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桥乡据史载,原名烂泥洲,因地处二溪交汇之处,且架有36节木桥,故名长桥。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邻水南乡,南连尖峰乡,西毗沿江乡,北接千善、甘竹二乡,总面积74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长桥圩距县城12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夕属龙泉乡。新中国成立后,初属长桥区,1950年设长桥、株市、上凡三乡,1956年合并为长桥乡。1958年成立长桥人民公社,1968年水南公社的全境(水南、张坊2个大队)和高洲公社的双港大队并入,1972年原水南公社辖地复行划出。1984年更为今名。现辖长桥、双港、村头、中堡、上凡、株市6行政村,79村民小组,105自然村,1738户,78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人,均为汉族。

境内四周环山,中呈丘陵盆地。主河长桥港横贯东西,流程约13公里。建有水利工程76处,其中小(二)型水库2座,提水工程3处,机排灌站2个,水泵站1个,有效灌溉面积83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77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11202市亩。

长桥乡清代以来,仅有手工业生产的夏布,以色泽洁白、质地细密而久负盛名,远销福建。1958年工业生产开始兴起,现有小水电站10座,年发电91万度,还有农机、砖瓦、片石等工厂。

交通事业发展较快。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山道崎岖,陆路均以独轮小车为主要交通工具。1958年起,陆续兴建公路,相继建成长(桥)尖(峰)和长(桥)千(善)公路。1973年,横穿境内东西的广(昌)建(宁)国防公路通车后,交通更为便利,目前各行政村,均通公路。

新中国成立前,有住房面积6.35万平方米。1990年,累计建新房9.5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7.30平方米。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

附:自然村村名全境于清代同治六年(1868年)分属天授乡的吴游里和迁善里,有自然村24个。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27个。1990年末有上堡、后官、排上、小湾、下堡、黎坊、黄泥、观山、外含田、赖家湾、石田、下家、里含田、上山、和木窠、炉家井、聂田、郑家湾、窑前排、下庄、双树排、珠港、龙会山、对牛嵊、株市坪、棋盘丘、徐坊、楼下山、竹林下、桐车煅、杨麻、老虎坑、九龙排、王家边、大中司、饶源、井塘湾、宋家湾、石头排、子竹山、鹅公排、砾下、金坑、油畲、嵊头、里河、南庄、村头、里坑、寨上、长圳、化坊、蟹眼、下山窠、陈炕头、大坪头、下庙、罗安堡、黄土窠、田西、张家、立山、排上、黄家中、将军坪、牛栏窠、下中堡、彭家山、里峰、水角上、科头、店背、孙家排、塘源、高排、上中堡、下埠、山陂坑、下家山、香花湾、大排、黄金井、大煅、仓上嵊、胡家、草塘、毛家窠、杨背、曾家、神安、西排、吉田、多排、樟木山、大坑、砾上、杨树窠、河脑上、店上、长岭、塘尾、赖坊、黄峰径、三街村、包岭等105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