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二、闻名遐迩的古建文物

登云桥与街尾亭。外表街头的登云桥,为明时本省举子晋京赶考之道,故名“登云桥”,现桥保修完好,始建元朝。街尾亭,清代文物,建于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占地面积23平方米,面阔三间,木结构,重檐庑殿顶,高约6米,构件雕刻精细,为风雨亭,保存完好。

林家大宅。外表林姓大厝主要特点是高大,俗称“百间大厝”,又称“百二间”。主楼为六扇走马弄、高三层、四层还可设创间,前廊各为一座小四扇,加以辟榭,结构严谨、实用,采光度好,整座房子可以设一百二十个房间,故称“百二间”。户主林登榜。大宅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占地面积921.4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主楼三层,高约11米,穿斗式梁架,歇山顶,每层40间,共120间,门楼呈八字形,门楼大额枋多为石构,雕饰有人物、花卉,保存完好。

转水宫。传说为陈靖姑显圣迹地,千百年来香火不断,每年正月间,四乡八邻都到此迎请香火祈求庇护。转水宫始建于何时,无从查考。清乾隆四十六年《县志》载:“转水宫,在十二都青岩西二里,内祀陈元君。宫外潭中有石似立剑,当秋水澄清时,舟人以竹竿指之,其石辄摇,亦奇迹也。”现实地查考,乾隆七年(1742年)《圣迹重新》碑一面字迹模糊,可辩认些许,“……天龙宝剑光腾于霍水,擒于童峰,转水行台,由来久矣……。”此碑之前还有三、四块石碑记叙转水官的历史,但在“农业学大赛”农田水利建设之时被搬移,现无从查找,由此推衍,肇建于宋元时代是可信的。现宫内神象前案桌的石刻花纹亦显出宋、元时期的特征。《圣迹重新》碑文“……后之威灵如水之在天,无所往而不临也,后之惠泽水之在地,元所往而不转也……思庇群生、芳敦海目……”。转水宫作为陈靖姑的一个分宫而立于霍董溪畔,千百年来给周边五县人民带来精神寄托。

“转水宫”大门口的对联是:“母是好生昭转水,神能运法显闻山”,上殿正方悬挂着一块明代匾额上书“至哉坤元”四字,神龛正中端坐着陈靖姑,左为林九娘,右为李三娘,面貌慈爱,神采照人,旁边还有二尊小些的塑像,是陈夫人十二谊姐妹的代表。神龛左侧,中间端坐着陈靖的翁姑,左侧坐着虎婆江姑娘,右祀石夹夫人。右侧神龛祀着陈靖姑的夫君刘杞,以及持印的王、杨二太保,为护法大将军。案桌之上中间又供一尊陈夫人像,头盖无数巾帕,是让信女们求愿脱鞋、帕之用,旁为骑麒麟及马的三舍人和金舍人。两旁站立的有判官及邓、高元帅。下殿有马及马奴各二,还有三十六宫婆,本地人称之为三十六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