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寿宁现存19座贯木拱廊桥,6座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4座就分布在鳌阳镇区内的蟾溪河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廊桥群,分别是: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和登云桥。

飞云桥位于后墩村,曾名“步云桥”,当地人称“后墩桥”。鳌阳镇城区的蟾溪不到二公里的溪流上,至1949年还有六座木拱桥,现存四座,飞云桥为第一座。明天顺七年(1463年)县丞李贞、邑人吴永忠募建,后毁。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修葺。1995年修缮。桥长29.2米,宽5.3米,拱跨18.8米。桥身呈东南/西北走向,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桥屋13间,56柱,上覆双坡顶,中间升出牌楼式歇山顶。桥屋中央设有二神龛,主祀临水夫人,配祀黄三公。寿宁县村民多信仰临水夫人(村民又俗称“奶娘”),认为桥内神龛临水夫人是寿宁祀奶娘的“总庙”,所以又称“奶娘桥”。桥头有观音阁,民国时期重建。

升平桥位于鳌阳镇日升门(县城东门)右侧,横跨蟾溪之上,俗称“横溪桥”,为鳌阳蟾溪溪流的第二座木拱桥。明天顺元年(1457年)邑人叶伯铭等始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毁于火,隆庆五年(1571年)知县梁元杲重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圮于水,四十三年(1778年)再重建。1997年曾经修缮。该桥南北走向,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桥长25.4米,宽5.6米,拱跨23.4米。桥上有廊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构架,11间,48柱。桥中央间以斗拱层层出挑承托藻井,雀替有雕刻卷草纹。桥屋正中间升出歇山顶,形成重檐桥屋。廊屋内有神龛,祀观音。桥屋中西面原设有栅栏通道供牲畜或挑污秽脏物之人行走,后被拆除。桥屋内两边设有木凳,桥身檐下有风雨挡板。桥内梁上墨书内容丰富。

仙宫桥又名玉带桥,位于升平桥下游约200米处,因桥东向建有马仙宫,故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仙宫被拆,现无存。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仙宫桥圮于水,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1992年修缮。为鳌阳蟾溪溪流的第三座木拱桥。桥身呈东西走向。桥堍用块石砌筑。桥长27米,宽5.1米,拱跨24.5米。桥上有廊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构架,13间,56柱。廊屋当中开间用如意斗拱交错叠架成八角藻井,屋面为双坡顶,当中开间及桥两端尽间升出八角攒尖顶。桥屋中神龛祀马仙。桥屋内两边有木凳,桥身檐下有风雨挡板。桥内梁上墨书内容丰富。

登云桥位于杨梅桥村,也称杨梅桥,为鳌阳蟾溪第四座木拱桥,清乾隆三十六至三十八年(1771-1773)建,民国年间曾经修缮,因桥板损坏较为严重,当时就在原桥板上加一层桥板,现此桥桥板有二层。登云桥长33.8米,宽4.2米,孔跨30.8米,17间,72柱。桥身呈南北走向,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桥中神龛祀临水夫人。桥内置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石香炉。此桥位于城郊,桥屋造型较为简朴,上覆双坡顶。此桥有两个特点:一是桥内廊枋较低,桥面板至梁下皮高仅2.56米,二是将军柱底部用石柱基础,可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