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雷竹有“笋用竹之王”的美称,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抚州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浙江引进雷竹,目前全市各县(区)均有栽培,资溪县是抚州市雷竹笋主产区,既有成片的雷竹林,也有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主要分布在乌石、高阜、高田、马头山等乡镇,全县种植面积1 000亩左右。

(一)形态特征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鞭细根少,地下茎属单轴型,竹杆散生,分枝2叉。杆高6~10米。胸径4~8厘米,节间长15~20厘米。杆箨光滑无毛,有较密的褐斑,无箨耳及遂毛,箨舌中度发达,两侧下延,叶反转皱折。雷竹新杆节下有一圈白粉环,近节下缩小变细,中部变粗,这种现象在培育好的竹林中较明显。雷竹每小枝多数5~6叶,多的达9~10叶。竹叶狭小且瓦状卷曲。

(二)生物特性雷竹对土壤要求为疏松的沙质壤土,微酸至中性,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雷竹要求纯林栽培,集约经营,不宜与其他竹类混栽。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开始地下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雷竹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连年出笋。在年平均温度15. 3℃、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雷竹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有充足的降水,能耐— 13. 1℃的低温。雷竹竹杆壁薄性脆,遭雪压易折断。

(三)主要价值雷竹笋是一种高效的营养食品。据测定,每100克雷竹笋中,含水量89. 95克,蛋白质2. 74克,脂肪0.52克,总糖3.54克,可溶糖1.68克,粗纤维0.55克,灰分0.86克,磷53毫克,铁1毫克,钙4.2毫克。雷竹笋含有18种氨基酸,其种类和含量都在常用蔬菜之首,比猪肉高出1倍。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这些氨基酸均为人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其中酪氨酸有抑制癌细胞扩散作用。雷竹笋硒和锗含量丰富,特别是有机锗含量是香菇的10倍。硒和锗是宝贵的抗癌元素,多食雷竹笋不易引起身体肥胖,可减少癌症的发生概率。

雷竹笋是一种绿色有机食品,其粗壮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制成笋干。鲜食味甜而脆,笋干味香且有嚼劲,营养胜过许多常用蔬菜。雷竹笋是富含黄酮素和纤维素的碱性食物,多吃雷竹笋能增加肌肉、皮肤弹性,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