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浒湾油面又称龙须贡面、挂面、须面、龙凤喜面、福禄喜面、寿面,具有细、嫩、圆、滑、白、软、香、韧等特点,是金溪县传统产品,主产于该县浒湾镇。浒湾油面明代末年就见之于市场,清代曾选为宫廷食品。又因面条细如龙须,故有龙须贡面之美称。

(一)产品概况新中国成立以前,浒湾油面基本上是个体作坊式生产,且多为自产自销。新中国成立后,油面作坊逐步改为公私合营,再后又被收归县粮食局所属的浒湾粮油加工厂。1982年建立独立核算的浒湾油面厂,专门生产龙须贡面,产量不断增加,1997年达到250多吨。2004年浒湾镇有个体油面作坊10家。2014年全县有油面加工厂2家和个体油面作坊30家,油面年产量在350吨左右。金溪县森和兴贡面厂生产的“龙牌”贡面在2010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二)主要价值浒湾油面采用优质面粉、菜油或麻油、精制薯粉、食盐等原料,按照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经三期发酵,经手工精制、微风晾干而成。做工精细,用料讲究,操作程序严格。其外观圆滑白净、粗细均匀,烹饪时久煮不糊,烹饪后润滑爽口、细腻、易消化,具有健脾胃、催母乳等功效。

油面的烹调方法较简单,先调淡味鲜汤备用,然后在沸水中下面,500克油面须配水2 000~2 500克,煮4~5分钟后即可挑面入汤食用。还可配以鸡蛋、肉丝、香菇、木耳等作为臊子盖在面上,其味更佳。

浒湾油面具有投入少、产出高、质量好的特点,很具开发前景。但油面因含有盐分,不易长期保存。

(三)加工技术 1.原料选择须选用上等的能承受拉力的精面粉;食用植物油以山茶油或麻油为佳;淀粉用精制的薯粉或葛粉;食盐则以福建产的加碘细沙海盐为好。

2.生产工序 (1)和面。一般以25千克精面粉为一缸搅和,和面时按照四季气候加入不同量的清水,夏季宜和得硬些,冬季宜软一些。和面时应加入食盐水,食盐加入量也应根据四季气候不同有所区别,一般按照面粉食盐之比为100:8,面和均匀后,让其在案板上自然发酵,20分钟后开始搓条。

(2)搓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搓大条。用食物油搓大条,大条搓成后,约停20分钟,让其进一步发酵。第二步是搓小条,用薯粉过小条,薯粉的作用有二,一是便于操作,不使小条相粘;二是增加面条的润滑度。搓成的小条可置入竹制篓盘中,以备下道工序之用。

(3)绕面。绕面就是将搓成的小条绕在特制的小竹棍上。每两根竹棍上绕上100~150克面条。

(4)拉长。将绕在竹棍上的小面条连同一根竹棍一道插入特制的木架孔上,操作人双手持另一根竹棍向下拉。拉面时,双手用力应均匀,并且要根据面条的干湿和耐拉程度逐步进行,绝不能图快而一步到位。拉面时一般都在室外进行,风和日丽时最佳,边拉边让日晒风吹,自然干燥。拉成后一般经半小时风吹日晒就干燥了。

(5)切断。干燥后将木架上的面条取下,再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切断,粘在竹棍上的面头可以回用。

(6)包装。从和面开始至加工成成品整个工序约需9个小时。合格的油面为每厘米直径中可容纳15~16根面条,每人只能管理3~4个面架,一天只能生产15千克面粉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