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五、古建筑景观

岭里村历史上地处中衢,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当地明清时期古建筑雄伟精致,它们大部分建于清朝中末期,较好的保存了清朝民间建筑的风格特点。

村内共有古民居15幢,主要是六扇门、八扇门等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于旧街与门前坑一带。古民居雄狮护门,火墙包栋,砖刻木雕,加上古居中保存精美书法,壁画浮雕华丽,具有较高古建筑考察价值。

1、“宏兴厝”古民居:位于村内门前坑,始建于清末,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目前保存较为完好。该厝祖上为经商大户,将赚来的钱用于建造住房,具有相当的规模。内墙上画有华丽的壁画,内容为古代民间故事,廊前檐下还有浮雕等,古居中多存精美书法。

2、“挺兴厝”建筑群:位于岭里中学旁,始建于清朝末年,由10余幢古民居建筑组成。古民居为八扇两进式,为土木结构建筑,每幢民居占地300多平方米,由门廊、天井、大厅、厢房、后庭等组成,整座房屋布局匀称,古朴典雅而又实用。

还有露天戏台,位于村北,建于清咸丰二年,光绪十三年重建。戏台长13米,宽10米,高10米,木雕精美,精工细琢,造型独特,戏台是木结构建筑,有4根柱子,歇山式屋顶,檐角高挑,造型独特,施多角重拱复斗式藻井。戏台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如戏台上方的藻井,斗拱斜出,层层叠叠,婉转如流云,而且彩饰鲜艳,精雕细刻,显得精美华丽。是闽东地区为数不多的古戏台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86年被古田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拱桥,位于村北,至今仍在使用,建于清乾隆丁酉年,丁已年重修,宽3米,长10米,高7米,属单孔跨桥,造工独特,粗中有细,别具一格,至今保护完好。

“翠峰亭”,建于乾隆九年,同治九年重修,位于岭里北面山麓,是古驿道必经之路。古树环合,翠竹成荫,亭子飞檐画栋,精巧灵珑,登亭远眺,全村景致尽收眼底。但目前,“翠峰亭”受风雨侵袭,墙体受损严重,檐板木柱腐蚀,状况堪忧。

村里从前有“石鱼”、“石龟”、“星垱”、“金牌”、“玉印”等自然景观。岭里“八景”,谢氏先辈良治(号古淘,清乾隆五十二年中过进士,族人尊称为“举人公”)注释为: 旗峰夕照:门前峭出一旗峰,夕挂斜阳定太空,影里幌闻军土号,不胜经憶建奇勋。

岩洞归云:云锁洞岩忽罩烟,风飘飞散现山川,玉妃镇此堪歌乐,万里无少一色天。

松声月霁:大夫林下水晶巃,影射环阴景不空,风动如涛相呼应,广寒宫里月儿崇。

菩萨秋霞:何处棲真远世纷,鹰岩高顶绝尘棼,神翁自有飡霞法,但使人间万彩云。

狮噜积雪:狮噜岩兮狮噜嵘,岩头狮噜六花迎,青英内蕴玉粧外,道是无情却有情。

湖岭樵歌:樵天行乐莫蹉跎,上入湖山且咏歌,朝往暮归频唱和,不知呼应待如何。

牛岩瀑布:水到岩前势不平,恰如瀑布一磐鸣,清溪悦曲无人见,好把涟漪作有声。

九曲涧缠:清溪九曲抱川流,路转溪回實可游,莫道寒潭无趣味,长哨又长岁千秋。