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霍童镇,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横亘于古镇西北的霍童山,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物华天宝,本应该是人杰地灵,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霍童镇自古少有官宦贤达。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出身霍童街黄氏大族的贡生黄鲠史深感地方教育落后,为了使霍童各姓子弟能够出人头地,在风景奇特的大小童峰下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双峰书室”,并重金延请名儒魏敬中担任西席,造就了一批拔萃之材。尤以进士黄树荣和本文要提到的举人郑宗霖最为著名。

郑宗霖(1874—1950),字侪骥,又字守堪,号少甘,晚号“蝉窝老人”。同治十三年(1874)生于今蕉城霍童镇霍童村一户破落商人家庭。祖父实圃,经商为业;父良励,廪膳生。郑宗霖幼受庭训,髫龄即过目成诵,九岁能为文。后家遭变故,父忧伤过度,卧床不起。家人延医诊治,收效甚微。郑宗霖夙夜忧叹,乃仿效古代孝子,具疏祷告苍穹,愿减自身阳寿以补之。时有“孝子”之名。父亲病故,家徒四壁,郑母亦为名门闺秀,与子相依为命。郑宗霖在母亲的教诲下,学业进展很快。不久入“双峰书室”,受教多年,孜孜不倦,遍读六经诸史及百家之言。二十岁考取秀才。由于郑宗霖学识渊博,名声在外,被城关望族蔡家聘为家庭教师。在蔡家执教期间,培育出了蔡祖熙、蔡祖霖等优秀学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郑宗霖乡试得中第二十一名举人。时年二十九岁。

光绪三十年(1904),郑宗霖进京参加会试,因试卷出现笔误而名落孙山。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废除,遂断绝应试之心。光绪三十四年(1908),朝廷钦加郑宗霖四品衔,授江西东乡知县。莅任以后,郑宗霖以汉代“饮马投钱”的项仲仙、“蒲鞭示辱”的刘宽为榜样,关心政务,体民疾苦。深得东乡士民拥戴。后丁母忧,辞官归里。

郑宗霖丁忧回乡后数年,清政府土崩瓦解。值此朝代更替之时,再加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郑宗霖在政治和生活上很不如意,遂避居省垣。由于郑宗霖为官清正,办事干练,深得省府诸要员器重。民国二年(1913),闽省民政厅长张元奇聘为行政公署总务处长,又委以福鼎县长之职;继任民政厅长刘次源及福建省长萨镇冰屡次授以重任,均辞而未就。

郑宗霖虽退居林下,仍忧心时局,对家乡事务尤为关注。民国十一年(1922),霍童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洪灾,沿溪庐舍沦为废墟,哀鸿遍野;民国十七年(1928),土匪洗劫四都濂坑村,烧毁民房八十余座,死亡五十余人;民国十九年(1930),陈良铁土匪入侵霍童长达四日,烧杀抢掠,焚烧店铺百余间,百姓流离失所。还有众多的天灾人祸,先后均仰仗以郑宗霖为首的在榕乡贤奔走呼吁,先后均得到省政府的优恤。

民国十二年(1923),由于重修的《宁德县志》久未成稿,宁德士绅续聘郑宗霖为总纂。郑宗霖以体质孱弱为由,婉言推辞,转托福州举人林步瀛(谢冰心老师)担当此任,不久得以告竣。

郑宗霖作为民国时期宁德文坛之翘楚,留下了大量墨迹文稿。蕉城城乡许多匾额、楹联、寿幛、墓志都出于其手,至今仍多有保存,成为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文化的历史资料。

民国初年,名诗人陈衍由京返里,组织了著名的“说诗社”。闽中诗人入社称弟子者达数十位,郑宗霖与福安穆洋人陈文翰跻身其间,成为“说诗社”仅有的两名闽东籍诗人。

郑宗霖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即随父学习音律,国学基础牢固。由于他苦心造诣,颇有成就。早年好游历,诗风清新俊逸。中年加入“说诗社”,受其师陈衍影响,诗宗两宋,古朴苍劲,严谨又不失宛转曲折。成为“同光体”的推崇和继承者。目前,我们虽然还没看到郑宗霖的诗词言论,但从他的存诗中可以大概领略到,他受陈衍的影响是深远的。陈衍对郑宗霖也十分看重,在著作中也多次提到郑宗霖以及他的诗作。他尝语人道:“少甘杰作如行云流水,神态迥出天机,其深得名山大川之助多矣。”《石遗室诗话》曾三次提到郑宗霖的诗作,并赞语:“守堪好诗甚多,佳句尤夥,几不胜收。”

郑宗霖早年壮游东南名山大川,所作纪游诗委婉清丽,蕴含山川灵秀之气。中年几经社会变革,诗风转为清峻奇峭,古朴苍劲,字里行间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感。与之同时代的长乐人董子良赠以“忧患诗书里,生存锋镝余”

诗句,是十分恰当的点评。

四川江油李青长(1861-1947),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民国时曾荣聘为国史馆顾问。青长工诗,存世者甚众。为近代蜀中著名学者。朱德任护国军旅长,与青长交往频繁,多有唱和。民国初年,郑宗霖避难入蜀依附友人,与李青长得以结识。惺惺相惜,私交甚深。郑宗霖曾评价李之作品云:“电目雷胆,裁判古今,犁然不液丝毫,此殆所谓有天眼人也!”这也是至今仅见的郑宗霖所作诗词评论。

郑宗霖一生著作较多,但历经变革,今天能够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散见于《石遗室诗话》、《说诗社社录》及蕉城民间谱牒、私家笔记、文集、碑刻中,约有诗词三十余首,文二十余篇。他早年的诗词代表作品有七言古风《黄陵庙》,中年代表作为七律《追纪天遗老人入祀》,七绝《无题》,晚年则以七绝《蝉》为代表作,摘录如下:

黄陵庙

黄陵庙前云影孤,黄陵庙后啼鹧鸪。

声声劝君行不得,可怜客子已在途。

途中尽日何所有,但见云影随俱西。

客行日逐孤云远,转劝鹧鸪休更啼。

追纪天遗老人入祀

晚于湖上日相亲,香火分明认夙因。

萧瑟平生双老泪,苍茫天地一吟身。

高风汐社同埋恨,片月西江未洗贫。

百本梅花千岁鹤,闽山亦有姓林人。

无题

雁鸣能引人呼啸,蛩语如吟世乱离。

阅尽沧桑还不死,太平何日见希夷。

何不高飞与世争,一生误汝是廉名。

叶间是否无多露,死抱残枝尽力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