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二、古民居群

长洋因远离尘嚣,留下了明清时期完整的古民居群,文化蕴含深厚,保存状态良好。细腻的木雕、泥塑、石雕工艺,宏伟的花厝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加上那纯朴的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被专家学者称为难得寻觅的“桃源仙境”。

古民居是长洋村的一大特色,现散布于长洋村境内清代和清以前的古民居共有43栋,占地1万多平方米。古民居博得专家的高度赞赏,认为是福建大地上传统古建筑的一朵奇葩。一位著名画家专程来这里写生,看到这古朴瑰丽的景观,大为惊讶,执意要多留几天多画几幅,才意犹未尽的离开,画家感慨万千地赞赏: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该古民居始建于清中期,传说是徐姓钱庄主,在外做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光宗耀祖,便耗巨资,大兴土木,盖了这片豪宅。古民居分前后两排连在一起,坐西朝东,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人建宅选址讲究避风朝阳,依山旁水。这里四周是绵绵青山,一条清泉自北而南从村前流过,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观。

古民居整体建筑吸取了徽派建筑的方正和气派的特点,又广纳南方庭院建筑的灵秀与绮丽,外观及风火墙有徽派建筑的豪迈气势,三层式风火墙层层叠起,微微翘曲,轻盈舒展,像一只只山鹰,随时会展翅飞走似的,形成长洋的第一道亮丽风景线。踏进长洋,令人顿生宛如“徽州”的美感。

徐氏古民居群的另一特点是天井硕大宽敞。设天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理念,一重天井一重天,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在屋内,仍可临窗观一方青天,仰面看到青天悠悠,阳光朗朗,人就会觉得与日月同在,与天地相融。天井边摆设了长条石花架,供主人养花赏花。各家的花架花坊都很有生机,既有打理过数十年的老桂花树,也有茂盛的吊兰从花架上方某个悬挂着的花盆间随意下垂,与位居正中的月桂、双色兰、玫瑰等相互响应,这些宅第从古至今芝兰之香不绝。天井让春风秋雨,鸟语花香,朝阳夕照,还有外面隐隐喧闹的世界,丝丝缕缕地透进来,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感觉和那种心动的诱惑。

厅堂是老房子的中心。这里的房子大厅陈设很有讲究,无一不予居人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厅堂边的巨大木柱上,新楹联压旧楹联,透露着族人深厚的文化涵养。厅堂两侧黄澄澄的木板墙壁上,当年徐氏族人的登榜捷报还依稀可辨。柱上梁间的匾额、扑竹联,是明清时期文人的格言手迹,书香门第的文化底蕴从旧纸张中飘逸而出。中堂两侧的柱子上,分别挂着镏金木制楹联,上刻有诸如:“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等古训。厅堂几案上的东瓶西镜,谐音“平静”以物寓意,蕴含着祈求家庭和睦安康的意义。

徐氏古民居的又一亮点是镶嵌在门上梁间的三雕艺术。

精湛绝伦的泥塑艺术,镶嵌在门上方和回廊左右两侧滴水沿的彩塑泥雕彩绘,雕工精湛,构思精巧。山水人物基本上都是镂空浮雕,线条柔美,人物逼真,生动传神,动感强烈。古代艺人的精益求精,制作工匠的一丝不苟,使整体泥塑显得和谐统一,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木雕在古建筑的室内装饰中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但徐氏古民居群的木雕却有它的独特艺术风貌,木雕画面大气,场景壮观,既传递出徐氏家族当年如日中天的大富大贵,又体现出他腹有经纶,大俗而又大雅。书香门第的书房窗棂施以花草蝙蝠图案,寓意十年寒窗;小姐闺房施以花瓶图案,寓意如花似玉。从屋檐、斗拱、照壁,到门板、窗楣、几桌的木雕,构思奇妙。在雕刻技艺上,除了用一般的浮雕、平凿外,还采用了透雕和镂雕,画面所表现的人物或景观立体感强,画面更有力,更有内涵,更富表现力。

石雕在古民居里见于门框、柱础等处,内容有展翅欲飞的仙鹤,翩翩起舞的孔雀,福禄双全的图案,还有动态优美的人物。石雕线条流畅圆润,技巧娴熟,在坚硬粗粝的石料上呈现出一种柔中有刚,拙中见巧,质朴无华,又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古建筑群中有三栋较大古民居,每栋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进门通过一个天井到达正厅,房屋门窗、壁板上刻有清中期木雕,主要是花鸟和人物,栩栩如生。正门上有石头雕刻,天井上有泥塑,保持完好,壁板上还保存有清朝历代学报,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尤其是天井上的泥塑人物,体现了清代福建山区民间富户人家和贫苦百姓的服饰特色。整个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建筑浑然一体,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炮楼是长洋徐氏古民居群的又一道独特景观,这是徐氏家族为预防战乱和外来劫匪的防御性建筑。炮楼高15米,长7.6米,宽5.4米。共三层,基座较宽,渐渐向上收缩,炮楼四周布满枪眼,各层木梯直通堡顶云台。整座炮楼既独立,又与各座民居相通,还有一条地道直通河边的隐蔽处。纵览整座炮楼,除了给人以墙高壁厚,壁垒森严的印象外,更以其巨大的尺度,冷峻的外貌,完善的防御体系,令人感到一种威慑力。走进幽深的炮楼,就如同走进了悠远的岁月,走进了一段幽深的历史。

长洋村到处都可见到这样一些质朴的老房子,但只要你一脚踏进门槛,那奇特的建筑,流光溢彩的魅力,带来一种深沉的震撼力。在回廊的天花板上,在精致的梁间重柱中,在斑驳陆离的颓垣残壁间,我们仍可感受到当年房子主人的气派和能工巧匠的精细。虽历经百年岁月沧桑,青苔早已爬上房顶屋角,木板也早已陈旧褪色,但衰败并不是古厝的唯一,方正古朴的宅居依然处处弥漫着徐氏族人顽强的精神气质。如今,房子主人的子孙多在外供职,由老夫老妇负责看守着这些老屋,尽管城里的孩子要接他们去享受现代化都市生活,但老人们更留恋乡下坦然、悠闲的田园生活。

站在高处俯视古村,成片院落错落有致,山墙重叠,天井相间,加上青瓦屋顶,马头墙此起彼伏,相互映衬,融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古村风情图。一个深山冷坞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村落,何以代代绵延?走进村子,细细探寻那些古门楼、古石柱、古街道和那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生活,也许可以追寻到扑朔迷离的谜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