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白露坑村又名白虎坑、红村畲族村,隶属霞浦县溪南镇,位于镇驻地东北5公里处。全村由白露坑、半月里、牛胶岭等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345户、1420人,其中畲族335户、1378人,占97%。白露坑村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富,尤以半月里村最为突出。

文化底蕴深厚。半月里村位于溪南通往霞浦县城的古官道上(在溪南与水潮的中点上),地势平坦,兼有山海交通之便,历史上一度是富庶之乡。清康熙间雷文寿从盐田长岗山迁入半月里后,衍发成族。其孙志茂聪颖好学,喜文学,好地理(风水术),得当时堪舆名师黄龙学真传,声名远播。雍正二年(1724年)被当时任福宁州知州的张良弼(长安人、贡生)聘请为幕僚。雍正八年雷志茂回村自建宅第外,还修建了雷氏宗祠和龙溪宫(村里五棵古榕亦为当时所植),并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激励子孙发奋攻读,从此雷姓子孙除务农经商外,还延师苦读,俨然书香门第。于是半月里村在道光三年(1823年)雷世儒(雷志茂六世孙)考中武秀才,同治三年(1864年)雷步缘(雷世儒之子)和雷步武(雷世儒之侄)两人同科考中文秀才,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光绪八年(1882年)和十一年(1885年)雷加润(雷步缘之子)和雷加上(雷步武之子)分别考中文秀才。在短短的六十多年间,半月里一村接连出了5个秀才,这在福宁府畲村中是唯一的。村里雷世儒等人修建的三座宅第,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特别是雷世儒于道光间相传先后动用工匠60余人,历时三年,耗费8000两银子修建的豪华宅第,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高十多米,有柱子126根,大小房间38间。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宅第内保存有秀才帽、龙头杖、琴桌、石木雕刻、衣冠首饰、古籍(部分手抄本的可考年代在清雍正、乾隆年间)、碑刻、牌匾楹联、古陶瓷器等珍贵的文物二百多件。

半月里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在雷氏宅第内那牌匾和木刻楹联。匾额有:清道光十三年冬,进士、福宁府知府李嗣邺为雷世儒祖母蓝氏五十寿赠送的“竹操松均”匾,道光二十八年秋雷世儒为雷氏宗祠手书的“凤山衍庆”匾额。前者以福宁府知府的身份赠匾于一普通畲家,足见其隆重和雷氏家族在当时的名望和影响之大,其次雷世儒为其宗祠题匾的匾文已经嵌入了畲族独特的内容,“凤山衍庆”中的凤山特指畲族祖居地“凤凰山”。这恰好和厅堂正壁一联所题的“徭咏不忘高帝力,鹏程欲溯凤山踪”相呼应,这里徭咏,“徭”原指徭族,当时畲族没有定性,代指畲族;高帝指“高辛帝”。全句大意是:畲民盘唱本族民歌仍然不忘高辛帝的功劳;鹏程万里仍沿着当年凤凰山祖先的踪迹。另外有三副寿联:“冯翊灵钟歌松竹而文夸肇建,新庭瑞霭培芝兰以大诒谋。”“庚星辉五秩知岳降崧生冯翊早微膺上寿,椿树茂千秋万年高德动丰城还见绍芳薇。”“宝婺灿瑶阶星近五云冯翊风和翻彩,高辛荣凤诏堂开三代春庭膝绕舞斑衣。”前两联都嵌入了“冯翊”,雷姓郡望冯翊(汉代郡名,雷姓祖居地,治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这里借指畲族“雷氏”;第三联“高辛荣凤诏”凤诏即凤凰诏,指高辛帝圣旨。径写高辛帝将三公主嫁给忠勇王,并赐给丹书铁券一事;冯翊所指同上。另一联“华堂开瑞霭爰处爰居五色说云腾画阁,胜地毓灵钟允文允武双英彩凤舞瀛州。”中“双英”“允文允武”径指雷世儒父子双双考中文武秀才一事。

传世文献丰富。生活于清末民初的钟学吉(1856-1924年),是白露坑畲族近代文化的突出代表。钟学吉(别名钟陈吉、学名春黄)父亲为村里族长,家境较好,他七岁入私塾就学,学业精良。在业师伯父钟廷吉的影响下,对畲族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结合教学,编写了大量畲族民歌,在闽浙畲乡广为传唱。他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叙事史诗《高辛氏》,被视作畲族“祖公歌”。他编写了大量的小说歌,特别是在他担任闽浙畲族团体福宁山民会馆董事期间,民歌创作达到了巅峰。他根据畲族秀才钟良弼的事迹编写成的小说歌《钟良弼》,在畲族民间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对直接配合、鼓舞当时闽浙畲族人民争取平等接受教育和参加科举考试权利,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有着特殊的效果。他还参与刑部主事钟大昆发起的编修钟氏连环谱工作。钟学吉是畲族出类拨萃的文化闻人。民间流传:“凡有山哈人的地方,必有钟学吉的歌”。钟学吉是名符其实的畲族“歌王”,畲族文化的突出代表人物。《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畲族简史》、《宁德地区志》、《闽东畲族志》、《霞浦县志》等均有钟学吉的传记,几乎所有介绍畲族文化文章、著作,无一例外地都要介绍到钟学吉的事迹。据考,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畲族人对本族文化的贡献可以和钟学吉相比拟。

白露坑村当年除钟学吉整理创作了数百余篇畲族民歌外,编畲歌的还有他的两个孩子孔明、孔天以及同村的钟学标、钟曹玉、雷绍春、钟国生等人。现村里所存歌本,多的户一整箱近百本、少的也有一、二十本。其内容丰富,除长篇历史故事传说歌《高辛氏》、《末朝纲》、《九节金龙鞭》和《钟良弼》外,还有《二十四节气》、《十二月歌》、《起书堂》、《五百杂歌情歌》等。内容涉及畲族历史、生产生活、经济文化政治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和社会学、文艺学、民俗学诸多学科,是研究畲族的第一手资料,是畲族人民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此外,白露坑村还保存着许多贵重的历史民俗文物,如钟福崇家存有清代龙头杖、铜香炉、神主牌等珍贵文物。 文物古迹众多。白露坑村山青水秀,碧水环绕,山石多姿。畲族人民长期在这里生产生活,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主要有龙溪宫、双福桥、古民居、永庆寺、狮头洋宫、石母宫、福源宫、水尾宫等。

龙溪宫位于半月里村前,清雍正八年(1730)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08平方米,由戏台、环楼、众厅、神厅等组成。神厅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戏台上方以斗拱承托方形藻井。整座建筑由浙江工匠设计施工,颇具浙南风格。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福桥位于半月里村口,双福桥水库边,清同治十一年(1872)造,为雷世儒在其夫妻五十双寿时出资所建。石拱,全长12米,宽4.5米,拱跨5米,保存尚好。

古民居半月里村内古代建筑比比皆是,其中保存完好的有三座古代豪宅。特别是雷世儒在道光年间花费80担银元,历时三年才建成的大宅,占地1300多平方米,高达10多米,大小房间38间,柱子126根,歇山顶,砖木结构,雕梁画栋,气势非凡,牌匾楹联众多。雕刻绘画内容丰富,有表现学文习武的,有表现闲适生活的,亦有花草树木及鹿、鹤等吉祥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雕刻手法细腻,构图巧妙,特别是镂空雕刻,层次丰富,空间感极强。图案纹饰有自由纹样、角隅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整个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既讲究对称,又于对称之中追求变化,把建筑、绘画、雕刻以致诗文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身置其中,深感历史的厚重,深叹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高水准的民族文化底蕴。

永庆寺位于半月里村西北800米处,始建于宋淳祐元年(1241),现存建筑清代风格明显。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占地2800平方米。寺内存有宋代柱础、水槽、水井,保存尚好。

狮头洋宫位于白露坑村北端,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7平方米,砖木结构,四角翘檐宫,历史上因其山脉像双狮,故选其址,其神龛、主祀雷万春、钟景期、南济文三尊泥塑神(据史载,唐代雷万春为朝廷大将军,钟景期为状元,而南济文则是副将,三人结拜兄弟,后来尊为神),为了光祖荣宗,怀念先辈功德,村民特选三月三畲族歌会作为三位神的庆诞节日。

石母宫位于白露坑村南北端溪涧石路边,据传建于明代,已有4百多年历史。现存宫宇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建筑面积25平方米,面阔3.6米,进深7米,为砖木结构,琉璃瓦当,神龛泥塑苏、江、严,三尊神女以及二位侍女。宫后有二只相距80厘米凸显成馍馍形的石,高约60厘米,为椭园,村民称“灵石”。在其两石之间垒砌神龛,百余年来岁岁致祭,香火不断。为了点缀宫貌宫景,当年种植着一株榕树,枝繁叶茂,龙伞般衬托出古雅端庄。

相传旧时村中有一石匠路过此地,见路边有二只裸露石显现,出于好奇,便随带八镑锤往其中一只石砸去,结果发现石头中血丝涌出,石匠当场昏倒,不省人事,后来家人请来法师降童,神汉告之:此系畲家仙母娘娘化身,其石还有苏、江、严姓的三姐妹,你已触犯了石母娘娘,应立即进供万元元宝焚化叩谢,方能化险为夷。自此村人方信此石的性灵,设了神龛和香位,不久还在龛前建一小宫,内尊三位姐妹神。为了对石母娘娘尊崇,全村有百分之六十村民,将生下子女,根据生辰八字,任选四神一姓,作为中间名,并在每年除夕,或正月十五,集主村和邻近村落信士于宫内外,摆上供桌福礼,焚香鸣炮,频频向石奶四姐妹祈祝叩谢,这一习俗要沿袭至子女十六周岁方止。

福源宫该村钟姓于明万历年间从福安坂中大林村迁入,越十年时建,原为前后二进中天井汉式宫,一九六六年毁于“九三”台风,一九八六年在原址重建会场式大宫,但宫址比原来扩大一倍。座南向北,面向白露溪涧,面宽15米,进深24.5米,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为悬山顶砖木结构,依次为大门,左右园形边门,戏台、环楼、神厅、神龛等组合,神龛主祀钟老公,边祀曹师公、青蛙元帅、陈师公、王水平王、陈靖姑夫人等六尊神,相传在建宫前经易经先生勘察,发现溪涧有只活石龟,时在夜间出没,并存留下一处仙脚印,因此认定此为风水宝地,遂选此址建宫。

该宫神诞节定每年正月十五,寅时起,全村信士将五果六供摆满供桌并叩谢钟老公诸神,焚香鸣炮至卯时将软身钟老公、曹师公、青蛙元帅扶入乘舆,前为鸣锣开道,继之彩旗、云幡、仪仗、回避、肃静、香亭、乘舆、龙伞、吹班组成约二、三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宫出巡,途经水磨岚、大坪园、狮头洋、梅乾、河溪乾等五境,而每到一境都被虔诚信众栏驾焚香供福,沿途神铳、鞭炮不绝于耳,热闹非凡,这一神节代代沿袭至今,而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则例行供奉。

水尾宫位于白露坑南端,按当地风俗尊为村小神,煞住外来鬼怪入村,以保全村四时安泰,该宫建筑面积1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神龛主祀钟法贡师公,牛王世头,何家师公等三尊神,此神每年定初一、十五为进香日,若有瘟疫或火灾之情,则破例办福礼并请法师降童问卦,或搭云台之类祈祝消灾。

白露坑村蕴藏着丰厚的畲族文化遗产,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于2004年5月被宁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