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猴盾:畲家古寨 畲歌圣地

畲村猴盾,村外有一山冈如墩,又因其形似猴,墩与盾音近,故名。又说,后山有九座山墩,方言“九”与“猴”音同,衍为“猴土盾”,后改写为猴盾。

猴盾村位于八都镇东北部与福安甘棠镇交界处,距104国道3公里,是一个纯畲族行政村,周遭古树参天,竹木茂密,自然环境优美。解放后,猴盾村设立农协会,1957年福安专署根据宪法规定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批准建立八都猴盾村民族乡,1984年定为村委会。辖有楼仔、田头垅、棉坪、内猴盾、猪头龙、盾头、营岗、塘下等8个自然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138户,738人,以农业为主。主村设区级少数民族文化站一所,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一、雷天避·雷震昌·雷泰盛

猴盾村系闽东雷氏聚居始祖地。雷天避,在明朝万历元年(1606年)由罗源县尖山大坪迁徙而来,先行到达猴盾开发定居,而后,其后裔逐渐发展遍布整个宁德。历史上,猴盾村曾是畲族活动中心,故宁德市雷姓畲族古老的宗祠就建在猴盾村中,村里畲民信奉始祖忠勇王盘瓠和雷氏始祖雷巨佑(亦称“武奇候”)。村里家家户户住房正厅两旁的木柱上,都书写着一副对联:“安帮定国功建前朝帝喾高辛勤敕赐,附马金卿名垂后裔皇孙公子免差徭。” 在清咸丰年间,猴盾村人雷志波认为山哈单靠一锄一犁难以兴财发达。当时闽省大兴茶叶出口,他就抓住机遇带头种茶,并劝说邻村大力垦荒种植或以农地间作茶树。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在家乡开办茶庄,取名“雷震昌”号,并与福州市、古田县茶庄挂钩,作为经销点。此外,猴盾村雷志满也办起“雷泰盛”号茶庄。茶叶当盛之季,山村集市热闹非凡,卖茶者手提签号,列队如长龙。每50公斤茶价平均值廿五元银圆。茶叶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山村经济的繁荣。从此,猴盾村以茶庄扬名于世。至今村民仍以种植茶为业,有标准茶园1300亩。

二、畲家“三宝”及其他文物古迹 “雷氏宗祠”座落在猴盾村西侧,雷氏卜地时建,已有400多年历史,重建于清道光1821年。祠宇坐北朝南,是一座长25米,宽10米的砖、土、木混合结构的老房子。该祠堂分三个部分组成,前厅正堂供台上放有一尊雷氏祖牌,中间是天井,后厅搭有戏台。祠堂是畲族祭祖、聚会的圣地,是宁德历史上悠久的雷氏唯一建有的一座宗祠。祠里珍藏有畲族古宗谱、祖图、龙头杖三件文物,被人们誉称为“畲家三宝”。尤其是畲族祖图,被认为是民族史研究中一部难得的历史“连环画”,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距村1公里处李法师公宫建于光绪乙未年;官禁乞丐告示石碑一块立于光绪二十年,此石碑立在李法师公宫门前的官路旁;村东侧靠近营岗自然村有一古寨址,在雷氏家族还没定居猴盾时就已有这一古遗址;还有古时加工糖蔗旧遗址一处。猴盾村南侧1.5公里处一古寺,建于乾隆年间,当时住持为鼓山都戒元四十二代。族属文物有:花轿造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现收藏于村民雷李兴宅。另帝喾高辛氏开山圣榜系绸布毛笔书写,写于清咸丰二年。而“祖图”一幅制于道光二年,祝寿“婺星焕彩”牌匾一面、寿旗一面制于光绪岁次丙午正月,皆是畲族历史文化的见证物。

至今,猴盾村中路两旁仍遗留有古建筑,这里曾是清末茶叶一条街。清末至民初时期的宁德一带、福安的甘棠周边茶农都要把茶叶送到猴盾茶行收购。大部分古民居还保留旧时房屋的结构特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津先生看到这些独特的土木结构瓦房,认定在建筑学上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凤凰髻·三月三·双条落

猴盾村流传着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刘海儿”;成年妇女头发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面头发扎成坠壶状,前面头发平盘绕于额前再用红毛绒缠绕于额上,称“绒帽式”。服装又称为“凤凰装”,右上方旁边绣有凤凰花边,畲家又称,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畲族“三月三”是纪念唐代畲族起义军英雄雷万兴、蓝奉高被困吃“乌稔果”突围得胜的日子,于是猴盾村畲民每年的这一天,做“乌米饭”来纪念祖先。此村每年“三月三”定期定点与各地畲民云集盘歌。解放后,于1957年、1987年两次的农历三月三以县级为单位在猴盾村举行盛大畲族盘歌会。此外,这里每年还举办“端午采茶对歌赛”、“九月九比武会”等传统文化节日。期间,传统表演项目有“奶娘刑罡”、“上刀山”、“下油锅”、“过火海”等。猴盾村保留下较完整的畲歌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畲族二声部是在猴盾畲族村流传着一种独特的山歌。这是畲族山歌中唯一存留的山歌歌种,畲族民间称之为“双条落”。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保护,有传承人雷美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