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临川农耕文化

第一, 中原地区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摇篮,临川文化属南方农耕文化范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决定了临川人的勤劳、精明、谨慎、刻苦等特点。

临川文化是典型的南方农耕文化型。《史记·货殖列传》云:“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汉书·地理志》又云:“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临川属丘陵地带,多江河山陵,森林密布,气候不如北方干躁爽朗,南方的农耕文化特色不像中原农耕文化,在广阔的平原上村落比较密集,而是以丘陵、河谷、丛林、沼泽为据点,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进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活动。中原文化区所处的黄河流域,冬季干旱,夏季多雨,因雨水多集中在夏季,故只有抗旱性较强的农作物才能生长,所以中原人民培育了粟、黍、稷等生长期短、耐旱、抗瘠、分孽力强、滋长旺等特点的旱地理想作物。而临川处江南亚热带地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主要是栽种适应江南特点的水稻。水稻栽种技术要求很高,在水稻生长期内要经过插秧、中耕、熵田等步骤稻田的管理也很严格,在人们没有能兴修水利设施前,水稻只宜于沼泽、低洼之地种植。临川人民勤劳刻苦,对农作物的栽种有精耕细作的特点,也体现出临川文化深层底蕴中的精明、谨慎、耐心等成份。且临川的丘陵沼泽不像中原文化范围内的疏松土壤,疏松而极易开垦,所以,临川先民很多是在自己的家园范围内,从事男耕女织型的农耕文化。土地肥沃,但开垦困难,迫使人民在有限的耕地上求生存,提高粮食单产是人们长期的实践追求。在北方移民南下以后,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对江南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古代,临川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所以,商品经济发展迟缓,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精于耕作,精于安排,生产规模小,但劳动力和各种生产资料的布局配置和管理却比较合理。加上江南地形远离北方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社会比较安定,人们安居乐业,畏于迁徙,并把以亲子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视为典范。除了那些世代共居的大家族之外,那些即使在经济生活上已经独立分离的小家庭,在社会生活及观念信仰上都与原来的家族密不可分,即使在生活的地域上各个小家族也习惯于聚族而居。世代定居的农业使人们无法脱离血缘习惯社会的羁绊,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社会分工,长幼尊卑的秩序结构。《临川县志》云:“世族之家,不取骄人,田主虽连阡累陌,其待佃客无役什之意,友不昵远,亦不倾险。四民皆重犯法不安,俭见讼师,亦不善舞文。”曾巩在《拟岘台记》一文中盛赞临川民俗:“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积于山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桴鼓之警,发召之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