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花菜,学名萱草,又名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因其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鲜嫩,爽滑同木耳、草菇,是人们喜食的一种传统蔬菜。抚州市黄花菜种植历史悠久,原为农家零星种植,大面积规模种植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目前主要分布在黎川、崇仁等县,其中黎川县种植面积达到3 000亩。

(一)形态特征黄花菜,属百合目百合科萱草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30~65厘米,根簇生,肉质,根端膨大呈纺锤形。叶基生,狭长带状,下端重叠,向上渐平展,长40~60厘米,宽2~4厘米,全缘,中脉于叶下面凸出。花茎自叶腋抽出,茎顶分枝开花,有花数朵,大、橙黄色,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质,椭圆形。种子黑色光亮。从开花到种子成熟需40~60天。花果期5~9月。

黄花菜主要品系有早熟、中熟、迟熟等。早熟型有四月花、五月花、清早花、早茶山条子花等;中熟型有矮箭中期花、高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茄子花、杈子花、长把花、黑咀花、茶条子花、炮竹花、才朝花、红筋花、冲里花、棒槌花、金钱花、青叶子花、粗箭花、高垄花、长咀子花等;迟熟型有倒箭花、细叶子花、中秋花、大叶子花等。

[此处为插图略过] 黄花菜 (二)生物特性黄花菜是多年生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轻壤、沙壤土均可种植,因其喜水喜肥耐盐碱,沙壤土的水浇地最为理想。黄花菜除旺苗期、采摘期外均可栽植,一般以春、秋两季栽植为好,春栽在清明前后,土壤温度升高时进行。黄花菜食用部位是其花蕾。花蕾呈细长条状,黄色,有芳香气味,每年春、秋两季采收。采收的品质要求:以洁净、鲜嫩、不蔫、不干、芯尚未开放、无杂物者质优。黄花菜当年种植,当年开花,当年即可采摘,可连续收获30年之久;抗旱抗涝能力强,基本无病害发生,产量稳定,亩产一般在3000千克以上,亩均收入一般在4000元以上。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黄花菜色彩金黄灿烂、甘甜、清香,口感在爽脆中兼具淡雅,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使人心悦神爽,民间号称“亦食亦药黄花菜”。黄花菜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的养分。据检测,每100克黄花菜干品中,含有蛋白质14. 1克,脂肪0.4克,糖类60. 1克,钙463毫克,磷173毫克,铁16.5毫克,胡萝卜素3.44毫克,维生素B2 0. 14毫克,维生素B10.3毫克,烟酸4.1毫克。此外,磷的含量也较高。自古以来,无论干、鲜黄花菜都是菜中珍品,明代以后的皇宫宴席中,总少不了黄花蛋汤这一名菜。孙中山先生对食疗极有研究,他日常饮食主要是用“四物汤”作为自己的保健食谱。“四物汤”即以黄花菜、黑木耳、豆腐、豆芽共同烹调而成,这是营养完全的补血、养血良方。

2.药用保健价值黄花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叶、根、茎、花均可入药,味甘性平,有养血、平肝、镇静、安神功效。《本草求真》载:“烹食可以适口,能祛湿利水,除热通淋,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故以萱名。”李时珍也指出:“鹿食九种解毒之草,萱草乃其中之一。”《本草纲目》载:萱草“性味甘凉无毒,解烦热,利胸膈,安五脏,煮食治小便赤涩,有止血、通乳、利尿之功效”。黄花菜和藕节煎汤饮,可治衄血、咯血。黄花菜是产后或病后的调补品,对产妇有增加奶汁分泌的功能,妇女产后用黄花菜炖老母鸡食用,催乳又健康,是月子里必不可少的滋补佳品。黄花菜还有抗菌功能,具有中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我国《营养学报》曾评价黄花菜具有显著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故具有“健脑菜”之称。精神过度疲劳的人经常食用,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中老年疾病和延缓机体衰老。常吃黄花菜还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

3.观赏价值黄花菜是花卉园艺方面的珍品,因其品系繁多,四季有花,家庭庭院将其作为点缀花草观赏。黄花菜春季萌发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布置庭院、树丛中的草地或花境等地的好材料,也可做切花。夏季,不仅可以观赏其花朵,而且它的叶丛自春至深秋始终保持鲜绿,也具有绿色观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