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霍童涵洞

该涵洞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石桥村,始建于隋皇泰元年(618年),由龙腰水渠和蝙蝠隧洞组成。

龙腰水渠亦称“度泉洞”,据明何乔远《闽书》载:“黄鞠隋时为谏议大夫,谏隋帝不听,遂寻阆苑之游,来抵霍童,见其地广衍,遂起明农之意,凿断龙腰,通太湖水,挥指飞来峰塞水口,下铸铁牛镇之。”“在狮子峰右开凿长里许,高丈余,洞六尺的度泉洞,引泉溉田以济霍童,村民至今祀之。”原洞现已全部成为明渠。

蝙蝠隧洞位于霍童溪北岸,该渠长700余米,由明渠与七段涵洞连接而成。涵洞直壁弧顶,高约2.2米,宽约1米,长度分别在2~3米不等,保存基本完好。该渠的形制与凿造方法与南岸的度泉洞相似,均属隋代黄鞠所凿,两处统称“霍童涵洞”。2001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大坝渠

此渠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大坝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村民利用源头一处高低错落石滩蓄水,依山岩外垒砌块石,建长约50米水渠,其间一处缺口作为排洪口,依山脉逢山挖渠、逢溪涧架渠,溪涧渠用长短石条相衔接,全长12米,架设于溪涧之上。这种悬空架渠,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水渠融汇黄龙溪,全长5公里,落差700余米,坝宽1~1.5米不等,高0.3~0.4米。竣工后,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大坝畲村、汉族玉山村,改良农作物土壤,种植稻田400余亩。

据大坝村《雷氏家谱》载:大坝村高祖雷启后,系从福鼎县前岐青柳村迁入大坝村,由于山高土地贫瘠,十有九旱,每年只能种些番薯度日,生活困苦,为改变山区畲民生活,雷启后经多次地形勘察,发动家族十几个劳力,根据山脉地形,逢山挖山遇岩炸石,见溪架渠。经一年来艰苦施工,终于形成一条蜿蜒曲折山涧水坝渠。据说在竣工日,畲汉村民欢声雷动,锣鼓声、鞭炮声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