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石耳,别名石衣、石菇、岩耳、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石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西南及陕南山区,抚州市的资溪、宜黄等县大山深处也有少量产出。每个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长成商品,目前还未进行人工种植。进入市场的石耳都是农民进入深山采摘得来,域内年采干石耳50~80千克。

(一)形态特征石耳石耳科。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厘米上下,大者可达18厘米,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背面被黑色茸毛。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毫米,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二)生物特性石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子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勒的光照度。为好气性真菌,pH 5~5.6最适宜。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石耳营养价值极高,含石耳多糖,系从子实体分离的一个多糖,由L-岩藻糖、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等组成。菌丝体含外多糖,还含麦角甾醇、维生素D2、黑刺菌素等。

生长在棉籽壳上的石耳含总氨基酸11. 50%,蛋白质13. 85%,脂质0.60%,糖66. 22%,纤维素1. 68%,胡萝卜素0.22毫克∕千克,含有维生素A、B1、 B2及钾、钠、钙、镁、铁、铜、锰等矿物元素。

2.药用保健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久食色美,益精悦神。”用石耳炖鸡味美色鲜,内含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的补品,健体益寿。由于石耳性清热解毒,可治吐血红崩、热结小便痛、白浊、白带、痢疾、毒蛇咬伤、火烫、牙痛、便秘等症,也有降血压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石耳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提升白细胞作用,对免疫功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人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具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具有延缓衰老、抗辐射及抗炎、抗溃疡、降血糖、抗癌、抗突变作用。石耳中分离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