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二、山贸聚市

1.古街风貌古厝林立溪坪古街创建于宋,东倚东狮山,西临龙溪,南依前狮山,北接龙城腹地,四野清幽,宛若桃源之境。至清康、乾年代,溪坪古街生意兴隆,街长400多米,宽4-8米。古街店面180余间,其中现存东向71间,西向85间;被撤17间,后建25间。古街内有上街新旧桥、中街登云桥、后门溪与塔里坑石桥五座,碇步一条。街亭七座即街尾亭、接官亭、大埕亭、上下园里亭,泗洲佛亭、集仙亭;街巷11条即金厝巷、后门溪巷、中街路衕巷、中街巷、陶厝巷、街头亭巷、旧桥巷、碇步巷、林厝巷、下厝路巷、下厝巷,后门山路巷。下店亭及陈、金、林厝里水井五口,水质尚好,其中下店亭井水,曾被开发为东狮山矿泉水,并获过金奖。上街大门埕与下街陈桷坊大埕各一个,潭头坪岗与上街旧炮台、登云社地主宫、陈姓支祖祠及上街头石塔、下街字纸炉各一座。明清后,古街诸姓的陆续入迁,市貌繁荣,两侧附近相继建有17座古厝大院宅,成为古街的一道风景线。即上下园里沿街坐东双座连袂二进18间宽古厝、后门溪登云深处坐东坐北三座22间宽大宅院、塔里坑坐东二进18间宽古厝;云中窟(后称洋中厝)坐东二进11间宽大古宅,四周围墙,占地六亩;赤岭里坐南坐西两座二进18间宽大宅,内有大小天井六个,人饮、洗涤、防火井12口;散居在上街两侧四座五至七间宽陈姓大宅,其中陈万泰沿街七间宽大店面,火毁于民国十八年。上述17座大古宅,其清居门披“衡门自适”、“天光云影”、“流水环门”、“溪云深处”、“奎璧联辉”、“壬癸长存”、“德星远聚”、“爽气长含”等题字,书风雄浑、苍劲,亦能各得奇趣。溪坪古街古厝群大致可分为清嘉庆前后两种建筑。清嘉庆前陈姓17座大古宅,均属元朝厝建筑,结构多以“硬山”为主,“悬山”次之,“歇山”再次之,均为单层官厅式大院宅,内建大官厅、天井、回廊;厢房、院房中有客厅、花厅、卧房、书房、账房、库房、绣房、客房、下房、厨房、茶房、柴房、碓房、磨房及砻米房等,古厝拱斗与柱梁,以楮、栎木为主,石刻木雕精备,栋瓦厚而粗大。古街两侧古厝群,多属嘉庆后建筑,被称之为明朝厝,为双层人字栋单间或双间以上按一字形排列,既无山墙,又无门楼,街道店面,依次相连,柱壁桁椽多以杉、栎木为主,栋瓦薄而细小。保存完好的古街民居群280多座,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这在全省县城古民居群中实属罕见,可谓福建省首屈一指的“中国历史名街”。古街人善于聚富,夜设预警巡更夫。曾建有柴城一座,自潭头坪东侧山下起,沿洋中厝门首,塔里坑后门,经泗箩洋西侧大道,直至古街北侧沿溪尽头,用松、杂木围建成半圆形的木栅栏城,围长七百多米,遂被称之为柴城,建于民国20年代,后不久被撤除,是古街曾经最为原始的防御系统。

2.官道嘉会市贸不衰溪坪古街曾经生意兴隆,开设有布庄、茶庄、药铺、照相馆、择日馆、私塾馆、鸦片馆、花会馆、赌博馆和京果店、食杂店、粮油店、猪肉店、豆腐店、点心店、制衣制鞋店、印染店、弹棉店、打金打银打铁店、元宝香烛店、算命卜卦店等。明清后,办有税务所、银行、邮电代办所等。清咸丰、同治年间,在医药行业中有溪坪陈魏氏由娘家祖传儿科,青草医历传四代,救人无数,颇负盛名。民国初、中期,有吴济生、陆同和、陶仁寿和、陶仁寿发,叶乾和、魏朝春、崇德、陈致和、吴佑和、吴养生、林华昌等十多家药堂最负盛名,中医师、药剂生从业人员达三十多人。溪坪古街道位于柘霞古官道上,闽来浙往旅客甚多,街上有吴珊素、吴溥成、包序购、袁济忠、黄二雷等七八家客栈,每天住宿过往旅客,常常店店爆满,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古街印染业更具特色,民国三十四年日寇入侵,福州、温州相继沦陷,各码头盘查极严,海路漕运不能畅行。溪坪古街成为闽浙陆运要道。其时沪、浙一带机织布、烟叶难以供应。因此柘洋土染布与土卷烟应运而生,溪坪古街道作为福宁府上西区的商贸中心,生意火红。在清康乾年间,柘荣农民盛行种靛,当时土布、白龙头布、纱线织品等,多数先从江苏、浙江一带进货,经漂洗,印花,热染后,再经铲、漂,便可以制得靛白相间的精美染花布料,用于床单或妇女、儿童等各种服饰。其时柘洋境内印染业迅速发展至十三家之多,卷烟业六家,从业六十多人。日寇投降后,海运恢复,据《民国三十四年柘洋特种区概况》载,年产靛六百多担,操持染布业仍有八家,其中富溪温天吉商号后亦迁至溪坪古街经营,从业者仍有三十多人。古街手工业历来凤毛麟角,就连不起眼的古街刀剪业,也久负盛名。清雍正间(1723-1735),上街头铁匠用土铁锻打剪刀、镰刀。嘉庆五年(1800年)铁匠陆师傅之父子,独具匠心首创柘荣式剪刀,技艺精湛,代代相传,以其精美的造型和锋利的剪刃而博得人们的欢心。同治年间,古街人打出“林木兴”、“袁合兴”号刀剪品牌。柘荣“扛锁”刀剪人,曾经脚踏芒鞋走遍全省及周边县市的山旮旯,沿村叫卖。传说东源西宅千总林栋在罗源任职时,见罗源集镇码头上的柘洋“扛锁”剪刀人被人洗劫,林千总领着“扛锁”的柘洋人沿街、码头同行一周,为他们扬威、壮胆,结果被洗劫物品失而复得。嗣后柘洋“扛锁”人在罗源一带再也不受人瞧不起。现在古街刀剪业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小小刀剪打进国际市场,古街的亿元刀剪专业村正在崛起,成为柘荣·全国刀剪之乡的发源地。溪坪古街早在明万历二十一年就设有驿站,清宣统元年与民国32年溪坪分别成立柘洋第一家邮政所和电信代办所。民国34年溪坪电信所添置二部十门无塞绳交换机,在省内外可直通长话,也是全县电信业的发源地。民国35年后,溪坪开设第一家印刷店、创办宏华印刷厂,添置圆盘印刷机和八开印刷机等,首次开始用铅字排版印刷。民国36年,溪坪机械能人魏永秋仿温州布厂自制第一台织布机,生产棉布。古街商贸兴达,民国29年在中街柳街店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商会,至1949年商会会员达一百五十九人,其中商业支委会七十二人,分设布业、药业、烟业、茶食业等八个小组。手工支委会至1951年,从八十七人增至一百零七人,分设铁工、染工、泥工、木工等同业小组从八个增至十二个,是溪坪古街工商发展的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