午3时,华山垦殖场洲湖大队暖水生产队刘火根新建一厅八房土墙房屋,在上梁时突然倒塌,死8人,伤10人。

1月21日至24日,全县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11日,洲湖村降雹持续10多分钟,冰雹大如鸡蛋,200栋房屋瓦片被打碎。

4月28日晚8时,十级狂风,最大瞬时风速达26米/秒,全县倒塌房屋6千多间。其中湖坊电影院倒塌,压死10人,压伤58人,全县经济损失170多万元。

7月24日至26日,江西省业余体校体操比赛在黎川县业余体校举行。

9月,江西省卫生厅代表中央卫生部为黎川县颁发了消灭血丝虫病考核合格证。

10月,县城自来水第一期工程竣工,开始向用户供水。

12月,中田增坊电站建成发电。

本年,全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5亿公斤。

1984年 2月28日至3月1日,黎川县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全县公社改为乡建制,乡下设村和村民小组。

7月4日至9月,黎川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在县城召开,王山当选为县政协主席。

7月5日至8日,黎川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在县城召开,选举余克明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管日顺为县长,黄有光、黄和俄、周陶珩、黄亚玲为副县长。

8月2日凌晨1时新丰桥失火,2孔桥面被烧毁。

8月13日,县委研究,为1957年36名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同志恢复名誉。

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全县发生02号病,病原确诊83例,经采取措施,自11月份起未再发生此类病例。

9月25日至27日,中共黎川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廖其丁当选为县委书记,管日顺、乐高山、孙全生当选为副书记。

1985年 2月10日,县委、县政府在南昌江西宾馆邀请原在黎川工作过的领导同志座谈振兴黎川大计,方志纯、郑亦胜、李爱孙等20多人莅会并讲了话。

2月11日,县委、县政府在南昌江西宾馆召开“黎川县智力支乡座谈会”,武惕予、杨厚兴等30多位在南昌工作的黎川籍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

3月14日至15日,黎川县农村“两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两员(采购员、推销员)”经验交流会在县城召开。

4月至6月,旱,降水只有正常年份1/3,全县受旱水稻面积达10多万亩。

6月7日,中共黎川县委整党办公室成立,下设5个组,全县开始全面整党。

8月15日,黎川县人民政府确定岩泉为自然保扩区。

9月20至2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老区经济工作会议,研究振兴黎川经济之计。

9月,黎川县陶瓷职业中学建成并招生3个班。

12月,社苹工艺美术瓷厂生产的14寸白衣竹叶千手观音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

1986年 3月,宏村镇荣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给的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奖状。

5月11日,经县政府批准,湖坊乡盘际村11户蓝姓村民(共59人)恢复其畲族籍,盘际村小组改为畲族村小组。

5月下旬至9月上旬,干旱,降水量为历年同期降水之44%,全县水稻受旱面积10多万亩。

6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黎川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建制改为地方建制。

10月,中共黎川县委大院和黎川一中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单位。

12月,荷源乡炉油村成为黎川县第一个电视村。

本年,黎川县被农牧渔业部确定为鱼苗孵化基地。

本年,黎川县被林业部确定为速生用材林生产基地。

1987年 4月7日,飞凤瓷厂成型车间烘房失火,损失4万多元。

4月,全县整党工作结束。

6月22日,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官正到黎川视察工作。

6月23日,黎川县特钢厂研制的“电渣熔铸一步整体成型曲轴技术”通过部级鉴定。

8月6日至11日,黎川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在县城召开,选举吴维屏为县政协主席。

8月7日至10日,黎川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魏继祖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华青为县长,黄有光、周陶珩、黄亚玲、熊海文为副县长。

9月11日至13日,中共黎川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廖其丁当选为县委书记、李华青、孙全生当选为县委副书记。金钰兴当选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9月15日,经县委常委研究,撤销中苏黎川县委编史修志领导小组,成立黎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廖其丁任主任委员,李华青、孙全生、魏继祖,吴维屏任副主任委员。

12月4日,黎川县被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12月,建在日峰山顶的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竣工并转发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

本年,全县集资168万元,改建中小学危房23539平方米。

1988年 2月18日,江西省副省长钱家铭到黎川视察,实地考察了县特钢厂。

3月18日,县委决定,为促进粮食的稳定增产和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在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基础止,农户可以把耕地转包给种田能手和劳多田少户。

4月15日,安徽副省长吴昌期回故乡探亲,会见了县四套班子负责同志,并就如何搞好黎川经济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7月22日,县委、县政府正式颁发了《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8月7日,江西省副省长孙希岳来黎川视察工作。

9月3日,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全县“村民委员会”改称为“村公所”。

9月10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全县农业开发总体战拉开序幕。

10月,县城第二农贸市场竣工。

11月29日,黎川被评为闽浙赣第五护林联防区先进单位。

12月18日,宏村镇光辉村农民孙金德拒交定购粮差价款,持柴刀行凶,将镇干部艾火根砍死后逃跑,次日晨被公安人员抓获。后孙金德被处决,艾火根被追认为烈士。

12月26日,社苹乡政府决定本乡企业固定职工从1988年1月1日起实行退休养老保险。

12月,县教育局被评为全省扫盲先进单位。

12月,黎川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接受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卫生考核验收,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目标。

1989年 4月10日,省教委和地区教育局负责人亲临黎川参加县教育电视台开播剪彩仪式。

4月30日,县政府决定将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操班改名为黎川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6月29日至7月3日,全县普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11万多亩农田受淹,361座陂坝被冲塌,全县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9月,县幼儿园园长夏爱玉、洵口中学校长黎东风和厚村小学教师余长秀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0月5日,全国劳动模范抚州地区代表团来黎川传经送宝。

10月26日,荷源乡炉油村个人承包的桔园被当地部分人哄抢桔子8千多斤。县委和县政府对此事进行了及时处理,维护了承包者的合法权益。

10月26日下午4时,湖坊乡营心村和洵口乡白沙村遭遇冰雹,部分农田作物和房屋被毁,经济损失30万元。

10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太华来黎川视察工作。

11月中旬,经省检查验收,黎川实现基本控制地甲病标准。

11月21日,黎川县台胞台属联谊会正式成立。

11月,经卫生部选定,黎川县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合作,作为《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项目县。

1990年 1月2日,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蒋祝平来黎川视察工作。

2月3日,《半月谈》总编辑闵凡路到黎川,向副县级以上干部作了形势报告。

3月28日,中共黎川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会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李华青、赵令煌、孙全生、邓力军、熊海文、金钰兴、高荣泉、黄祥生、朱祖楫当选为县委常委,李华青任县委书记,赵令煌、孙全生、邓力军任副书记,金钰兴任县纪委书记。

4月10日至13日,政协黎川县第八届委员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13人,经过大会选举,李华青当选为主席,张仕龙、万良菊、喻家驿、王建英当选为副主席。

4月10日至13日,黎川县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221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县人大、县政府、县法院、县检察院的组成人员。魏继祖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有光、黄和㚢、王炳良当选为副主任;赵令煌当选为县长,熊海文、孔祥显、姚水根、邓建中、李履才当选为副县长;罗木华当选为县法院院长;陈文当选为县检察院检察长。

8月4日,县委、县政府正式下达《六六一”农业开发工程实施规划》。

8月30日,中共黎川县九届二次会议选举吴步高、李华青、邓力军为出席中共江西省第九届代表大会的代表。

10月1日,黎川宾馆建成并正式对外营业。

10月4日,中共黎川县委、黎川县人民政府在黎川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和华东六省市十多家新闻单位派代表参加。

10月,全县中、小学实现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卫生设施、围墙校门、校园绿化和运动场六配套。

10月,县教育局长尧希平被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10月,李品忠创办的液化气站开始向用户供气。

11月15日,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张传诗来黎川视察工作。

11月,县卫生局会计胡火生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计财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12月12日,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在抚州召开,与会代表专程到黎川参观。

12月,国家教委授予黎川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授予县教育局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集体。

12月,黎川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县。

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县幼儿园为全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